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俠客夢者

    現在他們談不上在相聲界的地位,相聲界很傳統,輩分很清楚,德高望重的老輩還在,師承的關係很重要,不拜師,再有天賦也沒法混相聲界,現在老郭于謙只能說很火,地位很多人還不認可。接頭藝術想要德高望重舊社會好做,現在難做。只能錢的掙花不完,電視天天上,自己就有地位了。

  • 2 # 漫威草堂

    客觀的評價,幾乎已成定論——老郭與謙大爺,兩人已經可以稱為,當今相聲界的“草根大師”,但是目前,基本是無緣主流電視、電臺、報紙等傳統媒體的“正統大師”行列。

    除非兩個人活到九十多歲,熬死一批有“勢”之士,才可能出現翻盤的局面。

    兩個人,特別是老郭先生,儘管社會上對其個人的一些表演風格,作品,褒貶不一。

    但我想,任何人都得承認,老郭的基本功非常紮實,無論是貫口,學唱,逗笑,本門唱詞,每一樣都有著自己獨到之處,特別是老郭的柳活兒,絕對是吊門兒高亢,風格獨特。

    謙大爺自不必說,與老郭在一起,二人珠聯璧合,絕對是天生的一對搭檔,二十年啊,任憑哪對相聲演員,估計也是難以企及。

    最後多說一句,地位,二字,有兩種含義,一是朝堂封的,二是百姓給的。前者是個虛名,後者純屬口碑。

    說實話,哪一個,都不值錢,也不值得說。

    筆者覺得,老郭和謙大爺,早已過了爭名奪利的年紀,大多數老百姓喜歡,就是他倆最好的自我定位了。

  • 3 # 利他之花

    郭德綱可謂是中興之臣,集相聲大成者,在相聲一片死氣沉沉的時候,他愣是堅持了十幾年說相聲,他不僅堅持說相聲,他還堅持傳統的學徒制,這更加難能可貴,堅持十幾年說相聲已經很困難,很有毅力了,又能堅持學徒制,為相聲的繁榮發展打下了人才基礎,郭德綱的學徒制看似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實際上缺少中華文化傳承必不可少的一環!

    從學徒制來講,郭德綱已經不僅僅是相聲領域的大師,更是中華文化傳承下去的大師級人物;我們的很多傳統工藝,手工製作在學徒制沒落的情況下,都面臨後繼無人,無法再發揚光大了,最好的例子就是中醫藥了,中醫藥廢除了學徒制,不得不說是中醫藥至今無法發揚光大的重要原因!

    郭德綱無論在相聲上還是在文化傳承上,都是功在千秋,利在當代,真乃居功至偉!

  • 4 # 黑咖Sir

    這樣說吧,早明朝的時候有位名臣也叫于謙

    那個時候他挽救的是處於危亡邊頭的明王朝,而這一次,同樣的姓於名謙者

    和郭德綱一起,也算是將即將落幕的相聲又搞的紅火了起來

    這就是大功勞一份

    當然,說及他們在相聲界的地位,怎麼說呢?高不到哪裡去

    相聲界的輩分

    相聲是講究輩分的,這個在該行業沒有消失之前是不會亂的

    所以,郭德綱和于謙做為相聲的傳承人也要遵循這個輩分。郭德綱拜師侯耀文、于謙的師父是石富寬,那麼因為候、石兩個人算是“文”字輩的,相應的,郭、於就是“明”字輩的。

    雖然他們倆和姜昆是同輩,但是,因為姜昆入門早,所以,見了面該叫大師哥還得是大師哥的叫著,這個不能亂。至於那些個退了社團再拜師的,相聲門認不認還不一定呢!

    相聲劇團的先行者

    熟悉德雲社的人都知道,如果不是當年郭德綱、張文順、李菁他們三個人堅持小劇場演出、堅持說劇場相聲的話,或許就沒有德雲社的今天火爆的局面。

    特別是2009年,德雲聯盟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也幫助了更多的類似德雲社一樣的非主流相聲劇團的抱團一起發展。

    從96年德雲社的前身——北京相聲大會到如今德雲社,郭德綱和于謙也算是把一件事情做到了極致。

    為祖師爺傳道授業

    相聲做為傳統藝術,一定要有新人不斷的湧入才能更好的、更長久的發展下去。所以,傳道授業也是替祖師爺延續相聲命脈的一種使命。

    有人在唱衰德雲社,說德雲社無非是郭德綱、于謙在苦苦支撐。我只想說,你看的還真只是電視上的相聲。看過小劇場的都知道小劇場在全國的分演是多麼的火爆。

    至於相聲傳人,雲鶴九霄,龍騰四海,這八字科中前四科學員中都有自己代表性的人物,他們既年輕、活又紮實,假以時日,前途不可限量!

    無論他們說相聲說到何時,但是,在中國相聲的編年史上他們倆是一對最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對兒。

  • 5 # 大韓DH

    不請自來,評價談不上。

    事實是相聲在德雲社風聲水起,國內外商演,場場暴滿,引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興趣,帶動了國內市場,把沒落的藝術重新喚發了活力。

    群眾的肯定比一紙委任狀重要的多……"

  • 6 # 如若花解語

    說到如今的相聲界,郭德綱和于謙所帶領的德雲社無疑是最具影響力的相聲社團,其他社團都只能望其項背了。借用老郭相聲《過得剛好》裡的一句話“一步一步的苦熬苦掖,終於我們也看見了花團錦簇,我們也知道了彩燈佳話。那一夜,我也曾夢見百萬雄兵”。

    往前回顧十多年,郭德綱于謙帶領著德雲社在相聲日益沒落的行業大背景下,又頂著主流相聲界的圍追截堵,在夾縫中求生存。經歷了天津相聲界“砸綱”事件、“反三俗”、黑色八月風波、北京電視臺聯合媒體封殺,一步步走到今天確實不易。

    如今,郭德綱和于謙確實也做到了弘揚民族文化,振興相聲事業的目標,不但讓相聲又紅火起來了,還把相聲專場開到了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國。但說到在中國相聲界的地位,這個不太好說,作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相聲社團的班主,他的能力和他的地位並不匹配。

    首先,很多老一輩的相聲名家都還在,少馬爺,楊少華,石富寬,在他們面前,儘管老郭有多大能耐,也是後輩。其次,郭德綱一直都被主流相聲界所不容,或者說不承認。相聲界聯合反過他的三俗,又總是被不會說相聲的相聲世家侯耀華清理門戶。

    郭德綱恩師侯耀文曾經說過,郭德綱一路歷經坎坷,勢必嫉惡如仇。好在現在老郭年歲漸長,也修煉出了雲淡風輕的味道。不求虛名,只願為衣食父母好好說相聲。

    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希望老郭和謙哥好好的,到一百四十歲還能給大家說相聲。

  • 7 # 張國富150139119

    二人的出現,挽救了苟延殘喘的相聲行當。使這門傳承百年的藝術起死回生,重新屹立在曲藝之巔,功德無量。相聲起源於市井文化,產生於民間。其主要的功能是逗老百姓一樂,然後,自願掏錢養活藝人。一味的拋棄世俗,追求高雅就失去了本質,高雅到老百姓看不懂,聽完相聲不但沒笑,還加重了一臉凝重,還是相聲嗎?老百姓喜愛相聲的原因無非是:緩解生活的壓力,愉悅一下心情,讓終日忙祿緊張的心得到放鬆。是他倆把相聲帶回小劇場,帶回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之中。個人認為:他倆代表:當今在世的相聲藝人的最高水平,當之無愧的當代相聲大師。

  • 8 # 劉蘭君

    艱難坎二十年·郭德剛-路走來實數不易·他和於歉堅持從一個人到現在紅透全球·是他們堅持聽眾所喜愛·是他們不論相聲及曲藝讓民眾耳目一新·歡樂·喜愛·他們的相聲巳成為一種精神食糧·播種在人們心中·成為希望·在笑聲中讓心放鬆·愉快···不論現在地位如何·讓民眾接受是最大的成功!

  • 9 # 手機使用者83635254196

    郭德綱和于謙在相聲界地位應該和趙本山宋丹丹一樣都是順應了時代的需要成為明星大腕的。他們的作品參差不齊,通俗,搞笑,情調不高也是適應了那個時期的需要。但是都不能像侯寶林大師級人物留下的作品即使現在聽起來還是有那麼耐人尋味的東西,讓你喜歡和感動。因此,能夠流傳的作品一定要貼近生活,要適合大多數人需要。在加上演員的表演和技巧的鋪墊才能使其發揚光大。這樣的綜合才是精品。

  • 10 # 火星生命

    當今相聲界最好的搭檔,最好的兄弟,利益共同體,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當之無愧的相聲皇帝和相聲皇后。之所以這樣說,小編有以下幾點理由。第一,當今的相聲界,影響最大的無疑是德雲社,而德雲社的最佳組合非創始人郭德綱和于謙莫屬。在所謂的主流相聲不景氣,步入暮年,即將消失之時,是這二位重新迴歸相聲傳統,給相聲又重新注入了生機,慢慢的迴歸大眾視野,又重新成為了喜劇不可缺少的藝術形式。

    第二,在觀眾和其他行內人看來,郭德綱和于謙是不可能決裂的。兩人一向是共同努力,共同承擔,共享榮耀。所謂朋友和兄弟只能同辛苦,不能同享福,但這二位榮辱與共。德雲社的困難時期,于謙不離不棄,德雲社的輝煌時期郭德綱亦有情有義,絕對相聲界的典範。

    第三,郭德綱師從侯耀文先生,于謙師從石富寬先生。兩位也的確繼承了這兩位的傳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人們:你們的老婆總是指責、埋怨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