橈動脈 [ráo dòng mài]
橈動脈 先經肱橈肌與旋前圓肌之間,繼而在肱橈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下行,繞橈骨莖突至手背,穿第1掌骨間隙到手掌,與尺動脈掌深支吻合構成掌深弓。橈動脈下段僅被面板和筋膜遮蓋,是臨床觸控脈搏的部位。
中文名
橈動脈
外文名
radial artery
型別
動脈血管
地位
臨床觸控脈搏的部位
主要分支
掌淺支等
恰在肘彎下方,肱動脈兩個分支中較小的一支,它沿前臂的橈側行至腕部,然後向後繞過腕的外側,在第一第二掌骨之間進入手掌,形成掌深弓。橈動脈在行程中除發分支參與肘關節網和營養前臂肌外,主要分支是:①掌淺支,與尺動脈末端吻合成掌前弓。②拇主要動脈,分為3支,分佈於拇指掌面兩側緣和示指橈側緣。
手動脈圖
經過橈動脈的經絡有“手太陰肺經”。本經共有11個穴位,其中9個穴位分佈在上肢掌面橈側,2個穴位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雲門、天府、俠白、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太淵、魚際、末穴少商。本經腧穴可主治呼吸系統和本經脈所經過部位的病症。例如咳嗽,喘息,咳血,胸悶胸痛,咽喉腫痛,外感風寒及上肢內側前緣疼痛等。
穿刺方法改進
將橈動脈穿刺行血氣分析的94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41例)和對照組(53例),對照組患者穿刺側手臂自然平放採用常規方法穿刺;觀察組患者穿刺側手臂抬高10cm,手掌背曲,操作者左手示指尖觸控並固定橈動脈後穿刺。結果橈動脈一次穿刺成功率觀察組顯著高於對照組(P<0.01)。提示觀察組手臂放置法可減少操作者觸控橈動脈範圍從而提高穿刺成功率。[1]
穿刺技術/血氣分析
動脈血氣分析能客觀反映呼吸衰竭的性質和程度,是判斷患者有無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的可靠方法。對指導氧療、調節機械通氣的各種引數以及糾正酸鹼和電解質失衡均有很重要的意義。臨床上常選用橈動脈穿刺採集動脈血標本做血液氣體分析。但由於橈動脈較細,穿刺難度明顯增加,按我科常規穿刺方法穿刺一次成功率低。鑑此,我們透過改變患者手臂的放置方法,使穿刺成功率明顯提高。現介紹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
橈動脈穿刺行血氣分析患者94例,男66例、女28例,年齡17~84歲、平均(59.01±7.23)歲。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4例,肺部感染30例,肺栓塞10例,肺間質性疾病5例,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3例,支氣管哮喘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53例)和觀察組(41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種和橈動脈條件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均P>0.05)。操作者固定一人,且掌握2種穿刺方法。
方法
操作方法:靜脈穿刺盤內加動脈血氣針、7號針頭、軟木塞、小棉墊,必要時備無菌手套。①對照組操作方法。患者手臂自然平放於床上,常規消毒前臂掌側腕關節上2cm、穿刺部位的面板及操作者的左手示指;操作者左手示指腹面平放並固定橈動脈,右手持動脈血氣針呈45°角斜刺入橈動脈,見鮮紅色血液回至血氣針所需量時,迅速拔針,同時用無菌棉籤加壓止血5~10min,將注射器針頭斜面刺入軟木塞內,以隔絕空氣,並輕輕搓動注射器使血液與肝素混勻,立即送檢。②觀察組操作方法。將小棉墊放置在患者手腕處(手臂抬高10cm),手臂伸直,略向外展;手指掌面向下壓,使手掌背曲呈反弓狀,以充分暴露穿刺部位;穿刺點及消毒方法同對照組;左手示指指尖觸控(約呈70°角)並固定橈動脈,其餘操作同對照組。
橈動脈 [ráo dòng mài]
橈動脈 先經肱橈肌與旋前圓肌之間,繼而在肱橈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下行,繞橈骨莖突至手背,穿第1掌骨間隙到手掌,與尺動脈掌深支吻合構成掌深弓。橈動脈下段僅被面板和筋膜遮蓋,是臨床觸控脈搏的部位。
中文名
橈動脈
外文名
radial artery
型別
動脈血管
地位
臨床觸控脈搏的部位
主要分支
掌淺支等
主要分支
恰在肘彎下方,肱動脈兩個分支中較小的一支,它沿前臂的橈側行至腕部,然後向後繞過腕的外側,在第一第二掌骨之間進入手掌,形成掌深弓。橈動脈在行程中除發分支參與肘關節網和營養前臂肌外,主要分支是:①掌淺支,與尺動脈末端吻合成掌前弓。②拇主要動脈,分為3支,分佈於拇指掌面兩側緣和示指橈側緣。
手動脈圖
經過橈動脈的經絡有“手太陰肺經”。本經共有11個穴位,其中9個穴位分佈在上肢掌面橈側,2個穴位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雲門、天府、俠白、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太淵、魚際、末穴少商。本經腧穴可主治呼吸系統和本經脈所經過部位的病症。例如咳嗽,喘息,咳血,胸悶胸痛,咽喉腫痛,外感風寒及上肢內側前緣疼痛等。
穿刺方法改進
將橈動脈穿刺行血氣分析的94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41例)和對照組(53例),對照組患者穿刺側手臂自然平放採用常規方法穿刺;觀察組患者穿刺側手臂抬高10cm,手掌背曲,操作者左手示指尖觸控並固定橈動脈後穿刺。結果橈動脈一次穿刺成功率觀察組顯著高於對照組(P<0.01)。提示觀察組手臂放置法可減少操作者觸控橈動脈範圍從而提高穿刺成功率。[1]
穿刺技術/血氣分析
動脈血氣分析能客觀反映呼吸衰竭的性質和程度,是判斷患者有無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的可靠方法。對指導氧療、調節機械通氣的各種引數以及糾正酸鹼和電解質失衡均有很重要的意義。臨床上常選用橈動脈穿刺採集動脈血標本做血液氣體分析。但由於橈動脈較細,穿刺難度明顯增加,按我科常規穿刺方法穿刺一次成功率低。鑑此,我們透過改變患者手臂的放置方法,使穿刺成功率明顯提高。現介紹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
橈動脈穿刺行血氣分析患者94例,男66例、女28例,年齡17~84歲、平均(59.01±7.23)歲。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4例,肺部感染30例,肺栓塞10例,肺間質性疾病5例,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3例,支氣管哮喘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53例)和觀察組(41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種和橈動脈條件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均P>0.05)。操作者固定一人,且掌握2種穿刺方法。
橈動脈
方法
操作方法:靜脈穿刺盤內加動脈血氣針、7號針頭、軟木塞、小棉墊,必要時備無菌手套。①對照組操作方法。患者手臂自然平放於床上,常規消毒前臂掌側腕關節上2cm、穿刺部位的面板及操作者的左手示指;操作者左手示指腹面平放並固定橈動脈,右手持動脈血氣針呈45°角斜刺入橈動脈,見鮮紅色血液回至血氣針所需量時,迅速拔針,同時用無菌棉籤加壓止血5~10min,將注射器針頭斜面刺入軟木塞內,以隔絕空氣,並輕輕搓動注射器使血液與肝素混勻,立即送檢。②觀察組操作方法。將小棉墊放置在患者手腕處(手臂抬高10cm),手臂伸直,略向外展;手指掌面向下壓,使手掌背曲呈反弓狀,以充分暴露穿刺部位;穿刺點及消毒方法同對照組;左手示指指尖觸控(約呈70°角)並固定橈動脈,其餘操作同對照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