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二哥說古論今

    不一定,首先你學的東西不是皇帝需要看的。哪怕你數理化再強,皇帝都不感興趣,也是沒辦法。考狀元,要經過三場考試,第一場,貼經,就是填空題,從諸子經書裡面挑出一行字,遮住,讓你填。第二場,詩賦。讓你做詩賦兩首。第三場,策。就是讓你寫論文。這三場必須全部透過,才能進入殿試。而且只取十名。想想,全國才子那麼多,只有十名能見到皇帝,你說容易嗎?到了殿試那時,這就看皇帝看你順眼不順眼,如果表現良好,皇帝就能封你頭甲第一名,也就是狀元。當然這十名都可以做官。

  • 2 # 愛寫作的某某某

    不是一致的。古代的考狀元,考試內容更加偏重於文科知識的記憶與應用。常設科目主要有明經(經義)、進士(雜文詩賦和策論)、明法(法律)、明書(書法)、明字(文字)、明算(算學)等

    古代狀元考試備考要求,四書五經要熟讀背熟,提到某一句,要知道出自哪本書?誰說的?是何意?在哪頁?除此之外,還要熟讀大量註釋,如朱熹的《四書章句集註》等,對科舉考試撰寫八股文非常有用。另外,大量非讀不可的經典、史書、文學書籍等等也要深入瞭解。總之,把這些書的內容結合起來,將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群體,古代才子們不僅要看過,還要會背、會寫、熟練運用,融會貫通。因此,試題的難度係數可謂是相當的大呀。

    而現代高考設定的科目如下:公共科目:語文、數學、外語

    文科綜合:思想政治、歷史、地理

    理科綜合:物理、化學、生物

    並且高考的科目考察的是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而不是對備考書籍的死記硬背,並鼓勵學生具有創新思維,因此,學生有一定的發散空間。考察學生的知識深度沒有古代科舉考察的深度更深,因此,現代的高考狀元穿越到古代參加科舉,可能不會“一舉中第”。

    但是現代的高考狀元也有一定的優勢,那就是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更強。有著自己的學習方法,按照現代思維來學習古代科舉知識,具備一定的“先見之勢”。

    不同於高考的“全國統一”考試模式,古代考試環境嚴苛,對考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也是一種考驗,古代科舉分為春考和夏考,如明清時期,鄉試在陰曆八月份,溫度還好,會試在陰曆二月份,氣溫很低,天氣非常寒冷。為防止夾帶作弊,古代考生們只允許穿拆縫衣服,單層鞋襪,皮衣不得有面,氈毯不得有裡,進考場之前脫衣驗身,禁止攜帶木櫃木盒、雙層板凳、裝棉被褥;自備筆墨蠟燭和乾糧,硯臺不許過厚,筆管須鏤空,蠟臺須空心通底,糕餅餑餑都要切開。可想而知考試環境並沒有現代的高考考試環境優越。在這樣的環境下考試,身體不壯實一點恐怕都難熬過去。更不要提古代的醫療水平了。所以,古代狀元選拔難度可見一斑。

    題主的這個問題很有想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籃世界盃第二輪比賽全部結束,各組排名情況怎樣,中國男籃出線形勢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