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名字短了好記
-
2 # 御楓2020
這種說法還是一定道理的友友,體制內五險一金和其他福利待遇比如說生日福利,過年過節福利,子女福利等等。這些都是企業尤其是私企,連公積金雙休都沒有,何況其他呢。
-
3 # 國企小黃牛
沒道理。體制內3000,最少等於企業9000。
同一個地方,企業工資超過體制內工資的3倍,才有一些價效比。比如在縣城,體制工資3000多,企業要1萬。
小縣城和大城市來講,企業工資要超過體制內工資的6倍。比如縣城體制3000多,大城市要2萬。
體制內的人說工資,往往為了低調而往少了說;而體制外的人,往往會往高了說,比如月薪8000就說1萬。
體制內的工資雖然3000多,但是到手年收入加上公積金近10萬;
而體制外,扣去五險一金,全年收入不會太多,五險一金也是按最低比例交的。
我一表哥,鄉鎮事業編,工資雖然到手3000多,但是年度績效考核下來最少2萬多。特別是在2019年,他除了工資外拿到手的績效接近5萬,算上公積金,全年收入破10萬。
而我本人2019年在一傢俬企,月薪8000,到手6500,全年78000,沒有年終獎。我的公積金,按我們當地最低繳納基數(3000多)繳納,繳納比例是最低的5%,雙邊月繳納總共320元。
眼光放長遠些,等到退休了,企業退休工資可能是2000,而體制內是6000,差距非常大。
而對於在一線城市的人來說,要租房、要吃飯,還有各種開支。如果月薪2萬以下,真的沒有太大價效比,存不了多少錢,買房更是遙遙無期。
-
4 # 孔雀北飛之雁門看雪
別被體制矇蔽了雙眼,如果我說我把體制內的工資一個月3000換你企業一個月5000,你換嗎?
體制內外之分是歷史原因,2014年,政府機構養老保險並軌後,和企業模式一樣,扣除五險一金納入社會統籌,體制內的工資待遇還真不高,大部分人都是擰著退混日子,有苦難言啊。
就目前來看,一些企業的工資待遇並不低,銀行、電業、菸草等國有企業較高除外,一些民營企業的待遇甚至更好,你拿華為來說,高學歷的實行年薪制,一年幾十萬,工作10年比體制內工作一輩子的錢都多,你還說體制內好嗎?
近幾年,進城務工的逐步增多,他們在外地務工在城市買房,小區內大部分房子都銷售給了他們,令我震驚的是他們全款買房,我身邊就有好多這樣的例子,你說的體制內買房能全款的,也有但不多。
當今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從大城市到農村都工廠林立,就業機會增多,務工更加方便,企業也慢慢正規,交五險一金,和體制內是一樣的。每個人都有平等的就業機會,你努力你獲得,在法律允許範圍內凡是靠雙手獲得的收入,國家都鼓勵。放下包袱,辛勤工作,用雙手創造明天。
-
5 # 綠水青山1390
與地方上企業人員相比更有天攘之別,尤其兩種不同職業的退休人員,同年代同年齡進單位,養老金得益就不同,這是不爭事實,這裡也就不說了。
當然央企及個別的壟斷企業如菸草國電等員工在崗工資與退休後的養老金較事編人員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工資和福利待遇通常也好。因此,體制內外單位本身也有好差之別,以上個人見解。
-
6 # topXstar
這個問題沒有可比性了,按照題目裡的數額,那體制內3000完勝企業的5000。
因為體制內的編制非常重要,穩定,這個指標簡直了,多少錢也買不到,就是鐵飯碗。你沒聽一句話嗎?大廠的盡頭就是體制。相比企業的聘用制,那可就價效比不高了。企業不穩定,聘用制也有限制,掙得再不多,那就………如果企業要是月薪50000,那還是可以考慮的。畢竟以犧牲穩定來換錢也行,但要給到位才行。
網上有個帖子,一個35歲的能力超強的哥們,在公司拼命幹到35,後來瓶頸跳槽,在拿到兩個offer後,一個體制內20000月薪的,一個大廠月薪40000的,哥們想了一個星期後,選擇體制內的了。他說大廠40000月薪,拼命幹要是幹不了幾年了咋辦?到時還得想法子找出路。還不如體制內正式編制的20000,旱澇保收,一直到永遠來的實惠,而且現在編制多值錢啊,買不到吧。
-
7 # 明蘭是個小可愛
完全沒有道理!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生活工作的全部不僅僅是工資,還有福利待遇、工作壓力、上升空間、發展前景、照顧家庭等等因素!
首先企業分很多種,有外企、國企、央企、集體企業、民企等,即使都是民企,待遇也千差萬別,有的大型民企對學歷和能力要求高,待遇自然也高,可能5000元只是基本工資,還有各種補助,以及年終獎,比如一些製造企業,年底是14薪,還有伙食補助。當然也有的小企業除了基本工資,什麼也沒有!
第二比如現在的網際網路企業,騰訊、華為、小米,阿里巴巴,這些企業待遇非常高!高達幾十萬!有人說這些企業對學歷要求高,校招進不去!是的沒錯,但是如果先去小的網際網路公司工作,即使待遇5000元一個月,可以學到東西,積累到經驗。很多大企業也是有社招崗位的,也是有機會跳槽去的!
第三再說3000元工資的公務員,沒錯,大部分地區就是新入職3000-4000多元!大城市、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工資高,但發達地區畢竟是少數,大部分普通省份工資就是三四千,當然公務員再怎麼說,即使工資不高,五險一金都是有的!普遍能達到雙邊800-1600之間!
最後要說,體制內工作也並不輕鬆。甚至有的時候比私企大,比如鄉鎮要做各種報表,防汛抗旱、鄉村振興、扶貧任務、信訪拆遷、夏天防秸稈焚燒等等,公務員常常上六休一,有時候晚上還要值班,如果家不在鎮上,來回上班也是耗精力和時間的。所以要看是不是離家近的公務員。另外還要看性格,因為有的人戀家,時間長了異地孤獨不開心,有的人性格活潑,天生就適合做營銷,有的人心思縝密,更適合做技術人員。
所以要結合自身情況選擇,不能人云亦云,選擇適合自己的,不能被外在表象和光環迷惑!
-
8 # 藍天SS
有道理呀,我在一個行業國企體質內和私企都工作過,最後算下來差不多的收入,但是國企的氛圍輕鬆,壓力小很多,私企的氛圍真的很差,壓力很大,工作久了人的各方面狀態也不好,尤其透支身體,各個黑眼圈,臉色差,頭髮白。因為私企的資源很差,都得靠上上下下的員工去打拼積累,沒有辦法。
回覆列表
體制內3000等於體制外2.5倍 5000都算少了
而且這個比例越來越高,到明年差不多就是1:3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