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東少兒童漾精彩

    很開心作為一個傳媒領域創作者回答您提出的問題,自媒體是公司今年最大的方向,單位要求業務們能都做好,於是把我們分成2個小組進行PK,在這方面我當真是個小白,什麼都不知道,平時僅僅是自己的一種娛樂工具如今要變成娛樂主力軍,對我來說挑戰是極大的,我們小組成員都挺優秀的但是沒有團結協作能力……我提了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其他人有的無視有的……真有點寒心……然後只能自己集贊,一方面提高自己粉絲量,增加關注率,另一方面也在逐步學習,我用最笨的方法,給大家發紅包,讓大家點贊……我不喜歡這樣的相逼的形式,但是卻又沒有更好的方法

    同事提醒我,我才找到原由

    我自己都被自己逗笑了

    笑自己居然這麼“白痴”

    不過透過這個舉動不管怎麼樣,我也是在前行,至少在進步!

    我把每一個關注自己的都給回讚了回去,前期什麼都不會自然要勤奮點,給人留好印象

    相信未來我也能運用自如,我會做好的!雖然我走的慢,但是堅持就是勝利!加油自己!

    整理一下:一是做好文案、圖片、短影片等素材要足夠吸引眼球;二是引流,招代理,找到有社群資源的人,線上自媒體引流,線下拜訪有資源者等。三是,教會代理賣貨和裂變代理。

  • 2 # 於星

    最近圈子裡出現了一個新名詞—自媒體公關。何解?即維護自媒體關係,建立企業輿論新陣地。通俗一點說,就是拉攏一批比較有影響力的自媒體為企業發聲,公信力背書。

    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討一下如何做自媒體公關?

    上週看到魏武揮老師發的《企業PR如何勾搭自媒體人》一文,感觸頗多。因為本身筆者本身也是做PR的,剛好也認識一些自媒體人,所以對於自媒體公關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自媒體分為哪幾類?

    從PR價值的角度,自媒體分為三種:

    1)行業影響者。這類自媒體很少,一般是這個細分行業的非常具有權威性的自媒體;

    3)輿論發聲者。這類自媒體就比較多了,他們一般是各大媒體網站的專欄作者,本身沒有自己的發聲平臺,但其能憑藉某一媒體平臺為企業發聲。

    從自媒體合作性質角度,也可以分為三類:

    1)純商業合作。這類自媒體都非常好合作,他們已經非常專業化,恪守商業規則,很好合作;

    2)人情方式合作。這類自媒體比較難控制,你給錢不要,人情卻又用不了幾次;

    3)零關係。這類自媒體更難控制,他不讓你任何形式的買單。

    也許,你會不屑的蹦出兩個字:矯情。但自媒體就在那裡,儘管你罵他全家都是自媒體,但你老闆卻硬要和他做朋友,你又如何?

    回到主題。我們來探討一些如何和自媒體做朋友?前面說了,從PR價值和合作性質來看,自媒體都有不同型別。怎麼勾搭?

    我們嘗試以PR價值的角度為主線,自媒體合作性質的角度為分支線,探討一些不同的勾搭技巧。

    首先,行業影響者

    這些人要麼是行業領導者,要麼是該行業的資深媒體人。據我瞭解,一般行業領導者是不會接受商業合作的,他們要麼接受人情,要麼油鹽不進。一般資深媒體人會接受商業合作,但很少,合作形式也不會太明顯。至於原因,不解釋。

    OK。我們來看一下行業領導者裡願意接受商業合作的自媒體的注意事項。這些自媒體更注重的是自己的名聲,當然,適當的錢財也OK。所以這之間一定要把握好一個度。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如果你有一篇深度分析稿需要他寫時,你不要一上來就給人家材料然後讓人家寫。你要先問下他對於你這個事的基本看法,如果一致,然後最好聯絡他對你老闆採訪。一來他能更多地瞭解需求,二來這也算一個報道,而不是純軟文。

    我們再來看一下行業領導者裡因為人情合作的自媒體。這類自媒體不差錢,所以也不會接受商業合作,但他重感情,願意交際。所以,和他們你最好談感情。時不時舉辦一次一些主題沙龍,或高峰論壇,社交遊玩,這些他們都是願意參加的。久而久之,他雖然不會幫你寫好話,但至少不會寫壞話。你還可以聽一些他們第三方對你企業的客官評價。何樂而不為呢?

    最後一種,零關係這樣的自媒體比較難搞。和第二種的處理方式有點類似,帶他吃喝玩樂。但有一點,不能太頻繁,也不能太目的。聰明的PR還會經常給他們一點驚喜。因為他們大部分都是感性的,要知道他們都是有文字信仰的一群人。所以,他們生日、節日的時候,有個小禮物的話,說不定免費誇你一番也不定哦。

    其次,輿論影響者

    這些輿論影響者一般都有自己的平臺,而且還有比較大的粉絲基數。這類自媒體的發聲往往能影響到一定的範圍,基本相當於一個媒體的影響力。那如何勾搭呢?也基本分三類。

    願意商業合作的。這類自媒體比較好溝通,他們基本會以商業方式處理。甚至有的自媒體有助理、秘書,而你與其合作的對接都是助理完成。當然,作為職業PR,你要做的當然不是止於與助理溝通。你肯定要與其真人有進一步溝通。方法可參考上文。

    願意賣人情的。這類自媒體還是比較有節操的,他們一般是有人文情節的媒體人。他們不接受商業合作,但又一般不參加社交活動,比如企業主辦的沙龍、遊玩,人家都不care。這個時候,你就要熟人介紹了,而且介紹還需要一個“巧妙”的場合,之後你們可以偶爾單獨喝個咖啡,探討你的企業或其他,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零關係的。這類自媒體更難搞了。方法可以和上一段的一樣,但有一個禁區就是絕對不能主動提讓他幫忙。不然他會認為你之前都是有目的性的“勾引”,那你基本完了。還有,也最好不要有送小禮物這種的心思,他們很敏感。

    最後,輿論發聲者

    這類其實也不一定算自媒體,因為他們大多是專欄作者,我們暫且稱他們為自媒體吧。

    這類自媒體從基數來說是比較龐大的,而且一撥又一撥地出現。雖然他們影響力不那麼大,但我認為企業更應該維護與他們的關係。他們是最活躍的輿論發聲者,也是個大媒體的內容產出者。也就是說,他們是當下媒體環境的輿論發聲者。

    我們也簡單根據上述三種分類來判斷下怎麼處理和這些自媒體的關係。

    願意商業合作的。這類的自媒體比較多,只要價錢合適,一般都可以合作的。但PR需要注意的是,你需要建立一個比較規範的稿費機制。而且可以把他們組成一個獨立的圈子,他們將來可能會成為你的輿論發聲地。

    願意賣人情的。這類的自媒體媒體圈的比較多,他們更注重自己的名譽,不方便商業合作。而且人情也賣不了幾次。這個時候,你可以給他提供素材的形式給他一些資料,當然,方向也很難控制。但如果你們是比較好的朋友的話,度他還是會把握的。

    零關係的。這個要麼交朋友,要麼井水不犯河水。因為你一旦得罪他,你很難收場。人家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誰怕誰呢?

    所以,所有歸結一點:自媒體公關一定是從朋友開始的。因為你面對的不是機構,不是組織,而是一個個人。而人都是有人性的,人性都是有弱點的。這也是自媒體公關不同於其他PR的地方。

  • 3 # Jor6616

    我只想說一下這一波自媒體狂潮的後果之

    一:

    公關的難題。主要以我略微熟知一點的網際網路企業為例。

    企業公關大致有這樣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專門和傳統媒體打交道,這個階段其實這部分工作並不難。我有一個多年朋友在某跨國企業做媒體關係,每天的任務就是看看報紙雜誌,對自己的品牌有無批評。若有,則溝通之,若無,一天的工作基本結束。他更多的工作量倒是策劃一些活動,做一些聯誼,等等。

    第二個階段,網際網路公司興起,需要掃描的物件變多了,工作開始繁重起來。而且,網際網路7*24小時運作,週末節假日都會有比過去多得多的資訊冒出來,這位老兄開始變得忙碌,不僅要看更多的內容,而且無論是策劃活動還是搞媒體聯誼,要聯絡的人越來越多,但總體上,過去的章法還是能用,增加的只是工作量罷了。

    第三個階段,社交網路時代,同時,也是大量自媒體冒出來的年代。這個階段不僅工作量更大(要聯絡的人多了),而且還有一個和過去完全不同的狀況:你不知道哪個角落裡哪個完全不知名的自媒體人(或者什麼網路ID賬號)就會寫上一篇批評自己公司的文章,而且根據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原理,這類文章還有可能傳播得極廣。基本上,公關人員缺乏事先聯絡感情的機會,只好忙於滅火——很多時候還忙活效果不好。和自媒體打交道,變成了一個全新的課題。

    自媒體剛興起的時候,很多人——包括我在內,都認為從公關的角度來看,自媒體由於環節少(一般就一兩個人),似乎比機構媒體更容易搞定。但後來發展的事實證明,自媒體的人多勢眾,而且推送文章的時間不確定性(偶發),使得面對自媒體的公關,越來越讓人頭疼。可以這麼說,過去針對機構媒體(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網媒)的那套方法論,出現了嚴重的殘缺。

    怎麼辦?我有大致如下四條建議:

    其一,更開放的心態。

    這種開放指的是要去除那種“公關是企業的保護殼”那種做法,改變成“公關是企業的溝通管道”,換而言之,公關是安排企業內部人員(產品、研發、技術、運營、法務等等)和外部媒體人或自媒體人溝通的橋樑。

    這一點,我曾經在過去的某篇文章裡提及過,那篇文章起因於某網路巨頭公關和我討論的一個苦惱。我當時就建議他做溝通渠道而不是資訊源,他回去彙報後被上司否了。不過,最近一個月,他又和我說,上司決定這麼幹了。過去否的道理是怕非公關人員說錯話,但老實講,一個大型企業裡的員工哪個沒幾個自媒體人媒體人朋友(或者二度朋友),與其在私下場合裡說得雲裡霧裡詞不達意,不如把這種私下溝通正式化。網際網路企業裡具體從事某個業務的人,比公關對業務更瞭解,溝通的時候更到位。

    其二,更完善的議題管理(IssueManagement)

    議題管理,又被稱為預案。我參加過一次企業內部公關研討會,會議下半場就是拿出幾個具體的案例,讓與會者討論該怎麼操作。但這幾個案例過於具體,可能會導致議題管理不夠具備高度,故而適用面不夠廣。也不奇怪的是,這些案例事實上都是過去實際發生過的。在整個危機處理環節中,議題管理是最重要的,它根據企業自身特點,大致假設了可能會爆發出危機的幾個點。坦承一句,任何企業都有罩門,這些罩門平時不顯山露水,一旦出事,就會引起一輪又一輪的負評。

    最近有一家網路巨頭出了一件事:某懷孕女工猝死。這件事引起了批評,在我看來,其實是這個企業一向的形象就是員工要拼命幹活,有所謂每天九點上班九點下班一週六天工作的制度——這個是企業的罩門。這種罩門你可以理解為具有創業精神,但也可以理解為不人性,再往大里說就是違背勞動法。真相是這位懷孕女工並不從屬於實施996制度的工作單元,但就網路評論來說,這一點,壓根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種刻板印象:壓榨員工,違反勞動法。

    議題管理就是針對企業罩門而爆發危機所做的處理程式,這家公司在處理上的環節是有問題的:一位公關部員工以私人的微博身份與一個自媒體人開始吵架。這不是理性的做法,也可以說是沒有章法。自媒體人和你吵完架,回頭就又去寫篇文章,要不了半個小時,又在社交網路裡被廣為傳播,而作為企業,已經對傳播渠道失控,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形象再一次受損。老實講一句,太多網際網路企業在策劃如何鼓吹自己的時候會精心策劃,有條有理,但在面對危機時頗有些進退失據,胡亂出牌的感覺。私下裡揣測的是,沒有議題管理,或者有但很草率是這些企業的通病。企業越成功就越出名,越出名罩門就越多,沒有預案倉促上陣,結果可想而知。

    其三,產品業務層面的改變

    這一點其實已經遠離了一個公關部能掌控的範疇,但對企業形象的影響卻是巨大的。這裡最著名的案例就是3Q大戰。3Q大戰之後,騰訊的公關水平有顯著提升,但更重要的是,騰訊開始力推開放平臺。對於這個企業來說,過去的罩門是“吃獨食”,所謂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透過一定意義上的公關運作,吃獨食這個形象可能會有一定的改變,但公關水平再高,不可能真得去改變事實,這個時候,就需要產品業務邏輯上出現深刻變化。應對一個罩門的最好做法是:徹底消除這個罩門。

    最近有個巨頭做了一個自媒體平臺,在這個平臺上,自媒體人寫稿並根據流量來獲取相應的廣告費。這件事究竟是出於公關動機,還是出於內容建設動機,其實也沒啥好多討論的,看到的一個事實是,關於這個巨頭的負評文章,委實少很多。少到他們自己也有些鬱悶:咋大家都不討論我們了,貌似要邊緣化啊——呵呵,這個有點說笑,但透過一定意義上的產品建設,事實上形成一定的公關效果,這也是一例。

    對於網際網路公司來說,廣結盟友的根本就是有很多人能依靠你巨大的資源來獲取利益,吃獨食在這個時代顯然是不行的。開放平臺兼具業務效果和公關效果。最近有一家巨頭在某個產品火了之後,頻頻出手封殺一些基於這個產品的刨食者——這本身倒沒什麼,但關鍵的問題是,在關上一扇門之後,必須開啟更多的門。否則,歷史會重演的。

    很多自媒體人與各種網際網路公司都有緊密或鬆散的關係,一旦爆發出來,會比歷史上出現過的“皆曰可殺”那種排山倒海式的負評規模更大,更震撼,而且,極難處理。

    最後一點,要有耐心。

    這個耐心包括兩個部分:

    1、危機處理的時候不能太急;

    2、對這輪自媒體大潮,要保持些許冷靜的心態。

    危機管理時有所謂“24小時黃金法則”,這個 法則通常會被理解為越快越好,在今天這個資訊流動幾乎即時的網路時代,大眾的心態也是你不能慢。

    如果議題管理做得足夠好,那自然以快為好,但可惜的是,很多企業並沒有這個,而做議題管理其實需要蠻長的時間,反覆探討打磨可能沒一個月都拿不下來。在議題管理沒做好的時候,突然爆發危機,並不是越快越好的,因為快了就有可能出錯,有可能引發更多的爭議點,形成一輪又一輪的“議程設定高點”,一件小事,會迅速催化成大事。

    而對於自媒體大潮,我的看法是:自媒體這個事會一直持續下去,人們總是有說話的慾望,但具體到單個自媒體人,倒是不見得一定會把自媒體這個事一直做下去,非常常見的情況就是由於工作的關係,慢慢遠離了這個事。

    一些基於自媒體的聯盟也慢慢出現,這個有點以前的機構媒體的意思了。對於公關從業者來說,這是一個好訊息,聯絡一個自媒體聯盟的運作者總比聯絡一百個自媒體人來得效率高些。聯盟這種形式目前處於剛剛起步階段,誰也不好說它能否長久,但適當地做一些前期溝通建立管道,以備不時之需,總是必要的。

    公關業界,的確需要做出改變。自媒體未來會不會成為持續的大潮,當然可以去理論探討。但現下每天都在發生,這是必須正視的。說到底,公關不是一個學術問題,是一個操作問題。完全漠視自媒體的力量,我以為,大為不妥。

    未來的十年是網際網路影片營銷的時代,更是您的時代,願您一起馳騁於資訊時代裡!顛覆世界!

  • 4 # 齊岐號

    公關影片圖片,這個本身語焉不詳,就理解為是如何做自媒體為公關服務吧。

    現在很多公關部門的主要工作已經不是溝通媒體關係了,而是經營自己的自媒體賬號。這種從Navigator和拉拉隊直接變成了運動員。比如企業家董明珠,就直接把自己變成了自媒體,影響力與成龍代言已經相差無二。王健林的大公子直接擔任娛樂圈政委,號令群雄,對萬達系業務直接公關。這在行業表現上,幾乎讓傳統的廣告公關公司面臨業務危機。

    迴歸到普普通通的自媒體創業者,很多都是基於興趣愛好,然後獲得創作收益的。想透過影片圖片的編輯處理影響輿論公關,真的還談不上。如果沒有準確定位和專業操作,多半都會是曇花一現,在各大平臺沒日沒夜的當搬運工。總之,自媒體就是自己開心就好,別對做好自媒體期望太高。

  • 5 # 汪先生小影片

    義上還包括各大論壇和開心網那樣的社交網站和像優酷那樣的影片分享網站,在這些網站,網民也可以隨時釋出自己的資訊。最近,騰訊開始力推他的微信業務,這又是一個新的自媒體。從文字部落格到影片分享網站,從交友型社交網站到微博,自媒體從2000年後呈現了一個從複雜到簡單的過程。微博的興起則將自媒體變成一種幾乎沒有技術門檻的媒體形態。

      從表象上看,在自媒體時代,企業完全可以利用自媒體進行宣傳,不用再透過公關公司跟各大媒體溝通進行資訊釋出。但事實上,想利用好自媒體絕非易事。自媒體只是一個對外傳播的渠道而已,對外說什麼?如何說?如何吸引更多目標群體的關注?如果跟目標群體進行積極互動?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考慮,需要精心策劃,對很多企業來說,自媒體運營不恰當不但不會提升品牌影響力,在自媒體上說錯了話或者企業負面資訊經過自媒體大量擴散還容易招致企業品牌危機。

      但是,在自媒體時代,傳統“主流媒體”的聲音無疑在逐漸變弱,人們不再接受新聞聯播那樣一個“統一的聲音”告知對或錯,每一個人都在努力從獨立獲得的資訊中,對事物做出判斷。自媒體有別於由專業媒體機構主導的傳播,它是由普通大眾主導的傳播活動,由傳統的“點到面”的傳播,再到微博透過粉絲的“核裂變”式擴散。自媒體向傳統媒體發出挑戰。這在公關傳播中表現的尤為明顯,以前很多企業的公關費用都投向了傳統媒體,而現在,自媒體”零門檻”的傳播方式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企業試水自媒體推廣。

      經歷了紙媒時代、網路門戶時代、再到現在的自媒體時代,作為一名資深公關人,韓儒發現,雖然傳播的渠道和傳播方式一次又一次的變革,但內容策劃始終的佔據著不可撼動的位置,特別的自媒體時代,內容策劃更是顯得尤其重要。紙媒時代,只要掌控了主流媒體資源,透過各大報紙的相關版面把自己的產品和品牌資訊傳播出去就行了,基本和消費者沒什麼互動,資訊是單向流動;網路門戶時代,資訊透過各大新聞入口網站釋出,互動仍然很少;但是在自媒體時代,互動性大大增強,你的資訊發出去瞬間網友就可以看到並回復,網友還可以對感興趣的資訊轉載和轉發。這對內容策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自媒體時代也並不是說就不需要大眾傳媒了,畢竟大眾傳媒的第三方身份,和權威媒體的影響力是自媒體無法比擬的。所以,韓儒才提出了本文開頭那條微博上的觀點,這也是韓儒後來創立北京韓儒正德文化傳播機構的用意,以期能與時俱進的更好服務合作伙伴。

    韓儒,筆名寒魚、陳平、山野清風等;曾做過建築小工、工廠擋車工、電工、自由撰稿人、編輯、策劃、現任北京韓儒正德傳播機構總經理。

  • 6 # 胖胖龍愛拆卡

    內容要優質

    內容必須優質,不能夠濫竽充數。內容優質包括內容的情節,細節,吸引力,可觀性。內容的優質度直接影響觀眾的粘性和鞏固。內容越優質,粉絲越多越穩定。

  • 7 # 人類未知研究所

    前幾天,韓儒曾發過這樣一條微博“#公關傳播#自媒體時代,傳播內容的策劃註定要佔據更重要的位置,大眾媒體的權威性和自媒體的及時和互動性要相互配合才能達到更理想的效果”今天這篇文章對這個觀點展開了進一步闡釋。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自媒體都有哪些?2009年新浪微博上線,其他入口網站也進行了迅速跟進,經過近三年發展,微博成了最火爆的自媒體。但其實,自媒體有很多,我們用的Qzone也是自媒體。自媒體包括但不限於個人微博、個人日誌等,更廣泛意義上還包括各大論壇和開心網那樣的社交網站和像優酷那樣的影片分享網站,在這些網站,網民也可以隨時釋出自己的資訊。最近,騰訊開始力推他的微信業務,這又是一個新的自媒體。從文字部落格到影片分享網站,從交友型社交網站到微博,自媒體從2000年後呈現了一個從複雜到簡單的過程。微博的興起則將自媒體變成一種幾乎沒有技術門檻的媒體形態。

    從表象上看,在自媒體時代,企業完全可以利用自媒體進行宣傳,不用再透過公關公司跟各大媒體溝通進行資訊釋出。但事實上,想利用好自媒體絕非易事。自媒體只是一個對外傳播的渠道而已,對外說什麼?如何說?如何吸引更多目標群體的關注?如果跟目標群體進行積極互動?有太多的問題 需要考慮,需要精心策劃,對很多企業來說,自媒體運營不恰當不但不會提升品牌影響力,在自媒體上說錯了話或者企業負面資訊經過自媒體大量擴散還容易招致企業品牌危機。

    但是,在自媒體時代,傳統“主流媒體”的聲音無疑在逐漸變弱,人們不再接受新聞聯播那樣一個“統一的聲音”告知對或錯,每一個人都在努力從獨立獲得的資訊中,對事物做出判斷。自媒體有別於由專業媒體機構主導的傳播,它是由普通大眾主導的傳播活動,由傳統的“點到面”的傳播,再到微博透過粉絲的“核裂變”式擴散。自媒體向傳統媒體發出挑戰。這在公關傳播中表現的尤為明顯,以前很多企業的公關費用都投向了傳統媒體,而現在,自媒體”零門檻”的傳播方式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企業試水自媒體推廣。

    經歷了紙媒時代、網路門戶時代、再到現在的自媒體時代,作為一名資深公關人,韓儒發現,雖然傳播的渠道和傳播方式一次又一次的變革,但內容策劃始終的佔據著不可撼動的位置,特別的自媒體時代,內容策劃更是顯得尤其重要。紙媒時代,只要掌控了主流媒體資源,透過各大報紙的相關版面把自己的產品和品牌資訊傳播出去就行了,基本和消費者沒什麼互動,資訊是單向流動;網路門戶時代,資訊透過各大新聞入口網站釋出,互動仍然很少;但是在自媒體時代,互動性大大增強,你的資訊發出去瞬間網友就可以看到並回復,網友還可以對感興趣的資訊轉載和轉發。這對內容策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自媒體時代也並不是說就不需要大眾傳媒了,畢竟大眾傳媒的第三方身份,和權威媒體的影響力是自媒體無法比擬的。所以,韓儒才提出了本文開頭那條微博上的觀點,這也是韓儒後來創立北京韓儒正德文化傳播機構的用意,以期能與時俱進的更好服務合作伙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津籍偽球迷梅西百貨李冠朝之流攻擊郎導帖子頭條能發出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