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崑崙瀟湘雪1
-
2 # 閒庭信步講歷史
首先,蔡倫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改進了造紙術。
他總結了製造麻紙技術的經驗以及進行技術創新,組織生產了一批質量更好的麻紙。不僅如此,他還突破了木本韌皮纖維的造紙技術,主持研製成功楮皮紙,使得造紙原料更為廣泛,推動了造紙術與造紙業的發展。
蔡倫改進造紙術主要有以下幾個意義:
1、節約造紙成本和造紙時間。
蔡倫紙是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經過如此改進之後,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推動了造紙術與造紙業的發展。
2、使紙張輕便易攜帶;便於書寫。
在造紙術發明以前,甲骨、竹簡和絹帛是古代用來供書寫、記載的材料。但是甲骨、竹簡都比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閱讀奏章,就要整整一車;絹帛雖然輕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貴,也不適於書寫,這在尋常百姓家難以推廣。
3、對世界的文化發展起了巨大作用。
造紙術的發明,引起了書寫材料的一場革命,大大方便了人們的書寫,便利了文化的儲存和交流,不僅推動了中國文化發展,而且也對世界文化發展起了重大作用。
-
3 # 文史老火湯
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對人類知識的儲存、傳承、傳播都有重大的意義,所以才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1.紙可以更好地儲存知識
自從有了人類,就有了知識。知識只有一代代傳下去,才能不斷進步。在造紙術發明以前,人類試過各種方法來儲存和傳承知識。在文字出現之前,人類只能靠口口相傳,把自己族群的文化儲存下去。文字出現後,文化的載體有了更多選擇。比如蘇美爾人所創的楔形文字多寫於泥板上,少數寫於石頭、金屬或蠟板上。中國的甲骨文用刀刻在龜甲或獸骨上。此外,石頭也是儲存文化的載體之一,如著名的 《漢謨拉比法典》就是刻在一段高2.25米,上週長1.65米,底部周長1.90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華人也有樹碑或在崖壁刻字和圖案的傳統。
但是這些載體都不方便。所以那時文化的記錄和解釋權只掌握在少數巫師或部落首領的手上,普通人是無緣接觸的。即使後來華人使用竹簡木簡來記錄,能記錄的東西仍然有限。一本書就要用到幾十卷竹簡。所以古代人說的“學富五車”,其實可能只有五本書,因為一本書就要五部車來裝。
2.紙促進知識的交流傳播紙普及之後,人類的知識透過書本的形式方便地攜帶到世界各地,促進了傳播。比如唐玄奘到天竺取經,如果這些經不是寫在紙上,而是刻在石頭上,恐怕把白龍馬都壓扁也未必能取回一部完整的佛經。
3.紙促進了社會流動在紙普及之前,文化只是特權階層才能掌握。這就相當於壟斷了知識。而在任何時代,“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都是適用的。因此,壟斷知識的階層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統治人民,而下層人民根本沒有上升的通道。蔡倫改進造紙術,使紙普及之後,下層階層的人才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知識,從而透過掌握知識擠身社會上層。特別是隋唐開始實行科舉制之後,普通人也可以透過讀書考試實現階層流動,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因此我們也可以說,造紙術的改良促進了知識民主。
總之,蔡倫改進造紙術之後,為人類提供了良好的知識記錄載體,方便了知識的傳承和傳播,為人類文化的繁榮創造了條件,是中國對世界的重要貢獻。所以說,造紙術無愧於中國“四大發明”之一。
回覆列表
透過現實生活中的體會會很容易發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明創造之所以偉大無一不是適宜人們的使用,解決或減輕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諸多不便,必然會被強勢推廣,有了廣闊的受眾自然就有了龐大的市場,影響力便決定了它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