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肥嘟嘟的小不理

    低齡兒童背誦經典,是一種科學的方法

    筆者和一些朋友,都有從愛好者走向專業的這麼一個長期過程,事實上,可能正如陳嘉映教授所言,他們本身也不過是愛好者,但慢慢的,從愛好者走向了專業化。正是這個專業化,暴露出來我們現在學習經典的一個突出問題。

    辜鴻銘是個混血兒,筆者高中時候卻僅僅曉得他是個食古不化的人(這不怪我,是課本上就這麼多東西,那時候老師們也不過本科畢業,只能講這麼點東西),後來才慢慢發現辜鴻銘掌握了不少門語言,尤其在查詢他學習外語的過程裡,發現他們那個時代,包括西方古典學習,青少年時期都以背誦為主。而筆者在學習英語的過程裡,也發現,背誦優美文句實在是學習的最佳途徑。

    因此,在我們記憶力最佳的幼年期,背誦是最好的選擇,此時孩子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尚未成形,你讓他去理解問題,那真是難如登天。事實上,人在早年只能運用到感知能力,邏輯理性,是後來才逐漸形成的,這種能力一旦形成,便能讓我們進而去學習數學知識。

    《論語》理解起來並不容易

    一些學者在近些年來為了推動國學的普及,不惜以通俗易懂來說明《論語》的普適性,但實際上,朱子當年認為應先讀《論語》,有理學背景的因素在裡面,因為理學是中華文明的巔峰,在所有中國傳統中,只有它最多涉及到了分析和綜合能力的運用——即使我們沒有形成邏輯學這門課程。

    《論語》的特點,主要不是孔子本人著述,而和《家語》近似——只是選取一些孔子和弟子的言論各自成篇,由不同弟子們掌握,並最終為曾子一派或子思(有觀點認為子思的老師非曾子)彙集成冊。因此,這些言論之間老師和學生的思想差異,孔子這些被記載的不同言論之間的邏輯關聯,都必須讀者具備深厚的邏輯素養和文獻閱讀能力,以及版本、校勘、訓詁音韻的功底,甚至是堅定的哲學史訓練,才能對文獻本身以及作者的思想體系有一個明確的把握。這是何故?有人可能會說,這不少方法都是後世才有的,孔子又不知道這些學科。但我們別忘了,一個學者的思想體系,同他的歷史背景有很大關聯,一個經典文獻的解讀,不管是古希臘還是先秦,在後世的理解都有極大爭議,它們中間有些是錯誤的,有些則是準確的,但有些即使是準確的,卻也不完備,而我們現代學術的研究方法,能夠更準確的判斷這些觀點孰是孰非。因此,哪怕有一些問題仍舊存在爭議,我們還可以留待後人去解決。

    所以,理學的視域,我們今天可以做些改革。另一方面,不要試圖讓孩子去理解什麼(這不是說完全不要理解,而是就成年人的學術能力來說的,相比於成年人的學術能力,孩子的理解只能說很簡單),我們現在只要回想一下,我們記住的詩詞古文大部分是在學校學到的,而進入社會,或者繼續讀書,我們的記憶力就明顯越來越差,所以不少學者都對讀經產生過支援的言論。

    但要注意,這種支援,並非支援民間的一般讀經活動,而是希望,人在幼年期和青年期可以加大對於經典的背誦,這樣到了你後來走向這些專業時,就不必後悔當下記憶力不如小時候了——筆者見過一些後悔的老師,而筆者自己也後悔過。

    如果不專門做學問,即使對於自己的人生也是有好處的。我們活在現實中,就會遭受到諸多的痛苦和誘惑,經典不能讓你必然成為一個樂於助人善待自己的好人,但也不會讓你毫無反思的就成為一個偷盜、搶劫的惡人。至少你在做決定時,會想想自己的行為對不對,這個時候,你可以反駁經典,也可以認同,但這都是你反思後的結果,結果如何,便由自己來承擔。但如果沒有反思的生活,那麼作惡就會更容易些,意志力也會薄弱些。

  • 2 # 王梅軍1

    實際上廣泛地講,傳統文化具有深邃的思想,小朋友學習四書五經時不需要理解與明白,只是爛熟於心即是。但到以明白年嶺後過去所學認為不明白似乎猶如湧泉而出。現在各級學校似乎教的學生明白,但沒有其思想。

  • 3 # 朱文亮

    論語是長篇的詩詞。而又有區別:

    詩詞,更精煉的文字使用,更美的意境,或者是感嘆;論語更多的是為人處世之道;

    詩詞,更多的讓人活在夢裡,理想裡;論語,讓人更多的面對現實的骨感和處理方式;

    3歲開始背誦詩詞,為何小學一年級不能背論語呢?

    我們要理解文字的美,理解意境,有夢想,更需要面對現實的骨感。

    小學一年級是否開始背論語,因人而異吧,學任何東西都不容易,都需要老師和家長投入很多的精力,否則也沒什麼效果。

    如果家長能堅持,一定要背;

    如果家長不能堅持,就看孩子的喜好吧!

    你覺得呢?

  • 4 # 蘇小妮

    沒有什麼合適不合適的。

    部編版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裡面就有《論語》的句子: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還有《荀子》的句子:不知則問,不能則學。

    這其實是給學生一種閱讀導向,像《論語》、《荀子》這樣的經典,是可以從小就讀的。窺一斑而見全豹,既然教科書裡面有《論語》的句子,為什麼學生不能擴大而去學它,直到整本都學一遍呢?

    其實,不僅是小學一年級開始背《論語》,我見到一些孩子,他們在五六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習這些古典經學,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國學課上面的培訓內容。我所見到的國學班最小的培訓年齡了四歲。

    當然,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想要理解這些內容可能不太容易,從簡單的開始學起,《論語》裡面也有不太難的句子,對於這些孩子來說,如果能夠熟練的背誦那些經典的句子,並且能夠記住,是非常有益的。

    其實一年級孩子讀《論語》,並不要求他每天背很大的量,也不要求他每一句都弄懂弄透,這個年齡的孩子,記性好,從小把一些經典背下來以後,基本上一輩子都不會忘記了,對於知識的積累有著很好的借鑑。真等到了高年級,還真沒有多少閒餘的時間可以來背這個。

    當然,我覺得背這些東西是在學生課堂上的內容完成的以後去做它,帶著一種興趣去讀,去背,而不是強行要求在壓力下去背,在壓力下去背的話效果會很差,讓小學生去學,不要作為一種考核依據。一年級的孩子多餘的時間還是蠻多的,一天被不用多,兩三句就可以,日積月累,會受到比較好的效果,所以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們去學習這些國學經典,而不是質疑它合不合適。

    再換個角度想想,真要是到了我這樣的年齡,我倒是想背呢,可是記憶力已然沒有那麼好,前面背了後面就會忘。所以,想要背這些經典,還真的要趁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三畢業班二模考試,這樣的成績誰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