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林主人

    紅林悟道《韓非子-用人》 第五章 守法

    紅林悟道《韓非子-用人》上一章韓非子講不依法用人的結果。依法治國是治國之策,策略要與具體的事物相結合,才能產生效益,才有實際價值與意義。依法治國首當其衝就是依法用人,人是事物的主體,只有依法用人,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人才能創造最大的價值。依法用人不是用條條框框束縛人,而是給人創造更好的環境,提供更好的條件,讓其盡其所能,成國之棟樑。

    自由與規則本不衝突,它們是硬幣的兩面,誰也離不開誰,一方成就另一方,只有兩者合而為一才有價值。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就是硬幣的一面,而依法用人就是硬幣的另一面,兩者在一起才能發揮其自身的價值,一方離開了另一方都沒有意義與價值。依法用人主要是用制度的形式明確與最佳化崗位的職責與權力,這既是一種規則,更是一種激勵與保護,讓工作者有了工作與收穫的依據。按韓非子的說法沒有用人的規則,堯不能管理一國,奚仲不能做出車輪,王爾做事也不能符合標準,一切都要有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用人也是如此。

    韓非子說“釋法術而心治”不能成事,這句話告訴我們天下治事,要麼靠法治,要麼靠心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法治和人治。韓非子所說的“心治”大概意思是君主隨自己的喜好與習性治國,通篇《韓非子》中韓非子是極為反對心治的,基本原因是心治會亂國,根本原因是心治是以一人之力治國,法治是以天道之力治國,一人之力治國當然治理不了也治理不好,天道之力治國則國泰民安。

    依法治國、依法用人,依法而為,一般都不會出問題。韓非子說“使中主守法術,拙匠守規矩尺寸,則萬不失矣。”意思是:假如中等才能的君主遵循法術,笨拙的匠人掌握規矩尺寸,就會萬無一失了。這就是律法與規則的力量,中等才能的君主與笨拙的匠人依法而為,治國與做工都會萬無一失,我們努力工作不就是萬無一失嗎?顯然,韓非子給了我們答案。其實,守規矩遠比努力要重要的多,我們小時候爸媽總告訴我們要“聽話”,聽話就是守規矩,在學校要守學校的規矩,在職場要守職場的規矩,在社會要守社會的規矩。守規矩才能生存下來,只有生存下來才能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創造價值實現自我。人要守環境組織的規矩(政治規矩),還要守業務技術的規矩(操作規程),前者保證生存,後者保證生活。

    韓非子對前話的理解是“君人者能去賢巧之所不能,守中拙之所萬不失,則人力盡而功名立。”意思是:做君主的能去掉賢人、巧匠也辦不成事情的做法,奉行中主、拙匠都萬無一失的做法,人們就會竭盡全力,功名也會建立起來。什麼是賢人與巧匠也辦不成事情的做法,就是違反法規與規矩,賢人違反法規就是徇私枉法,自然辦不成事,巧匠沒有規矩更是辦不成事,所以韓非子讓君主不要徇私枉法和丟棄規矩。君主要奉行中等才能君主能治國與拙匠能成器的辦法,就是守規矩,事情就能成功,治國就能達到“人力盡而功名立”的境界。可見依法治國,依法用人,依法而為的重要性與價值力量。人類很多的重大災害絕大多數是違反操作規程造成的,比如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使中主守法術,拙匠守規矩尺寸,則萬不失矣。”對於普通人來是至關重要,一是告訴我們普通人也能成功,二是普通人怎樣才能成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替天行道,並不是多難的事,韓非子告訴我們只要“守法術、守規矩”就能成事。

    【使中主守法術,拙匠守規矩尺寸,則萬不失矣。君人者能去賢巧之所不能,守中拙之所萬不失,則人力盡而功名立。】

    位居領導,事必躬親,非智之舉。主守規則,依法管理,方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功成名就。一人之力,舉得一家,一法之力,能舉一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成績很差該怎麼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