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狼48440790

    關於泰國的國王姓鄭的來歷,據說泰國的一世國王實際上來自泰國,為了篡奪王位殺害了來自中國鄭姓王者,泰國曆史上屬於中國的附庸國,王位登基需要中國皇帝的冊封,他就編出鄭姓王者已經病逝,他是鄭姓王者的兒子。

    ※泰國九世國王鄭固,泰文名字普密蓬阿杜德。

    十世泰國國王的中國名字叫鄭冕,他的泰文名字叫瑪哈哇集拉隆功,是屬於泰國的“曼谷王朝"。又稱“拉瑪王朝"。“拉瑪王朝"的上一個王朝叫“吞武王朝“,吞武王朝的君主就是華裔達信,中文名鄭信。鄭信的父親來自中國廣東澄海縣華富村,早年來到泰國經商並定居泰國,娶妻生子鄭信。鄭信的父親很有商人的精明和政治家的頭腦,與泰國高層關係密切,其兒子鄭信(1734年4月17日~1782年4月7日)也胸懷大志,他拜為泰國財政大臣的養子,鄭信精通華語丶泰語,深受泰國高層喜愛,長大後建功立業擔任泰國的軍政長官。當時的泰國阿瑜陀耶王朝在緬甸大軍的進攻下已近滅亡, 清朝軍隊進攻緬甸腹地,緬甸大軍回防。鄭信拉起隊伍清剿緬甸軍隊,建立了“吞武王朝"。為了與強大的來自父輩的故鄉清朝搞好關係,寫信給清政府的乾隆皇帝,請求冊封他為暹羅國王,向清朝稱臣並上貢。

    ※泰國的鄭信塑像

    1782年,鄭信的屬下卻克里將軍在趕跑了緬甸統治者後發動宮廷政變,殺害了鄭信一家,掌握了泰國政權。卻克里上書害怕清王朝知道底細後圍剿討伐自己,稱父親已經病故,自己是鄭信的兒子鄭華,請求清王朝冊封襲位。

    ※泰國拉瑪一世(第一代曼谷王朝國王)鄭華塑像。

    由於當時清政府與泰國路途遙遠,資訊閉塞,乾隆帝沒有懷疑鄭信篡位,聽信了“鄭華"的一面之詞,將其冊封為“暹羅王“,鄭華遷都曼谷,改國號“曼谷王朝,自稱拉瑪一世。從此,每一代拉瑪逝世,新國王襲位都由清朝政府冊登,都沿用中文姓氏鄭姓,直到清王朝結束,泰國的每一代新國王襲位,仍然沿用祖傳的習俗。

  • 2 # 小柳兵科技

    泰國國王都有一個鄭姓的中國名,確實有些奇怪,難道泰國國王與中國之間,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嗎?就在今年上半年,泰國的新一任國王瑪哈哇集拉隆功,在進行了加冕典禮時,在他介紹裡面,確實有個叫鄭冕的中文名字,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據說,泰國吞武裡王朝國王的建立者,達信大帝,是一箇中國廣東潮州人後裔,中文名字叫鄭信,他的父親年輕的時候,來到當時的泰國經商,娶了一位泰國當地的妻子結婚生下了鄭信,當時,由於他的父親生意做的很大,與當時的泰國當政者關係密切,後來,鄭信被當時的大臣拍耶節悉收為義子,1763年時,緬甸攻打泰國包圍了國都,當時的泰王就把自己的親信部隊,帶到城內防守,留下鄭信 在國都城外,跟緬甸軍隊進行對抗;

    鄭信 當時防守國都跟緬甸軍交戰了數次,可是他手下計程車兵手上的武器裝備很差,根本就打不過緬甸軍隊,於是,他就決定帶領手下計程車兵突圍,由於當時的緬甸軍隊,攻打的重點是泰國國都,所以,並沒有將鄭信和他計程車兵全部消滅,鄭信帶著自己計程車兵,衝出了包圍圈,一路到達了羅勇城,並以此地為基地, 鄭信一心想要復國,於是他不斷收編周邊的各個勢力,將自己壯大以後,他又帶領部隊打了回來,成功的打退了緬甸軍隊收回了國都,建立起了吞武裡王朝,當時鄭信封自己為吞武裡王朝第一位泰王,當時鄭信才有30多歲;

    鄭信在1768年7月,為了與當時的大清朝建立聯絡,他派了一個華商到清朝,請求大清朝敕封,這樣,吞武裡王朝,成為了清朝的附屬國,可是在1782年4月7日,吞武裡王朝的宮廷裡發生了政變,一世泰王鄭信被人殺害,鄭信是被他手下的大將軍 卻克里所殺,卻克里掌握政權 登上國王的寶座之後,建立了曼谷王朝,為了掩人耳目,也是為了得到當時大清朝的皇帝康熙帝的敕封,卻克里就稱自己是鄭信的兒子 名字叫鄭華,所以,當時的泰國皇室,就全部改姓鄭了,雖然後來泰國脫離了大清朝的管轄,可這個習俗一直沿用至今 。

  • 3 # 歷史在記錄

    因帕佛陀約華朱拉洛在推翻吞武裡王朝的鄭昭(他信大帝)後,冒稱鄭昭之子向清朝朝貢,因此扎克里王朝在與清朝保持朝貢外交關係時,國王對中國使用“鄭”姓中文名。

  • 4 # 碼字的蝸牛

    希望這片文章不會導致被扣分。

    在南寧有幾個泰國留學生朋友,以前曾與之交流時,得出了一個結論,任何國家都有自己本身利益的歷史。

    根據泰國的說法是,泰國的歷史可以延伸到3500年前,他們將這段歷史劃分為自史前時期、前素可泰王朝時期、素可泰王朝時期、阿瑜陀耶王朝時期、吞武裡王朝時期至曼谷王朝的等幾個階段。

    但是根據歷史界的認為,阿瑜陀耶王朝時期只是以個城邦制的地區性質政權,並沒有進行集權形式的國家存在,因為當時剛好是在蒙元擴張時期,而元朝打到最遠的南邊就是“八百里媳婦國”,這個國家還有另外一個名稱,叫做蘭納。

    迴歸問題,吞武裡王朝的是由一個擁有華人血統的將軍所創立的,當時緬甸人異軍突起,發動了對“阿瑜陀耶王朝時期”的侵略行為,並佔據了大量的領土,作為皇室的衛隊將軍鄭信受命殿後(這裡有幾個衝突點,根據泰國朋友的說法,舊版本教科書上說,鄭信是窮苦小子出身,後來機緣巧合成為王室衛隊軍官,新版的則說鄭信是二代移民,他父親透過經商很早就認識了王室,因此鄭信才進入到衛隊中)。

    鄭信雖然殿後,但英勇作戰,(這裡也有衝突點,舊版的說法是王城被圍後,鄭信率領500人突圍求援,而新版的則說是殿後,後引誘追兵並將其全殲)。後來鄭信退守到南方時,他的名聲已經飄揚在暹羅各地,沿途的民眾踴躍參軍,逃過緬甸軍隊追殺的官員也攜帶家眷趕到鄭信的基地。

    二月到達南方羅勇城時,已擁有了一萬多人槍,還有一支戰象隊。於是鄭信宣佈自立為王。隨後發動了復國之戰。並很快將緬甸侵略軍趕出了暹羅,奪回了王城阿瑜陀耶城,但是此時的阿瑜陀耶城已經是殘垣斷壁,大量的人口已經被緬甸人擄走,因此鄭信將王城遷移到吞武裡。

    可是很快鄭信就被手下大將昭披耶卻克里政變所殺,昭披耶卻克里透過一系列的政治手段之後,開始遷都曼谷並以吞武裡時期遺留下來的軍事力量和財富發動了對外擴張,才有了今天的泰國。

    曾問過泰國朋友,曼谷王朝真的取漢姓嗎?

    其中有位朋友後來私下說,只是為了維護好清泰之間的貢貿關係而已,其實在泰國境內是不可能稱呼皇室為鄭室的。

    後來查閱資料,發現確實是如此,在1784年拉瑪一世遣使來華朝貢並“請封”。1786年,正式獲得乾隆皇帝的冊封,誥印由使臣齎回。清朝與卻克里王朝的宗藩關係,就此確立。而根據泰國的原始“貢書”上明確表示了雙方是平等的,只是在清朝方面存在的所著寫的漢字則為藩屬。

    而且根據泰國史書上的記載,當時是為了避免麻煩,以防因下制上的謀反,會引起中原王朝的反感,因此允許翻譯將拉瑪一世改成鄭華,冒稱達信(清朝稱為鄭昭,也就是鄭信)之子。

    後來在晚晴時期,泰國曾經戰隊到軸心國一方,曾派遣軍隊參與了日軍對印度和中國雲南方面的進攻,估計那個時候也不可能去取漢姓。

    直到上世界40年代時期,大量的華人再次湧入到泰國,他們的辛勤勞動使得泰國在戰後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同時維護了泰國的統一,因此朋友說,從他爺爺那代開始,泰國新王的登基時,會向泰國第二大種族華族說有鄭姓這個氏名。另外一個題外話,雖然移民到泰國的第三第四代華人,已經很多不太會講漢化,只是儒家教育在泰國雖然沒有被定義成宗教,可在第二次人口普查時,泰國官方曾以是否信仰儒教來判斷是否是華族,而儒學也成為泰國佛教的第二大信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種玉米打一次藥多少錢每畝?一季需要打幾次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