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雪寒
-
2 # 腦洞大開的歷史
不少人“投筆從戎”都有好玩的故事在裡面,吳佩孚也一樣。
會所周知,吳佩孚是秀才,其實還有個著名的將領也是秀才——馮國璋。不同的是,馮國璋是當兵之後考的秀才,而人家吳佩孚當兵之前就混上秀才了。所以,馮國璋是秀才的事兒,只好淹沒寡聞。
秀才往往有個毛病——迂腐,吳佩孚迂腐的表現之一是有“道德潔癖”。一次,老家有富戶人家辦大事,為了熱鬧,請了戲班來唱戲。吳佩孚也去看戲,發現戲中有“黃色”表演,認為自己有義務為人民群眾清除這種汙穢的東西,於是在現場大鬧,把人家的喜事硬生生破壞了。你不看自個兒回家就是了,人家賓客都看得過癮,你卻砸場子,確實管太寬了。這富戶算是和吳佩孚結下樑子了,處處找他麻煩,家鄉人也不待見他,覺得他裝純潔,假正經。最後,吳秀才呆不下去,乾脆打揹包背井離鄉,當兵去了。很想知道,他離開家鄉時,是否為當時的衝動後悔。
再來說他否極泰來,如何當上直系二把手的事兒。題主說吳佩孚是直系的頭頭,嚴格來說並不準確,因為吳佩孚是老二,他有個著名的大哥叫曹錕,就是賄選總統那位爺。當然了,直系的事兒很多是吳佩孚做主,因為曹錕幾乎什麼都聽吳佩孚的。
吳佩孚打下直系的江山,得說到皖系段祺瑞。老段想統一中國,但他最器重的徐樹錚和張敬堯等指揮打仗不行,只能依靠吳佩孚這樣的能戰之將。問題是,吳佩孚把湖南打下來後,湖南督軍的位子卻被段祺瑞給了無尺寸之功的飯桶將軍張敬堯,這讓吳佩孚大為失望,南征積極性大減,繼而罷工,最後乾脆和段祺瑞直接武裝開撕。
從紙面實力看,直系部隊其實不如皖系部隊,但吳佩孚的指揮能力以及部隊過硬的素質彌補了兵力和裝備上的不足,很短時間內便把皖系部隊打得落花流水,直至入主北京。
吳佩孚,字子玉,山東蓬萊人,1874年出生於當地一個小商人家庭。其名字中的佩玉二字取自明代大將戚繼光的字佩玉,以示效法先賢之意。他早年立志科舉,年紀輕輕便考取秀才。
不料,家道中落。遂投筆從戎。後進入保定陸軍學堂,學業完成後編入清軍新軍中。後得曹錕賞識,升為標統。
隨後就一直跟隨曹錕,在孫中山發動的護法運動中,吳佩孚連克護法軍,穩住了局勢。並且秘密的擴張自己勢力,成為直係軍閥的一支力量。後來又和曹錕擊敗皖系的段祺瑞,拿下北京政府的控制權。後又在直奉大戰中擊敗奉系首領張作霖。一時名聲大噪!
民國初期,“吳佩孚”這三個字是無法擦掉的,報章上隔三岔五地就會出現這個名字。
想當年,吳佩孚是何等威風!他率部南征,出直隸而河南而湖北而湖南,勢如破竹,一氣逼近廣東。
本來,袁世凱已經憑武力統一了中國,但老袁的“帝制自為”又惹惱各路軍閥,西南遂競起割據政權。老袁死後,段祺瑞領銜內閣,迭令各省取消獨立服從中央,但“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段祺瑞便下令大軍南征。北軍南下,氣壯山河,而其中最銳者,即吳佩孚的陸軍第三師。誰都明白,只要這位中將師長一聲令下,他軍紀嚴明的大軍即可底定三湘並進而蕩平粵、桂兩省,北京政府“武力統一”的夢想則指日可待!
然而,就在捷報頻傳之際,吳佩孚卻突然按兵不動了,他開始匪夷所思地與佔領區的軍政首腦、士紳終日飲酒賦詩,不再言戰!
老段急得親往前線勞軍,並破格授予保定速成學堂測量科學生出身的吳佩孚以“孚威將軍”的殊榮和勳位,以勵其一鼓作氣掃平兩廣進而統一中華。可是,吳佩孚愣是不買賬!過了段時間,竟擅自撤軍,把北洋軍打下的大片江山拱手送還南方!
說實話,沒有吳佩孚的罷兵,一部民國史怎麼落筆,還真的挺難說哩!
吳佩孚息兵衡陽的日子裡,博得了極好的聲譽,因為他罷兵的理由是呼籲和平,所謂“罷兵主和”是也。為什麼這樣做呢?“鬩牆煮豆,何敢言功?”“並非寇仇外患,何須重兵防守?對外不能爭主權,對內寧忍設防線?”(吳佩孚通電語),所以,俺不幹了!
老段氣得直蹦:“秀才造反啦!”
其實朝野都明白,戰功赫赫的吳秀才理應被任命為湖南省督軍或省長。老段卻安排了別人,這才惹得秀才造了反。
也許,段祺瑞不論功行賞,是怕性情剛毅的吳佩孚坐大不能羈縻吧?正在北京政府為吳的罷兵猜測不已之際,湖南那邊又傳來吳氏的“四不主義”:
不做督軍,不住租界,不結交外華人,不舉外債。
果然,他吳佩孚一生沒破此“四戒”。在那個紛紛借重洋人的時代,敢公然向華人作出這樣承諾者,絕無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