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瞳影簡生

    在農村有很多關於農耕的諺語都是大白話,而且都是節氣和氣溫等預兆性的說法,這在科學技術不發達的過去,對種植農作物防旱、防寒、排災尤為重要,所以你要問一個常種地的農民會不會這些節氣諺語,估計幾個小時都扯不完,就像這句“大暑小暑不熱,大寒小寒不冷”,那麼夏天的節氣變化為何會影響到冬天的氣候呢?這就要從這四個節氣說起了。

    過去古人將一年分為二十四個節氣,而小暑則是第十一個節氣,位於每年的7月7日或8日,也是夏至過後的第一個節氣,預示著夏季炎熱即將到來,此時太陽到達了黃經105度。而大暑是緊隨其後的節氣,每年的23日或24日出現,此時太陽達到黃經120度,一般此時位於中伏的初期。俗話說:三伏熱在中伏,自然此時為真正的炎熱到來,也是農民農忙最累的時期,因為此時炎熱乾旱、雷雨頻多、又有颱風災害,所以抗旱、排澇關乎著農民一年的收成,此時Sunny、雨、風相互作用形成了農作物生長最快的氣候條件。

    而今年的三伏天初伏為7月12日至7月21日;中伏為7月22日至8月10日;末伏為8月11日至8月20日。以此看今年小暑7月7日,距離初伏還有5天,並不是很熱,而且年年都是如此。而大暑今年是7月23日正直中伏的第二天,如果推算往年都在這個時期,就我個人40多年記憶沒有一年大暑是不熱的,那麼是否預示著冬天的大寒小寒會很冷嗎?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今年小寒是2020年1月6日代表著冬天真的到來了,也是立冬後的第16天,此時被譽為一年中氣溫最低的時期,據近年的氣溫對比,千百年來只有少數大寒比小寒冷,所以小寒很難出現不冷的情況。而大寒是一年中最後一個節氣,今年大寒是1月20日,此時黃經達到了300度,也被譽為天氣寒冷到極致的意思,但實際上小寒已經比大寒還要寒冷。因此,像往年一樣都會天寒地凍,大雪紛飛,可為何根本看不到夏季大暑小暑對此時的影響!

    因此,大暑小暑不熱和大寒小寒不冷都不會出現,其這句話的說法真實意義在於,如果大暑小暑不熱,則說明今年不是個風調雨順的一年,而且極為反常,自然冬天大寒小寒也會不同於以往出現不冷的情況。這些都是過去古人對該熱時候不熱,該冷的時候不冷,一種不好年份的一種猜測,畢竟暑和寒代表的兩個氣溫的極端,很容易被拿出來做對比,其實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所以,你懂了嗎?

  • 2 # 老徐尋美食

    更多農業養殖知識和種植技術,請關注三農堂廣訊,誠邀您的關注,共同探討三農知識。現在還是處在三伏天裡面,下個月就迎來了立秋的節氣,在中國小暑大暑這段時間也是非常炎熱的,素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說法,可見這段時間是非常的炎熱,尤其是大暑的節氣也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此時的溫度可能會達到40多度,農民常說的熱在三伏也就是指的這個時候,一年中最熱的時候要屬大暑小暑,而最冷的時候是大寒小寒的時候,所以這兩個節氣也是相對應的,一個是熱的非常難受,另一個是凍的非常不舒服,那麼為什麼說大暑小暑不熱,大寒小寒不冷呢?那麼就會有很多的人說夏天的天氣會影響到冬天的氣候呢?其實這句話的是意思是,大暑小暑是炎熱的季節,小暑也是炎熱的天氣開始,也就是說三伏天從小暑開始算下來就是要到立秋之前的這段時間的熱的開始,而大暑的節氣就是一年中的最熱的時候,在有的地區大暑時候的節氣溫度是比較高的,那麼這個也是順應了節氣的規律,那麼在大暑小暑的這個節氣裡,天氣沒有很熱的話,那麼到了大寒小寒的時候天氣就不會很冷,這樣的天氣也是屬於有違常理的天氣,所以這樣的天氣是非常適合人類的,但是對於農作物也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大暑期間是農作物瘋狂生長的時候,這個時候如果不是很熱的話,農作物成熟就會很慢!這種情況在農村裡也叫有違農時,農作物在哪個時期生長是有一定規律的,在該有的溫度下,如果溫度太低於常理的話,那麼農作物就不會生長,也會長的很慢,可能在豐收的時間就要延長,這個時候如果是不好的天氣,那麼就會影響到農作物的減產,這樣是對農民不利的!對於大暑小暑不熱,大寒小寒不冷的這句話也是屬於廣西一帶的俗語,廣西是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的時間比較長,冬天只有兩個月,最冷也就0到15度之間。如果小暑大暑不熱,到了冬天的時候也不是很冷,所以這句俗語也是針對南方季候天氣來說的!

  • 3 # 樹德漢碩

    今天已立秋,大暑已過,熱不熱各人已有感受。大暑小暑不熱,大寒小寒不冷。這話對仗又辨證,是有一定道理,符合冷熱守恆之律。我自小也常聽到老人嘮叨:小暑大暑不熱,小寒大寒不冷。南北東西相對,上下左右相對,寒暑冷熱乾溼相對,凡事一分為二論陰陽,陽極陰生,陰極陽生陰消陽長,陽消陰長,陰陽不太過,守恆才好,陰了過陰,陽不過陽,冷不過冷,熱不過熱才合適。不冷不熱正好,有大熱便會有太冷,陰陰冷熱會守恆,也會失恆,有不及與太過。

    地球自轉同時也繞太陽公轉,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就是一年,一個太陽迴歸年用時365天約又四分一天。地球自轉分晝夜,地球繞太陽公轉而分春夏秋冬四季,形成冷熱寒暑不同,但又是有規律的。中國古人就重視觀察日月執行規律,依月執行規律而制定了陰曆,依日執行規律而造陽曆,而又再造陰陽合曆一一農曆。農曆最顯著特點就是制定並使用二十四節氣,以節氣反映四季變化,冷熱寒暑的不同,以些達到指導農耕不誤時的目的。

    小暑大暑是夏季最後兩節氣,是代表陰曆六月的。夏的特徵是熱,暑也是代熱,小暑小熱,大暑大熱,大暑接小暑,小大暑之時是一年最熱之候,小暑大暑不熱,就是熱不透,逢多雨來調溫,就會不顯熱。不然,都可熱透難耐。春秋相對,夏冬相對,夏熱冬冷,夏暑冬寒。故而冬季有小寒小寒。小寒大寒是冬季最後兩節氣,也是一年最後兩節氣,是代表陰曆十二月的節氣,小寒之後是大寒,正好與小暑大暑成大小寒暑相對,這個不熱,那個不冷,也是相對守恆的。自球自轉公轉是有規律的,氣候變化也是有規律的,當然,也會有變異有特殊,但從總體而言是陰陽寒熱守恆的。夏天的不熱的也會導致並影響冬季不冷。夏大熱,會影響冬大冷。這從熱量守恆,陰陽寒熱變化消長的辨證中可體察出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冠病毒影響,全世界經濟都不很好,失業很多,企業經營困難,為什麼股市卻一直上漲?歐美股市恢復歷史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