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隨波逐流愛我中華

    壯大了蘇聯的實力,形成了兩大陣營的對抗前蘇聯解體前,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

    1917年十月革命後到1922年,在前沙俄的領土上建立了

    俄羅斯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和喬治亞六個獨立的社會主義共和國。

    為了使國民經濟能順利轉入社會主義建設軌道,並共同對付帝國主義列強的封鎖,這六個共和國在列寧的倡議下,於1922年12月30日締約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同時明確規定,各共和國有權自由退出聯盟。

    隨後加入蘇聯的共和國,情況就比較複雜了。

    1924年烏茲別克和土庫曼加入,

    1929年塔吉克加入,

    1936年哈薩克和吉爾吉斯加入。

    1940年6月,根據蘇德之間達成的在東歐劃分利益範圍的秘密協定,蘇聯軍隊開進波羅的海沿岸的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三國,隨後改組了這三國的政府,8月,把它們作為加盟共和國並人蘇聯。

    1940年6月,蘇軍以最後通牒的方式佔領了與羅馬尼亞有爭議的比薩拉比亞地區,並使之與烏克蘭管轄的摩爾達維亞自治共和國合併。同年8月,摩爾達維亞自治共和國升格為共和國,並隨即加入蘇聯,成為蘇聯的第15個成員

  • 2 # 妖百慧1

    十月革命前,斯大林和列寧都反對在俄國實行聯邦制的。認為統一集中的大國有利於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和無產階級的團結。

    那麼俄國在十月革命勝利後為何要將自己分成15個加盟共和國呢?有這幾方面的原因。

    01地域遼闊,民族眾多。

    俄國橫跨歐亞,地域遼闊,民族超過了100多個,蘇聯有100多個民族,其中俄羅斯人佔51%,烏克蘭人佔15% ,烏茲別克人佔6%,白俄羅斯人佔4%,其他民族人口約佔24% 。

    100多個民族,利益不會完成一致,民族矛盾很尖銳,天然有民族化傾向,只是初期為了對抗共同的敵人,矛盾不會公開化。

    早在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沙皇專制被推翻,那些被壓迫的民族獲得了獨立的機會,很快便建立了60多個民族國家。其它民族看到了希望,紛紛效仿推翻專制建立國家。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訴求,十月革命後,俄國境內各民族幾乎都建立了國家,隨著國內戰爭的結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開始了,各蘇維埃共和國提出了聯合問題。

    所以並不是因為十月革命之後才分成的加盟共和國的,十月革命之前各個民族國家政權就已經存在。

    02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還需要鞏固。

    十月革命後,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面臨著英、法、美、意等協約國的武裝干涉和國內敵對勢力的進攻。為保衛勝利果實,恢復經濟建設,需要聯合全俄各地的政權,形成統一力量。有抱團取暖的意思。

    而當時俄國已經分裂成許多小國,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再把他們聯合起來。

    03國內戰爭時期,為抗擊共同的敵人,俄羅斯聯邦建立了軍事政治同盟,這是加盟共和國的開始。

    所以早加入蘇聯的有俄羅斯、南高加索、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等5個加盟共和國。

    後來隨著蘇聯實力的不斷加強,有自願加入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二戰時期,蘇聯以“建立防止德國入侵的東方戰線”的名義,出兵波蘭,佔領東歐部分地區,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被強行併入蘇聯。

    最後形成了15個加盟共和國。

    04結束語

    並不是俄國在十月革命勝利後將自己分成15個加盟共和國,早在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統治時,各主要民族就已經獨立,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到十月革命之後聯合成了加盟共和國,直到二戰以後才形成15個加盟共和國。

  • 3 # ruixuezhaofeng

    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列寧領導的的工兵代表蘇維埃從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權力,當晚宣佈成立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全部權力歸蘇維埃。

    年輕的蘇維埃,繼承了沙俄龐大的幅員、衰落的地位和民族關係不堪的社會關係,亂世之下,蘇俄各地、各民族被壓抑的民族情緒和訴求得以爆發,他們紛紛宣佈獨立或建立自治國家,掙脫沙俄長期統治與壓抑。

    其時蘇俄的民族關係可以簡述為大俄羅斯主義之下俄族獨大,佔到總人口近52%;其他百餘民族處於從屬地位,居住在蘇俄廣袤的腹地與邊遠地區。

    列寧民族政策的核心內容是民族平等、民族自決和民族自治。

    國內戰爭時期,保衛蘇維埃政權是列寧為首的布林什維克人第一要務,相對而言,用蘇維埃政權統一國家需要時間和條件。

    因此,蘇聯的聯合經歷瞭如下過程:

    1、1918-1920國內戰爭期間,烏、白俄、南高加索逐步建立起蘇維埃共和國;

    2、1922年12月30日在莫斯科召開全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通過了各共和國在自願、平等的基礎上結成聯盟的條約,宣佈蘇聯成立,當時由俄羅斯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南高加索聯邦4個社會主義共和國組成。

    3、1924年,烏茲別克和土庫曼加入蘇聯。

    4、1929年塔吉克加入。

    5、1936年12月,全蘇蘇維埃第八次代表大會透過新憲法:每個加盟共和國都是主權國家,保留其自由退出蘇聯的權利。在憲法規定的有關疆界、政體、立法、社會經濟、外交、國防和外貿等方面的範圍以外,加盟共和國在自己領土上獨立行使國家權力......

    (1)南高加索分成亞美尼亞、喬治亞和亞塞拜然三個共和國。

    (2)俄羅斯聯邦中分出哈薩克和吉爾吉斯。

    (3)上述5個共和國同時加入蘇聯。

    6、1940年成立摩爾多瓦並加入蘇聯。

    7、1940年7月成立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三個蘇維埃共和國,8月三國先後加入蘇聯。

    (同年3月底,卡雷利阿-芬蘭在摩爾多瓦之前加入蘇聯,1956年它又“變身”為俄羅斯制下的自治共和國,因此嚴格意義上講,1940.8-1956.7月,蘇聯有16個加盟共和國)

    此後,蘇聯保持15個加盟共和國的“建制”,直至1991年蘇聯解體。

  • 4 # 歷史知事

    蘇俄主動把自己分為15個加盟共和國,不是俄羅斯特色,而是20世紀初世界民族運動的一個縮影。

    20世紀是一個戰爭的世紀。戰爭源頭有兩個,一個是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之爭,另一個就是殖民主義和民族主義之爭。以兩次世界大戰為契機,這兩種爭端不斷擴大,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逐漸解決。

    先來看十月革命前的沙皇俄羅斯帝國。20世紀初,沙皇俄國擴充套件到極限,土地面積2288萬平方公里,人口多達1億2560萬人。尤其是在遠東,整個中國東北,成為俄羅斯殖民地,內蒙外蒙和新疆成為俄羅斯勢力範圍。雖然經歷了日俄戰爭的戰敗,可是俄羅斯只賠款不割地,依舊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土地面積世界第一,人口數量世界第三(僅次於英國和清朝)。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世界各個大帝國的災難,民族離心越來越嚴重。典型代表是,歐洲各國紛紛叫喊xxx無國界,可是戰爭一爆發,都義無反顧回國為自己國家效力。一戰後,在奧匈帝國和德意志帝國奧斯曼帝國的廢墟上,一系列的民族國家建立起來。波蘭、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尤其是巴爾幹半島,終於建立起塞爾維亞為主題的斯拉夫國家。奧匈帝國解體,奧斯曼土耳其的主體土耳其也透過凱末爾改革融入西方,就連印度也開始非暴力不合作,準備脫離英國自治。至於加拿大和澳洲,就是這時期脫離英國成為自治領的。

    至於中國,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開始民族覺醒。從八國聯軍侵華時民眾為侵略者當嚮導送給養,到1919年五四運動反對割讓山東。這種民族主義的覺醒,是世界性的,是不可阻滯的世界潮流。

    作為當時世界上面積第一,人口第三的大國,蘇俄經歷了一戰,也經歷了十月革命,怎麼可能對世界民族主義運動毫無態度。如果蘇俄不讓俄羅斯帝國分出民族自治的加盟共和國,這些少數民族可能直接揭竿而起,爆發更大烈度的戰爭。

    蘇聯不僅需要面對各種民族運動,還要面對可怕高爾察克白俄軍以及白俄軍帶來的美國日本等協約國干涉軍。內外交困之下,讓內部各民族自治,最大限度爭取少數民族力量,共同對付協約國和國聯的政治軍事壓力,才是最為理性的選擇。

    按照協約國和協約國基礎上形成的國際聯盟,蘇俄最好徹底解體,向奧斯曼那樣分割成一個個民族國家,這樣英法等國的恐懼心理會緩解很多。對於這種期待,蘇聯革命導師列寧寫了《我們綱領中的民族問題》、《關於民族問題的批評意見》、《論民族自決權》、《關於自決問題的爭論總結》、《民族和殖民地問題提綱初稿》等文章,系統闡述了蘇聯所持有的民族理論。

    在列寧民族理論的指導下,蘇聯各民族可以自治,成立自治共和國,但必須加入蘇聯大家庭。

    於是,蘇聯境內以民族分佈進行劃分,形成了東斯拉夫三國(現俄羅斯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中亞五國(現烏茲別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土庫曼)、外高加索三國(現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喬治亞)、波羅的海三國(現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摩爾達維亞15個加盟共和國。

    這十五個加盟共和國,實際上就形成了後來蘇聯解體後的15個獨聯體國家。

    有人說,蘇聯在自己境內建立15個加盟共和國,實際上成了蘇聯解體的最早誘因。這是真的嗎?

    只能說,有一點關係,但不是你的,再怎麼努力,也註定會分開。

    對人煙稀少、地廣人稀的民族,俄羅斯可以驅逐、滅殺,可是對於哈薩克、烏克蘭這樣人口眾多的民族,這種人離開土地留下的方式,絕對是不適應的。所以,蘇聯能做的,先讓他們自治,然後用蘇共作為紐帶,不斷給各少數民族精英進行洗腦,逐漸軟化、消化這些民族。

    只不過,這一切的努力,最後都白費了。就連附贈的土地,也打了水漂。

    烏克蘭自治時,俄羅斯很大方給了克里米亞半島,哈薩克自治時,俄羅斯又給了北方四州。這些都是俄羅斯族為主體的地區。可是,當這兩國獨立時,把這些土地毫不猶豫地帶走了。

    如果像哈薩克一樣友好互助還好,像烏克蘭這樣胳膊肘往外拐,必須打斷他的腿!

    很意外嗎?一點都不!

    蘇聯是憑藉著強大的國力,保持著對各少數民族控制,當蘇聯在國際上隕落,經濟出現困難,民族矛盾立刻爆發。這些少數民族地方就保不住了。

    英法荷等國的殖民地,都是在國力衰減的情況下逐漸丟失的。二戰後,法國當過亡國奴,到外面誰也不買賬;英國國內被打成廢墟,到印度見人吃雞腿都流口水。這樣的破落戶,誰願意認他們當主子?

    於是,二戰後尤其是五六十年代,亞非各國紛紛獨立,建立民族國家。尤其是1960年,非洲有喀麥隆、多哥、馬拉加西、剛果(利)(曾稱薩伊,1997年改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索馬利亞、達荷美(現名貝南)、尼日、上沃爾特(現名布吉納法索)、象牙海岸(現名象牙海岸)、查德、烏班吉沙立(現名中非)、剛果(布)、加彭、塞內加爾、馬裡、茅利塔尼亞和奈及利亞等17個國家獨立,這一年被稱作非洲獨立年。

    1991年,蘇聯解體,與其說是丟失了14個加盟共和國,不如說是有14塊殖民地獨立出去建立民族國家了。

    世界上最後一塊殖民地,是澳門。1999年,被葡萄牙霸佔500多年的澳門終於迴歸主體民族。自此,殖民主義在20世紀的尾巴上徹底結束了。

    那些脫離歐洲強國獨立的殖民地,如果能自由移民到宗主國,傻子才願意獨立呢!就像阿根廷旁邊的福克蘭群島,人家都自詡正宗英華人,誰願意找你阿根廷過苦日子呢!

  • 5 # 草民879

    問題不在於蘇維埃俄國為什麼要設立各民族的加盟共和國,而在於新中國師從蘇聯,建立了少數民族自治區。這在中國的歷史上沒有先例。

  • 6 # 子屠龍

    沙俄帝國晚期,統治危機四伏,近代民族主義思潮蓬勃發展。這當中,既有俄羅斯民族主義,又有非俄羅斯的民族主義。十月革命前夕,很多少數民族地區的精英分子,期盼建立獨立的民族國家。

    受到一戰戰局的刺激,腐朽的沙皇政權解體,意味著帝國主義鏈條上最薄弱的一環斷裂。隨著“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的先後爆發,在昔日的沙皇俄國土地上,迅速完成資產階級革命到無產階級革命的蛻變。

    如果細分俄國革命性質,我們可以看到有3種革命並存:1、大城市裡的工人階級革命,以奪取政權為主要方式;2、廣大農村地區的農民階級革命,以奪取土地為主要方式;3、少數民族地區引發的民族革命,以建立本民族統治為主要方式。

    蘇維埃政權的出現,震驚全世界,既鼓舞各國的無產階級,又嚇壞各國的資本家們。因此,新生的蘇維埃剛誕生,就面臨著內外交困的局面,內部有白衛軍的叛亂,外部有外國勢力的干涉。到後來,更是多國干涉軍直接從東西兩邊夾擊,蘇維埃政權憑啥會贏?

    在力量對比不利的形勢下,蘇維埃政權能夠獲得最終勝利,除了其體制上的優勢之外,還在於贏得群眾的支援,包括少數民族地區的擁護。

    蘇維埃政權頒佈的土地法令,以及俄國各族人民權力宣言,肯定俄國革命的成功,保護農民階級、少數民族的既得利益。這些政策有效分化敵對勢力的拉攏,畢竟農民階級、少數民族得到實際好處,誰也不想回到解放前。

    1920年底,俄國內戰基本結束,蘇維埃政權笑到最後。這時候,除去原沙俄佔領的波蘭土地、芬蘭、波羅的海三國取得完全獨立外,鄉村和少數民族地區都獲得自治或者部分獨立。

    當時,有6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俄羅斯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亞塞拜然、喬治亞、亞美尼亞),有2個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亞的布哈拉、花剌子模,即後來的烏茲別克共和國),還有遠東地區的遠東蘇維埃共和國。

    這些共和國與中央的聯絡,主要透過布林什維克黨的組織系統來維繫,俄羅斯聯邦是領頭羊般的存在。布林什維克黨在鞏固政權後,面臨的首要任務就是在原來沙俄帝國的殘餘領土上建立1個新的蘇維埃國家,但是各個地方共和國並不情願放棄手中的權力。

    拳頭硬才有話語權,最終經過協商,各個地方共和國將國防、經濟、外交等方面的權力集中到中央。從1922年到1929年,以俄羅斯聯邦為主體,各個地方共和國陸續加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最終由15個加盟共和國構成。

    所以,“十月革命”勝利誕生蘇維埃政權,但是各個共和國的形成卻跟具體的革命目標有關。蘇聯是各個共和國重新構造出的新國家,而不是蘇聯將土地分割為15塊,簡單來說是“先有15塊地盤,後有1個蘇聯”。

  • 7 # 海浮人

    俄國在十月革命勝利後為何要將自己分成15個加盟共和國?

    蘇聯,上世紀這位社會主義的老大哥,作為世界超級大國,能夠和美國爭霸,“扳手腕”。蘇聯的龐大和實力一直受人們敬佩。但這些已經不復存在了。蘇聯,它是一個聯盟制的國家,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俄國變成了社會主義國家,全稱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整個國家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地域佔大半個亞洲。

    陣營對立,解放民族壓迫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之後,世界上就形成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在資本主義中,民族受到仇視和不平等對待,資本主義的殖民,對工人欺負和壓榨,民族的壓迫和掠奪,帝國主義的兇暴與戰爭。

    而在在社會主義的陣營裡面是:相互的信任和和平,民族自由平等。數十年來資本主義世界想用民族自由發展跟人剝削人制度相混合來解決名族問題,但是並沒有起作用,反而使民族矛盾愈演愈烈,不可收拾。而蘇維埃社會主義的成立,讓這些民族國家看到了希望。只有團結大多是人民的力量,才能徹底消滅民族壓迫。

    內站數年,百廢待興,國外局勢

    俄國內戰多年,消耗各個民族國家的財力、物力、人力,田地荒蕪,工廠停頓,生產力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戰爭遺留下來的各種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這些對於單獨的一個國家是力不從心的,國民經濟的恢復,國家百廢待興,所以加盟是最好的選擇,團結起來一起發展。

    另一方面,國際形勢並不安定,隨時蘇聯就會發生戰爭,這就迫使蘇聯不得不建立聯盟國家,以此來抵禦資本主義的包圍。

    地大物博,民族的多樣性

    蘇聯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國家,地域非常的廣闊,地跨亞歐兩塊大陸,民族更是超過了100多個,共有200多種語言,為了一致對外,管理這龐大的國家,只能建立聯盟。民族數量之多,如果直接統一,不建立聯盟制國家,不給這些國家自主權,那麼必定觸及民族利益,這對於剛成立蘇維埃政權是極為不利的。所以聯盟是最好的選擇。

  • 8 # 血山飛蟲

    不能怪列寧的,西方就是這個傳統有議會的,例如英國的蘇格蘭和愛爾蘭就有議會的,他們被英格蘭征服以後還保留議會的,議會主要是當地貴族和有影響的人士,議會就是西方民族的傳統,你沒有這樣的議會就會被認為是非法,幾乎所有人都反對你,即使沙皇也不例外,沙皇其實也是必須經過議會選舉批准的,雖然是儀式上的。沙皇在征服一個地方以後,處於籠絡和便於也建立地方議會的,列寧當然表示一下,讓自己比沙皇開明,所以也保留了地方議會,當然名字變了,當然其他地方的文化和民族很難理解西方這個文化,其他地方沒有西方類似議會的。西方議會從原始社會末期就明顯開始了,滲透到文化裡面,文學作品裡面就經常出現的,所以你出掉議會,整個社會就不舒服的,哈哈,議會的保留就留下分裂的種子,因為議會在歷史關鍵時期威望和權力極大的,古代西方的國王和皇帝經常絕後的,怎麼辦,就由議會選舉的。西方的觀念和其他地方不一樣,不管怎麼說,人家發展的比其他地方都好,除去議會是不可能的!至於其他問題都不是問題!

  • 9 # 心如大海154146453

    說反了吧,有了這十幾個國家的加盟才建立了蘇聯,蘇聯的全稱是~蘇維埃社會主義聯盟共和國。後來1991年又分裂回去了,又回到了十月革命以前的狀況。這才真是一夜回到解放前呢。

  • 10 # 歷史緯度

    俄國在十月革命後變成了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稱之為蘇俄,蘇俄是在沙皇俄國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擁有15個加盟共和國的是蘇聯,蘇聯是在1922年的12月成立的,蘇聯的形成是採用加盟共和國的方式。因此,並不是俄國在十月革命後把自己本身分成了15個加盟共和國,而是15個加盟共和國在1922年共同組成了蘇聯。無論是單一式的蘇聯還是加盟共和國式的蘇聯,都是社會主義政權。其重要意義在於世界從一種資本主義發展模式一統全球變成了資本主義模式和社會主義模式相互競爭的局面。

    在蘇聯剛剛建立的時候,實際上就蘊含著節氣的風險在內。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蘇聯的各加盟共和國是有一定的獨立性的,因為蘇聯的各加盟共和國是有退出聯盟的權力的。當蘇聯國力強大時,各加盟共和國當然不會退出;當蘇聯國力衰弱時,蘇聯必然會出現崩塌。

    是怎樣的政策導致了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的離心力加強呢?是斯大林模式。什麼是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一種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發展模式。一切的權力集中在中央政府,包括一切的經濟權力和政治權力。這種權力的高度集中會導致什麼情況的出現?會降低各加盟共和國的凝聚力。

    各加盟共和國為什麼會加入蘇聯?因為他們想獲得利益。無論是政治利益,還是經濟利益,各加盟共和國都想獲得。然而,高度的集權和大俄羅斯主義讓各加盟共和國沒有獲得實質性的利益。企業的控制權在中央政府手中,各加盟共和國不能獲得經濟利益;大俄羅斯主義又使各加盟共和國不能獲得政治利益。

    雖然共產主義的理想是誘人的,雖然社會主義發展模式是先進的,雖然計劃經濟體制是別具一格的,但這一切都不能掩蓋加盟共和國在失去利益。於是,這些加盟共和國在1991年解體了蘇聯。利益相同時則聚,利益相異時則散。

  • 11 # 巴人1940999

    當時的領導人充滿gm理想,要在世界實現共產主義——蘇維埃政權➕全國電氣化= 共產主義。所以分成了15個加盟共和國;現在的領導人只想重建大俄羅斯帝國,理念上根本不同。

  • 12 # Accord居士閒逸雅居

    沙俄革命前後,有很多主權小國加入了沙俄,事實上這些主權小國,並非沙俄的主權領土,它們只是想得到沙俄這個大國的保護,蘇聯成立後,繼承了沙俄的統治罩著小弟的這些小國家,而這些主權小國家,就以加盟的形式加入了蘇聯,並由蘇聯政府中央統一領導。

    這些主權家盟國家,也就是導致蘇聯破產後,這些小股東國家要求分家的原因,然後它們又獨資恢復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 13 # 江湖小曉生

    如果你知道沙俄的地盤是怎麼來的,你就知道十月革命成功以後,俄羅斯為何要把自己分成15個加盟共和國了。

    我們先來看看,這15個加盟國分別是哪些吧:

    第一,東斯拉夫3國,包括了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第二,外高加索3國,包括了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喬治亞。第三,波羅的海3國,包括了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第四,中亞5國,包括了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塔吉克、土庫曼。第五,摩爾達維亞。

    這麼一來,我們就能分門別類地搞清楚,俄羅斯和這些加盟共和國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歷史糾葛了。

    一、俄羅斯、烏克蘭、白俄那是真兄弟。

    這3個國家,都是東斯拉夫族群,而且都信奉東正教,是正兒八經的親兄弟。早在公元10世紀之前,這3大族群都住在烏克蘭的首都基輔一帶。

    他們圍繞基輔,建立了羅斯公國,又稱基輔羅斯。這是羅斯人首次建立屬於他們自己的國家。只不過好景不長,到了13世紀初,基輔羅斯就被蒙古人給滅了。

    當時一部分羅斯人,遷徙到了莫斯科地區,建立了莫斯科公國。這個國家專門在當地負責給蒙古人建立的金帳汗國收稅。賺了錢以後,壯大了起來,便形成了後來的沙俄。

    另一部分人,則留在了基輔,繼續和蒙古人作鬥爭。他們在14世紀左右,逐漸形成了另外一個民族,那就是烏克蘭人。

    還有一部分人則留在瞭如今白俄的地盤,歸屬於立陶宛大公國,後來又歸屬於立陶宛-波蘭王國。這些人便是後來的白俄羅斯人。

    到了1654年,烏克蘭的哥薩克領袖,將東烏地區割讓給了沙俄,這事兒標誌著沙俄對烏克蘭的正式入侵。

    說實話,親兄弟還得明算賬,更何況一個族群分化出去幾百年,再想回來認親,恐怕沒那麼容易了。

    因此沙俄的入侵,對烏克蘭來說,絕對是遭到排斥的。可惜實力不允許,烏克蘭只能在家生悶氣。到了1795年,沙俄基本佔領了烏克蘭全境,只有為數不多的烏克蘭人還在繼續抵抗。

    所以說,烏克蘭對沙俄,天生就有排斥心理。

    反觀白俄,其實對沙俄要好得多,18世紀沙俄吞併白俄羅斯以後,其實這裡的人大多數都換成了土生土長的俄羅斯人,這麼一來他們的逆反心理自然就沒那麼強了。

    二、沙俄和外高加索3國,在信仰上有分歧。

    沙俄在南下的路上,對高加索地區的入侵,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他們拿下了高加索山脈以北的地區以後,對高加索山脈以南也開始蠢蠢欲動了。

    這些地方過去都是奧斯曼帝國和伊朗卡扎爾王朝罩著,可惜多次俄土戰爭打下來,奧斯曼帝國和伊朗卡扎爾王朝自己都快被整垮了,更別提照料這些小弟了。因此沙俄的手,開始逐漸伸向了外高加索3國。

    喬治亞人是信仰東正教的,在伊朗卡扎爾王朝打算把伊斯蘭教文化傳入喬治亞的時候,他們本能上是排斥的。

    因此喬治亞便主動向高加索山脈以北的沙俄求援,為啥?因為沙俄也是信仰東正教的。這可把沙俄高興壞了,他們正愁沒有合適的理由入侵外高加索地區的!

    因此19世紀初,俄伊戰爭中,沙俄擊敗了伊朗,果斷吞併了喬治亞。有了第一步,就會有第二步,緊接著遭殃的就是亞塞拜然了。

    由於俄伊戰爭,伊朗卡扎爾王朝戰敗了,所以亞塞拜然的領土被一分為二,其中一半都被沙俄給搶了。

    你要知道,亞塞拜然和喬治亞不同,他們和伊朗卡扎爾王朝一樣,都是信奉伊斯蘭教的。現在讓信奉東正教的沙俄來當家做主,你覺得他們會快樂嗎?

    亞美尼亞早年被奧斯曼帝國和伊朗卡扎爾王朝一分為二,各自佔了一半。等到沙俄來了以後,趕走了伊朗,自己霸佔了亞美尼亞的一部分。

    亞美尼亞人是信奉基督教亞美尼亞教會的,雖說東正教也是基督教的分支,可畢竟分了家,所以彼此待在一起,日子也不好過。

    當然了,對亞美尼亞人傷害最大的還是奧斯曼帝國,他們野蠻粗暴的統治方式,使得大量亞美尼亞人慘死。

    信仰不同害死人,更何況喬治亞、亞美尼亞這兩個國家,和沙俄信仰都不同呢?再加上沙俄對當地人的剝削實在是太嚴重了,壓根沒把他們當成自己人,所以說他們早就想出來單幹了。

    至於亞塞拜然,當年只是請沙俄來幫個忙,鬼知道這幫人來了就賴著不走了呢?你以為你是劉備嗎?

    三、波羅的海3國,和沙俄不共戴天。

    這話可能說重了,但是波羅的海3國絕對不是自願加入沙俄的。因為沙俄從1721年,擊敗瑞典以後,便佔據了波羅的海出海口。

    這個時候的波羅的海3國便開始淪為沙俄的殖民地。沙俄對這種地方不大,人口不多的國家,一般採取的辦法是:留地不留人。

    因此波羅的海3國的民眾可就倒了血黴了,被沙俄一頓暴揍。剩下的人,只能乖乖聽從沙俄的調遣。

    其實立陶宛在歷史上,還是有很深厚的歷史的。早在13世紀,立陶宛公國就已經很強大了,到了14世紀,立陶宛和波蘭合併,形成了立陶宛-波蘭王國,更是成了當時歐洲地盤數一數二的國家。

    這種富有歷史的國家,不是很好採取“留地不留人”的政策,那該怎麼辦呢?沙俄也有辦法,那就是把自己國家的老百姓,瘋狂地塞到這些國家去。

    時間長了以後,移民過來的俄羅斯人,和當地的波羅的海3國百姓,爆發了激烈的衝突。很顯然,他們是過不到一起去的。畢竟殖民者和被殖民者,本身就不對等。

    因此,當擁有獲取自由的機會時,你覺得波羅的海三國能輕易放過嗎?當然不可能。

    四、沙俄和中亞五國文化不同。

    沙俄到了19世紀,開始向中亞地區伸手。1864年,亞歷山大二世在位期間,先後擊敗了浩罕汗國、布哈拉汗國、希瓦汗國等,拿下了中亞五國的地盤。

    但是中亞地區,早就被伊斯蘭教勢力所霸佔,而且時間非常久。因此沙俄的東正教,到了這裡壓根就沒有市場。

    而且中亞這邊原住民太多,壓根就不可能採取留地不留人的策略。那該怎麼辦呢?既然人多,那就消滅掉一些好了。

    因此在1914年到1916年期間,沙俄自身統治動盪不安,中亞五國的百姓們開始騷動。沙皇為此下令對中亞地區的反抗者,進行了無情的鎮壓。

    按照粗略統計,中亞的原住民在這場鎮壓當中,至少被消滅掉了數十萬人之多。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中亞五國一旦得到了機會,還是打算離開俄華人的統治。

    而且,俄國和中亞五國的信仰是完全不同的,強行靠攏在一起,只會出現更多矛盾。

    五、摩爾達維亞,獨立了個寂寞。

    摩爾達維亞,又叫摩爾多瓦,原本是羅馬尼亞的一部分。不過由於它緊挨著烏克蘭,所以1812年,沙俄便強行霸佔了摩爾達維亞的部分領地。

    到了1859年,摩爾達維亞和瓦拉幾亞合併,組建成了羅馬尼亞。他們自詡是正兒八經的羅馬人後裔。只可惜1878年,南比薩拉比亞再次被沙俄兼併,很顯然,羅馬人的後裔,似乎沒有羅馬人那麼驍勇善戰。

    1918年,摩爾達維亞雖然宣佈獨立了,可隨後便加入到了羅馬尼亞。這事兒本來沒毛病,人家是一家人,合併怎麼了?

    可俄國對這一地區的期許是無限的,他們希望以這裡為橋頭堡,進一步對巴爾幹半島下手。因此1940年,斯大林再次佔領了摩爾達維亞,使其成了蘇聯的成員國之一。

    總結:跟對主人是很重要的。

    其實世界上很多殖民地,壓根就不希望脫離自己的宗主國。比如說法國在北非、南美的殖民地,一直都以自己是法國的領地而自豪。

    理由很簡單,因為法國給他們帶來了和平、尊嚴、自由和鈔票。如果讓他們自己發展,可能還得花個幾百年好好奮鬥一下才行,能躺贏,何必要那麼辛苦呢?

    反觀沙俄的這14個殖民地,他們之所以選擇離開,主要是因為跟著俄國這個主子混不好啊!老百姓的小日子過不好,你覺得他們會繼續支援俄國嗎?

  • 14 # 人生領悟ii

    蘇聯91年分裂時想搞個獨聯體過度,就是想日後再搞一次15國加盟 獨聯體。只是後來失敗了,15國沒有加盟俄國,。1918年俄國分裂成烏、白、高加索等國,西方14國干涉軍支援白俄舊殘軍反撲,布林什維克領導們慌了,於是拉攏各國加盟蘇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國男足0:3輸給澳洲?你最想說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