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趣的雲朵T

    首先,這種情況是先去專業的醫療機構進行診斷和治療,聽聽他們專業的意見是什麼。另外抑鬱症也分輕重,不是所有的抑鬱症都需要休學。不管病情輕重,作為父母,在這個關鍵的時候應該以孩子為重,多陪伴,少給壓力,對孩子來說都是很好的。

    第二,抑鬱症在高中學生之間並不罕見。據有關資料統計在高中,特別是高二高三學生中抑鬱症患病率在4.5%左右,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考試升學的壓力。每年因為抑鬱而休學的也佔有很大的比例,但是高中抑鬱症有個顯著特點是隻要不學習,離開學校,離開升學的壓力抑鬱症很快就會好。

    在那種緊張的考試壓力下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深深地壓力,如果是父母催的急,而自己的成績又不好,會讓他們加重心裡的負罪感。去年有新聞報道考生在高考之前跳樓自殺,全國範圍內發生了三起,而他們得成績還算比較不錯的,就是怕考不好而自殺。所以所以父母應該做的是陪伴,鼓勵,少給他們壓力。

    第三,科學的治療是主導,父母的陪伴和鼓勵 作為輔助,給孩子一個健全的心理,讓他能夠透過人生中這一大考驗。鑑於高中抑鬱症都特點,離開高考壓力後就會好,很多人選擇休學。但是如果休學來逃避高考又給患者心裡增加了一個,永遠過不去的關卡,反而不利於以後的成長。

    所以從父母的角度來說應該支援孩子繼續讀完高中,挺過高考。具體做法上表現為和孩子一起跑步解壓,一起看書學習,不給他太大的壓力,給他樹立一個正確的思想觀念,培養一個和諧的家庭。

    第四,如果是症狀較重,完全不能看書學習,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選擇休學,然後學一門手藝。在這個社會上沒有學歷但是有過硬的手藝,拿手的技術也能養活自己,生存下去。如果沒有學歷,沒有技術,啃老的話那麼人生真的就算廢了。

  • 2 # 九鬥學生心理

    很多家長認為抑鬱症不是病,但是真的可能只有感受過的人才知道吧!

    是孩子重要還是工作重要,這話說起來好像很輕鬆(哪個中年人不是扛著壓力在生活,職場、孩子的學習和成長、老人的養老或許還有其他很多事情),但是相比其他的各種壓力,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啊!

    如果不是事業單位,不是有編制的單位,建議還是能夠花時間陪孩子,聽從醫生的建議,幫助孩子挑戰渡過難關。要知道,如果孩子在高二期間不能在家人的幫助下對抗疾病(完全依賴藥物治療,家長沒有參與),孩子不但學習成績搞不好,身心還會出嚴重的問題。

    近幾年來報道了很多抑鬱症相關的新聞,我們可以瞭解到抑鬱症可能是由於遺傳、心理或者外界環境刺激等其中一個因素或綜合因素導致的,有輕度、中度、重度的層次之分。如果是輕度抑鬱是相對比較容易治療的(這也只是相對,這是心理問題不是單吃藥就能解決的),如果放任不管,到了重度會有自殺傾向,情況就真的很嚴重了。

    要知道,對一個家庭而言,對父母而言,如果孩子不能平平順順的長大,中間出現很多問題,在未來孩子就可能成為家長下半輩子的重大的包袱。

    孩子考不上大學,找不到工作,自甘墮落,沒有出路,沒有未來,與其在未來很多年的時間裡糾結和痛苦,不如花一年兩年的時間幫孩子。

    加油!沒有什麼坎闖不過去!

  • 3 # 養哇教育

    抑鬱症屬於病期比較長,且不好治癒的疾病,在治療上除了使用藥物,更重要的是要積極,主動配合,進行自救。只要堅持治療,對自己有信心,選擇正確醫治方法,是可以治癒的。需注意,使用藥物醫治適用於病情在中度之上的抑鬱症。

    家長最好還是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多瞭解孩子心理的想法,找到發病原因,對症治療,才有利於病情的恢復。

    孩子患有抑鬱症,家長不可因為忙,沒時間,而不管孩子,這樣只會令病情更嚴重。孩子在學校期間,家長可與老師溝通,令老師瞭解孩子情況,以便在校期間多留意孩子舉動。

    此外,抑鬱症人群,需注意避免自傷、自殺情況出現,若自殺想法較強,要果斷採取電痙攣醫治,等病情穩定,再使用藥物進行鞏固。所以,需要家長多注意孩子平時的情況。

    治療、緩解病情方法:

    藥物治療

    現在TCAS是醫治抑鬱一線藥,二代的非典型的抗抑鬱藥屬於二線藥。抑鬱屬於心理原因造成的病症,藥物治療只是治標,只有心理上發生變化才是根本。若內在問題解決不了,心理動力不能發生改變,症狀便總會存在,就需要不斷使用藥物來控制。若心理動力有所變化,症狀得到改善,就可逐漸停藥。

    除了家長的看好之外,病人自身也需要做到放鬆,進行舒緩壓力,卸下重任,在生活裡多些愛好、興趣,令自己性格開朗,可以多進行運動,散步,慢跑,爬山,游泳,打球,學習太極等。

    電痙攣醫治法

    該法屬於快速,有效的醫治法,利用適量電流經腦部,刺激中樞神經放電,令整個人體肌肉出現節奏性抽搐。這種醫治法由專業醫生進行,人基本感覺不到痛苦,可令抑鬱症及抑鬱情緒快速緩解,有效率達百分之七十到九十。

    心理醫治法

    心理療法,主要是疏導、渲洩。一般病人自進行心理醫治前,是令人不理解、沒人訴說的,所以醫生需關心、安靜傾聽病人的訴說,讓病人知道自己的痛苦,人們是能夠理解和接受的;醫生和病人談話時,需防止出現矛盾性,否則易造成病人誤解;不可因醫治難就喪失信心,要有足夠的耐心,醫生和病人要共同渡過病期;讓病人接受現實,正視自己的病症,積極配合,治療病症。

    不同病因,不同程度病情的病人,需採取相對適宜辦法進行醫治,病人若想恢復健康,像正常人一樣快樂、積極、Sunny等,就要強迫自己主動治療,積極配合,這樣才能快速,有效改善病情,從根本上消除抑鬱。

  • 4 # 與倆屁孩共成長

    我覺得家長首先不要讓孩子背上抑鬱症的重擔,對孩子不要強調他生病了,這樣的心理暗示只會讓他越來越消極。

    第二,對症下藥緩解孩子壓力。抑鬱必然是有原因的。是親子關係緊張導致?家庭矛盾引發、對高三的焦慮引起?等等等等 找出問題才能對症下藥。

    第三,家長不必急於疏解。青春期的孩子是敏感,家長說的越多,孩子越聽不進去,或者心理壓力更重,建議家長用行動向孩子表明一種心態,不管孩子有多糟糕,家長都會一如既往的愛他,家長會永遠支援他。

    第四,抑鬱有時也是對連自己也不滿意的現實的逃避。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人際關係,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少提要求,多陪伴。沒有過不去的坎,時間和愛是治癒一切的良藥。

    第五,孩子不上學了嗎?是醫生建議還是孩子自己不願意去了?留孩子白天一人在家確實不合適。可不可以考慮和志願者協會聯絡,白天讓孩子去孤兒院做做志願者?一來有事做,人不會瞎想;二來讓孩子更珍視現在的生活。實在不行,家長就輪流陪伴一下吧。一定幫助孩子正確對待左鄰右舍的不恰當關心或閒話。

    生活總是這麼現實,對自己不要過於苛求,對孩子也不要過於苛求。積極應對,一切會好的。下面幾名言也許可以送給孩子:

  • 5 # 我說精神

    首先,你要知道抑鬱症不是單純的心理問題,而是困擾人類的重大健康問題,是僅次於惡性腫瘤的世界第二大疾病,而且是一種慢性致殘性精神疾病。

    很多人說抑鬱症需要陪伴,需要開導,需要心理治療,如果是輕度抑鬱症可能上述這些就夠了,但是根據你說的情況分析,高二的孩子因為抑鬱症已經不能繼續學業在家,很可能已經是中重度抑鬱症了,這樣的話單純的心理治療是完全無效的,必須儘快開展藥物治療!高二大約17歲,一般的抑鬱症發病年齡大概30歲-45歲,發病如此早的抑鬱症同時存在相當雙相風險,很可能最後演變成更為嚴重的雙相障礙,所以儘快開展科學的治療是很必須的。

    對於抑鬱症的治療,藥物治療的有效率在60%-80%左右,有將近50%的患者經過首次系統治療後不會再發作。所以,我們說,首次系統治療是最重要的,如果效果好,可能就真的不再復發了。

    相信你的工作很重要,但和孩子的整個人生相比還那麼重要嗎?好不誇張的說,如果真的因為治療不及時,慢慢轉為慢性病程,那可以說她的整個人生都將會走上崎嶇的岔路。

    可能你還抱有僥倖心理,認為抑鬱就是小心眼,想不開,過一陣子就好了?但真正的抑鬱症是疾病,是神經突觸間隙的五羥色胺減少造成的愉悅感消失,所以說抑鬱症有著典型的生物屬性而非單純的心理作用。我們做常用的抗抑鬱藥SSRI 就是選擇性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透過阻斷神經細胞突觸對於細胞間隙的5-TH的再攝取,而增加神經突觸間隙的5-TH水平,使患者恢復愉悅感和興趣,從而達到緩解抑鬱症狀的目的。我希望不管多麼重要的事情都暫時放下,哪怕丟了工作,也不能耽誤孩子的治療,有家人的陪伴,相信孩子會更好的接受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的依從性也會有顯著的改善。

    還有一定記得,如果孩子之前曾經出現過興奮、話多、覺得精力特別充沛,學習成績突然升高等等表現,哪怕只有3-4天,也一定要告訴你的主治醫生。因為如果確診為雙相抑鬱,那麼治療的方法會有很大的變化,可能都不需要抗抑鬱劑。

  • 6 # 健身花草

    孩子得了抑鬱症,家長還得養家,沒時間陪護,這很正常。抑鬱症不是您一直陪伴就會好的,這要看病情的輕重。

    給您說個例子:

    孩子住院,母子倆住在一個房間。母親不愛說話,孩子也不愛說話;母親看手機,孩子也看手機。兩個人都在床上躺著。母親為了省錢,自己買了個簡易床,省下了床位費。

    您要遇到他們很難。一般在飯點、上廁所和洗漱能看到其母子。看來母親的遺傳基因強大,孩子和母親的行為一樣一樣的。

    孩子身高一米八,身體健碩。才住院時,我問他怎麼難受,他說:“心悸、心慌。”

    我說:“有時心煩嗎?”

    他說:“有。”

    我說:“怎麼心慌?”

    他指著胸說:“有一個地方點不舒服。”

    我說:“在上大學?”

    他說:“高中也不上了,就在家裡待著呢。”

    我說:“住院幾次了?”

    他說:“這是第二次。”

    我說:“怎麼又復發了?”

    他說:“斷藥了!”

    我估計這個孩子已經輟學,真為這個帥哥可惜。治療期間有一個療程,近三個月,母親始終陪護。主要是為孩子買飯。期間,我問了三次,在最後一次追問,這個孩子終於說病情好多了,然後母子出院回家。

    住院期間,我每次觀察,他們都在玩手機,都躺在床上,都不外出運動。

    我就想,他們回家了,母親還這樣陪護嗎?不得而知!

    因此建議家長為孩子做表率,不要自己先做低頭族。幫助孩子找個別的愛好。還就是,該看病,必須看病。一旦孩子病情緩解,平時多監督孩子吃藥、吃飯等,作息也要有規律。孩子不願意上學,逼迫是沒用的。只能聽天由命,聽之任之了。但是,作為家長也得學點心理學知識,知道孩子吃的什麼藥,起的什麼作用,當孩子復發病情時,學會自救,或者能幫助他自救。

    有一個家長說了實話:“家裡有一個這樣的患者,整個家庭就完蛋了,甭想好過了。”

    這話有一定道理。希望引起家長們高度注意,因為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希望家長們也從此案例得到一些啟示,您該怎麼做?!

  • 7 # 隨瑜而安128111181

    一定要引起注意

    我初中語文老師的女兒也是讀高中的時候 跟同桌吵了一架 後面怎麼就患了抑鬱症了 之後休學一年 在家吃藥養病 一年的陪伴和調理看著視乎好了 後面又復學 考了大學 但一直在服藥 也沒有出現什麼問題 直接結婚了 要寶寶得停藥 停藥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抑鬱症狂躁症 越來越嚴重 在家裡砸東西 胎兒也沒了 造成更嚴重的抑鬱症和狂躁症 砸東西打人 連父母都打 父母都是老師 他的爸爸是高中老師 停了工作在家專職照看女兒 好幾年了一直不見好轉 還賣了房子看病 她的媽媽 就是我的語文老師實在是受不了了 抱著娘兩一起去死的決心 先掐死她女兒 再自己自盡 結果沒掐死 估計是被家人發現了 所以沒掐死 但造成她女兒大腦缺氧 看到的照片是 孩子手腳萎縮 手就像中風一樣蜷著 只有嬰兒的智商了 天天在醫院躺著 父母餵飯吃 我的語文老師以前很愛打扮 很有氣質 那年知道這事的時候 看到語文老師蒼老了好多啊 是一種疲憊感 很痛心的真實故事 就是抑鬱症引起的家庭變故

    希望你們家人一定引起重視 越早看越好

  • 8 # 龍文奮蹄

    我兒子在高二也得了鬱郁症,已經發展到疑病階段(就是他感覺他肚子痛、痛的厲害,全身會不由自主的發抖,其實根本沒病,就是心理壓力造成的)也到醫院看了,孩子也要求休學。

    我的經驗:除非萬不得已 不能休學!待在家裡更完蛋!在學校老師、同學可以交流,有助於疏解緊張、沒中還得感謝下學校老師,當時班主任個年段段長都堅決反對我孩子休學。後來堅持了三個月左右終於挺過去了!

    現在在讀大三了。

  • 9 # 凝芳菲

    朋友的孩子,是個男孩,高二第二學期抑鬱症了,孩子不想去上學,他兩口子全都單位請假,全程在家陪孩子,老婆在家做飯。他對孩子說,孩兒,咱你想幹啥咱就去幹啥,學不上也罷,但我們必須健康的自在的活著,你說你想幹啥去,爸陪你去,孩子說想去海南,北京看看,他就陪著去花了一個月時間回家了,回來孩子依然不想上學,於是他每天早上帶孩子跑步,打乒乓球,玩遊戲,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自由自在,日子就這麼過著,中間也有去其他地方玩,就這麼玩了五個月,突然一天,孩子說,爸爸,我想去上學,他說,孩子,好啊,這時候高二已經結束了。他陪孩子到學校,和孩子溝通後把孩子從原來重點班調到普通班,跟著高三普通班,第一次模考考到全班第十,往後一次比一次厲害,這個時候,孩子心情也越來越好了,去年參加高考竟然考到了北大。雖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有這樣的結果,但父母的陪伴開導十分重要,這個孩子的重生全靠了他的父母,尤其是他的父親全程陪伴遊玩開導!這個很重要,希望對你有幫助!人到中年,只為孩子努力加油吧!

  • 10 # 雲是鶴家鄉680

    建議你們務必重視,親自帶孩子去就醫,堅持就醫不能中斷,哪怕是犧牲一個人的工作。

    不然,很有可能孩子的情況惡化,你們的餘生難安。

    我親眼看見一個鄰居的家庭,就是這樣被毀了的。

    張叔叔陳阿姨,張叔叔有工作,陳阿姨全職主婦,他們有一個兒子,清秀文雅,讀高三。

    後來,張叔叔丟下陳阿姨和兒子,因病離開人世了,離拿退休金還差一年。

    陳阿姨沒有收入,僅僅靠一點存款和兄弟姐妹們的支援過日子。兒子的病情越來越重,她也沒法出去打工。

    到後來,兒子的病情太嚴重了,好像發展到自殘和攻擊陳阿姨了,只好去本地精神病醫院,定期拿藥吃藥。

    現在,陳阿姨應該六十多歲了,兒子也三四十歲了吧。就靠低保,兩母子相依為命。

    所以,如果是抑鬱症,一定不要拖延,一定要找專業的醫院專業的醫生,持續看病吃藥。

    千萬別拖延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託管班上的孩子,小學數學經常跟不上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