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聽霸英語

    孩子從小學進入初中,是他們學習生活的又一個轉折。這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關健階段。然而,目前尚有相當數量的家長,不瞭解孩子從小學升入中學的種種生理、心理變化,忽視孩子小學畢業後到初中入學前的指導,不瞭解中小學在管理、教學等方面的不同之處,忽視孩子進入初中後生活、學習和思想的教育引導。有不少家長也想教育孩子儘快適應初中生活,卻不知做些什麼,從何做起。

    許多經驗證明,家長及時地瞭解和分析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主動和學校教師協調一致地做好中小學銜接的教育工作,幫助孩子儘快適應初中生活,順利實現從小學到中學的“飛躍”,可以為整個中學階段奠定全面發展的基礎,對孩子的成長具有重要作用。

    一、做好孩子升入初中前的準備

    “預則立,不預則廢。”經驗告訴我們,為了讓孩子儘快適應初中生活,要提前幫助孩子做好升入中學的心理準備和物質準備。具體說來,家長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家長要了解初中生身心發展的特點

    從小學到初中,是人生黃金時期的開端,將由金色童年邁進風華正茂青春期。一般地說,他們在生理上具有三大特點:一是身體長得快;二是能量代謝快;三是萌動性大,易受外界刺激.在心理上變化很大,如知覺的目的性、精確性日益提高;注意的發展也更具有有意性、穩定性;記憶的目的性加強,意義識記能力提高,興趣廣泛而有選擇性;抽象邏輯思維逐漸佔據主要地位;情感表現日益豐富強烈,好衝動而不拘小節。個性方面也有很大變化。小學生在情感上較多依戀教師,到了初中則開始樹立自尊心、自信心,評價別人的能力大大發展,獨立自主性加強,有擺脫家長和教師的傾向,產生“成人感”。

    孩子在接到中學入學通知時,一般都會產生喜悅感、自豪感和渴求上進的意願,對中學充滿好奇與嚮往,心裡有著強烈的一切從頭開始的良好願望,即使是那些小學時較後進的孩子,也有 “到一所新的學校,有更好的新老師教我,我要好好學習”的念頭。孩子的這種心理無疑是家長教育的良好契機。

    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保護孩子要求上進的意願,可以結合講講自己的經歷和感受,也可以講一些古今中外勤奮好學、立志成才的故事,有意識地激勵孩子從現在開始,以中學生來要求自己。與此同時,家長更加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識,與孩子平等對話,幫助孩子總結小學時的優點和不足,提出切合實際的適當期望,引導孩子提前進人中學生的角色。這時候,家長一定要改變以往對待小學生那樣的支配型的教育方法,要用民主教育的方法來引導孩子.另外,家長還應該注意不要有意無意地“潑冷水”,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撲滅他們內心業已燃起的希望之火。

    2、家長要全面安排好孩子的暑假生活

    孩子小學畢業後到進入初中前,往往是中小學暑假生活指導的“空白”階段,因此,有些孩子認為可以趁機痛痛快快地玩一回,放鬆一下。家長應教育孩子不看不健康的錄相和書報,不交不良的朋友,不無所節制地貪玩,要注意休息,防止傷害事故。同時,家長可以帶孩子到中學熟悉環境,瞭解中學的情況,結交中學生夥伴,介紹中學生的行為現範和學習情況。如有可能,家長還可以帶孩子外出旅遊,轉移孩子的興奮中心,讓孩子增長知識,開闊眼界。在旅遊過程中注意加強親子交往,交流思想和感情,適時地對孩子進入中學提出希望和要求。有些孩子在小學的學習上存在著薄弱的方面和不定之處,家長應該利用暑假進行適當的輔導。總之,家長要妥善安排好孩子的暑假生活,比孩子度過一個有利於儘快適應初中生活的暑假。

    3、做好開學前的準備工作

    孩子進中學是件大事,家長要予以關心和重視。例如,要為孩子增購必需的書包和學習文具用品,創設孩子讀書寫字做作業的環境條件,訓練和培養孩子安全上學的能力(如中學比小學路途更遠了,不會騎腳踏車的可利用暑假教會孩子騎腳踏車、安全行駛)等。

    二、幫助孩子儘快適應中學的生活

    在生活上,中學與小學的要求有很多差異。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實際,加強適應能力的培養,幫助孩子過好生活關。一般地說,中小學的生活要求有這佯一些不同。

    1、管理方法不同

    在小學裡,教師把學生當作小孩子,許多事情都是手把手教, “扶”著“走”。在中學裡,教師偏重於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家長要配合學校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培養孩子自主、自理、自立的能力;二是要教育孩子為集體承擔義務和責任。

    2、學校環境不同

    中學裡,一個班級的同學是從各個地方來的,大多數是陌生的新同學。因此,家長要幫助孩子克服“怯生”的心理,提高交往的能力盡快和新同學打成一片,不論男女同學都要友愛相處。不能總是和小學時的同學在一起。家長要有意識地問問孩子,班級裡有多少新同學,你認識了幾個,他們有什麼特點,班級在搞些什麼活動,發生了什麼情況等,教育孩子儘快熟悉新環境、新同學、新老師,熱愛學校,熱愛班級集體,做班級的主人,配合學校儘快形成良好的班級集體。

    3、學生支配時問的自由度不同

    小學生就近入學,初中劃塊入學,這樣,中學生上學的路程比上小學時遠些,上學、放學在路上的時間增加了,因而在校外接觸社會的機會更多,面更廣,這對孩子成長既有利又不利。因此,家長除了要指導孩子支配好時間外,還應教育孩子在上學、放學路上不能貪玩,要按時到校,按時回家。

    4、作息制度不同

    中學的學科門類增多,課時數增加,每節課的上課時間增加 5分鐘,這些,都會引起孩子的不適應,開始時易疲勞,注意力不能集中。因此,家長要十分關心孩子由於作息制度改變而可能產生的上課分心等情況。要教育孩子注意勞逸結合,注意課間休息。另外,初中生課外作業比小學生難度增加,時間延長,家長要教會孩子科學安排和利用時間,提高作業速度,保證睡眠時間。指導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表,有利於孩子適應中學的生活,促進孩子健康成長。製作作息表一定要啟發孩子的自覺性,使孩子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堅持下去。只有這樣才有意義。一般說來,應注意這樣幾點:一是根據用腦規律,科學安排時間。背誦外語和語文最好在起床後半小時或臨睡前半小時,早晨安排適當的體育鍛煉,防止睡懶覺;作業時間要嚴格固定,科學合理。二是安排一定的自由活動時間,讓孩子做喜歡做的事。看電視應適可而止。三是安排自我服務時間,培養自理能力和一定的家務勞動能力。四是保證9至9.5小時的睡眠時間。五是注意讀書寫字的姿勢,注意用眼衛生,防止近視等。

    5、行為規範要求不同

    中學在行為規範訓練上比小學要求更高,內容更廣,規章制度較多。家長應教育孩子自覺遵守學校的紀律和各項規章制度,重點抓好基本文明行為的訓練,如衛生習慣、學習習慣、勞動習慣和禮貌用語等。

    6、班主任工作方式不同

    小學的班主任對學生管得嚴,指導得細,採用教師評價方式指導學生;中學則比較注重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評價、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這樣一部分學生往往會產生錯覺,認為中學管得松。家長要教育孩子增強自覺性和自我約束能力,以適應中學的教育方式、方法。

    三、指導孩子儘快適應中學的學習

    孩子升入中學後,學習上變化很大。初中一年級學科門類增多了,除設定政治、語文、數學、英語、生物、衛生常識、歷史、地理、體育、音樂、美術外,還有形勢教育、社會實踐、勞動技術、班隊會、體育鍛煉、課外閱讀等。每門學科的內容趨向專門化和系統化,如數學,小學是學算術,初一年級開始學習代數,這門學科新舊知識聯絡密切,概念性強,增強了空間想象力,抽象邏輯思維的要求也提高了。除了教學內容的深化和擴充套件外,中學在教學的方式方法方面,也有不同於小學的一些特點,這就需要家長幫助孩子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過好學習關。一般說來,中小學的教學有這樣一些不同:

    1、教學手段和形式不同

    小學各科教學比較重視使用教具、掛圖、標本等直觀教學手段,教學過程的設計,注重變換形式,創設情景,這是與小學生的思維特點相適應的。初中要逐步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各門學科隨著年級的上升,規律性知識越來越多。教師注重講清概念,課堂上分析演示較多,剛入初中的孩子對中學教師的教法感到不適應。家長要把這種變化告訴孩子,讓孩子在思想上和心理上有所準備;還可以由自己或請學習成績優異的中學生談怎樣適應初一學習的經驗體會,也可以請有經驗的教師對孩子進行改進學習方法的指導。

    2、學習方法和習慣不同

    小學教學中“扶”得較多,而中學教學中注重於學生的獨立思考,“放”得較多。為此,家長要幫助孩子主動安排時間和支配時間,特別要指導孩子學會在課堂上按教學要求組織自己的智力活動,改變學習方式,由“被動”轉為“主動”,逐步做到三會: (1)會聽講,能全神貫注,積極思維和記住重點;(2)會預習,能劃出重點,提出疑問;(3)會小結,課後能注意小結,整理筆記,自覺完成作業。

    一般說來,根據初中生的學習特點,家長應該指導孩子做到“三個事先事後”、“四個到”、“六個字”,抓住“八個環節”。 “三個事先事後”就是先預習後聽課,先複習後作業,先獨立思考後請教別人。

    “四個到”就是心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即動腦多想;口到,即讀課文要動口,老師提問積極爭取回答,眼到,即多看、細看、認真看;手到,即勤於動筆,多寫多練。

    “六個字”即看、聽、記、寫、問、練。

    “八個環節”即制訂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複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課外學習。

    3、課堂教學密度不同

    中學每堂課的時間比小學雖然只多五分鐘,但講課的內容要超過許多。此外,中學教師講課的速度,一般比小學教師要快,如果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造成知識上的漏缺。因此,家長要督促孩子認真做好課前的預習,以減小銜接上的坡度,要提醒孩子上課時一定要專心聽講,以防知識漏缺。

    4、課時安排上的不同

    中學課堂教學中用於複習鞏固的時間相應地比小學要少,課內作業練習也略少,鞏固知識的方法與小學也不盡相同,中學生要學會自己整理知識,學會知識的歸類、分析和綜合。因此,家長應充分利用學校安排的新生入學兩週內補缺補漏知識的時間指導孩子做好知識上的銜接工作。同時,要培養孩子學習上的獨立性、自覺性和主動性,教會孩子適應中學學習生活的學習方法幫助孩子提高自學能力。

    四、疏導孩子儘快穩定入學後的情緒

    孩子從原來小學的“小環境”到中學的“大環境”,在情緒上有一個變化過程,一般要經過興奮期→厭倦期→適應期這樣的一個過程。家長要根據孩子情緒變化的特點,加強心理疏導,使孩子儘快進入適應期。

    1、延長“興奮期”

    孩子剛進初中,一切都感到新鮮、好奇,懷著自豪感。這時,他們處於興奮期,往往表現為精力充沛,好動,好表現自己,早到校,能遵守學校規章制度,回家後愛談論新教師、新同學、新班級,他們一般都努力想表現得好一點。家長對處於興奮期的孩子要適當穩定他們的情緒,指導和督促孩子有規律地生活和學習。在這個時期內,家長要多花時間和精力,加強對孩子的教育:一是要保護孩子進中學後要求進步的願望,熱情地加以肯定和鼓勵;二是要不斷地對孩子提出新的要求,使孩子每走一步都有明確的目標,特別要在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上下功夫;三是要抓住這個時機培養孩子文明禮貌的習慣,督促孩子遵守中學生行為規範;四是當孩子在爭取進步的過程中犯有過錯和遇到挫折時,家長要及時給予幫助和指點,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長如果能夠有效地延長孩子的興奮期,避免“厭倦期”提前到來,那麼,孩子便會有一個相對穩定的良好開端,這對他以後的學習是十分有益的。

    2、縮短“厭倦期”

    孩子入學一個月左右,對新學校的情況已基本熟悉,於是新鮮感逐漸消失,開始感到初中學習的辛苦和體力上的倦怠。這預示厭倦期的到來,表現為上課開始無精打采,注意力容易分散,情緒不安,作業潦草,紀律鬆散等。這時家長首先應保持冷靜,理解孩子的心理,不要苛求,千萬別無休止地埋怨,更不要數落他們的不是,應該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並在學習方法上給予指導,使他們保持上進的願望以及遵守學校紀律和制度的自覺性。在這個時期,家長特別要想方設法創造條件,幫助孩子在學習上、思想品德上獲得進步,給以鼓勵,以此激起孩子新的興奮情緒。對於孩子的第一次學習成績和第一次獎勵或過失尤其要正確對待。其次,要關心孩子與教師、與夥伴的關係,如有誤解或障礙,應及時與教師聯絡,妥善解決。第三,要幫助孩子總結經驗,安排、調整好生活,在思想上和身體上給予更多的關心。總之,對孩子要多理解、關心和鼓勵,幫助他們縮短厭倦期。

    3、穩定適應期

    一般說來,孩子在順利度過厭倦期後就進入了適應期。這時強子的情緒基本穩定,能遵守紀律,但大多數還缺乏自覺性,有的只不過被迫服從新的生活規律。家長要注意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注意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不要再去包辦孩子的“份內事”,如陪做作業、準備學習工具、整理書包等,而應該把精力放在指導、督促、檢查上。

    那麼,怎樣瞭解孩子是否已經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了呢?你在孩子升人初中的最初階段,可以透過“三看八問”的方法來體察,“三看”是:一看孩子上學去是否心情愉快,二看孩子放學回家做作業是否順利,三看孩子談起中學生活中的人和事時的態度神情。“八問”是:一問“今天教了哪些新課?”二問“老師講課的內容你懂不懂?”三問“學校和班級中發生了哪些事?”四問: “老師和同學對你怎樣?”五問;“你為學校和班級做了什麼好事?” 六問:“老師要你回家做什麼事?”七問:“你最近學習成績怎樣?” 八問:“最近,你最快樂的是什麼?”在交談中,你一定會了解強子是否適應初中學習生活,從中也可以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和幫助。

  • 2 # 愛英語的Kevin

    1、首先,作為一門中學生,要有自己的學生所處階段【角色轉變】的意識。

    與小學階段不同,我們的初中階段的學習強調主動性,要求孩子們學會善於學習,而不是被動地學。

    初中課表中有自修課,如何自覺而合理安排時間,不妨利用進入初一正式學習前的假期想一想,試一試,是定計劃,培養一下自控能力。只有當孩子如能認識到自己角色的轉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那麼才能儘早做好思想準備,以適應即將到來的新生活。

    2、不要覺得初中生活可怕,而是要對新的環境懷有憧憬和期待。

    孩子要存有美好的憧憬和期待,其實是希望孩子能夠擁有一份積極的心態。有了這份積極的心態,就會主動容納接受新的環境。

    有憧憬,有期待,那麼一旦孩子踏進中學校園,會帶著愉悅的心情去熟悉新的環境。由此一來,不僅會消除因身處陌生環境而產生的孤寂和不自在,還能以友好的態度對待身邊的小夥伴,有利於學生融入新的集體生活,並能讓他們在新的學習環境中感覺輕鬆自如。

    3、初中是更加成熟的夥伴關係建立期,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進入新的環境應保持樂觀心態,增強自信心,和諧的人際關係是我們正常工作學習的基礎,在生活上,住宿的同學,要學會在與同宿舍成員相處要互相遷就。

    集體生活不能像在自己家那樣隨便,要懂得剋制自己的行動,比如在生活習慣上要尤為注意。學會體諒別人,學習換位思考,互相遷就,這樣宿舍生活也會其樂融融。

    4、最重要的一點,孩子要學會如何快速進入初中生學習狀態

    初中三年學習規劃與思路、解題思路的建立

    初一是不分上下;初二是天上地下;初三是結果彰顯。

    初一是基礎階段,也是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養成的必備階段。在初一新生想要快速進行學習狀態,學習習慣和思路就非常重要。

    解題思路以英語科目為例:

    1)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同義詞匯的區分學習:這個和中文的同義詞是一樣的。在背單詞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列舉具有相同含義的詞彙。

    比如happy、glad和merry都能表達高興、喜悅的意思,但是具體用法不同;beautiful、good、fine都能表達美好,而具體使用中也都存在細微差別。

    2)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反義詞:和同義詞一樣,這個就很好理解了。在背單詞的時候可以透過聯想,如big(大)/small(小), tall(高)/short(矮)。

    5、自主學習的習慣。

    小學只要能跟著老師的進度,就可以取得不錯的成績。

    主動學習的理念。到了初中之後,時間緊課程多,老師也從小學時的“抱著走”變成“領著走”,那麼學生自己的主動學習能力就變得非常重要。

    1)主動自主學習是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學會主動地思考問題,進行學習規劃,而不是僅僅完成每天的作業。

    做作業的本質是在強化課堂的知識,檢驗是否存在不懂的知識,遇到不會的問題要及時向老師、同學請教。學生要意識到這一點,如果把它當成一種包袱,不但效率低,也會變得沒有方向。

    2)制定學習計劃,避免無漫無目的學習。比如今天的晚自習,有兩個半小時的時間可以學習,那不妨拿出5分鐘列個計劃,第1個小時做什麼,第2個小時做什麼,今天有哪些課程需要複習,需要預習哪門課程。剛開始可能不太習慣,但堅持一段時間後,就會發現這樣做效率會更高。

    6、養成良好書寫和思考的習慣。

    初中的各種考試要比小學多很多,所以從初一就要養成好的書寫習慣和思考習慣,卷面清楚工整、步驟齊全不僅能給老師留下好印象,更重要的是能培養清晰的思路,培養答題的嚴謹性。

    如果初一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初二、初三又會增加新科目,到了初三就會發現,良好的書寫和思考習慣有多重要,所以初一就需要開始重視。面對複雜一些的題目,長期鍛鍊的清晰的步驟就會告訴你這類題通常第一步思考什麼,入手點是什麼。

    7、適合自身的學習習慣。

    提高效率需要有學習環節、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每個人的基礎不同,學習態度也不同,所以要採用的方法也就不同。要把學習學好就得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要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適合的方法。

    學習的主要環節包括:課前預習、聽課、做課堂筆記、做作業、課後複習,根據自己的特點和習慣,安排各個環節的學習。如果感覺聽課有些吃力,就注重做好預習。課堂聽懂了做作業卻遇到問題,就注重做課堂筆記,注意:

    1、筆記要簡明扼要;

    2、課堂上做好筆記後,還要學會課後及時整理筆記。

    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在你不斷的努力學習和思考中才能總結出來。

  • 3 # 家國子華心經教育

    答:當孩子從小學升入初中之後,緊接著就面臨如何適應初中生活的問題。那麼作為家長應該怎樣正確引導孩子適應這種”學習生活節奏加快,學校師生新面孔,學習方法新特點“等問題呢?下面自己幾點看法,僅供各位家長參考。

    一、初中開學新鮮已褪去,瑣碎煩惱顯焦慮,家長孩子“雙考驗”,樹立“三信”是關鍵。

    初中剛開學的時候,學校煥然一新,有一種新鮮感。興趣使然,憧憬美好,一副好玩的感覺。這個時候,作為家長,就不用太督促孩子,他就會主動自覺地去上學。但是,家長朋友們想過沒有,這些只是表面現象,一旦這種沒有信念的興趣,被將來遇到的“困難、煩瑣、焦慮”等所嚇倒的時候,那麼他對學習的興趣就會蕩然無存。怎麼解決?個人認為:一是因勢利導“固”信心,信心足了才省心。某種意義上,興趣是信心的“鑰匙”。家長就應該趁著孩子對新學校那種興趣的熱乎勁,主動靠上去,耐心聽取孩子開學反饋的看法,該點頭的點頭,該插話的插話,讓孩子說下去,讓您的意見傳遞給孩子,並趁勢引導好孩子的學習興趣,固化好孩子的學習信心。記住:孩子剛長篇初中的時候,孩子是最願意跟家長溝通的,是家長與孩子溝通的“黃金點”。二是循循善誘“增”信念,信念一變百花豔。某種意義上,信心是信念的基石。家長還應該趁著孩子有所固化的信心,注添活力,舉一反三,用身邊人成功的案例,去循循善誘地增強孩子取得學習成功的信念。記住:有了信心的孩子,不一定就有很強的信念,信念是固化到孩子心靈的“黃金甲”。三是引經據典“強”信仰,信仰一生有理想。某種意義上,信仰是信念的昇華。信仰才是永久駐紮在孩子心胸的格局和夢想。如果家長能夠利用孩子”小升初“這個當口,抓住孩子願意與家長溝通的黃金點,找準孩子的興趣點,與孩子一道博古論今,用歷史上偉人成功的事蹟,去激勵孩子的志氣,博大孩子的胸懷,啟迪孩子的理想,樹立孩子的“三觀”,那麼有了信仰的孩子,就會把學習當作一種追求,一種自覺。記住:有了信仰的孩子,才是最有出息的孩子,信仰是駐紮在孩子心靈的“黃金果”。

    二、壓力驟增好睡又貪玩,作業拖拉又交友,家長孩子“雙無措”,牢記“三法”少犯過。

    孩子“小升初”不久,細心的家長可能會發現,孩子作業在增多,剛開始自己還能認真對去寫,到後來就得去聯絡同學問,或者寫著寫著就把精力用在了手機電腦上,或者加班到深夜,第二天不能按時起床,或者起得很晚又不能按時吃早飯就去空腹上學,漸漸地孩子陷入到學習的被動惡性迴圈,這時候的家長和孩子都會不知所措,怎麼辦?個人認為:一是課前“預”習第一法,用好此法頂呱呱。課前預習是學習五個環節(預習、上課、作業、複習、考試)中的第一環,而往往有的孩子卻容易忽視這一環節,從而導致孩子聽課時跟不上老師的思路,不能帶著問題去思考,致使聽課效果不佳,課後作業拖拉,陷入學習被動的泥潭。記住:要想盡快地撬開知識殿堂的大門,預習才是開啟這個大門的“金鑰匙”。二是課中“會”聽第二法,懂得此法不抓瞎。有的家長說了,聽課孩子都在聽啊,但讓我說聽課的效果絕對不一樣。假如頭天晚上休息不好,聽課的效果自然不會好;假如沒有提前預習,聽課的效果也不會好。除此之外,還有個“會不會聽課,聽課認真不認真”的問題。一般地來說,老師重複講反覆講的才是重點,如果這個時候學生不認真聽課,思想開了小差,自然這堂課的重點難點,也就掌握不了。所以,我主張重點難點問題,一定要鼓勵孩子跟著老師的思路,把它徹底地解決在課堂上。記住:課堂上認真聽課,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會聽課才能長坐知識殿堂的“金交椅”。三是課後“復”習第三法,妙用此法定不差。我的理解是,課後作業與考試,都是課後複習的特殊形式,畢竟孩子學習的重點就是以掌握知識為目的的。當然,廣義的複習還包括課後重新研讀老師的講課內容,進一步深化理解和掌握,還包括對課堂上沒有理解問題的查閱資料解決過程等。記住:複習是對所學知識的反覆理解、消化和運用,只有學會妙用複習之法的學生,才能奪得最終的“金桂冠”。

    三、家長良苦用心不領情,孩子萌動成群紅,家長孩子“雙無奈”,學會“三招”無大礙。

    孩子升入初中一段時間後,隨著老師與孩子之間,孩子與孩子之間的熟悉,進而關係也熱絡起來。在當今網路發達的時代,即便學校不允許孩子上課帶手機,但其實手機也沒有真正地離開過孩子。而且孩子自己還建立了與同學聯絡的群絡。一不小心,孩子還可能成為某一心儀女生或男生追求的物件,或者成為班級的公眾人物。有時候家長和孩子在處理這些問題時,就會很無奈,怎麼辦?個人認為:一是變堵為疏是“實”招,知識海洋任逍遙。鄰居家有對夫婦就對孩子採取非常的措施,從小學到高中就不讓孩子碰手機,連看電視都控制在雙休日規定時間內,結果導致孩子與時代脫鉤,讓同學嘲笑,就連學習也沒有考得很理想。他們為什麼沒有取得想象的成功呢?原因就是太對孩子採取了“堵”的措施,家長也添堵,孩子也添堵,這會嚴重影響孩子獲取課外知識的範圍,所以真正優秀的學生就沒辦法培養出來。其實,關鍵點就在心情上。如果孩子周圍都是些懂手機玩電腦的同學,我的建議是讓孩子試一試把網路學習變成第二課堂的辦法,網上也有不少講座和知識解答,只要能夠正確地引導孩子,還是一個不錯的辦法。記住:疏堵結合是常法,堵之無效用疏法。二是變適為調是“妙”招,青春萌動好無聊。特別是上了初高中的同學,青春期開始萌動,就懂得了朦朦朧朧的兩性關係,再加上平常學習在一起,自然就會心有所慕產生情愫,甚至有的還會遞個紙條,說些挑逗的話,再有的還會發些私信,在同學面前表達愛慕等,這時候如果孩子和家長沒有心理準備,就只能被動地適應或適應不了,怎麼辦?我的建議是及早調整這種被動局面,講清學習的重要性,講清事業不定過早戀愛的不現實性等,情況嚴重的還可以找當事同學、家長把事情說清楚,心平氣和地以圖將來。記住:疏導調適要雙用,不可偏法生事情。三是變罵為贊是“高”招,贊來贊去成績高。孩子大了,既是青春期,也是叛逆期。有時候家長就會很無奈,說對說錯孩子都不聽。家長抱不住性子就會對孩子大吼,就會打罵孩子。有用麼?怎麼辦?讓我說自古教育之法,就是嚴格管束與正面激勵相結合。一方面對孩子不能太施之於寬,不能放任不管。另一方面,也不能對孩子施於過嚴,動不動就對孩子拳打腳踢。有的家長對不聽話的孩子就用皮帶打,還有的打得孩子跪在磚頭上。您說這哪是在教育孩子,分明就是家庭暴力啊。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有的可能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有的可能肆虐狂妄,走向事與願違。我的建議是多用表揚讚賞之法,嚴格管理輔之。記住:望子成龍莫用強,強來強去恐不祥。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不足之處,望各位專家、學者、朋友批評指正。

  • 4 # 雲熙的爸爸

    別人的經歷也許就是自己可以吃的後悔藥!

    常和朋友聊天,他們家孩子從小學90多分,初一80,初二60,初三...。

    初中是孩子心裡和小學完全不同,這時候是他們心裡快速成長期,會更傾向自己的判斷,更認同自己朋友,也就是咱們常說的叛逆期。

    此時再按小學的方式教育,尤其陪寫作業,家庭矛盾頓時升級,當初二時,很多孩子都有1.7-1.8的個頭,此時你已經沒有身體優勢,孩子甚至敢跟你動手了。

    初中階段學習內容增加,但只要孩子主動學,大部分還是能跟上的。但用小學的灌輸方式就明顯跟不上了。此時更重要的是建立孩子的學習動力和目標。

    興趣班大部分都停了,都是各種補習班了,補習班毀了這一代人並沒有錯,補習班讓孩子對學習沒了興趣。

    還是說說自己的理解

    1、把孩子當成朋友,一起遊戲一起玩,一起學習。

    2、孩子都能認識到錯誤,但都人都有惰性,改正錯誤很難。要幫助孩子去改正錯誤,用激勵方式鍛鍊正確的學習習慣。不能再去吼了,更不能使用暴力。

    3、幫助孩子建立學習興趣與目標,也許出去擺個攤,種點地,旅遊,體驗生活百味 ,瞭解國家地理歷史等建立榜樣,只要孩子有方向就是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像別的自媒體那樣搞個窮遊會不會要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