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烽火觀察
-
2 # 王司徒軍武百科
有的,克虜伯畢竟是被稱為“德意志的柱石”,歷史上一直活躍在德國的工業生產以及武器生產中,包括整個二戰期間,第三帝國的武器生產和開發。作為研發大炮的行家,克虜伯還是拿出了一些作品的。
能把腦殼拆下來當碉堡的10型自行火炮——“蝗蟲”該車源於德國官方的招標,他們希望擁有一輛多功能的自行火炮,能將炮塔拆下來單獨構築碉堡,又能讓車身快速的投入到裝甲搶修、牽引車等工作中去。甚至乾脆讓底盤拖著炮塔跑。
其實這種“移動炮架”的理念在德國二戰一直很有市場,從早期的野牛,到後來的“野蜂”,都具備這種拆了炮架就是牽引炮的能力。
保時捷、亨舍爾等也參與了競爭,但克虜伯的“10式自行火炮”是最先拿出成果來的。他們用“野蜂”的底盤修改了一下,然後扣上105榴彈炮,並在車身後部做了一個摺疊式的龍門吊結構,以便能快速的將炮塔吊起來,或者參與別的裝甲搶修工作。
“蝗蟲”擁有一門105mm的leFH18/1L/28輕型野戰炮,重28噸,最大時速48千米/小時,需要5名成員,車長、駕駛員、以及三個火炮操縱手。
不過很可惜的是克虜伯製造的這種自行火炮德國軍方雖然勉強滿意,卻因為複雜的設計令火炮久久難產,在生產了3輛樣車後便再無下文。
二戰結束後,一輛車在美國阿伯丁坦克博物館的草坪上被發現,當時它已經快被爛穿了,被重新噴塗修復後展出,因為世界上就這一顆獨苗了。
出現慢了一拍的阿特爾特&克虜伯88炮運載車克虜伯有強大的88炮,但德國當年享盡了88炮無堅不摧的甜頭同時,也苦於此物令人難堪的重量。於是德國一直在尋求能載裝88炮的武器系統,以便能快速部署該武器。
在配合萊茵金屬和斯太爾公司研製出兩款皆無法透過軍方考量的武器裝備後(萊茵金屬甚至連材料都耗費光了),克虜伯拉上了阿特爾特自己開始了研發。
之前克虜伯其實和斯太爾公司共同研究了斯太爾&克虜伯的運載車方案,但軍方並不滿意,其中似乎還摻雜了德國軍械局與斯太爾和克虜伯的商業政治糾紛,幾方拉鋸式的在發動機和履帶選用問題上糾纏不休,軍械局最後強烈要求克虜伯完全接管方案但遭到拒絕。最終斯太爾&克虜伯88炮運載車方案雖然定型,卻也失去了繼續下去的可能。
於是阿特爾特&克虜伯88炮運載車應運而生,效能也超過了萊茵金屬的方案以及斯太爾WT方案。雖然也不是那麼盡如人意,但這種運載車本就是臨時起意粗製濫造救急的東西。
它採用了38T坦克的底盤,搭載了100馬力的邁巴赫發動機,比斯太爾要求的140馬力的寶馬發動機還差,平均時速只有可憐的25。但德國軍方總算在武器試驗後鬆動了口氣,批准了它的定型——這個時候已經是1944年5月,戰爭讓一切都沒得挑了。能用38T這種爛貨馱著88炮移動已經很令軍方喜出望外,他們一口氣下了100輛訂單,只是不知這時候德國有沒有本事全都生產出來。
蘇聯在柏林戰役中繳獲了一架完整的,這種傻大笨粗的但火力強大的戰車可能某些特質打動了蘇聯人,於是他們把它拖到庫賓卡去了。
熬到死也沒能出頭的虎式自行火炮這個東西許多玩《坦克世界》的朋友不會陌生,不就是“虎炮”嘛,粗大的身管,龐大的體積,火車廂一樣的造型,特徵太明顯。沒錯,“虎炮”也是克虜伯研發生產的東西。
這項計劃可以追溯到1942年,正是德國大量不切實際的裝備計劃紛紛躥頭的時候。軍方命令克虜伯公司也要快乾大幹,全面建設以元首為核心的第三帝國。他們希望克虜伯能在“虎式”坦克的結構上,開發出一種不辜負這個偉大底盤的巨炮。畢竟克虜伯這方面的經驗非常豐富,前有“多拉”,後有“古斯塔夫”,都是克虜伯的傑作。
為了與蘇聯的“錘子”——152mm重炮抗衡,德國軍方提出了新底盤要安裝170mm50倍身管K72SF榴彈炮的要求。這下可苦了克虜伯的工程師們,他們為了這個重型產品耗費了超高的精力,甚至被迫從潛艇部門挖人。
克虜伯公司先是虎式的亨舍爾底盤,後又換到虎王的底盤,想盡辦法讓車身能夠容納K72SF型榴彈炮那7噸重的身姿。結果軍方又來添了把火,他們想讓新的自行火炮能夠換上更大的210mm Mrs18/1(Sf)型榴彈炮。
於是克虜伯的工程師們一邊狂罵饃饃皮,一邊想辦法繼續改進車身。他們去掉了虎王底盤全部的零碎,將車身拉長,又改變了發動機的位置,同時屁股後面按了個天線鍋一樣的“發射穩定裝置”。
“虎炮”就這樣緩慢的前進著,最終在1945年2月被徹底削減了專案,理由是“戰局惡化如斯,帝國應該放棄這些不現實的東西,轉而把生產放到更需要的地方去。”
但克虜伯的工程師們已經魔怔了,他們仍然企圖撮出一些邊角料來完成已經差不多的虎炮,當盟軍在5月份發現它的時候,它才剛剛停工,已經差不多組裝完成。
回覆列表
克虜伯(Krupp)是19到20世紀德國工業界的一個顯赫的家族,其家族企業克虜伯公司是德國最大的以鋼鐵業為主的重工業公司。在二戰以前,克虜伯兵工廠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軍火生產商之一,並在二戰期間為德國軍隊製造了大量坦克,火炮,海軍炮,裝甲板,彈藥和其他裝備。
要說克虜伯設計的自行火炮有很多,我這裡舉兩個例子拋磚引玉下。
一、10.5 cm K gepanzerte Selbstfahrlafette (10.5 cm K (gp.Sfl.)),10.5毫米自行火炮(大麥克斯)
大麥克斯式105毫米自行火炮的研發開始於1939年。研發工作由克虜伯負責。最初,這款自行火炮計劃用於摧毀馬其諾防線上的重型目標,但在法國投降後,又決定將其改為重型反坦克自行火炮。軍方總共訂購了兩輛大麥克斯的試驗車。這兩輛試驗車於1941年1月完成,並在1941年3月31日開復東線戰場。按計劃,如果它通過了隨後的實戰測試,就會在1942年春之前開始量產。不過兩輛試驗車在東線戰場上麻煩不斷一輛試驗車意外著火,無法再使用。隨後量產計劃停止,最後一輛大麥克斯服役到1943年後下落不明。
二、105 mm leichte Feldhaubitze 18/1 L/28 auf Waffenträger Geschützwagen IVb) Heuschrecke 10(蝗蟲10)自行火炮
蝗蟲10自走炮(德語:Heuschrecke 10)是一款由克虜伯-格呂松於1943-1944年間研發的一款僅停留在原型車階段的自走炮兼武器運載車(德語:Waffenträger) 。這款自走炮的官方名字是105毫米18/1 L/28輕型榴彈炮載運車。按預定計劃應是在德國馬格德堡製造。蝗蟲10自走炮上裝有一個可拆卸的炮塔。這個炮塔可以當作一個碉堡來用。如果在拆下來的炮塔下面安裝一個兩輪拖車的話,它還可以被車輛牽引,當作一門普通火炮來使用。從1942年到1943年,克虜伯僅製造了三輛蝗蟲10自走炮的原型車。最初,蝗蟲10使用的是一個縮短了的四號坦克底盤。但後來,蝗蟲10改用野蜂式自走炮所用的“Geschützwagen IV”底盤。按照設想,量產計劃應是從1945年2月開始。但這個計劃最終卻沒能夠變成現實。
三、Sonderkraftfahrzeug 165/1 (特種載重車輛165/1)“克虜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輛自行火炮”
1939年9月即將結束的時候克虜伯退出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輛自行火炮,德語:Sonderkraftfahrzeug 165/1,簡稱“Sd.Kfz. 165/1”德意志國防軍陸軍在對特質載重車輛165/1進行了一系列測試後,於1940年2月上旬採納了這款自走炮的設計方案。1941年,克虜伯又製造了幾輛裝備105毫米18/1 L/28輕型野戰榴彈炮(德語:105mm leichte Feldhaubitze 18/1 L/28,簡稱leFH 18/1 L/28)的原型車。這些原型車使用經過改進的四號坦克底盤,由一臺體積更小的邁巴赫HL66P發動機驅動。這臺發動機可以輸出188匹(140千瓦)的動力。儘管軍方訂購了200輛這樣的自走炮,但是在1942年最後四個月間,克虜伯僅僅完成了10輛原型車。
或許會有大神有更厲害的回覆,在此拋磚引玉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