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風悍馬
-
2 # 聰明的小龍女
和合二仙在中國歷史上是寒山、拾德兩位佛教名揚天下的高僧死後,成為神話傳說佛教的兩位菩薩化身,寓意招財進寶、日進斗金,也象徵和睦幸福。
-
3 # L小白影視
話說,古時候有一戶人家,本來命中無子,可兩口子一生勤勞樸實,吃齋唸佛,樂善好施,感動了上天,賜給他們一個大胖小子。
老兩口此時已經年過五旬,老來得子喜得合不上嘴。因為是無心而得,給兒子起了個名字,叫拾得。並在滿月那天擺下了流水席,請十里八村的窮苦人吃飯。
話說同村還有兩戶人家和老兩口要好,一戶帶著一個女兒,名叫麻姑;另外一戶帶著一個男孩,從外地逃荒一路要飯而來,因為出生在途中寒山腳下,名叫“寒山”。
老兩口是個好人,將這兩家日子艱難,便時不時賙濟一二,把他們的孩子當做自己的孩子。三個孩子像親兄妹一樣,從小玩到大,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然而,三個孩子剛成年不久,村裡發生瘟疫,三家的老人接二連三去世。
麻姑他娘臨終時拉著拾得和寒山的手說:“幾個老人都走了,我恐怕也不行了,我把麻姑交給你倆,將來你們其中一個和她成親,照顧她一輩子,我死後也就放心了。”說完她就合上了雙眼。
三個孩子哭得死去活來,埋葬了老人。
因為瘟疫,三個孩子賣去了田產,從此家道敗落,日子也過得艱難了。寒山比拾得和麻姑大五歲,像老大哥一樣,愛護和關懷他們兩個。
為了把拾得培養得更有出息,將來才有希望。為此,寒山不再上學,一方面下田耕作,另一方面幫屠戶殺豬賣肉,掙點錢補貼家庭開支。
寒山心想起了麻姑媽臨終前的囑咐,想早點給他們把婚事辦了,也好了卻他做兄長的一件心事。
拾得先是一口否決,心說大哥年長,他不結婚,自己怎麼能結婚呢,說什麼也不同意,可經不住寒山說得誠心誠意,拾得最後還是答應了。
-
4 # 熊仔觀電影
和合二仙,不僅是中國愛神,更掌管全家財運
民間流傳甚廣的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造就了農曆七月初七日這一天的中國情人節。七月初七,又稱乞巧節,這一節日的由來非常久遠,民間的風俗活動也十分豐富。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期。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當然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但在中華民族的傳統信仰中,真正的愛神並不是牛郎織女,而是“和合二仙”。
七夕(資料圖)
和合二仙的由來
“使媒求婦,和合二姓”,《周禮·媒氏》孔穎達疏中講到“三十之男,二十之女,和合使成婚姻”。自古以來,男女成婚前都需要舉辦一系列的儀式活動,以祈求夫妻二人能夠感情和合、彼此忠貞到老。在這個過程中,必定少不了主祀夫妻感情的和合神。不同於西方神話中愛神形象的唯一性,主管漢民族男女情感之事的和合神先後經歷了不同的形象更迭。如今通常見到的和合神的形象,大都是兩個蓬頭笑面的童子,他們一人手中持荷,一人手中捧盒,寓意著和合美滿、百年好合。相傳,這兩位童子的原型是唐朝時期的僧人寒山和拾得。
和合二仙(資料圖)
清朝汪汲作《事物原會》,其中寫道:“和合神乃天台山僧寒山與拾得也。”關於寒山和拾得的故事,也流傳著諸多不同版本:
一則曰,寒山和拾得原為好友,怎奈命運弄人,二人愛上同一個女子。待到拾得要與該女子結婚時,二人才得知真相。為了不擾好友情事,寒山於蘇州楓橋削髮為僧。拾得得知此事後,捨棄該女子,獨自一人到蘇州來尋找寒山。得知其住所後,拾得折了一隻荷花作為見面禮。寒山聽聞拾得前來,來不及放下手中的一盒齋飯而急忙外出迎接。二人見面後,一荷與一盒相映成趣,遂共同在當地開山立廟做起了出家僧人。
另一則傳說則曰,寒山與拾得是寺廟中的師兄弟,更是貧賤之交。老和尚圓寂之前分別給予寒山半本真經和一枝荷花,給予拾得半本真經和一個圓盒。半年後二人再次相會,才恍然明白老和尚是在暗示他們二人唯有和合誦經才能得道。
寒山與拾得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雖然此類傳說總有附會之嫌,但卻不離兩個中心內容:一是二人原本感情深厚,又經歷過聚散離合,所以更符合和合之要義;二是在不同的故事版本中,始終會出現荷與盒兩個物件,以此作為和合的諧音,由此也就坐實了其和合神的基礎。清翟灝作《通俗編》卷十九有云:“國朝雍正十一年封天山寒山大士為和聖,拾得大士為合聖。”因為受到皇封,這一對佛家雅士由此便成了掌管人間情事的神仙。
和合二仙(資料圖)
在佛教信仰中,是把寒山作為文殊菩薩的化身、拾得作為普賢菩薩的化身的。有意思的是,寒山與拾得兩個人也曾被道教收入下八仙的行列中。與寒山拾得二人故事相對應,道家中也有一段關於和合二仙的傳說,故事的發源地就在西嶽華山。
老道士叮囑兩位徒弟,藥一定要熬製七天七夜,才能做成治百病的丹藥。他囑託完徒弟,自己又進山採藥去了。可誰知在燉到第五天的時候,兩個徒弟忍受不了貪念竟然把上等的藥材自己吃下了。等老道士回來發現藥沒有了,便要追著徒弟打。兩徒弟慌不擇路,不覺間竟然從平地直接上了一面石崖。原來,兩個徒弟因為偷吃仙藥而早早得道了。至今在華山聚仙台上南望,還可以看到有個攜手而站的人影,這便是當日偷吃仙藥的兩位徒弟。後人也把此二人稱作“和合二仙”。
寒山拾得(資料圖)
和合信仰的發展
不論是在佛家還是道家的傳說故事中,和合神都是以兩個人的身份成對出現的,以此對應“和合”一詞的本意。其實,在最初的和合神信仰中,是一位名叫萬回的神人獨自擔當了此職能。
明田汝成作《西湖遊覽志餘》卷23雲:“宋時杭城以臘月祀萬回哥哥,其像蓬頭笑面,身著綠衣,左手擎鼔,右手執棒,雲是和合之神,祀之可使人在萬里外亦能回來,故曰萬回。”此萬回者,相傳是唐朝人,因其兄長遠赴戰場,為解父母的牽掛之情,萬回便決定到萬里之外去探親,並帶回了哥哥寫給父母的一封家書。因他能夠朝發夕返,故名“萬回”,其孝行曾得到唐高宗及武則天的嘉獎。據傳,萬回長相怪異,其所言之事多能應驗,具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所以民間和宮廷都有祀奉萬回的傳統,民間多俗稱其為“萬回哥哥”。百姓在年關將近時供奉萬回,期望能借其神力使萬里之外的親人回家團圓,因此萬回被視為團圓之神,即最初的和合神。
元劉一清在《錢塘遺事》卷一“萬回哥哥”條謂中寫道:“惟萬回哥哥者,不問省部吏曹市肆買賣及娼妓之家,無不奉祀,每一飯必祭。”由此可知,當時對和合神的信仰是非常普遍的,且多存在於商業領域,這與和合神最初的職能有直接聯絡。在和合信仰中,和合神其實還兼有財神的職責。
和合(資料圖)
和合,並不限於男女情事。《國語·鄭語》有“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於百姓者也”,“和合”在此有調和、協和、使之好合之意,代表的是對以和為貴的一種追求,其意側重於調和不同的人際關係,因此也更適合於被商家作為行業神來供奉。在《萬法歸宗》卷二中有一段以萬回為原型的“和合咒”,其曰:“貞觀元年五月五,萬回聖僧生下土。不信佛法不信仙,專管人間和合事。和合來時利市來,眼觀梨園舞三臺。拍手呵呵常要笑,咚咚金鼓滾地來。男女相逢心相愛,營謀買賣大招財。時時刻刻心常戀,萬合千和萬事諧。吾奉萬回哥哥張聖僧律令敕。”在中華文化的商道中最崇尚的原則是和氣生財,所以和合神萬回具有財神的職能也就不足為怪了。
除此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五中還提到天師曾“敕和合二仙助顯道法,無合以不和,無頤恙不解”,在所請的神仙中,包括“萬回聖僧、和事老人、何公三九承士、都和合潘元帥,天和合梓元帥,地和合柳元帥”等等具有和合職能的神仙。至此也可以發現,不論是驅役邪魔,還是利市人情,亦或者男女情事,對“和合神”的信仰是橫貫三教的,一個“和”字恰恰代表了華人的生存哲學。對和合神信仰的流變,也正是中華文化歷史演變的一個縮影。
-
5 # 風吹柳梢響
和合二仙,有著悠久的歷史與傳說,是中國民間神話中的和美團圓之神。他們在寺廟供奉的不多,而多見於年畫和門神畫中。
兩個憨態可掬的童子,一人手捧禮盒,一人肩扛荷花。二人都扎著丫角髻,露出興高采烈的神氣。有時,和合又作為配祀的神,與財神、福神等一同出現,象徵福氣、財氣和歡樂。
和合二仙也是中國民間的喜神。他們手持的物品,件件都是有講究的。荷花是並蒂蓮的意思,盒子是象徵“好合”的意思,而盒中飛出的五隻蝙蝠,則寓意著五福臨門,大吉大利。
荷、盒與「和合」同音,多比喻夫妻和諧,魚水相得,因此婚禮之日常掛懸於花燭洞房之中,或常掛於廳堂,以圖吉利,亦稱“和合二聖”。
-
6 # 淵明棲身塵世外
和合二仙是中國漢族民間的愛神。他們手持的物品,件件都是有講究的。那荷花是並蒂蓮的意思,盒子是象徵“好合”的意思,而五隻蝙蝠,則寓意著五福臨門,大吉大利。
從唐以後,在中國傳統的婚禮喜慶儀式上,就常常掛有和合二仙的畫像。但見面軸之上兩位活潑可愛、長髮披肩的孩童,一位手持荷花,另一位手捧圓盒,盒中飛出五隻蝙蝠,他們相親相愛,笑容滿面,十分惹人喜愛。人們藉此來祝賀新婚夫婦白頭偕老,永結同心。
荷、盒與「和合」同音,多比喻夫妻和諧,魚水相得,因此婚禮之日常掛懸於花燭洞房之中,或常掛於廳堂,以圖吉利,亦稱“和合二聖”。
寒山和拾得為何被稱為“和合二仙”?相傳,和合二仙一個名為寒山,一個名為拾得,寒山,唐代著名高僧,曾和拾得隱居浙江天台寒巖,自號“寒山子”;拾得,原是孤兒,被天台國清寺高僧豐幹在赤誠山道拾得收養,故名拾得。
公元1015年,國清寺建成敬奉豐幹、寒山、拾得的三賢堂。明清年間,儒釋道均推崇寒山、拾得,佛教稱他們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的化身,即“和合佛”,道教稱他們為“和合二仙”。民間珍視他倆情同手足的情意,把他倆推崇為和睦友愛的民間愛神。
清雍正十一年(1733),雍正皇帝勅封寒山為“和聖”(妙覺普度和聖寒山大士),拾得為“合聖”(圓覺慈度合聖拾得大士),合之為“和合二聖”。寒山與拾得以友善齊名,因二人分別手持荷花與淨瓶,所以民間又稱他們為“和合二仙”。
傳說後來拾得外出傳道,雲遊各地。據說東渡到了日本,如今日本還建有“拾得寺”。而寒山則一直在蘇州楓橋鎮上施藥舍茶,最後在楓橋寺院圓寂。這座寺院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後來改稱為寒山寺”。寺裡直到現在還供奉著和合二仙的塑像。以表示對二位高僧的紀念。
現今蘇州城外的寒山寺是“和合二仙”終成正果之處,寒拾殿中至今供奉著寒山、拾得精美的木雕金身雕像。寒山寺大殿的後壁嵌有揚州八怪之一的大畫家羅聘所繪的寒山拾得寫意畫像石刻。佛殿的後壁嵌有寒山詩31首,每年的除夕之夜都會有很多遊人到寒山寺聽鐘聲,拜“和合二仙”。
-
7 # 用愛感化牲口
相傳,和合二仙一個名為寒山,一個名為拾得,寒山,唐代著名高僧,曾和拾得隱居浙江天台寒巖,自號“寒山子”;拾得,原是孤兒,被天台國清寺高僧豐幹在赤誠山道拾得收養,故名拾得。
公元1015年,國清寺建成敬奉豐幹、寒山、拾得的三賢堂。明清年間,儒釋道均推崇寒山、拾得,佛教稱他們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的化身,即“和合佛”,道教稱他們為“和合二仙”。民間珍視他倆情同手足的情意,把他倆推崇為和睦友愛的民間愛神。
清雍正十一年(1733),雍正皇帝勅封寒山為“和聖”(妙覺普度和聖寒山大士),拾得為“合聖”(圓覺慈度合聖拾得大士),合之為“和合二聖”。寒山與拾得以友善齊名,因二人分別手持荷花與淨瓶,所以民間又稱他們為“和合二仙”。
傳說後來拾得外出傳道,雲遊各地。據說東渡到了日本,如今日本還建有“拾得寺”。而寒山則一直在蘇州楓橋鎮上施藥舍茶,最後在楓橋寺院圓寂。這座寺院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後來改稱為寒山寺”。寺裡直到現在還供奉著和合二仙的塑像。以表示對二位高僧的紀念。
回覆列表
和合二仙是寒山拾得二位高僧的菩薩化身,又是無錫民間吉祥大阿福的對映,傳說他們的寶盒之中裝滿了金銀財寶,和氣生財,為千百年來的至理名言,又因為二人形影不離和睦美滿如意,人們結婚和每年的正月初五迎財神時每每會掛上他倆的畫像,以期夫妻恩愛和睦,來年招財進寶日進斗金。所以他們手捧寶盒既是招財的象徵又是中國的丘位元。
經典描述為“狀如貧子,形貌枯悴”及“寒山展卷、拾得持帚”的形態。
中國寒山題材的形象最早可追溯到唐末五代,從現有資料來看,在寒山傳說開始流傳的唐代就已經有了寒山的畫像了,當時的形象為呂丘胤《寒山子詩集序》中描繪的“狀如貧子,形貌枯悴……樺皮為冠,布裘破弊,木屐履地”等等,流露出一種狂放不羈的氣質。
流傳至今最早的寒拾像是晚唐著名詩僧貫休所作,雖其還有待考證,但從畫面來看,二人均蓬髮長袍,面目古怪,坐於松下,一人持卷朗讀,一人身邊置一掃帚,為“寒山展卷、拾得持帚”的經典形象。
唐末的寒山禪意詩僧形象基本奠定了宋元甚至明代的寒山繪畫的基本雛形,也為今後的象徵形象和合二仙奠定了基礎。
雖然早期的寒山繪畫中的詩僧形象和禪意繪畫中的意境描繪和明清時期的“和合二仙”形象相差甚遠,但其形象的廣泛傳播卻對後來“和合二仙”作為象徵形象的認知度帶來了非常良好的鋪墊。這是其作為形象傳播的基礎。
1.2 寒山拾得形象的廣泛流傳
寒山拾得形象因為寒山詩的流傳得到廣泛傳播。而且寒山詩的思想更是今後和合二仙象徵形象的昇華的決定因素。
縱觀中國象徵紋飾發展,“和合二仙”是最具文化內涵和最具發展潛力的象徵形象之一。
寒山拾得所呈現的形象均為寒山子詩集思想的集中反映,寒山、拾得的詩(尤其是寒山),具有脫俗的氣韻與禪機,對於世俗名利榮華,全不措懷。不唯具有徜徉於大自然的坦蕩胸懷,而且往往有警醒佛教徒的精闢之句,因此甚為後人所推崇。甚至至今還對修身養性具有意義。成為“和合文化”的精要。著名的“寒山問拾得”中表現的是他們兩人之間的一段對話,可見他們的姿態: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雲: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①
在這段對話中,寒山師傅問得很好,拾得師傅答得很妙。其實,拾得的回答中,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豁達、那種超然、那種大度、那種灑脫,對今人來講,仍有意義。
寒山詩藉助寒拾畫,除了在僧徒中廣為傳佈外,在其他文人中也有很大的影響。王安石、朱熹等都十分喜歡寒山詩。這一方面由於中國的文人士大夫皈佛者眾,特別是禪宗影響的不斷擴大,他們十有七八都與禪宗或禪僧有些瓜葛。此高越夫先生在《談鈍老和寒山詩後評》中有較詳細的論述:“寒山子的詩,在詩界中系另闢一法門,說是捷徑,卻別有妙趣,不是天資高超,悟解禪理的人,很難了解他詩中的禪,禪中的詩。他的詩寫景象是悟到浮光掠影,寫境遇是於悲憫中啟示解脫。在文字上雖有時著上了華腴光彩的色相,本質上卻是靜穆聖潔。我們說他是詩,實際上乃是三藏中第二部的重頌,……他不入禪宗正系,可是機鋒敷暢,上承阿難、迦葉的拈花微笑,下啟溈仰、曹洞的月光寶鏡。”②上述議論,可謂有得之言。
寒山詩能夠在社會上產生如此大的影響,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由於佛、道者流的渲染和神化。《仙傳拾遺》的描述,致使人們心目中的寒山已經不是世間的“詩人”,而是一個神之又神的“詩仙”、“詩菩薩”乃至“詩佛”了。由於上述原因,不少詩僧、士大夫以及一般讀書人,他們或仿效,或擬和,或贈唱,莫不以善“寒山體”為榮,以知寒山詩為耀了。寒山拾得的形象也因寒山詩的流行而流傳,這在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今後“和合二仙”形象得以廣泛傳播的基礎。
2“合和二仙”的象徵形象轉變
寒山繪畫開始走向民俗化,形象上一改“狀如貧子,形貌枯悴”,的寫實形象,變得充滿了喜慶吉祥的氣氛,王行的《題寒山拾得圖》有“笑指天邊明月光,方寸要當如此耳”,的描繪,就是實證。
如揚州八怪之一的大畫家羅聘所繪的《寒山拾得圖》。
羅聘採用寫意的筆調描繪了兩個人物,張著嘴相對而笑,暢胸露懷,坦坦蕩蕩;衣紋筆觸奔放,不精雕細刻,與畫中人物的個性很吻合。原作現藏於美國納爾遜─艾金斯美術館,在蘇州寒山寺的大雄寶殿的後壁嵌有其石刻,此圖中的寒山拾得幾乎成為寒山寺的標誌性形象,也是今天“和合二仙”的典型形象。
出現這樣的變化,主要是由於進入明清之後,禪宗的鮮活的生命力已逐漸走向衰竭,其對寒山繪畫形象的影響也不再明顯,這時,隨著社會思潮的變化及寒山傳說的流變,寒山造型受到道教仙人形象及民間傳說的影響,就出現了袒胸散發,蓬頭歡笑的樣子,且極為親切,而不像一般僧人那樣不苟言笑。這對之後完全具象徵意義的“和合二仙”的形象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
3合和二仙象徵形象的確立
3.1明清成熟形象的確立
明清時期為“合和二仙”作為象徵形象的決定時期。是象徵形象“和合二仙”的成熟期。
在中國歷史上明清時期是象徵圖形的鼎盛時期,民間的各種裝飾紋樣以及中國曆代書法圖形符號等,都被約定俗成地作為美好意義的象徵或符號,以至於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吉祥象徵圖形幾乎成為裝飾的唯一內容。而且圖案的形式更加豐富多彩,並施用圖案技法加以表現,使吉祥象徵圖案更趨成熟完美。吉祥圖、吉祥俗、吉祥語的流傳更為深遠,對社會文化的影響逐步加深。
如:牡丹蝴蝶象徵富貴無敵 ,竹眉綬帶鳥象徵齊眉到老,春燕桃子象徵長春比翼,繡球錦雞象徵前程似錦,秋葵玉蘭象徵玉堂生輝等。
當然“合和二仙”在明清同樣得到廣為流傳,而且在形式上也更為豐滿和更具親和力。
3.2“和合二仙”經典形象的描述
形象上的定型,1,大都為孩童像,披髮或束髻,笑容滿面,活潑可愛,2,一般都一個手持荷花,另一個手捧園盆,迎合“和合”之意,3,多為設色,而且色彩鮮明,使得和合二仙的形象在整體比較接近大眾的審美趣味,和原先的禪意畫中描繪的寒山拾得形象有很大的不同。
他們相親相愛,,十分的惹人喜愛,人們藉此來祝賀新婚夫婦白頭偕老,永結同心。而二仙手中所持之物件件都是有講究,符合中國的傳統理念和文化的。蓮花取意並蒂蓮,盒子象徵好合的意思,而五隻蝙蝠則寓意五福臨門,可以說,合和二仙這個題材所代表的就是大吉大利,和和好好。
稱呼上:由原來的寒山拾得改變為“和合二仙” 而且這樣的定名還出自敕封,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時,封天台寒山大士為“和聖”、拾得大士為“合聖”,於是,寒山、拾得這“和合二仙”又作“和合二聖”。
3.3“和合二仙”的文化象徵含義
“和合二仙”象徵意義包括三個方面,也是一些民間傳說的集合。
含義之一:象徵 “家庭和合”。相傳唐人有萬回者,因為兄長遠赴戰場,父母掛念而哭泣,逐往戰場探親。萬里之遙,朝發夕返,故名「萬回」,民間俗稱「萬回哥哥」。以其象徵家人之和合,自宋代開始祭祀作「和合」神。
含義之二:象徵 “朋友和合”。這個來自於寒山拾得的生平傳說,許多資料都有這樣的記載:寒山、拾得,一個是流浪漢,一個是棄兒,非親非故,萍水相逢,卻能以誠相待,患難與共。
含義之三:象徵 “夫妻和合”。相傳兩人親如兄弟,共愛一女。臨婚寒山得悉,即離家為僧,拾得亦舍女去尋覓寒山,相會後,兩人俱為僧,立廟“寒山寺”。而且連二人神像亦定型為蓬頭之笑面神,一持荷花,一捧圓盒,意為“和(荷)諧合(盒)好”。婚禮之日必掛懸與花燭洞房之中,或常掛與廳堂,以圖吉利。
因而,作為象徵“家庭和合”﹑“朋友和合” ﹑“夫妻和合”的“和合二仙”在明清時期,特別是清代,在民間廣泛流傳開來,而且形式多樣,我們今天看到的許多明清兩代的文玩上都有其身影,而且形式多樣,有木雕,石雕,磚雕,玉雕,泥塑等等,傳播廣泛,成為一個全中國都知曉的一個影象。可以說明清時期,是“和合二仙”的形象成熟期。
4合和二仙象徵形象的昇華
4.1“合和二仙”是當前和諧社會的象徵
“合和二仙”在形象上,可以囊括之前的所有形式。因為“和合二仙”在內容上已經涵蓋了之前的所有。
“合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精髓和和合價值觀如果說 “鳥巢” 是繼故宮、長城、京劇等符號之後,成為最新的能象徵中國的“中國符號”。那麼“合和二仙”就是中國“和合文化”和“和諧社會”的象徵。他的意義超越了任何一個歷史時期的所包含的內容。
“合和二仙”既是寒山詩中所體現的禪意和諧,淡泊自由的開闊心境。人與自然的和諧及和諧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境界,維持保護和諧的社會自然與環境,一種知足常樂心境,一種真正的幸福。如詩云:“自樂平生道,煙蘿石洞間。野情多放曠,長伴白雲閒。有路不通世,無心孰可攀。石床孤夜坐,圓月上寒山。”
也包涵了明清“夫妻和合” “朋友和合” “家庭和合”的民俗色彩的和合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如在臺灣新黨大陸訪問團05年7月訪問華人民大學時。人民大學贈送訪問團三件禮物中,有一件就是國畫“和合二仙圖”,就借用“和合二仙”象徵臺灣儘早迴歸,實現統一。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諧意識,表現於兩個方面:一是“天人合一”,指人與自然關係的和諧;二是“中庸”,指人際關係,即人與人、人與社會關係的和諧。“天人和一”旨在承認人與自然的統一性、反對將它們割裂開來。“中庸”則強調對待事物關係要把握一個度,以避免對立和衝突。提倡“貴和”、“持中”的和諧意識,有利於處理現代社會各種矛盾,以保持社會的穩定。這些和諧意識都可以歸結為“和合文化”都是和諧社會所倡導的主旨。
4.2“和合二仙”將走向世界
當代國內著名學者張立文先生所明確提出的所謂“和合學”理論,時至今日,已超過20年的時間了。其影響所及,非限三教九家、更在政界,甚至還流播到了異域。他認為,“和合”乃是中華文化的首要價值,更是中華人文精神之精髓,只有“和合”才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思想;同時,他還明確指出,和生、和處、和立、和達、和愛五大原理,亦即五大中心價值,是21世紀人類最大的原理和最高的價值。
“和合二仙”體現的是中華文化的強大凝聚力、親和力。中華文化的精髓之一,是“和合”文化。隨著和合文化國際間交流的日益頻繁,如2008年5月10日寒山子與“和合文化”國際研討會上傳出資訊:以寒山子為代表的“和合文化”正在形成國際文化傳播新的“寒山熱”目前,人民大學已經成立了專門的“和合文化研所”,蘇州寒山寺也成立了“寒山寺文化研究院”並每年舉行文化論壇。“和合文化”在日本、南韓以及東南亞地區產生了深遠影響,而目前在國際文化交流中形成的“寒山熱”,正是體現了多種文化融合的積極意義。“和合二仙”象徵形象隨著“和合文化”的日益交流頻繁,必將代表和平、和諧而走向世界!
5結語
“和合二仙”象徵著“和合文化”包涵的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以及人自身發展的和諧,作為傳統文化精髓的“和合文化”,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中仍有著它積極的意義。尤其是寒山詩歌所傳達的“和合文化”意蘊,則是這種中國文化傳播的一個重要載體。“和合二仙”就是其的形象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