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九鬥學生心理
-
2 # 寬和教養
“一誇就退步,一批評就進步”的孩子往往還沒有明確學習這件事到底有什麼意義,究竟是為了誰。甚至孩子認為學習是用來取得家長關注和愛的方式,誇獎時,孩子覺得家長關注自己了,目的達到了,於是就暫停努力了,成績退步後,家長批評,孩子立馬又覺得有危機感——爸爸媽媽可能因此不喜歡我了,於是對學習又上心了。
出現這樣的現象,很可能是家長對孩子陪伴的不夠,表達鼓勵和讚許也比較少,平時跟孩子的溝通侷限在學習上,才會給孩子一種錯覺——學習是獲得父母關注和愛的唯一方式。甚至孩子的潛意識認為,成績起起落落,反而能獲得父母更多關注,要是保持穩定了,反而跟父母交流的機會更少了。
我建議家長對這種情況不妨先保持樂觀,畢竟,孩子能夠進步,說明他有能力獲得好成績,這總比批評了也進步不了要好。
第二,好好的跟孩子深聊一次,告訴他,中國的學制是怎樣的,告訴他將來還將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接受循序漸進的新知識,甚至在小學時就可以引導孩子樹立一個長遠的目標,告訴他父母還期許他能夠考上大學,而且一生都要儘可能保持學習的狀態,發展多種能力。而他獲得的所有技能,最終都將回饋他更好的人生。
第三,告訴孩子,成績好不是他唯一的價值體現,作為父母,你們愛著他的一切,願意接納真實的他,請他不必看著父母的臉色生活。
-
3 # 脖子右擰左擰
家庭教育不一定是刻意為之的事情,絕大部分的家庭教育來自父母的職業和習性等潛移默化的影響,打個比方古代的將軍家庭一家人基本都是從軍的,逢年過節大人們說的都是,某某年殺了多少人,自己如何在戰場絕處逢生等的話題,這樣的孩子也會不自覺的向大人的樣子發展,商人家庭也是一樣,都是說一些進賬出賬的話題,孩子是看著大人的背影長大的,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很大程度上會決定孩子的發展。
誇和批評不僅僅是老師常用的套路,也是很多家長在和管理自己孩子過程中最常見的“高招”之一。
如果一個孩子因為別人的誇獎或者批評,對學習的結果有質的影響,說明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心智還不夠成熟,特別是對待學習這件事上。不少家長喜歡把孩子某次成績的進步、取得的好成績等同於孩子是個好孩子,孩子是個優秀的孩子,導致孩子對自我定位的錯位,這種錯位導致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會驕傲和自滿,一旦一個孩子陷入到“莫名其妙”的驕傲,學習成績怎麼可能不落後?
批評是一種激勵,批評的套路如果使用的準確,需要家長不斷的拿捏,批評是批評什麼?是把成績和孩子的全部聯絡在一起的批評,還是針對孩子的某次失敗、某次成績不理想、某次考試成績下滑的針對性的批評?
誇獎和批評,只有使用的合情合理,才能真的幫助孩子提高。
1.誇孩子的進步和努力,而不是誇獎成果。
2.誇孩子的細節之處的用心,而不是誇分數的高低,排名的先後。
3.批評孩子做到不好之處,而不是全盤的否定孩子的一切。
4.批評孩子之後和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孩子就一定能進步。
在生活中我們見到很多家長,孩子一次成績的提高就把孩子誇上天,這樣的教育和管教方式一定會出問題,而孩子被誇獎之後的成績落後就是直接的表現。
而批評如果使用的合情合理,還從如何幫助孩子的角度出發和孩子一起成長,那麼批評才會真的有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