回覆列表
  • 1 # 家教流程

    這個建議耗資巨大,關係甚廣,我等平民,不好妄下結論,教育和醫療,孩子和健康,是華人永遠在追逐的永遠得不到滿足的兩個領域,說多了都是淚。

    作為一個老師,我還是來說說吧!

    我特意到網上查找了一點資料:

    截至2019年7月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數達100.8萬個。與2018年7月底比較,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增加7696個,其中:醫院增加1438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加7963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減少1813個。

    截至2019年7月底,醫院3.3萬個,其中:公立醫院1.2萬個,民營醫院2.1萬個。與2018年7月底比較,公立醫院減少179個,民營醫院增加1617個。

    如此龐大的數量,由此可見,中國是需要醫學人才的,尤其是優秀的醫學人才。

    中國醫學院校眾多,

    如果全部實行免費,那是不可能的,因為現在高校不屬於事業編制,高校也要有收入。

    不過像師範類學校那樣,培養定向公費的醫學人才還是有可能的,不過以後公立醫院要改革,不屬於事業編制,也就不可能免費培養了。

    綜上所述:

    這個建議不太可能實行。

  • 2 # 時光匆匆微微甜

    疫情防控政策與醫學類院校招生模式以及醫學類高校是否實施減免學費政策沒有多大關係。現階段中國醫學類高校主要需要培養的醫學生類別為服務於農村基層鄉村醫療衛生醫護專業人員和一些專業的醫學工程科研研究專業人才。

    目前全國各地部分省份已經有了公費醫學生和地方定向培養醫學生專案培養的招生錄取模式,部分省份在近年來同時根據地方農村村鎮衛生醫療事業發展和實際需求,會逐步擴大招生培養模式,來滿足農村村鎮衛生醫療所的人才需求。

    現階段中國各層次的普通高校中,醫學類院校數量佔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特別是一些地方性的醫學類院校數量也特別多,包括一些專科層次的醫學類院校。近年來隨著高校體制改革發展,一些專科醫學類院校逐步升格為本科層次的醫學類院校,為社會各級公立醫院和村鎮衛生服務所以及私立診所、醫藥生產、醫藥器械銷售培養了大量從業人員。

    正是由於中國當前醫學類院校數量相對比較多,每年招生錄取的醫學類考生人數已經是比較多,由於市場需求和各級醫療衛生服務的用人單位對於醫學類院校的畢業生需求量趨於飽和,加之各級醫療單位對於醫學類院校畢業生的從業要求增加,致使醫學類院校的部分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因此,根本無需在進行對於醫學類院校醫學生進行全面擴招。

    減免學費比較不切合實際。高校的財政預算和經費財政投資比例增大,龐大的財政補貼會在一定程度上拖垮高校的辦學力量。一些醫學類院校的主要科研力量需要經費的支援,醫學工程和醫學科研水平的提升需要學生繳納的各類學費作為學校機制運作保障,如果擴大減免學費的比例,一部分醫學類高校失去經費的保障,會影響高校發展程序。因為醫學類高校和師範類高校的執行機制不同,醫學類高校的各類學術科研成果需要高科技領域的實驗室作為研究場所,雖然醫學類高校基本上都擁有附屬醫院,但附屬醫院的工作人員有自己的獨立人事管理機制,其經費運作基本上對於高校的發展佔的比例僅僅佔到一部分,而高校很大程度上主要的財政收支還是需要依靠學費。

    疫情防控政策與不會影響高考考試時間,也不會院校高校招生錄取,疫情防控更與高校招生錄取政策沒有關聯。疫情防控措施是國家面臨重大疫情的需要,只是暫時的,正如“停課不停學”一樣,高校招生錄取政策會隨著社會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需要,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政策出臺,但目前全國各地的醫學類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方針基本上都相同,與疫情防控無關。

    面對疫情,不要恐慌,不要偏聽偏信,要相信科學和偉大祖國的疫情防控措施。

  • 3 # aging74755260

    把危機做成商機,令人歎為觀止。不是有資料,每年畢業60萬,入職對口僅僅是6萬嘛,先把這幾年,散落的數個50多萬,給用起來吧。

  • 4 # 魯X俺V587

    個人認為醫學院擴招是沒找準醫生荒的癥結的解決辦法。

    先從網上找到兩段資料:

    ①《2018中國衛生統計年鑑》顯示,2017年醫學普通高等院校招生人數8389517人,畢業人數7905343人。(我覺得沒這麼多吧~但很多網站引用這個資料的,大家可以複製上面這一段用搜索引擎查查是怎麼來的。下文我是按照口腔、臨床、中醫、公共衛生類畢業生一共100萬進行計算的)

    ②2018年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筆試於8月25日至26日在全國31個考區348個考點順利舉行。2018年口腔、公共衛生和中醫類別中西醫結合專業實行計算機化考試,其他類別採用紙筆考試。參加考試的考生共有601216人。

    然後分析一下。醫學生畢業一年後可以參加執業醫師考試,執業醫師考試一年進行一次。①17屆畢業生如果留在醫院的話,基本要參加18年的執業醫考試。②如果本科畢業要深造的話,大部分醫學生選擇專碩,專碩“四證合一”,是需要在讀研期間考取執業醫的,基本還是會參加這次執業醫考試的。

    總之,17屆畢業生中決定繼續當醫生的人,基本不會錯過18年的考試。而且考試透過率在20%上下,很多人考多次才透過的。

    我們可以看到17年醫學相關專業畢業生並不少,達到800w(存疑)。護理、康復、藥學類專業畢業生有自己的准入考試,不參加執業醫師考試。口腔、麻醉、臨床、中醫類等等需要進行執業醫師考試的專業的畢業生應該佔一小半。具體資料在網路上眾說紛紜,這部分可以參加執業醫考試畢業生按照大約有100w計算(實際這部分人佔醫學相關畢業生比例比較高,應該不小於三成)。大部分考2~5次才透過,因此每年大部分考生是以前未透過的。就按應屆生佔這60w考生中三成多。也就是說,粗略估計,只有大約五分之一的醫學生繼續從醫!這也和我身邊情況基本吻合。

    現在中國每千人口醫生數達到了2.59人,每千人口的護士數達到了2.94人(19年衛健委資料),和發達國家甚至古巴都有差距。解決辦法不在於醫學院擴招,而在於增加對醫療衛生系統的投入。

    ⑴增加醫生編制數量。

    ⑵提高醫生待遇,尤其注意對年輕醫生進行補貼。

    ⑶扶持基層醫療機構,讓鄉鎮醫院也有專家坐診、指導(個人認為應該飛刀合法化),社群醫院的醫生也有機會進修,也有機會晉升。

    ⑷單獨提一下曾經大熱的中西醫結合專業,中醫不疼西醫不愛。應該允許中西醫臨床畢業生參加臨床執業醫師考試。不論出身是中西醫臨床還是臨床,透過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人比沒透過的人更有資格行醫。執業醫考試作為門檻已經足夠,門檻前再加一個門檻限制出身毫無必要。反而阻擋了很多一腔熱血的年輕人當醫生。而且曾經有些中西醫出身大夫在西醫院是科室裡的第一把刀,突然就被告知屬於超範圍執業,不得不退下,現在西醫院裡中西醫臨床醫師只能呆在中醫科,實在是浪費人才。中西醫出身醫生可能在學習中發現更適合幹西醫,取消讓他們只能幹中醫的限制,有益無害。

  • 5 # 沉默方圓

    疫情嚴峻之時,這個問題突顯出來,是時候考慮醫療資源短缺的問題了。這些年來,大多數人甭管是大人孩子都比較急功近利,這和物質社會市場經濟脫不了干係,孩子一旦到了高考階段,首先想到的是什麼領域,什麼專案,什麼專業,什麼具體工作熱門,高福利,高收入,容易出成績,這麼一來,學金融的,學酒店管理的,學法律的,學教育的,加上考公務員的,都一窩風報考,當然報考醫科的人也不少,但門坎太高,從業太慢,一學就是七 八年本碩連讀,且畢不了業掙不到錢呢,而醫學科學麵臨的挑戰也是特別多特別難,需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來,花費漫長的人生去探索許多未知的東西,難出成績,像屠呦呦院士,到八十多歲才獲得諾獎,在當今這個浮燥喧囂的社會大環境中,青年一代真心等不了。並且醫學科學是需要大批科研經費來支撐研究工作的,如果真如題主所說透過減免學費擴招,那根本不可能,衝著少交學費去學醫的生源質量會大大降低,醫療服務質量也就更談不上了。

  • 6 # 不問不說822

    感覺國家以後醫療方面最簡單的投資就是,學醫學費全免,並且補助基本生活費,本科以上別弄什麼定向生,如果畢業後能考上自己附屬醫院的規培生,也是食宿全免,但是定級啥的,只要規培完成半年內找到接收單位,規培三年的年限也算入職稱評聘,看能解決問題不,就是週期長!

  • 7 # 樂遊中外

    免費有條件到可以,看國家條件。大量擴招不現實,原來就有很多學醫的學生現在都沒有編制和崗位。從醫療部門各個省市招聘人數和幾年的資料分析來看,一年畢業學生很多,但崗位確實不多。供需矛盾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也是為了解決矛盾,現在理解為什麼歐美日幾十年前大學生失業了。農村的都不喜歡在農村了,想叫城裡孩子去農村不現實呀!

  • 8 # 野風山岡

    並無必要。目前是特殊情況,所以疫區醫護短缺。據我所知,一個縣域內,縣級醫院多數時間床位空置,存在省級醫院三天出院縣醫院住一週的情況,鄉鎮醫院大多門可羅雀。

  • 9 # 這樣的煙火

    透過這次的疫情事件告訴我們,與瘟疫(不論是人為的還是自然的災害)的鬥爭,其危險、傷害程度絕不亞於槍炮戰爭!那麼也就是說,醫務人員,同時也是保家安國的戰士。這後備力量致管重要!醫療衛生的建設何其重要!

  • 10 # 流年1549499240407

    師範院校之所以免費是因為好多優秀人才不願意從事教育行業,以這種政策來吸引一部分人才。醫學院這種狀況要比師範院校好多了,相比較而言,醫護人員雖然比較累,但是收入還可以,社會認可度比較高,也有大量優秀高考生願意報考。從同等級院校師範類錄取分和醫學院錄取分也可以看出來年輕人更願意從事醫療工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師弟史蒂芬森1年400萬美元加盟遼籃,能幫助郭艾倫奪冠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