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涯雪紛飛

    非常贊成。我就以我舅舅的親身經歷說說吧。我舅舅有一個兒子,就是我的堂弟,我舅舅對我這個堂弟嬌養到什麼程度,他們家是農村的,舅舅從不讓我堂弟下地幹活,都是我堂妹去,堂弟上高中,舅舅一個月就給我堂弟300元,而給堂妹5元(我們那時候一個月工資才500)。後來堂弟就什麼也不幹了,幾天就換工作,現在又拿了我舅的十好幾萬揮霍了!我舅很著急,但一點辦法也沒有,這就是嬌養出來的孩子。

  • 2 # 1221221348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接觸了太多太多這樣的“問題學生”,這隻能是治標不治本,殺雞取卵的做法!我認為:第一是教育的短板沒有補上,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必須重視正面的,向善的習慣養成教育!第二是現在不少叛逆心極強的孩子,根源還是自私自利,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本位在作怪!不懂的體諒和尊重別人,甚至連對父母的感恩之心都缺失了。第三,從小就沒讓孩子吃點苦,自始至終在嬌慣,過度的溺愛!所謂的尊重緊緊停留在順著孩子得層面上,缺少必要的懲戒!

  • 3 # 小黑雨跟努努

    對,相當對!也許前幾年有的人還懷著一顆仁慈之心說要多教育少動手,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教不會的老師。但是今年來一些青年的所做所為已讓大家開始反思,難道真是要以德服人,要苦口婆心的講才能教育孩子。嬌養往往會變為寵愛溺愛,最後就是無原則無底線的進行退讓和庇護,這樣一個從小就聽不進別人勸的人長大怎麼又會孝。相反,有時不聽話了該打的打該教育的教育,能起到很好的約束作用。人性的一面是惡的,得外界的條條框框來約束,所以現階段的教育也是:請把戒尺迴歸老師!

  • 4 # 微笑牧歌行

    這些古訓都是有前提的。嬌養還是棒打,都有一個需要把握的度,而這個度跟生養孩子的人有很大的關係。

    有些家庭從不打罵孩子,但父母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教出的孩子也不乏知書達理乖巧懂事的。

    相反,有的信奉棍棒教育的家庭,反而教出了性格扭曲甚至傷害親生父母的不肖子孫。

    育兒是門學問,並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不同的,每個家庭的環境也是不盡相同的。

    孩子是否孝順,跟孩子天性有關,但更跟父母教育方式有關。懂得因材施教,順勢利導的父母往往能教出品行優良的子女。

  • 5 # 向前飛奔eit

    古訓“嬌養無孝子,棒打出孝郎”還是有一些道理的。這句話來自於民間諺語,是老祖宗經過多年的生活經驗總結沉澱下來的精華。同時又讓我想起了另外兩句話“慈母多敗兒,嬌養無孝子”和“棒打出孝子,慣養忤逆兒”。都是同樣的道理。

    “嬌養無孝子”的“嬌”是嬌慣的意思。相對應的還有“母慈子孝”這個“慈”是慈愛的意思。慈母在孩子們的心中是充滿愛意和溫暖的母親形象。而嬌慣孩子是每個母親都有的一種心理,只是每個母親的程度不一樣。如果對於孩子刻意的去滿足他的任何需求那麼就有問題了。孩子在小時候無法表達自己的需求時就會用哭鬧來表示,孩子哭了想盡一切方法去哄。大一點又要這又要那,還是一樣的給。隨著孩子們的成長要求越來越高,而“慈母”會不管對錯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如果這種慣養不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改變就會無意中剝奪了孩子成長中個種發展能力。使孩子養成過於依賴,任性自我的性格。那麼長大了就很難融入到社會中去。

    “棒下出孝郎”相信每個坐父母親的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坐為父親能體會到過去父母的那種無助的感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萌生過用暴力去解決問題的念頭,因為胸中憋著那股氣不發洩出來確實好難受。所以說棍棒教育不是說就正確而是就一定的合理性。當然我是不贊成棍棒教育的,是,你是出氣了,可對於孩子來說會造成很大的心理和身體上的影響。如果父母是個暴力狂,不分青紅皂白,粘火就著的,很難說孩子長大後還是不是個孝子。

    現代社會的教育手段有很多,不應該有嬌慣和棍棒教育。父母認可鼓勵孩子,對孩子該放手時就放手,給孩子適當的成長空間。只有尊重孩子,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發展,才能有更好的成功。

    所以說“嬌養無孝子,棒打出孝郎”雖然有些道理,但是不管怎樣都應該有個度,超過這個度了就容易出現極端現象。要想孩子以後成為孝子,首先需要和孩子保持親密關係,相互尊重,對自己的父母也是一樣,給孩子做個榜樣。

  • 6 # 大米飯

    育子猶若植果樹,任其瘋長的果樹既使結果也是苦果澀果,只有剪去其不應成長的瘋枝才能育出優質的果實,否則只是廢柴。

  • 7 # 老農說鄉村

    農村老話“嬌養無孝子,棍棒出小郎”,如何理解?有道理嗎?

    千百年來,如何教育子女是華人的重要課題;而教育子女是否成功的一個標誌,就是看子女長大成人以後是否孝順;“教養無孝子,棍棒出孝郎”就是父母對子女問題的總結。

    “嬌養無孝子”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從小對子女嬌生慣養,子女長大了,反而不孝順父母。這種現象看似反常,但大量存在。所以農村老話說“嬌養無孝子”。這也是有道理的。

    李宗吾先生說孩子出生後,第一個動作就是張著嘴尋找母親的乳頭,這個動作說是本能,但也是自私的根源,因為他這是向母親在索取;而母親用自己的乳汁餵養孩子,就會感到幸福,因為這是對孩子的愛。

    孩子大了一點,就會有意識的向父母索要他們喜歡的東西,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有的父母會無條件的滿足他們,卻不教會他們懂得這些東西都是來之不易的,都需要靠自己的付出換取;等孩子大了,即便做了壞事,也會包庇他們,不指出做了壞事是要成單責任的。結果養成了驕縱自私的壞毛病。這樣的子女長大成人,只知道向父母索取,而不知道回饋,甚至會打罵父母;這樣的例子,在現實中很多。

    “棍棒出孝郎”指的是在父母的管教下,長大的孩子都很孝順。這種現象確實存在;也是有道理的。

    孩子小時候的有些要求是很無理的,有的父母一旦發現孩子的無理要求,就不會去滿足他們;孩子鬧得再兇,也不會滿足他們,為了扭轉他們的無理要求,有時候會很嚴厲,甚至棍棒伺候。這讓孩子從小就懂得,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無意中養成了分辨是非的能力。等他們長大成人以後,懂得了反省,會明白父母對他們嚴苛,是為了他們好,從而對父母感恩,孝順父母。所以說“棍棒出孝郎”是有道理的。

    “嬌養無孝子,棍棒出孝郎”,話雖老,但道理不老。時代在變化,但人性卻並沒有變化多少。老一輩人對子女的教育思想,對現代人同樣有借鑑意義。

  • 8 # 黃浩榮279

    這條農村俗語,應該說流傳了多少代人己暫無考證。在農村知這句俗語的人甚多,特別苐二句基本成口頭談了。中國文化,忠丶孝、節、悌及仁丶義丶禮丶智丶信廣為傳播。華人很現實,到了上年嶺需要所生子女對自己好一點,因為上年紀的人,子女是他的依靠和依託。棍棒岀孝子,這與傳統的家教有聯絡,用棍棒教育多數在子女不懂事,子女不聽話時,就使用棍棒,使用棍棒時作為父母的心理己焦急到極限,言教好象對子女己行不通了,所以順手就要打,但父母又考慮可能手打有兩個弱點,一,打得孩子不痛不疼,考慮還是用棍棒來請他,讓子女長記心,因為教育子女不讓記住不行,而且家長認為這事是大是大非問題,不讓他記住會使子女往壞的方面發展。因為,棍棒比手打得給力,打到子女身上痛,這樣子女怕痛容易信服,另外痛了記憶的時間就長。因此棍棒教育子女就有了。

    二,用手打,自己的手也會有點痛。這樣反而自己找罪受,不如棍棒方便而且效果也好。

    這大概是棍棒打的原故吧!

    為什麼用棍棒教育子女反而出孝子呢?

    一,使用棍棒教育子女,他自己表情上很嚴肅。對一個人實踐中己證明在蒙朧未完全懂事前,嚴肅的姿態會使人去領悟,去反思。確實教育子女的人,大部分己處於相對成熟階段,對錯基夲分清,他教育的目的是讓子女往對的方面進取。當子女成熟後,多數不考慮父母以前教育自已的手段,即是手段不對也會原諒。人成熟後多考慮效果,因為父母是要子女向對的方向發展的用心是正確的,是善良的,是有效的。人成熟後,由於中國的文化傳統,百善孝為先。再加人往對字上思維多了,不對的事也就少了,他懂得孝敬父母是大事,你說他能不孝嗎!當然這也是人在進化過程中的初級教育子女的一種手段罷了,人己進入文明時代,教育子女的方法方式更多,說還專用這種手段教育子女可能己過時,難得用用也無妨。但最好儘量少用,因為這種方法缺陷太多了,當然教育子女該嚴肅的地方還是要嚴肅。自己捨不得嚴肅,可能會被社會進行嚴肅的教育處理和處罰。

    為什麼嬌養無孝子?嬌養是一種完全順從子女的意願的一種教肓方式,因為人對世界上的道理規律,不是天生就懂的。人生除第一聲啼哭都是學習和思維得來的。嬌養是一種放縱,如果一個人出生後在完全放縱的環境下生存生活肯定有問題。人進入社會不是獨居而是群居。由於群居社會有規律和規則。也就是簡單的對錯之分。放縱會使人脫離規律規則。有句俗語,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放縱容易脫離規律,放縱容易侵犯規矩,放縱容易破壞規則,放縱容易模糊對錯,放縱容易使人私慾膨脹。這也是實踐證明的事實。如果一個人連對錯都分不清他能孝敬父母啊!因此嬌養無孝子也是來是這種可能吧!

    再者,嚴是愛,寬是害,大概也與題主的兩句話很有關係。因此嬌養無孝子,棍棒出孝子應該存在一定道理。它是實踐出來的定論。但也存在很大缺陷,我們現在進入文明時代,還是要用科學的方法教育下一代,因為原來的教育方法存在著簡單粗暴,也有對人權的保護,存在著相關的問題。謝謝閱者,謝謝題主,不到不對之處,請批評指正。

  • 9 # 建行漸遠

    農村老話“嬌養無孝子,棍棒出孝郎”,如何理解?有道理嗎?

    農村的這句老話“嬌養無孝子,棍棒出孝郎”是一句關於教育後代方面的經驗總結,聽起來恐怕現在的年輕人會覺得不可理解,但在過去那個年代,的的確確管教子女有的家庭是用“棍棒”的。

    嬌養無孝子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這句老話中的上半句“嬌養無孝子”,這上半句中的“嬌養”不難理解,就是嬌生慣養的意思。這一般來說 ,在培養孩子方面,嬌生慣養並不是好的教育方式。從孩子小的時候,父母一味地滿足孩子的一些要求,有時候甚者是無禮的要求也答應,這樣並不是好事。常此以往,孩子會覺得這是應該的,養成了他只會索取,不懂回報的習慣。

    這樣的孩子,往往比較自私。為人處事只會先考慮自己,試想,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能是孝子麼?

    棍棒出孝郎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從小在“棍棒”的教育下的孩子,長大成人以後,基本上都是孝順的兒郎。

    我認為,這裡的“棍棒”並不一定是教育孩子的時候非得棍棒加身。孩子小的時候不懂事,往往會依著自己的性子來,這個時候,作家長的就要耐心解釋。比如,小孩子看上一件本不該買的玩具,當家長的如果不給他賣,他就會撒嬌、甚至哭鬧。這個時候,家長在勸說無效的情況下,會打他幾巴掌。

    這些教育方式看似有點粗魯,但是父母這種方式卻最有效。這樣,小孩子也會知道自己的要求或者行為有些過分,長大以後也會進行反思、反省,從而理解了父母的苦心。這樣一來,他們也會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事事為父母著想。當父母老了的時候,也會盡心、盡力。

    其實,嬌生慣養的例子在現今的社會中並不少見,特別是如今拿著子孫輩兒親的不得了的爺爺奶奶們。他們當初對待自己的孩子的時候,很有自己的原則,可一旦“升格”當了爺爺奶奶,怎麼也學會順著孫子、孫女了呢?我們身邊肯定都有這樣的事例,雖然現在不至於棍棒式教育,我認為還是萬萬不可“嬌養”的,你是不是贊同我的觀點呢?

  • 10 # 忙碌快樂農家人

    “嬌養無孝子,棍棒出孝郎”,我認為這句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要想謀得好的職業,生活的好些,就必須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和勞動技術,還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質優良的品德。這就要求孩子從小就要有良好的教育,從德智體各方面同時抓起,在這一成長的歷程中,就要嚴格要求,如有懶惰思想或不良行為,就要從嚴管理,切忌嬌生慣養,特別是有的生性頑劣的孩子,更是要加強管束,使其改掉壞毛病,做有益於社會的守法公民。對於某個人,在特別時候,適當的而有分寸的棍棒教育也是未嘗不可的。

    十年育樹,百年育人。只有正確的教育方法,才能培養有用的人才,細心的呵護,嚴格的教育,刻苦的鍛鍊,全方位培養孩子,方能讓他們成人成才。

  • 11 # 心靜生輝

    古訓都是古人經過千百萬年總結出來的,今人應該牢記,也可以透過實踐來驗證,過分的嬌養而不去管教會害了孩子的,但是現在不提倡打孩子,又都是獨生子女更不捨得打,所以嚴加管教是必須的,常言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就是這個道理。

  • 12 # 朝歌中淇

    意思就是說孩子不能太嬌慣,什麼事情不能由著他的性子來,錯的就得教育。這樣的教育方法也不全對,畢竟孩子有他自己的思想。教育孩子首先要懂他的思想,再從他的誤區裡帶他走向正確的道路。

  • 13 # 鄉間拍客

    這前半句意思是說,嬌生慣養的只會把兒子慣壞,慈母多敗兒說的也是這個意思,後半句的意思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總體意思是小孩子不能慣著,要勤於管教,該打就得打,打也要打在道理上,如果不論青紅皂白就打也不行,要讓孩子記住為什麼會捱打

  • 14 # 段春雷

    1、A每天打B一巴掌,有一天A不打B了,B心裡會感謝A;

    2、A每天給B一紅棗吃,有一天A不給B了,B心裡會怨恨A;

  • 15 # 魯西南小闖記事

    這句話讓我們的理解就是對子女的嚴格要求,使他們懂得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孝順是首要的,嬌生慣養對他們來說是放任自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查|日本新冠確診數大幅下降,資料作假還是另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