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精彩小頻道
-
2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因為北宋與南宋以及西晉與東晉它們有一個共同的有史可查且被世人認可的祖先,本質來說是一脈相承的,但因為一些重大事件的發生導致國都和版圖發生了變化,所以又有些分別,為了便於區分便以東西南北的方位來顯示他們的差異。
先說宋朝,我們現在雖然以北宋代指趙匡胤建立的宋朝,以南宋代指趙構建立的宋朝,但在當時是沒有南北宋之分的,國號都是宋。也許有人有疑問為什麼會是北宋和南宋而不是西宋或者東宋呢?
這個可以很容易的從地圖上區分,北宋的都城是在開封府(河南開封),南宋的都城是在臨安府(浙江杭州),兩個都城一北一南。南宋的疆域相對於北宋位置更靠南,再加之靖康之恥時趙構為了躲避金兵的追擊一路南逃的建炎南渡事件,後人為了便於區分,便以南宋代指趙構建立的宋朝,相對的北宋也應運而生。
至於晉朝為何會被成為西晉與東晉而不是南北晉,這個也與東晉的統治版圖有關,西晉八王之亂後五胡亂華在晉朝大地發生,西晉無力抵抗異族的入侵不得已衣冠南渡,司馬睿在建康建立的新的晉朝政權由於大部分統治地區是在江東,所以後人便以東晉代指司馬睿建立的晉朝。至於司馬炎建立的晉朝則被稱西晉。
既然說到了宋朝與晉朝,漢朝也可以延伸一下,漢朝被稱為西漢與東漢,最主要的原因在於都城發生了變化,西漢都城長安,東漢都城洛陽,一個在西一個在東,為了便於區分便有了西漢與東漢。
-
3 # 風去了無痕D
這個西晉與東晉,北宋與南宋。同為退守南方的中原王朝農耕政權,叫法卻有不同,或許,就是個時代差別,與稱呼習慣性的問題。
就好比,西晉之前的三國時代,長江南北,他不稱江南,卻稱江東。故而,退據長江而守的晉王朝,稱為東晉,豈不自然而然。
而等到北宋亡,偏安江南時,那時長江以南已不稱江東,卻稱之為江南了。那麼,當然就是南宋了!
而東西晉與南北宋,雖同為退守南方,然他們本質上卻又是有區別的
區別在於:
西晉是由於八王內亂,連年相互攻伐,使中國精兵猛將盡喪於內耗之中。冬後導致了五胡亂華。而必須注意的是,五胡亂華之初。五胡並不是作為一個強大的敵國政權存在的。
在歷經了兩漢三囯,四百多年的漢軍兵威赫赫震懾之下,無論匈奴、鮮卑,氏羌還是羯人,早期不是西晉的附庸,就是西晉的奴僕。
最早的匈奴鮮卑騎兵集結,也不是為了驅逐西晉政權。而奉了西晉王命,準備幫晉王朝平叛打仗的。
而等他們兵馬集結之後,才發現了。曾經神一樣存在的漢軍,卻是虛弱的猶如稻草人了,於是拉開了五胡亂華的華夏北方農耕民族的血淚史。
五胡中,匈奴建立的第一個政權,稱為後漢。這從另一面看問題,可以大漢二字,那就是五胡心中最大的神!
所以,五胡是懷著對漢文化的膜拜而亂華的,只是同時帶來的,也是血腥殺戳。
但有一點必須看到,由於漢文化中的勇武雄烈依舊,所以從五胡之亂,東西晉,直到南北朝。北方漢人的政治地位,並沒有像後世南宋滅亡後的元朝一樣低賤,淪落成了三等人。
大量的、大大小小的漢族軍功貴族集團,崛起於北朝政權中,後然竟又近似和平演變了北朝,開創了隋唐盛世。
而北宋與南宋,就完全不一樣了!
北宋用“唯科舉入仕”的國家體制,廢除了延續近二千年的軍功封爵傳統。從而徹底的閹割掉了華夏知識分子群體中的尚武基因不論滅掉了北宋的金,還有壓了北宋百餘十年的遼,都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政權存在的。這與亡了西晉的五胡比,有著根本性區別。
五胡是西晉的附庸,所以說五胡亂華,那是內亂。而不論遼還是金,與後來的元,都是獨立於南北宋之外的政權。
所以,晉毀於內亂,宋則亡於入侵。
由於漢文化受了閹割,勇武雄烈的缺失,使得原來佩劍持矛,並可以彎弓躍馬的漢族知識分子們,紛紛轉變成了不識五兵、手搖摺扇的酸儒書呆子之後。無論是金滅北宋,還是元亡南宋。他們對漢文化,便再無有了半分敬畏之心。相反,卻是充滿了對錦繡文章的不屑與鄙視。故而,南宋後,這華夏衣冠先被毀了一次,實質也是自然而然...直到明亡,又毀一次,不禁令人扼腕長嘆
-
4 # 心向青山
西晉、東晉,北宋、南宋,都是後人的稱呼,但從東西之分,到南北之別,體現的其實是中國經濟文化中心的南移和政治中心的北移。
1、華夏文明的中心最初是在黃河流域,而黃河流域又被分為了關東和關西兩大板塊,其分界點便是函谷關。
在上三代中,夏居中,商在東,周在西,王朝的變更均為東西之爭。
戰國之時,秦國在西,六國在東,合稱“山東六國”,這裡的山東指的是崤山以東,與關東是一樣的,因為崤函一體,是秦國與山東六國的分界線。
秦亡之後,劉邦和項羽的楚漢之爭,同樣是東西之爭,劉邦在西,項羽在東。
而此時的江南被成為江東、江左,其方位都是北方中原的視角,且由於當時南方尚不具備割據一方的實力,只不過是從屬於“山東”的次要地區。
所以才有西漢、東漢,西晉、東晉之稱。南京在當時人眼中,就是在洛陽的東面,南方這一方位尚未成為一個影響天下的地緣力量。
2、三次衣冠南渡導致了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南移
晉末永嘉之亂,唐末黃巢之亂,北宋靖康之亂,這三次衣冠南渡最終使中國經濟文化中心南移至長江中下游地區,對應的這裡也從江東變成了江南。
與此同時,中國的政治中心經開封逐漸北移至北京,至此南北對立之局便形成了。
而這一轉折點,便是兩宋,於是北宋和南宋之稱便誕生了。
中國的政治中心在宋朝之前一直在長安和洛陽之間轉換(南京六朝是偏安);而經過兩宋之後,便轉移至北京和南京,也就是從東西之分,變成了南北之別。
-
5 # 司馬小小濤
這是個好問題。為何宋朝逃到南方叫“南宋”,而晉朝逃到南方卻叫“東晉”?
一、東晉之名來自江東
中國歷史上有兩大中原王朝,都因北敵入侵南逃——東晉、南宋。東晉建都南京,南宋建都杭州,都是秦嶺淮河以南,為何“東晉”不叫“南晉”?
很明顯,這是史學習慣,且從南北朝史書(距今1600年)便開始。
《宋書·卷十九》(南朝梁·沈約):爰及東晉,太祝唯送神而不迎神。《南齊書·卷三十三》(南朝梁·蕭子顯):苻堅敗後,東晉始備金石樂,故知不可全誣也。《魏書·卷一百六》(北齊·魏收):東晉壽郡,領縣四;西晉壽郡,領縣一。
(南朝人編寫的《宋書》、《南齊書》,北朝人編寫的《魏書》,都管後來的晉朝叫“東晉”)
原因也很好解釋,因為317年司馬睿定都建國,南京屬於漢朝時候的江東六郡,所以就叫東晉。
這個江東六郡指是吳郡(今江蘇省蘇州市)、丹陽郡(今江蘇省南京市)、會稽郡(今浙江紹興市)、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廬陵郡(今江西泰和縣周邊)和廬江郡(今江西廬江縣周邊)。這六個郡地盤都很大,加起來相當於今天好幾個省面積。
2、江東之名又來自哪?歷史地理來解釋。
那我們再追問,為什麼這六個郡叫江東,不叫江南?
原來,從地圖上看,長江進入江西省九江市後,拐了一個彎,流向東北方,最後再拐東南入海。所以拐歪東邊的六郡——吳郡、丹陽郡、會稽郡、豫章郡、廬陵郡和廬江郡,就可以叫江東了。
此外,古代皇帝面南而坐,左手邊對應是東,所以江東又叫江左。
3、東晉、南宋背後更深刻的歷史意義——中國經濟重心南移
眾所周知,中國經濟中心現在在南方,尤其是東南沿海。問題來了,中國經濟中心何時真正南移的?
去看知網論文,大家爭議很多;有人說東晉永嘉之亂,有人說唐朝安史之亂,有人說北宋靖康之恥後,有人說南宋。
濤說精彩歷史的觀點,中國經濟重心南移在中唐安史之亂後,以當時江南GDP超過全國的50%為標誌。
東晉永嘉之亂到南北朝,江南雖得到開發,但人們當時的觀念還是重視長江兩岸——江東,廣東、福建、廣西還沒有大力開發,東晉這一稱謂就是最好例證。
當時北方雖然經歷戰亂,但專家研究,同樣是一個郡縣,北魏招撫流亡後,在籍人口數量要超過東晉多少倍,所以無論哪個意義,中國經濟重心難以都不會發生在永嘉之亂後。
而南宋就不一樣了,後人給的國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人們終於認可了“南”。不叫南宋,為東宋。
(800mm降水線也是中國南北的分界線)
進一步的,濤說精彩歷史認為,中國經濟重心南移應該再提前一點,到唐朝安史之亂後。主要原因就是安史之亂北方殘破不堪,而南方經濟卻因為張巡堅守睢陽之故,沒受影響;且安史之亂後,唐朝的兩稅財政收入便以江南藩鎮為主。
專家們也認為,安史之亂後南方GDP超過北方,佔到全國51%以上。
所以,從東晉到南宋,不僅僅是名稱的變化,更是經濟重心,地區認同的變化!
-
6 # 當代曹植
華夏文明的中心最初是在黃河流域,而黃河流域又被分為了關東和關西兩大板塊,其分界點便是函谷關。
在上三代中,夏居中,商在東,周在西,王朝的變更均為東西之爭。
北宋的京城在汴京、南宋的京城在臨安。因為國名相同,可是京城變了,大環境也就變了,按照歷史學的說法,是新時代的誕生。
宋朝本身並無南北宋之分,只是前一個宋朝被金滅亡了,原宋朝的皇室在杭州登基,劃江而治,因為在長江以南,史稱南宋,原來的那個被滅亡的宋朝,史稱北宋。
晉朝都城洛陽, 後來遷都健康,後代史學家根據都城的地理位置分為了東西兩晉。
東西兩晉和南北兩宋,這個稱呼是後世史學家增益的。這幾個朝代在當時統稱“大晉”和“大宋”!
西晉之前的三國時代,長江南北,他不稱江南,卻稱江東。故而,退據長江而守的晉王朝,稱為東晉。
而等到北宋亡,偏安江南時,那時長江以南已不稱江東,卻稱之為江南了。那麼,當然就是南宋了!
從兩晉到兩宋,其中中國歷史最大的變遷之一,就是南方的興起和關中的衰落。從孫吳立國開始,經過六朝隋唐兩宋,南方已經從中國的邊緣走了出來,到南宋徹底完成。到了南宋以後,中國的區域劃分,關鍵點就是南北而非東西。
在東晉十六國時期,由司馬順宰在公元414年建立北晉,以對抗北魏。然而北晉只存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消失在歷史舞臺上了,後人對其瞭解也是少之又少。雖然時間短暫,但是由於它的存在,西晉就不能被稱為“北晉”了。
-
7 # 朕驚歷史
熟讀中國歷史的人大概能發現一個一個特點,就是中國的一些朝代前面有方位詞,如東西的有西周和東周、西漢和東漢、西晉和東晉;南北的有北宋和南宋。
大家都知道,周、漢、晉分東西的原因是由於中期發生了叛亂,王朝當權者被篡位,後來宗室重新恢復宗族對國家的統治。但後繼者往往不是以故都為首都,他們都選擇了東遷,如光武帝定都洛陽,司馬睿東遷到建康。後世為區別於他們與前朝的關係,以他們都城的相對位置命名,定都長安的漢朝為西漢,定都長安東邊洛陽的漢朝為東漢,晉朝同理。宋朝由於金朝入侵,北方大片領土包括首都汴京在內被金佔領,趙構逃到臨安後,重建宋朝。汴京在北,臨安在南,兩宋以南北分別。
如果簡單地以帝都的相對位置來區分,似乎還存在著一些爭議。比如,晉朝和宋朝。兩個朝代很相似,前期在北方有大片領土,後來連同故都在內的北方土地被來自北方的政權佔領,一個定都在洛陽,一個在汴京(開封),都在河南省境內;相對於後來一個在建康(南京),一個在臨安(杭州),而且都在南方。但歷史學者不稱南北晉,而稱東西晉。
王朝的字首會從西到東,再從北到南,其原因是當時王朝重心的轉移而引起的。
春秋戰國時期,秦國依據肥沃的關中平原定都咸陽,經過商鞅變法興修水利,獎勵耕種,關中地區農業經濟迅速發展,成為當時重要的產糧區。秦始皇憑藉位於西部的關中平原強大的農業經濟優勢,完成對東方六國的統一。
秦朝滅亡後,咸陽城遭到極大的破壞,但關中平原地勢優越,東方難以進攻關中政權,秦國曾據函谷關對抗六國軍隊的入侵;土地肥沃,農業發達,劉邦就在咸陽城的附近建了一座新城——長安,作為首都。
西漢後期,關中地區的人口增加,關中平原產糧已不足以支撐龐大的人口數量。而東部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農業經濟逐漸超過了西部。而王莽篡漢引發的戰亂,長安城不僅被破壞嚴重,經濟更受到極大打擊。劉秀重建漢朝後,選擇了東部的洛陽做為首都。漢朝因此而分東西兩部分。
晉朝與漢朝相似,從相對較建康西部的洛陽遷到東部建康,只不過被北方的少數民族追著過了長江,把都城定在南方。這時候,經濟重心並沒有南移,經濟發達的地區還是相較於西部關中地區的東部地區。所以晉不分南北晉而分東西晉。
晉朝之後中國進入南北朝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大批南下,而曾經統治中原地產的朝廷南遷,中原人民把先進的農業、工藝等技術帶到南方,南方農業商業逐漸發展起來。後來,北方的戰亂不穩定大量人口南遷,開墾荒地,發展農業。
隋唐時期,是經濟重心由西向東,由北向南過渡的時期。隋唐兩朝都以位於關中地區的長安作為首都,但卻都以東部的洛陽作為陪都。隋煬帝在洛陽大修宮殿,唐高宗武則天住在東都洛陽而把官僚機構放在長安。這時候長安周邊的產糧雖然不能滿足人口需求,但仍以地利優勢作為首都,統治者們在長安和洛陽間搖擺,地利和糧食究竟誰重要。唐朝後期,唐朝的統治者們只能在和平時期選擇去東部洛陽就食,東方叛亂時跑回長安,甚至逃往四川躲避。
就算是東部的糧食源源不斷輸入到長安,也滿足不了龐大的需求。唐德宗時,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叛亂,唐朝調派涇原節度使姚令言率兵平叛。軍隊路過長安城下,要求朝廷提供糧草,唐朝廷長安城糧食本來就不夠,又經過安史之亂,所剩無幾,就以粗茶淡飯分給士兵。吃不飽計程車兵們發起暴亂,把唐德宗趕出了長安城。
隋唐時期南北方人口的差距逐漸縮小,南方人數越來越接近北方,而南方的農業卻逐漸發達起來,甚至超越了北方。隋煬帝時期逐漸的大運河,把長江中下游平原的生產的糧食快速方便大量運到北方。發展到宋朝時期,南方的農業經濟已極為發達,有“蘇湖熟,天下足”的說法。
唐朝之後,再也沒有選擇關中地區作為首都所在地的大一統王朝。經濟中心東遷後,政治中心也隨著遷往東部。北宋建都汴京,是東部地區,已離洛陽更靠東,又處於大運河的中心,江南的物資可以由水路做到汴京。定都汴京,也能更好地控制中原和南方地區。
北宋後期金兵南下,趙構也逃到臨安建立南宋。王朝的重心由經濟重心南移轉變到經濟重心和政治重心都完成了南移。宋朝之後,王朝的都城就只會在南北方向變動,而基本不會再出現東西變動的情況。
此後中國的東西不平衡,被南北方不平衡所取代。王朝字首以隋唐為分界線,隋唐之前分東西,隋唐以後分南北。
-
8 # 黑眼歷史觀
可以說是同一個朝代的兩個明顯不同的階段,期間統治者、大致社會結構沒變,但是領土變動很大。
後人為了區分,加以字首。
南北宋、東西晉,以這個王朝明顯區分的兩階段的實際首都的相對位置命名。
-
9 # 人生是一場耕心之旅
不僅晉分東西,漢也是分東西的。宋朝南遷被稱為南宋,這種稱呼的變化,恰恰反應了中國經濟中心轉移的過程。
其實從戰國開始,一直到兩漢,東西對峙都是中國歷史的主線,到了三國兩晉時期,洛陽成為國家的中心,而在淮河流域被稱為江東,三國的東吳就是這麼來的。
到了五胡亂華時期,漢人大規模衣冠南渡,但是南方的開發程度仍遠不如黃河流域,而在東晉和後來的南朝人眼中,是不分什麼西晉、東晉的,他們稱西晉為中朝,稱東晉為江左。《琅琊榜》的“江左梅郎”就是這個意思。
但是唐代安史之亂以後,長安以及關中地區開始衰落,中原漢人進行了第二次大規模的南遷,中國的經濟中心漸漸的開始南移,直到南宋徹底完成。
自南宋以後,中國的區域劃分便開始成為南北的劃分,南宋與金,以及後來的南明與滿清這樣的稱呼,都能說明這一點。
回覆列表
原因有三點
原因一:京城所在相對的地理區域北宋的京城在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南宋的京城在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看到這個可能就明白了,因為這些國名相同,但是因為在這兩個時期之前有那麼一段動亂期,如漢;有逼迫遷徙如周、宋。雖然都還是同一個國號,可是京城變了,大環境也就變了,按照歷史學的說法新時代的誕生。
宋朝本身並無南北宋之分,只是前一個宋朝被金滅亡了,原宋朝的皇室親戚在杭州登基,劃江而治,宣佈繼續是宋朝的政權,因為在長江以南,史稱南宋,原來的那個被滅亡的宋朝史稱北宋。
晉朝都城洛陽 後來遷都健康,後代史學家根據都城的地理位置分為了東西兩晉
原因二:古代政治中心的變遷從三代以下,一直到隋唐,中國的區域劃分,主要是東西,而不是南北。無論是夷夏東西說,或者關東出相關西出將,都能證明這一點。從戰國到兩漢一貫如此,東西的對峙,是這一時段中國歷史的一條主線。
晉室東渡以後,在東晉人及稍後的南朝人眼中,西晉和東晉兩朝,主要的提法是中朝/江左,中朝是因為定都洛陽,江左則是東晉立足於此。東晉這個詞,《宋書》就已經出現了
從兩晉到兩宋,其中中國歷史最大的變遷之一,就是南方的興起和關中的衰落。南方的成長在兩漢尚為緩慢,中國古代重心南移是個大家都承認但是對於具體時間有爭議的問題,但南宋已經完成則是毫無爭議的。從孫吳立國開始,經過六朝隋唐兩宋,南方已經從中國的邊緣走了出來,到南宋徹底完成。到了南宋以後,中國的區域劃分,關鍵點就是南北而非東西,宋與金的對峙,明朝的建立及兩都,以及宋以後人的議論,都能說明這一點。
原因三:歷史上真有北晉這個王朝這個政權還就存在於東晉十六國時期,是由司馬順宰在公元414年建立的政權,以對抗北魏。然而北晉只存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消失在歷史舞臺上了,後人對其瞭解也是少之又少。雖然時間短暫,但是由於它的存在,西晉就不能被稱為“北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