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唐朝溝通教練

    最簡單的做法是,父母改變交流方式。不再爭吵,心平氣和的交談。

    孩子會慢慢改變。

    另外一個方法,告訴孩子學習是自己的事,自己負責,扭轉孩子內心的抗拒心理。也會轉變過來。

  • 2 # 教大育小

    “孩子要吃糖,媽媽怎麼說孩子都不聽,為了不給孩子吃糖,你要吃糖,我就告訴爸爸,讓爸爸回來揍你?”

    “你再不聽話,你媽回來了我就告訴你媽?”

    “你媽來了!”“爸爸回來了!”成了最有威懾力的話。有時候家長回來唄告狀,孩子被揍了,於是這個話有了威懾力,但是在孩子的心目中:“種下了一顆這樣的種子,媽媽是個壞媽媽?爸爸是個壞爸爸!”於是孩子心裡有了裂痕。

    孩子一頭霧水,媽媽是贊同的,只是爸爸不同意,爸爸不是個好爸爸,那麼我就在兩個大人中間周旋,獲得我想要的結果?當一番被責備時,很好的理由是就是:“我爸同意了呀!”

    次數錯了,就會出現夫妻間矛盾很多,最終影響夫妻感情,甚至出現很大的問題。

    再有:孩子不會真正的規則感,他總認為他有空可鑽,總有突破的地方,這個對孩子的整體發展是有害處的。

    第四:孩子總是無所是從 ,無法判斷到底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因為說辭不一樣。

    第五:無法培養起孩子的責任和擔當,因為錯了的時候,有一方去討好,告訴的是我也想讓你吃,可是都是媽媽或者爸爸不允許,變相的告訴孩子去推卸責任。

    總之:父母育兒觀念不一致,對於孩子的教育其實好處多餘壞處,甚至有討好孩子的嫌疑,這個影響真的不小。那該如何處理這個問題:

    首先:作為父母雙方,要坦誠溝通孩子的教育問題,達成共識,而不是各持己見,不肯相讓,最終讓孩子總是有機可乘。雙方之間的坦誠是解決問題的根源。

    其次:如果說雙方意見有分歧,那麼可以達成協議,到底以誰的孩子教育理念為主,而不是都想以自己的觀念為主。甚至當著孩子的面就相互拆臺,孩子無所適從的時候就會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就會開始製造矛盾實現自己的願望。

    再次:多給孩子講對方的好,不討好孩子,家長都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而不是自己不敢站出來的時候把責任推給對方,影響對方的親子和諧。

    最後:題主說:孩子經常裝病不去學校,那麼家長要關心一下孩子到底在學校遇到了什麼事情可能是孩子無法面對或者無法解決的問題,所以才去逃避的方式不去學校?

    這個時候的孩子可能也非常脆弱,瞭解事情的真相,幫助孩子勇敢的去面對,解除心理障礙。逃避的次數多了,逃避就會成為習慣,孩子的內心就會越來越脆弱,最終影響孩子的發展,也影響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

    這個時候,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支援,好好的愛孩子,伸出愛的手拉著孩子前進。記住,孩子一定不會無緣無故的不想去學校,一定是孩子有自己覺得面對不了的東西。
  • 3 # 簡丹家庭教育空間站

    其實,問題裡已經給出答案了!對於孩子,我們父母的意見一定要統一!!!

    我能感覺得到,提出這個問題有多麼無奈!

    父母雙方,本來是最愛孩子的人,可沒想到最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因為雙方意見不統一,讓孩子學會了裝病,但是錯一定不在孩子。

    所以,最需要解決的是父母的問題。父母的問題解決了,孩子的問題自然而然就解決了。

    雙方教育觀念不統一,是很正常的,做父母的當發現孩子有問題的時候,需要及時溝通。溝通的過程不是很容易達成一致的時候,也請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

    孩子的問題,肯定不是短時間內形成的。所以,請不要奢望一兩天內就解決問題。

    請一定停止對孩子的抱怨責罵,從父母身上找原因,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 4 # 張藝黃岡

    題主說,由於父母教育思想不統一,上小學六年級的兒子經常裝病不去學校。從題主對問題的描述來看,自己對問題產生的根源實際上是很清楚的。既然如此,那麼解決兒子經常裝病逃學的問題也就好辦了。一句話:消除分歧,從我做起。至於具體該怎麼做,我想可以從如下兩方面入手:

    1 父母之間要積極溝通,尋找共識,不再讓兒子無所適從。

    兒子為什麼經常裝病不去學校?不正是因為父母的教育思想不統一嗎?父親要兒子這樣,母親要兒子那樣。一個要往東,一個要往西。長期處於父母意見的分歧之中,兒子完全不知道該聽誰的。因為無論聽誰的,都有一方說對,另一方說不對。反過來也是如此,你叫一個行為沒有自主能力的兒子怎麼辦?他又制止不了父母的紛爭,決定照誰的意思去做,所以只好採取裝病逃學這種消極的方式,表達不滿,表達反抗了。

    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在前方戰場上,一支隊伍裡有兩個地位相同、權力一樣、誰也不服誰的指揮官,他們一個下令進攻,一個下令撤退。在這種情況下,戰士們除了在原地傻傻地站著,誰還敢動一步?你兒子現在面對的正是這樣的問題。這個問題好不好解決呢?好解決。只要父母之間多多溝通意見,不斷累積共識就可以了。其實父母之間在原則上並無分歧,因為誰的想法都是為了兒子好。問題主要是出在教育兒子的具體方式方法上。為了妥善解決問題,無論做父親的還是做母親的,都應學會換一個角度看待對方的意見,切不可固執己見,不思妥協。雙方都謙讓對方一點,共識也許就找到了。有了共識之後,兩個指揮官再明確一下職責分工,不能兩個都是團長,都在那裡對兒子指手畫腳,發號施令,得有一人出來做參謀長,幹一點出謀劃策,敲敲邊鼓的事。這樣,教育意見不統一的問題便自然而然解決了,兒子也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

    2 改變教育方法,讓兒子順著天性,自由自在的成長。

    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寫過一篇很有名的寓言性人物傳記,題目叫《種樹郭橐駝傳》。傳記裡面說,郭橐駝是長安豐樂鄉一個遠近聞名的果樹種植高手。他種的果樹不但成活率高,長得枝繁葉茂,而且結果早,結果多。有人百思不得其解,於是向郭橐駝求教種植果樹的秘訣。郭橐駝回答說,他其實沒什麼秘訣,不過是能讓樹木順著自己的天性生長罷了。果樹一旦按要求種下,他不看不動不操心,就像將其丟棄了一樣。不像有的人,把樹種下之後,過分愛惜,總也不放心。早上過來看一看,晚上過來摸一摸,今天搖搖樹根,看它是否栽結實了,明天掐破樹皮,看它是死了還是活了。這麼折騰來折騰去的,結果樹木離自己的天性越來越遠,怎麼也長不好。這樣的人對果樹,“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他們不如我,不是因為我做了什麼,而是因為他們瞎折騰。

    在教育兒子的問題上,郭橐駝種果樹的經驗是頗為值得借鑑的。要是題主沒有讀過《種樹郭橐駝傳》的話,建議在網上搜出來好好讀一讀,也許會有些幫助。我們家鄉的人常愛講這樣一句話:“兒要大膽養,債要捨己還”。是說對兒子,既要愛得起,又要放得下。像裝病逃學這種事,父母必須統一思想,從一開始就堅決加以糾正,以免養成不好的習慣。至於一些無傷大雅的事,能放手時就放手,不要過多地去幹預。總之,給兒子營造一個寬鬆的家庭環境,保全他的自然秉性,多培養他的學習自覺性,可能更有利於他的學習和成長。

  • 5 # 陪伴孩子度過叛逆期

    導致孩子不上學、休學、輟學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1、馬斯洛的需要理論: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需要,安全感對孩子非常重要,如果一個孩子面臨父母離婚,沒有了家,他不會安心學習的,有的就用犧牲自己來保全這個家。

    2、恐懼心理。孩子不願上學大部分是對學校不瞭解,特別是看到其他孩子上學,在學校門口哭鬧,對孩子幼小的心靈是一種刺激,埋下了恐怖的陰影,所以在孩子準備上學的階段不要讓孩子覺得學校恐怖,慢慢的灌輸上學的優勢和誘惑力。

    3、學習興趣不夠。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一旦孩子失去了興趣,就會很麻煩,一些孩子很容易失去對數學或者英語的學習興趣,這樣時間上了就不愛去上課。

    孩子不上學、休學、輟學有哪些危害呢?

    1、社會是不斷進步的,孩子如果沒有讀過書、沒有文化,拿什麼在社會上立足?確定不會被社會淘汰嗎?

    2、不讀書,宅在家裡,慢慢地不再出門,因為出門怕不好意思,怕別人問怎麼不讀書,更怕遇到熟人了!所以乾脆宅在家裡!

    面對孩子不上學、休學、輟學家長應該怎麼做?

    1、當孩子不想上學時,家長一定要做積極的正面引導,不要不分青紅皂白的就批評孩子,這樣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達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就不好了。

    2、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父母也應該是有原則的。告訴他,當務之急並不是讓孩子去上學,而是首先要轉變他自己的觀念和做法,解鈴還需繫鈴人,否則即使孩子重返學校,也隨時都可能再退回來。

    3、讓孩子知道上學的重要性。家長可以透過給孩子講一些關於學習的勵志故事,讓孩子的潛意識覺得學習是一件很有幫助的事情,從而正確的引導孩子對上學讀書的認識。

    如何2-8周讓輟學、休學、不上學的孩子重返學校,愛上學習,提升學習成績?

    第一步重點是調整作息,網路,生活,學習的界限;

    第二步是消除面對重返學校的恐學症與社交焦慮症;

    第三步才是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動力等。

  • 6 # 賴頌強講孩子抑鬱休學

    導致孩子不上學、休學、輟學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1、恐懼心理。孩子不願上學大部分是對學校不瞭解,特別是看到其他孩子上學,在學校門口哭鬧,對孩子幼小的心靈是一種刺激,埋下了恐怖的陰影,所以在孩子準備上學的階段不要讓孩子覺得學校恐怖,慢慢的灌輸上學的優勢和誘惑力。

    2、問問孩子為什麼不想去上學,這是癥結所在,但是態度要誠懇,不要帶有家長式的武斷,可能孩子不會告訴你,這個時候就不要追問了,你追問反而會激怒他,你最好從他的朋友和老師那裡弄明白從自身找原因。

    3、父母婚姻遇到危機。

    孩子不上學、休學、輟學有哪些危害呢?

    書到用時方恨少,孩子可能會後悔。

    面對孩子不上學、休學、輟學家長應該怎麼做?

    1、如果老家在農村,建議有時間帶孩子回老家做一些農活,讓他體會到什麼叫苦,體會到掙錢的不易,並真正感悟到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如果不想回去,也可以讓孩子參加一些家務勞動等等。

    2、控制情緒不打罵好好溝通。孩子不想去學校了,作為家長肯定會生氣,但要控制好自己的憤怒情緒,要知道打罵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只會讓孩子更逆反,要做的就是好好和孩子談談,瞭解一下孩子不去學校的原因,看看孩子有沒有提出什麼條件和要求等。

    3、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時間、勞逸結合。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時間,充足的休息會讓孩子精力充沛,學習效率更高。在情緒好、精力充沛時,學習較難的、乾癟乏味的內容,在情緒不好、精力不足時,學習容易的、感興趣的內容。學習疲勞時要及時休息和鍛鍊,這樣,可使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減少疲勞,避免厭學情緒的產生。

    如何2-8周讓輟學、休學、不上學的孩子重返學校,愛上學習,提升學習成績?

    第一步重點是調整作息,網路,生活,學習的界限;

    第二步是消除面對重返學校的恐學症與社交焦慮症;

    第三步才是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動力等。

  • 7 # 賴頌強講孩子叛逆厭學

    導致孩子不上學、休學、輟學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1、依賴心理,孩子的依賴心理都是比較強的,所以這也是孩子的本性,害怕到學校見不到爸爸媽媽了,會沒有安全感。這樣的孩子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培養孩子獨立的一面,但是要注意節奏,不能進度太快。

    2、學習困難。有些孩子不肯上學是源於生理問題。有些孩子不喜歡學校可能是因為患有學習障礙。他們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異常,無論他們怎麼努力,進步都很有限,加上家長和老師不予體諒,久而久之,自然抗拒學習。 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常常精神沮喪,老是沒法完成學校作業,或者似乎總是不聽從老師的話。他們也許無法記住簡單的事情。家長要主動和學校溝通,商量解決之道。

    3、人際關係出現問題。被小團體排擠了,和同桌鬧彆扭了,跟最好的朋友鬧翻了,談戀愛了,與社會小青年玩兒在一起了。

    孩子不上學、休學、輟學有哪些危害呢?

    1、孩子不上學,容易黑白顛倒在家玩手機遊戲,時間長了更難回去學校。

    2、知名作家龍應臺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孩子若是不上小學,只能在家放牛,其他事他幹不了;若是小學畢業,不上初中,可以當個小商小販,到建築工地打工,做保安……

    面對孩子不上學、休學、輟學家長應該怎麼做?

    1、很多孩子都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外面有點風吹草動,都會打斷他們的學習。家長應幫助孩子克服困難和障礙,學會抵抗來自外界的誘惑,督促他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某項活動,使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家長只要堅持下去,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當孩子具備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他透過對學習的慣性,不斷的約束管理自己,久而久之,自熱而然就有了自控力。

    2、孩子不去學校了,家長不能只顧自己的尊嚴或者面子,認為孩子不去學校了,讓自己感到丟人,其實應該多替孩子想想,孩子不去學校自然心理也有很大的壓力,不是遇到了特別大的事情,或者實在是受不了了,不會做出這樣的行為的,還是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一下問題,這樣問題才容易解決。

    3、控制情緒不打罵好好溝通。孩子不想去學校了,作為家長肯定會生氣,但要控制好自己的憤怒情緒,要知道打罵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只會讓孩子更逆反,要做的就是好好和孩子談談。

    如何2-8周讓輟學、休學、不上學的孩子重返學校,愛上學習,提升學習成績?

    第一步重點是調整作息,網路,生活,學習的界限;

    第二步是消除面對重返學校的恐學症與社交焦慮症;

    第三步才是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動力等。

  • 8 # 賴頌強講孩子網癮休學

    導致孩子不上學、休學、輟學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1、焦慮。孩子不喜歡上學,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一與家人分開就焦慮不安。這中情況最常發生於家庭氣氛緊張期間,或孩子就要去另一學校就讀的時候。 父母如果反應不當,可能令孩子焦慮加深。孩子如果是剛開始上學,家長鬚注意頭幾天上學前和孩子道別的方式。

    2、現在的孩子都忙於各種輔導班,補課班,課業壓力很大,致使孩子開始厭學,因為幾乎沒有什麼業餘時間供自己支配。

    3、抗拒學習。一些孩子因為學習成績不好遭到了家長的打壓,對學習產生抗拒。

    孩子不上學、休學、輟學有哪些危害呢?

    1、交往的圈子也會不大,且與有豐富內涵的人交流起來困難,令你窘迫。

    2、不讀書會少很多選擇的機會,除非你生在富貴人家,能當一個混吃等死的人,否則,不讀書學習將來連養活自己的本事都沒有。

    面對孩子不上學、休學、輟學家長應該怎麼做?

    1、激勵孩子學習。學習動機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只有學習動機才能產生學習行為。需要讓學生知道他們為什麼學習和如何學習。

    2、解決問題的最關鍵方法還是行動。 也有很多問題單單靠語言是沒有辦法解決的。 比如孩子學習上的問題,幫孩子培養好的學習習慣,複習功課上的難點,提高學習成績。

    3、如果孩子不想上學是因為搞不好同學之間的關係,總是被同學冷落或孤立,那麼就要分析孩子自身的問題,看看是什麼原因導致別的同學不喜歡自己的孩子,要客觀地分析,把孩子身上的壞毛病加以改正,讓孩子以新的面貌出現在同學面前,相信孩子會成為同學喜歡的人。

    如何2-8周讓輟學、休學、不上學的孩子重返學校,愛上學習,提升學習成績?

    第一步重點是調整作息,網路,生活,學習的界限;

    第二步是消除面對重返學校的恐學症與社交焦慮症;

    第三步才是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動力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ag超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