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別小白oo

    民間用的石臼分為兩種,其中有用雙手抱臼錘,上下搗動的稱為手臼。另一種是需用腳踏動支在兩隻支架上,其一頭為木質短腳踏柄,以帶動另一頭其前端裝有鐵錘頭的長臂木柄,它的鐵質錘頭在鑲入地裡的大石臼中不斷撞擊的腳臼。腳臼比手臼要大好幾倍,工作效率也要高好幾倍。

  • 2 # 河南少主

    你好我來解答,石臼是人們以各種石材製造的,用以砸、搗,研磨藥材食品等的生產工具。在農村,最為常見的就是用來研磨花椒、辣椒的石研臼。近幾年,農村家家戶戶用電用機器來代替研磨粉碎的工作,石臼逐漸被淘汰,這些,被淘汰使用的石臼仍舊被完好儲存著,成為許多人懷舊的物件。

    如今,許多年輕人佈置裝飾房屋都喜歡在家中放一些古樸物件做裝飾,而石臼的外觀、體積正好用來當做魚缸養魚或是種養一些觀賞性植物。

  • 3 # 悅己讀書會

    石臼,是舂米用的器具,四方的,上寬下窄,安在土裡,只把臼口露出地面。隨著木碓一上一下的磕碰,稻穀,也便在石臼裡脫了殼,蛻了皮,露出了暗紅的雪白的米粒兒。 小的石臼可用於砸、搗、研、磨藥材。 在電氣化生產以前,人類的穀物糧食主要是以這種生產工具加工成食品。可以說,石臼是古代人類生活的必需品,石臼和水井是人類定居點的標誌。 在人類進入電氣化時代以後,石臼逐漸被淘汰,只在一些沒有電氣化裝置的邊遠地區仍舊被使用。 在中國的許多鄉村,被淘汰使用的石臼仍舊被完好儲存著,成為許多人懷舊的物件。

  • 4 # 小楊二怪

    石臼也叫兌臼,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農用傢什,據說在石碾、石磨出現之前,人們就是用石臼加工糧食的。後來石臼的功能逐漸退化,只用來搗米(南方叫舂米,用木製機械。用石臼還是稱搗米準確)了。石臼的形狀很特別,一方大石塊上凹進去個坑,一米左右深,直徑半尺。搗米時,將稻穀或穀子放進去,然後將一根粗大的石杵插入石坑,雙手拎著杵把上下搗擊。搗擊一陣後,須將坑裡的穀物掏出來,用簸箕將穀皮除去,再放進石坑裡搗。如此這般三四個來回後,石坑裡就剩下白花花和黃乎乎的米了。用石臼搗米既是力氣活又是技術活。首先那根幾十斤重的石杵要拎得動。搗米時力氣還要用勻,輕重緩急、抑揚頓挫都要將分寸拿捏準確,否則,不是搗不出米就是把米搗爛。石臼是古代人類生活的必需品,石臼和水井是人類定居點的標誌。

  • 5 # 天潤土元帥

    這個問題真好,容易勾起兒時的美好回憶。

    小時候在農村的老家,看見過石臼,有大的也有小的,大的一般放在村裡的大街上,一個村能有三到五個,像我們村有200戶左右,就有大石臼四個。小的就很普遍了,北方家家戶戶幾乎都有。

    過去的大石臼多用在搗黃豆花生等,將大豆或者花生用水浸泡一天左右的時間,直到泡透水,然後濾去水分,開始放在石臼裡,用石錘搗,搗的過程中,先是上下使勁砸,將黃豆或花生搗的稀碎,然後開始轉圈研磨,左右開弓,向左研磨一會兒,再向右研磨,一直研磨到成稀飯狀,挖到小盆裡配上切細的野菜、鹽、花椒八角等調料,再上鍋蒸,等熟透後就成為一道營養豐富、香味撲鼻的美食。大的石臼還可以搗谷,過去老農在自己地邊地角種點旱稻或者小谷,晾曬乾淨後用石臼開始搗,就是起個脫皮的作用,。隨著社會發展和工業的發達,這些石臼已經不多見了,大多數村裡現在已經沒有石臼這個傳統的工具了。

    小的石臼主要是搗蒜泥用,山東人最愛吃蒜泥,餃子、豬頭肉以及蒸熟的野菜等都可以蘸蒜泥吃,味道辣中帶鮮,清香可口。現在去飯店吃飯,飯店提供的蒜泥大多是機器磨製,素淡無味,大蒜的清香蕩然無存,比石臼搗出來的蒜泥味道相差極大。

  • 6 # 湘村小兵兵

    石臼,是舂米,粟,高粱等用的器具,有方的也有圓的,上寬下窄,安在土裡,只把臼口露出地面。隨著木碓一上一下的磕碰,稻穀,也便在石臼裡脫了殼,蛻了皮,露出了暗紅的雪白的米粒兒。

    以前人類的穀物糧食主要是以大石臼這種生產工具加工成食品。石臼是古代人類生活的必需品,石臼和水井是人類定居點的標誌。 在人類進入電氣化時代以後,石臼逐漸被淘汰,只在一些沒有電氣化裝置的邊遠地區仍舊被使用。 在中國的許多鄉村,被淘汰使用的石臼仍舊被完好儲存著。

    至於石臼怎麼操作,就要看你用來做什麼?是用大石臼還是小石臼?

    大石臼有兩種,一種是像開頭說到的用來舂米的操作方法;還有一種大石臼,就是我們湖南貴州四川江西一帶農村每年都要用來打(餈粑)年糕的,先把糯米蒸熟,放適量入石臼,用特製木棰先磨一會,再捶打至綿狀,做成年糕即可。

    小的石臼可用於砸,搗,研,磨藥材。現在湖南菜系有一種很有名的美食叫擂缽辣椒,搗這個辣椒的缽就是小石臼。

  • 7 # 湘人

    這是利用槓桿原理做出來的,農村出來的小孩大多應該看到過,一段大均三米多長的木頭,一頭大一頭小,大的那端鑿了個洞,洞裡固定比石臼深淺稍長的硬雜木,雜木下面固定幾塊金屬,以便鑿碎穀物,小的一頭在距離底部一米上下鋸掉,保留約6公分厚度呈板狀(用作腳踏板),另取一段約120公分的硬雜木,在雜木中間鑿個與板狀長寬高相當的方孔,把小的一端固定在120公分雜木內,在雜木兩端各埋一個樹叉起固定作用,腳踏板下挖一個比地面稍低的小斜坑。

  • 8 # 農人傑娃子

    石臼可是農村的老物件了,大大小小的石臼,有著各種各樣的用途,碾磨糧食、搗碎芝麻、做辣椒醬等等......

    現在的石臼,長時間放著,都長青苔了,灌上水就能直接養魚,還是挺好玩的。

    蓮花、銅錢草這類喜歡水的花草都可以用石臼來養,小院裡獨有的清涼!

  • 9 # 麻鐵930

    現在我們這裡沒有,六十年代的人可能還不知道。我記事時,叫鍾對。前面是個石盆(用大石頭鑽的盆)再利用槓桿原理,用大硬木棒一頭抖過石頭(用石頭鑽過洞穿上木棒)。再將需要打細的食物放到石盆(也就是石臼),將木棒按一定的比例固定,再用腳踩,就能輕而易舉的將食物打細。

  • 10 # 善良愛生活的青山綠水

    石臼在舊社會是人們用來粉碎糧食,粟子,大米,小米,玉米去皮粉碎的一種主要工具,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機械代替了石臼的特有功能,石臼是故人用石頭鑿成一個象盆一樣的大囗,經過精工細磨,使石壁光滑,然後再做一個石礎,安上一個木頭來上下提動,把放進去的糧食作物加工成細糧,已便做飯,故人的智慧是無窮的,現在石臼都不多見了,不過我家的這個石臼儲存的還很好,分享給大家看一下我家石兌臼真實的面貌。這個現在也成收藏品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有效提高冷水機組效率降低執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