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璃趣談國學

    其實,小學開學,我作為家長的,也很開心,但是,小孩開學就是二年級了,回想一下,我們在一年級的那些事兒,就又開始煩惱了了 ,每天要煩惱的就是孩子的作業,我們家,沒作業的時候母慈子孝,輔導作業的時候雞飛狗跳。你們說說能不愁嗎?

    說到底,家長的著急都是無用的,家長越著急,對孩子越糟糕。小孩會失去自己思考的能力,總擔心自己做錯捱罵,其實,孩子做作業的是候,家長最好別管,要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還有,其實,讓家長頭疼的還有老師的因素,整個暑假,要求小孩預習整本新知識,想想家長和孩子的壓力有多大。

  • 2 # 墨航

    家長平時不注意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當孩子上小學時家長大概要頭疼。曾聽一位小學校長說,有的孩子獨立性太差,剛入學時,出現了吃飯跟不上大家,上廁所連褲子都提不上的情況,家長頭疼。讓家長更頭疼的是,目前學生課業負擔太重,剛入學的小學生也逃不出國,孩子上學了,家長的負擔也來了,陪著寫作業吧,面對這種情況,那個家長不頭疼呢?

  • 3 # angel20130809

    頭疼,但分方面。孩子上學了,是家長開心的事情,孩子可以接受學校教育了,可以學知識了。但在準備東西方面真心頭疼。首先要準備太多的開學用品,和老公分了四個地方才買齊,其次接送孩子實在頭疼。孩子學習在小區裡面,車多路窄,接送孩子地點還不在校門口,家長每天都把那條路堵得死死的,不時還有車經過,還要讓車。等孩子出來了,還不是交到家長手裡,而是就地放學,真擔心孩子亂跑,被車撞到。再次給孩子包書皮,書本多,包書皮也是一個大量的工作。還有就是貼名籤,我們一家三口貼了近一個小時。

  • 4 # 謝老師數學課堂

    小學開學,應該是家長開心,老師頭疼的日子。想想家長一個孩子都吃不消,管理不了,老師可是要管理幾十個學生呢,而且各種情況都有,所以該頭疼的肯定是老師,為了學生的學習,為了改正他們不良的習慣,所以家長開心之餘,應該多多感謝老師,開學了,你們就能更放鬆,更開心。

  • 5 # 遠方姑娘

    @更多的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引發的擔心。

    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孩子開學,在生活上他們彷彿突然間沒了壓力。孩子上小學,放假家裡也沒有人看孩子,把他自己一人放在家裡又不放心,出去到處跑我也不放心,一個暑假還得給他找各種事情做,一上學我感覺輕鬆了不少,也不用每天上班老惦記著他。我的兒子今年讀二年級,這幾天兒子開學了,我的生活也終於規律了起來。雖然這根弦鬆下來了,但是另外一根弦又得繃起來。每天早中午做飯,接送孩子上學的生活又要來了,“這還是次要的,孩子晚上的作業,學業方面又很讓人操心。

    基於一年級的經驗提出以下建議:

    一定讓孩子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孩子在假期裡作息不規律,一入學難免會有些不適應,對於剛剛入學的小學生特別是一年級小學生來說,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的引導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家長要給予孩子健康的心理引導,多為孩子描繪令人嚮往的小學生活,激發孩子進入小學學習的願望,切忌以學習十分辛苦、小學的學習生活非常緊張來影響孩子,使他對入學產生恐懼心理。

    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張接近小學學習生活的作息時間表,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孩子每晚有充足的睡眠時間,讓孩子開學後適應一整天的學習生活,並督促孩子嚴守時間概念,及早適應正規的學校作息。

    家長要教育孩子從入學起就要把學習和行為習慣的養成當作一天的主要任務,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能自己梳洗穿戴、吃飯;學會使用鉛筆和卷筆刀,學會整理書本、鉛筆盒、書包等文具。

    最後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為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孩子放心回家過問一下孩子的學習情況,對孩子的學習程序及學習態度做到心中有數,初入學的孩子往往穩定性差,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當孩子看書寫字時,家長應儘量避免在旁邊大聲講話或看電視,最好坐在孩子身邊和他一起看書,既能起到督促作用,又創造了學習氣氛。平時注意及時鼓勵孩子哦。

  • 6 # 蘇蘇油畫

    到了開學季,

    首先要培養孩子每天覆習好習慣、認真完成暑假作業、預習的學習順序。

    複習是找到薄弱環節,並在薄弱環節多投入時間複習。然後再寫作業,再有不會的就再多付出點時間學習。

    預習的重點是能發現不會的問題,從而帶著問題準備新學期到來。

    其次要培養孩子獨立做作業的習慣。獨立做作業並不是說不讓家長陪伴,而是要陪伴,但不干涉。

    孩子剛入學,家長要輔導孩子熟悉各科作業的標準、格式、規則,待孩子掌握要求後,就要逐漸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

    孩子做作業時如果有錯誤的地方,請不要馬上指出來,讓他自己有思考的機會,待做完以後讓孩子自己先檢查一遍,有些粗心大意的地方孩子自己往往是可以自己檢查出來的。然後家長再給他指出未檢查出來的地方。

  • 7 # 藥膳君

    因人而異吧。

    1.高年段的孩子已經能夠自己收拾書包,準備開學用品,作業也完成了,家長可以鬆口氣了。不用每天安排人陪孩子或者接送孩子去上培訓班了。

    2.低年段的孩子家長要相對忙一些,幫孩子準備開學用品,幫孩子快速適應新環境,幫孩子學會自立,就像學走路一樣,這個階段不能著急,得慢慢學著放手。

    3.不論是高年段還是低年段的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過程,少不了家長的陪伴。有些孩子不用家長操心,父母省心;有些孩子習慣不好或不夠獨立,父母就要累一些。

    可以說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吧!

  • 8 # 千把年這點兒事兒

    今天,孩子的小學開學了!當然這個時候,一般都是家長比孩子還忙碌和激動!又是報名資料,又是學習用品,當然,更有新學期孩子的課外興趣班和輔導安排!這也是最頭疼的事情!

    畢竟孩子上一年級了,總覺得是開始正式培養學習習慣的時候了,再也不能像幼兒園那樣無憂無慮的玩耍了!估計這也是很多家長的想法,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家長凌晨四五點就到學校門口去為孩子排隊報名,也不會有那麼多家長為孩子讀個好的學校而東奔西走!

    在我看來,幼兒園是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而小學開始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趁著開學前高溫假的幾天時間,我打算去了解下校外培訓的情況!其實,當時在想,這一年級就瞭解輔導培訓,是算早的了吧!結果很無奈,現實也很殘酷!

    報名前要入學測試,如果測試不達標是不能報名的,測試達標也按能力分為AB班。我瞭解了下測試內容,絕對超過孩子當前年齡規定的學習內容。學前班學的那點東西遠遠不夠的!不光如此,小學一年級報輔導班都不算早的,什麼珠心算,英語,幼小銜接班,在幼兒園就要安排報名了!我確實驚訝到了!這讓我想起了,學前班當時老師多讓孩子寫了字,還有家長投訴。

    從培訓中心回來,我仔細梳理了學科校外培訓機構的課程規劃,其實無非就是教學大綱知識的擴充套件和超前。這也就給家長報名校外輔導培訓班一些思考。

    第一、培訓機構分課外作業輔導機構和課外培優機構。從報名測試來看,課外培優培訓機構才會進行入學測試。當然,我接觸的也是這類培訓機構。

    對一年級新生而言,如果孩子之前只是按照學校的教學計劃進行學習,那麼參加他們的入學測試是很困難,可能連入學資格都沒有。如果你的孩子,提前進行了一些幼小銜接培訓,那麼他們的測試估計就很輕鬆。

    那麼,我們可以看出,其實在這個時候孩子已經不在一個起跑線上了。

    第二、那按照這個思路,我們是不是都要去報課外培優輔導機構呢?不然,我的孩子就落後了啊!

    其實,也不然。我覺得對於一年級的新生,比如一二年級階段,主要培養孩子學習習慣,讓孩子學會從幼兒園到小學的角色轉變,逐步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實這個階段的知識,能把學校教學大綱的知識學好,打好基礎,我覺得已經算是學好了。你不報培訓班我也不覺得會比其他孩子落後多少,畢竟孩子的教育是個長期的過程。

    我個人覺得,在孩子一二年級的時候,課後作業輔導也很關鍵,如果家長在這方面能有一定的經驗,肯定能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在這個時候我倒覺得可以找一些專業的課後作業輔導培訓機構,幫助孩子完成作業,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明白什麼叫專心,什麼叫效率!這點也很重要!

    常言道,術業有專攻,教師是專業技術人員崗位,教育應該交給專業的人去做!這點在孩子課後輔導也很重要。

    第三、什麼時候報校外培優機構合適?

    首先,我們要明白,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是不一樣的,家長不能跟風,不能看到或聽到別的孩子在學什麼,也去學什麼,這樣只會事倍功半,耽誤孩子的青春,激發孩子的厭學情緒。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有著他自己獨特的能力和特長,不能光憑分數來培養孩子的能力,當孩子的學習成績一般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是培養孩子的特長。

    所以,隨著孩子的成長,當孩子的學習成績一般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是培養孩子的特長;當孩子的學習成績好,遊刃有餘,愛學習,我們更多的是培優,讓孩子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習潛能!

    當孩子學習成績一般的時候,我們主要找專業的輔導機構,讓孩子完成學校的課程;

    當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學習很輕鬆,學習能力強,可以在他掌握了學校課程的額外時間,去學習更多的知識,甚至超前的知識,我覺得這個是合理的!

    第四、在年齡較小的時候究竟哪些校外培訓可以報?

    我個人認為,語言類的、美術興趣類的(主要是思維訓練為主)、舞蹈形體類的校外培訓可以根據年齡,在稍小的時候報名,比如幼兒園階段。但是,越是在這個時候,培訓機構的培訓系統越重要,一個培訓機構的系統就反映了這家培訓機構的培訓思維體系、一種思維模式,一種理念,這些是相當關鍵的!切機!

    這個時候理念、思維、意識比知識重要太多太多!!!!

    比如,英語,現在英語的教學,我覺得還是很科學的。能早一點接觸,提供一個語言環境薰陶,還是很有幫助的!能聽懂,能說,我都很驚訝!

    比如,國學,我覺得中國的國學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應該儘量提前進行國學藝術薰陶,出口成章,倒背如流!這些國學勢必對以後人生產生深遠影響,影響人生格局。

    其實不光是家長,學生在這個時刻也是同樣的焦慮

    每當臨近開學,不願上學的孩子冒出了“芽尖尖”。

    假期臨近尾聲,孩子只要一聽父母提到開學,就會焦躁不安,甚至發脾氣。父母看到他(她)的寒假作業還沒寫完,催促趕緊寫,結果孩子毫不客氣地回了一句:“煩死了!”家長一生氣,批評了幾句,小朋友立馬扭頭躲進了房間,長時間不搭理家長。在孩子喜歡的長輩(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幾番開導下,孩子終於在開學日去了學校,這幾天已經能適應學校生活。

    從開學“恐懼”到“學校恐懼症”

    類似孩子的表現屬於“開學恐懼”:在心理上出現情緒低落、心慌意亂、無緣無故發脾氣、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在軀體上表現失眠、渾身疲勞、頭痛、胃痛等。

    “開學恐懼”並非醫學專用術語,它是一系列因開學而引發的身心症狀,原因主要在於:

    假期裡孩子作息變得不規律,難以快速恢復早睡早起的習慣。

    從“放鬆的假期”一下子切換到“繁重的學業”中,孩子容易產生心理落差。

    其他原因,例如擔心課業繁重、同學師生關係等。

    值得注意的是,開學恐懼如果發展到拒絕上學,就可能是“學校恐懼症”,學校恐懼症是屬於兒童青少年焦慮障礙的範疇,主要表現為對學校產生強烈的恐懼,並且拒絕上學,在兒童和青少年群體當中常見。

    初期時,為了迴避去學校,孩子可能會主訴:頭痛、腹痛、食慾不佳、全身無力等症狀,達到不去學校的目的後症狀就減輕或消失。當父母強烈要求他上學時,就出現緊張、哭泣、吵鬧、焦慮不安,以及各種明顯的軀體症狀,如頭痛、腹痛、腹瀉、坐立不安、發熱冒汗等。

    即使把這些孩子送到學校,在學校裡也會出現一些明顯退縮的行為:上課的時候難以集中注意力、不敢正視同學和老師、低頭走路、不敢說話等等。一到放學,便會如釋重負。

    學校恐懼症評估和診斷通常有以下幾個標準:

    上學非常困難,常常請假或缺席,甚至還有連續較長時間不上學。

    面臨上學問題的時候,出現嚴重的焦慮不安情緒。包括對學校極度的恐懼,或者是各種軀體的不適、抱怨、發脾氣等等。

    與逃學不同,這些孩子往往不是不想上學,而是不能夠上學。

    沒有很明顯的反社會行為特徵,如偷東西、說謊、破壞行為等等。

    孩子為什麼會患“學校恐懼症”?

    患學校恐懼症的孩子,其實有著深層次的心理問題,藉著開學這個導火索集中爆發。這跟孩子要離開家,離開父母,獨自面對外部世界的不安有關係。

    就青春期的孩子而言,他們離不開家總是有原因的。孩子拒絕上學的症狀,一方面代表了他內心的掙扎與不安;另一方面,提示所在的家庭系統出現了問題。從家庭治療的角度,個人的症狀行為不僅僅屬於個人,而是屬於他所處的整個家庭系統,尤其是當這個家庭系統出現功能障礙的時候,個人的行為問題或症狀就會出現了。

    易出現學校恐懼症的三個階段和原因:

    4到7歲,上幼兒園、上小學階段,與分離性焦慮有關。

    11、12歲,從小學進入中學階段,可能與新學校環境、新的人際交往困難、學業壓力適應等焦慮有關。

    14歲左右進入青春期的時候,對自我形象的焦慮、早期心理發展為解決的衝突再次啟用有關。

    孩子出現“學校恐懼”,怎麼辦?

    走進學校、離開家,本質是孩子心理上的獨立,從上幼兒園開始到上大學、走上社會,整個過程都是一個長大、跟父母漸行漸遠的離家過程。如果家庭難以面對未解決的衝突,孩子離家時則要面對很大的挑戰和難題。學校恐懼、厭學、拒學的孩子多半如此,在專業心理治療師的幫助下,家庭一起去面對和解決這些未解決的衝突,幫助孩子走出困境,長大離家。祝願孩子們都能夠在成長的道路上成功地跨出家門、不斷成長。

  • 9 # Y穎兒Y

    頭疼談不上,就是累心,老師頭疼是頭疼自己的工作,上課她講她的,她完成任務就行了,別管學生聽沒聽明白反正她講完了,如果學生們還不會,按照老師的說法那就是學生沒認真聽了!老師在學校頭疼的是他的工作她們得寫教案,有的還有教研還要處好同事之間的關係,還要拍好校長主任等人!家長是心累精神累身體更累!

  • 10 # 金鄉融媒

    小編覺得不頭疼吧,當然這得看是孩子離不開父母型,還是父母離不開孩子型。父母離不開孩子型是父母有自己的事情,為了孩子放棄了很多自己私人的時間和事情。比如為了帶孩子放棄工作,整天呆在家裡的母親,把孩子往學校一送,突然自己就擁有了許多空閒的時間,不知道應該幹嘛,以前每天都圍著孩子轉,現在孩子不在家了就不知道自己該幹嘛了。這種父母把孩子送到學校以後就特別難受,不知頭疼還心疼。孩子離不開父母型,父母本身就有自己的事情,需要一邊帶孩子一邊幹自己的事情,每天忙得團團轉,好不容易把孩子送到學校了,白天擁有了自己的時間,開心的不得了,不頭疼不頭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婆媳最好的相處方式是什麼?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