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河兩岸是青青的樹
-
2 # 乾貨分享大師
幾個答案都提到一個關鍵點:表達的準確性。所謂寡淡,稚嫩,造作,矯飾……本質都是一種文字、主觀意念及客觀事物三者間不同程度的偏離錯位,如同唱歌走音。
為什麼會走音?
一,氣息控制不好。對應寫作,就是運字能力問題。需多看,多練,所謂熟能生巧。若想快速找到訣竅,我認為白景往 (答案已刪,勿再私問)總結得精闢,已經抽絲剝繭,精華喂嘴邊了。幾個答案中,可行性最高,行文字身也做了較好的示範。另外,答主所推崇之風格(即文章下筆講究韻律,節奏,留白,意趣,生動),是典型的傳統中國畫式審美,主流、健康,跟著走,大方向不會錯。縱觀歷史大家尤其民國時期以文采著稱者(汪曾祺,沈從文,魯迅兄弟,張愛玲),確是那麼回事——照貓畫虎練起來,不談風骨神韻、格局內涵,樣子先有了三分。
當然,這只是教你怎麼“運氣”,前提是,你得有“氣”。
——所以走音的第二大原因:“氣”不夠用。什麼是“氣”,就是詞彙量。哲學界有一句話叫作“語言創造了世界。” 我認為應當有這樣一層註解:一個人精神世界的豐富程度,由他所認識和掌握的語言詞彙量決定。譬如,你不認識洋槐,桂花,香樟,法桐,刺桐,榆錢,白楊,紅柳,冷杉……那你的世界裡就只有“樹”;你不曾認真研究過茫然,失落,傷感,挫敗,憂悒,酸楚,悲愴,苦澀,痛楚,絕望,枯槁……,你有的就只是“不舒服”,“難過”;你不曾細辨過緋紅,鮮紅,水紅,猩紅,血紅,殘紅……面對它們,只能說:“啊,好紅好紅。”——詞彙的匱乏,是一種精神匱乏,也是文筆不出彩的根源。當一束光,一絲情愫,一幅畫面投射到心上,等待聚焦成像開花結果時,大腦在詞庫裡搜尋不到最準確的表述,只能就近替補,找大詞、偏詞——出來的東西就乾癟、不生動,讀者也得不到驚喜、共鳴。
提高文筆,重點在運字,前提在於詞彙。只有極其豐沛的詞彙,才能支撐得起技巧,經得起運。
好的詞彙從哪裡來?來自名家,日常,個人再創造。
我們把前兩者叫做“現有詞彙”,約定俗成,廣為使用(或只被部分文筆好的人在用)。從現在起,重新收集。經典好文,日常交談,都是渠道。相對於孩童母語習得期,這是一個重新認識世界、豐富語言體系、積累素材題材的好機會。
後者呢?我們叫“自創詞彙”。“長橢圓臉”屬於現有詞彙,“棗核臉”“拖把臉”屬於自創詞彙。“現有詞彙”用得好,能滿足日常基本規範的表達,文章從“路人”變“美女”,“自創”詞彙用得好,則文字變“活”,有形有味有脾氣,美女變女神。
“自創詞彙”是一種個人微創作,從字到詞的搭配再造,本身是一種單位最小、成本最低、易模仿、顯效快的“練筆”。練習“自造詞”,不僅擴大詞彙量,還能在反覆“造詞”過程中,逐漸摸索到一種“搭配”的感覺。即“運字”手感。
詞彙量儲備到一定程度,我們開始“造句,成章”。主謂賓定狀補不說了,長短句怎麼切,聲色氣味怎麼加,節奏怎麼定,韻律怎麼調?——看其他答案。寫完了,縫一縫,補一補,縫什麼補什麼?詞彙庫裡找!找不到怎麼辦,形非神同的早就儲備了一大把,拿來替代。
————
下面提一個儲備詞彙的方法。
1、筆記本一個,筆一支(手機備忘錄APP日記本也行)
2、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經典佳文、日常雜話,七姑八姨、三教九流……隨時隨地,收集“好詞”“妙詞”
3、腦洞常開,舉一反三
4、分門別類,定期整理(大類即可,過細加重記憶負擔)
如:有人寫一個人“豬臉”,你可以建一個“臉”譜:豬臉,山羊臉,驢臉,馬臉,蛇臉,羊駝臉,梅花臉,棗核臉,鴨蛋臉,……
下次寫人,不再是“他長著一張長方形的臉”,而是“他生著一張馬臉”
如:有人寫“碎牛肉色”的旗袍,你可建一個“色譜”:豬腰紫,豌豆綠,雛鴨黃,蟹殼青,醋黑,火腿紅……
寫到一個奇裝異服的女孩
不再是“她穿著粉紅色絲襪,黃色包包,紫色長裙,彆著綠色髮夾……哦,五顏六色的裝扮。”
而是“豬腰色的紗裙下露出兩截火腿,屁股上一隻巨卵狀的鵝黃漆皮挎包,髮辮上兩根豌豆綠夾子……哦,一塊行走的披薩。”(有人說喜歡這句,那你記啊,下次看到乞丐,你就有了“行走的雞毛撣”,瘦子,就有了“行走的牙籤”,美女,就有了“一瓶行走的香水”,“一枝行走的君子蘭”)
如:看到“七情六慾”,哪七情?哪六慾?各自能否找出三個以上的同義詞?查字典,記下來。——古往今來,人類可能的情感,恐怕逃不脫這半頁紙了。
如:一個迂懦的教授,有一雙“丫鬟的眼睛”。嗯,有點意思,下次不必苦苦思索“他因飽受壓迫……軟弱被動……”,只需一句“丫鬟的眼睛”,就夠了。
——什麼?太多記不完?不會!第一天,你是一粒一粒記,記的是詞……第十天,第二十天,已是一坨一坨,一捆一捆,記的,是一種遣詞造句的思維方式……
另外,須注意:
1,這裡的“詞彙”既包括日月山川等自然萬物,也包括摸爬滾打瞪瞟睥睨等行為動作,既包括聽得到的嘰嘰喳喳咯咯滴滴,也包括看不到摸不著的抽象概念。
2,從語法講,他們是“詞彙”;跳出語法,他們就是“事物”,是題材也是思想。
3,積累詞彙,不是為了讓文章強勢恢宏,更不可“堆砌炫耀”,而是從語言入手,啟用我們的感知,透過完善語言來完善思想,搭建起文字、主、客觀 (我,世界,文字)三者聯絡,使我們“眼有所觸,必有所想,心有所想,必有文應,文既出,必準狠”。
4,腹中“弱水三千”,用時只取一瓢,儘可能是準確的那一瓢
————————————
說下其他幾個提升文筆的建議
關於“模仿”。
對於初學者,基礎詞句模仿,可以。籠統模仿不可取,難度大。模仿誰?哪一篇哪一段?模仿口吻?韻味?觀點?如何模仿?具體步驟?——獅子吃天,無從下口。
關於“長短句”
個人審美傾向長短句搭配。
能耐不夠時先從短句學起,易學。有一定感覺,再練長句,長短結合,“長驅千里,忽而收韁”。不會長句只寫短句至少也是小家碧玉,活奔亂跳;沒學會短句卻通篇惡俗臃腫的長句,是真惹人厭。
關於“閱歷體驗”。
這是戰地、軍旅作家的重點,不是一般只想提高文筆人的重點。“經驗”就是生活,生活,誰都不缺。寫不出,寫不準,寫不美,不是缺乏經驗,而是語言匱乏,客觀事物“入眼”,語庫中沒有精準的對照物;意念情緒想表達,沒有精準的對照物可供輸出。
文筆好壞,不在題材宏大驚奇,而在於,對最平凡、簡單的事物,能挖掘刻畫到什麼程度。
好文筆若能配上好的立意,就是好文章。
所以——還是從基礎做起,收集儲備,觀察對照,補充歸類,思考內化,寫,寫出來慢慢加工。
最後,據我觀察,越是多情的人,越能寫出細膩的文。一個路過樹葉便愛上樹葉,路過海棠便愛上蜜蜂的人,寫文應該不會太差。
-
3 # 山人在家就是出家
功夫在詩外,文亦如是。文章是思想的外化,心跡的表露。有真知灼見,才有入木三分的金句;心有美景,才有文字如畫。煉字,煉句,更要煉意。
-
4 # 李想零墨
多讀書,多交流,多鑽研,多思考,多練筆——此為提升一個人文筆水平的必由之路。
當代,分工日趨細化,所謂“文筆”亦分而不同。
政治家:好文筆在於精要地闡述具有正確指導意義的思想觀點。
經濟學家:好文筆在於提出符合本國經濟發展規律的論述。
軍事家:好文筆在於提出戰則必勝的戰略與戰術。
詩人和散文家:好文筆主要來自對文學與生活的觀察、學習與追求……
-
5 # 墨梅拙書
誠邀!
如何提升個人文筆?
一:讀透“四書五經”,四書五經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四書五經是是中國儒家經典的書籍。
四書五經詳細的記載了中國早期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史實資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在很多的文章上:都可以看到引用“四書五經”的金句。
例如:
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
2: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大學》
3: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
4: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二:讀唐詩宋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唐詩和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兩座豐碑,是中國古典文學的兩大美學正規化,在世界文學史上享有重要地位,受各國文學愛好者的喜愛。唐詩宋詞把中國古典詩歌音律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唐詩宋詞經典太多了,例如:
1: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虞美人》
2: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花非花》
3:“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水調歌頭》
4: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
自難忘。
千里孤墳,
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
鬢如霜。《江城子》
三:讀《讀者》雜誌,至今為止,應該沒有任何一本雜誌的發行量超越《讀者》,每期讀者彙集,中外經典文章,涵蓋:人文,社會,家庭,詩歌等等題材範文。是短時間提高寫作文筆不可少的途徑。
四:用筆記本記錄所看過內容的金句,短語,精華…好的記憶也有淡忘的時候,筆記本的記錄精華:可以溫故而知新。
以上個人拙見!
-
6 # 無事翻書有空說話
我從文筆工作起步,憑爬格子爬進幹部隊伍。開始是文學創作,各種文體都公開發表過作品。到機關又從事新聞報導,落腳是起草領導講話和黨政公文。十三年甘苦寸心知,一支禿筆熬白頭。錦繡文詞不是朝夕之事,急章快手並非一日之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朋友說我進錯了門,耽誤了一個好作家,領導誇我一筆好寫是才子。初始還覺得沾沾自喜,到後來只感到滿面蒙羞。組織推薦的崗位,領導提拔的職務,都和寫作有關,慢慢感到是人格侮辱。市委書記調離後我去看望,他又誇我文章寫的好。我聽了放聲哈哈大笑,書記千萬不敢這樣講,有人說文章寫得好,如同小偷翻牆悄然無聲,這兩個技巧等量齊觀,一輩子都不再想聽這一聲。
-
7 # 藍天藍a白雲白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廣泛流傳民間俗語告訴:想提高文采,要多讀,多寫,多練,力求:心到,眼到,口到,筆到。沒有捷徑,唯有腳踏實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忍得住誘惑,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尋尋覓覓,寫寫改改,驀然回首,卻是水到渠成。
-
8 # 使用者蜂王
勤學苦練,深入社會,認真思考,虛心接受批評指正,集思廣益,即使大部分人雖然達不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但水平應該是可以得到提高的。
-
9 # 讀亦悅乎
做老師的,自然願意從學生寫作文的感受說起。
教過的學生總結出來的經驗:寫好作文多容易呀,不就是好的詞、句往上面堆嗎。
再明確一下:學生的“好作文”就是“好的詞”、“好的句子”堆出來的。
這一句話自少包涵兩個層次的資訊:第一,能寫出好作文的學生,都有充足的閱讀積累,第二,能寫出好作文的學生,都有充足到可以恰當運用的閱讀積累。
其實直白說,就是寫作者學生要有充足的閱讀積累。
箴言不是說,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這個雙行的過程不就是積累的過程嗎。
古人不是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溜。強調的不還是多讀才能有所模仿嗎。
俗語不是說,巧婦難忘無米之炊。沒有米做不了飯,那你沒有語言積累何以會有文章寫作。
如何提升一個人的文筆,答案:多讀書,博採眾長。僅此,無它。
其實,文字,文章,文學,文化,這些方面的積累到了可以自由表達“心聲”的時候,也就再不需要其它了。
-
10 # 望江楠
提升文筆,無非兩條,一是多看,二是多寫。二者互相作用,互相提高。多看是積累,積累素材,儲備知識,準備狀態。而當一切都有了,寫作的慾望就來了。如此,就多寫,只有寫了上一句,才能找到下一句。迴圈往復之下,不知不覺就提升了文筆。
-
11 # 安逸風聲W
我認為:一是個人天賦,六商比較高。二是個人學識豐富很重要。三是個人喜歡,興趣,性格。四是個人閱歷經歷,所見,所聞。五是勤學勤記錄。六是古今文化水平高。七是有天才,有文學專家,有民間高手,溶為一體,就是高才高藝之人。
-
12 # 11易水寒
這個問題答案很簡單,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多讀書,勤練筆,積累的詞彙量豐富了,就會出口成章,下筆,言之有物。
回覆列表
如何提高一個人的文筆?
這個問題不容易回答,但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出發點來說一說。
口語話語,是提高寫作文筆的第一個出發點,書面語言,很多就是建立在口語化的基礎上,很多好的文筆,文詞,語言,從口語化的語言中獲得了很多營養。
提高一個人的文筆,從日常生活中,工作中,注意體味語言的味道,韻味,精妙之處,可以是鍛鍊提高的方式之一。
口語語言人人都會說,但未必都是口語語言都可以發揮到極致。俗話說:鑼鼓聽聲,說話聽音。這個“音”就是口語語言裡面隱含的意思,內涵,味道。
中國的幾部經典文學名著中,就大量的使用了口語化的語言,甚至方言俚語。但這並不有損名著的水準,反而使名著散發著十分接地氣的那麼一種光輝。
比如《紅樓夢》《水滸傳》《儒林外史》《金瓶梅》《三言二拍》等。
書寫語言是口語語言的固化與提煉,口語語言具有較強的與時性和地域性,隨著歲月的流逝,年代的變遷,地域的融合與割裂,很多口語語言會淹沒在時空的塵埃中,而書寫語言由於物質載體的鐫刻,而得以保留下來,被研究、傳承、和創新。
書寫語言的載體,可以是石頭,可以是甲骨、陶器,可以是金屬,可以是絲織品,竹簡,磚,木器等。
由於收物質載體的刻化技術手段的限制,由口語語言濃縮的書寫語言,相對就會比較簡約。
中國古代的陶銘、青銅器上的金文、竹簡上的隸書、泰山石上的碑刻,語言就及其簡約,行文鏗鏘有力,抑揚頓挫,有一種口語語言難以達到的規範性的美。
提高寫作能力,不能不注意去留意、學習和研究口語語言和書寫語言中的不同的美和味道
提高一個人的文筆,除了對兩種語言的關注,研究。最後一條,就是要勤動筆,筆亦如刀,越磨越利。
有一個小小的練習訣竅,在限定的字數內,寫一篇短文,會讓人收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