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原四川師者情懷

    幸福家庭教育的七大錦囊:

    一. 陪伴:父母再忙也要想辦法陪孩子

    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吃飯,在一起說話,交流和學習無時無刻不在進行。

    父母經常談論政治,孩子可能今後會對政治感興趣;父母在抱怨,孩子可能就有了抱怨的情緒......

    很多父母以為跟孩子多說話沒有什麼意義,實際上父母說的東西,即使孩子今天不懂,也會成為他大腦裡的重要組成部分。

    更重要的是,陪伴和共同生活會決定整個家庭是否擁有共同的命運。

    一個父親是當地很著名的企業家,很忙,不是請人家吃飯,就是人家請他吃飯,跟自己的女兒沒有很多接觸。

    孩子上了小學後,因為參加新教育實驗,新教育實驗的老師會定期給孩子父母親寫信,每週一封信。其中一項就是要求父母和孩子一起讀書,不僅是母親讀,父親也要讀。

    這個父親5年裡和孩子一起讀了184本書。他說一開始沒感覺,讀了一個月之後,發現閱讀比喝酒有意思得多,就開始主動拒絕應酬,跟孩子一起讀書。

    他說:“這5年裡,孩子上了小學,我上了大學。”後來他跟孩子在一起無話不談,而媒介就是書。

    父母再忙也應該想辦法陪孩子,哪怕時間很緊張,哪怕做做樣子。回到家,很多父母打遊戲,看電視,這很正常,但是要想讓孩子走得更好一些,就必須剋制自己的行為。

    二. 閱讀:讓讀書成為孩子的生活方式

    “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是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閱讀是讓孩子有豐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閱讀能力、閱讀興趣、閱讀習慣的培養是從家庭開始的。童書把人類最美好的東西,都悄悄地藏在一個個人物、動物的命運裡,藉此構建起孩子的價值觀。

    最初的閱讀是親子共讀,是父母讀給孩子聽,因為孩子不認字,閱讀更多的是從圖畫入手。兒童最初是透過圖畫認識這個世界的。

    此外,童書不僅有價值薰陶的作用,還有治癒的作用,孩子要解決什麼問題,都有相應的圖書,看了之後比說一萬句教訓的話都有用。

    最重要的是,兒童時期一旦養成了閱讀的習慣,今後會主動找書讀書。

    三. 習慣:教育是否成功在於有沒有好習慣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是培養習慣,衡量教育是不是成功就看有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體育不是看跳多高,跑多快,打球多好,是要看有沒有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新教育改革有一個行動叫每月一事,每個月讓孩子做一件事,培養好習慣。比如,這個月學會吃飯。吃飯裡面有很多習慣要培養,不僅僅是禮儀還有很多和習慣相關的東西。比如學會走路,走路也有習慣,當然在習慣的背後還有很多準則性的東西,我們說不闖紅燈,意味著要遵守規則,遵守規則就是一個習慣。心理學研究發現,一個好習慣養成需要連續21天不斷的訓練,家庭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四. 空間:幫助孩子,讓他成為他自己

    我們要讓所有的孩子都成為英雄,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幫助他,讓他成為他自己。

    家庭和學校應該是一個幫助孩子發現自己、成就自己的場所,給孩子儘可能多的空間、舞臺和機會,這樣才有可能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作為父母親來說,千萬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千篇一律,所有的孩子都成為同一個樣子。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幫助孩子找到他自己,這才是最關鍵。

    過度關心照顧,結果造成很多長不大的孩子。過多的限制干涉,也限制了孩子潛能的釋放。

    五. 尊重:尊重孩子及他當下的生活

    在我們人類的歷史上,相當長的階段沒有把兒童當作人看。從文藝復興以後開始看到兒童,開始把兒童當作人看,開始尊重兒童。特別是有了聯合國的《兒童憲章》以後,我們不得不把兒童當作一個人,當作一個獨立的人,尊重他的人格。整個教育對兒童的認識和理解遠遠不夠。我們要自覺地意識到:尊重童年。童年本身是一個最神奇的階段。有了一種對孩子當下生活的尊重,對孩子本身作為人的尊重,我們很多教育方式自然就會變化。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教育是一種信仰,一些基本理念的建立,對兒童的基本認識,或者正確的兒童觀,是我們教育的一個起點,也是我們整個家庭教育的起點。

    六. 品格:品德、品格,影響孩子終生髮展

    過多關心孩子的學習,甚少關注他的品德,這樣的教育理念、方式令人憂慮。

    我的孩子小時候也拿過家中東西,但我們讓他知道犯這種錯誤受到的處罰遠遠勝過考試學習知識的失敗,讓他知道了爸爸、媽媽不是很看重分數,而很重視品德,使他成為了一個謙和的人。

    七. 相信:無限地相信孩子發展的潛力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家長要善於發現自己孩子的閃光點,幫助他成為最好的自己。賞識帶來成功,抱怨導致失敗。倘若你要孩子行,那就珍愛孩子每一次的成長機會,欣賞他們成長,欣賞他們的言行;倘若你要孩子不行,那就抱怨,指責他們吧。孩子的潛力恆大於已經實現的一切。現代科學研究早已證明,人的潛能是巨大的。讓我們無限相信孩子發展的潛力吧!

  • 2 # 曾經花開月正圓

    家庭教育法讓家長朋友們增強了對子女教育的責任感。教育者先受教育刻不容緩,家庭教育是基礎,家長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榜樣。培養孩子的勞動觀點動手能力,心中有他人換位思考。過渡的關心溺愛,養成了習慣會缺乏感恩之心自私自利。培養出一個有愛心的人遠比打造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更能為家庭社會國傢俱有奉獻精神。試想一個人連辛勤養育自己父母都可以做到冷若冰霜,他可能去愛祖國愛人民嗎?陪著孩子成長自己終生學習自我完善,把簡單的小事做到位成為自覺行動,我們這個民族才有希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未來在農村村鎮低速電動汽車代替得了機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