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YJ徐大標
-
2 # 愛做飯的老三
1、戰國時有蘇秦、張儀等人的所謂“連橫”和“合縱”政策。
2、張良。如果不是張良隨機應變,用妙計加口才使劉邦退險,可能以後的朝代都要改變。
3、諸葛亮。“舌戰群儒”正是經典中的經典。
4、鄧芝。鄧芝被諸葛亮派去東吳,以利害關係甚至性命來說服孫權與蜀結盟。如果鄧芝口才不好,輕則沒命,重則蜀國有亡國之險。
5、魏徵。如果口才不好,唐太宗這個大人物怎麼會事事聽他,成就唐太宗關於納諫的美名?
6、周恩來。口才出色的外交家
-
3 # 乙丙丁6
中國歷史上,口才好的人多如牛毛,數不勝數。
要說十大人才,我知道的也有幾個,我以前喜歡讀史記,一般來說我知道的都是漢朝和漢朝以前的人物。
蘇秦,張儀,酈食基,蒯徹,……
是人才未必有口才,有口才必定是人才。讀了子貢出使以後,覺得口才太重要了,對於子貢的口才,我佩服的五體投地。
子貢,就是後世被稱為財神的孔子學生端木賜,因為很會辦事,得孔子他老人家看重。孔子這位老師,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孔子最看重顏回,其次我想就應該是子貢了。
子貢有辯才,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有口才。最能體現子貢口才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子貢出使救魯國。
齊國田常子向齊王建議攻打魯國,身在列國的孔子聽到後,就把學生們都叫過來商量。
孔子認為魯國是他的祖國,要救。叫學生們出出主意,看怎麼救。子路說願意去魯國抵抗齊國,孔子認為靠勇力未必能救得了魯國。
其他學生也願意去,但是方法上都不怎麼好,都被孔子制止了。這時子貢說:“學生願意去齊國走一趟。”
孔子非常讚許地點點頭,就答應了。
子貢先見田常子,勸說田常子不要攻打魯國,應該攻打吳國!理由很簡單,魯國國君昏庸,人民愚鈍,武器落後,不堪一擊。齊國一打,魯國必敗。而吳國不同,國君是吳王夫差,剛剛挫敗越王勾踐,聲望極高,人民好戰,武器精良,天下無敵!
田常子“呸!”,我去,好你個端木賜,是叫我去送死呀,才不上你的當呢!說了一句:“大夫,我能幹的過夫差嗎?你的意思是要我去找死呀!”
“哈哈哈!將軍怎麼就不明白利害呢?”子貢一笑說,“我聽說將軍你想再升個官,你的同僚都反對你,齊王也不願意再封你高官。你打贏了魯國給你帶來什麼後果,你想過了嗎?”
“這個還用問?我為齊王打下魯國,加封官位難道不行嗎?”田常子反問子貢。
“我來為將軍分析分析吧,打下魯國,最高興的人是誰?是齊王對不對?齊王得到了魯國,更加趾高氣揚,你的同僚會紛紛緊隨齊王,為了能夠跟你抗衡,他們就會聯合一起,紛紛進獻讒言,中傷你,誹謗你。齊王還會再封你高官嗎?我想不但不會,可能還會想辦法幹掉你。將軍你打下魯國,就是自掘蚊墓呀。”
田常子一聽,又一想齊國四大家族的確一直都是跟自己對著幹,齊王也確實有這種傾向,於是默不作聲。
“攻打吳國,必敗。但是敗的是齊國,不是將軍。齊國一旦戰敗,齊王就會萎靡不振,跟隨他的臣子們愁眉苦臉,想不到更好辦法。而將軍你手裡有兵,齊王只能聽你的,同僚也沒有機會對你怎樣了。”
田常子默然點頭,說:“如今我的部隊已經出發到魯國,再轉向吳國,會讓人懷疑我的。”
“這個將軍放心,只要你按兵不動,我會讓吳國過來打齊國的!”
於是,子貢又來到了吳國。
子貢對吳王夫差說,吳國是當今非常強大的國家,現在吳國稍微強一點。但是現在齊國為了比吳國強大,決定攻下魯國。魯國也不是一個小國,一旦成了齊國的,吳國就沒有辦法跟齊國抗衡了。假如吳國現在以匡扶正義的名義阻止齊國攻打魯國,天下諸侯都會稱讚吳國,魯國更加感恩涕零,成為吳國的附屬國。那麼齊國想一家獨大的美夢就破滅了,而吳國順理成章的成為第一強國。
聽了子貢說的,吳王夫差不為所動,說:“我現在還不能救魯國,我跟勾踐有仇,我若攻打齊國,難保越國不背後搗蛋!”
“原來大王是擔心越王呀,這個好辦,我去為大王到越國,叫越王勾踐幫你一起攻打齊國!”子貢信誓旦旦的說,就又跑到越國去了。
到了越國,子貢就說:“吳王夫差不肯攻打齊國,就是越國的災難!眼下只有讓吳王夫差放心的去跟齊國幹,越國才有機會得到保全。”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一心想復仇,聽到子貢說的話,當即就表態:“我與夫差不共戴天,若能滅掉吳國,我願意聽大夫差遣!”
子貢說:“吳王夫差之所以不肯攻打齊國,就是怕你越王背後搗蛋。大王不如派人跟吳王一起攻打齊國,這樣夫差不僅放心去攻打齊國,而且也會放棄對越國的警惕。到時候吳王夫差一定會戰勝齊國,那時候吳國不可一世必然不肯輕易回國,必加兵於晉國。到時候大王可以乘機攻打吳國,越國與晉國共同成為吳國對手,越國就會保全,吳國就會削弱。”
越王勾踐深以為然,派范蠡帶領兵馬跟隨吳王夫差一起伐齊。子貢又來到了晉國,對晉國國君說:“眼下夫差伐齊,必勝!勝而必不肯回吳。不回吳就會來到晉國,晉國就危險了!”
“那可如何是好?我們也幹不過夫差呀!”晉國國君很惶恐的說。
“不用怕,有我就沒事了。晉國可以早早的準備兵馬,有備無患,到時候吳軍雖強,遠道而來必然疲憊。晉國做好準備,以逸待勞,吳國佔不到多大便宜的。”
果然,戰事一開,齊國敗,魯國無恙。吳王夫差勝利後驕傲,兵加晉國,吳晉相持不下。越王見機行事,直搗吳國都城姑蘇!直接導致吳國滅亡了。
我寫的過於簡單,只能說個大意。司馬遷寫的那才叫精彩。
-
4 # 夏雨風
歷史上十大口才,周總理在萬隆舌戰群雄,在抗戰中周旋於蔣家王朝,天下第一舉世敬服。
陳毅元帥文武雙全,外交口若懸河,也是一代外交官,名揚千里。
歷史上諸葛亮在東吳舌戰群儒,促成劉孫聯盟抗曹,取得火燒赤壁大捷,奠定魏蜀吳三國鼎立。
戰國七雄,蘇秦、張儀連合縱、連橫,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口才奇好,外交了得。
大唐魏徵,敢犯顏力諫,為唐太宗大治天下做出巨大貢獻。
春秋晏子也是外交不辱國家,在強權下不畏強暴,敢於力爭,折服敵國。
歷史上也有黑白顛倒、巧舌如簧之鬼才,三國彌衡數度譏笑曹橾,曹橾被羞辱得難以抑制,一殺了之。
大唐詩仙李白,能出口成章,越是酒足飯飽越是醉能吟詩百篇。張口狂言,閉口雄詩。
人傳喬冠華外長筆能長篇,言能滔滔不絕,在第一次出使聯合國大會,鐵嘴諍諍,為中國揚眉吐氣。
-
5 # 阿飛搞笑影片
1、戰國時有蘇秦、張儀等人的所謂“連橫”和“合縱”政策。
2、張良。如果不是張良隨機應變,用妙計加口才使劉邦退險,可能以後的朝代都要改變。
3、諸葛亮。“舌戰群儒”正是經典中的經典。
4、鄧芝。鄧芝被諸葛亮派去東吳,以利害關係甚至性命來說服孫權與蜀結盟。如果鄧芝口才不好,輕則沒命,重則蜀國有亡國之險。
5、魏徵。如果口才不好,唐太宗這個大人物怎麼會事事聽他,成就唐太宗關於納諫的美名?
6、周恩來。口才出色的外交家。
-
6 # 小雪9903
中國歷史上口才好的人有很多,個人覺得最好的是張儀,當然按小說來看諸葛亮也不差。
1.為什麼是張儀?張儀首創連橫外交策略,遊說入秦。秦惠王封張儀為相,後張儀出使遊說各諸侯國,以“橫”破“縱”,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張儀也因此被秦王封為武信君。
張儀:說到口才,不是針對誰
2.秦惠王死後,因為即位的秦武王不喜歡張儀,張儀出逃魏國,並出任魏相,一年後去世。要知道他的連橫坑的魏國很慘的,跳槽到死對頭那裡,還能做相,這個現在真是不敢想;
3.秦惠文君十年(前328年),張儀勸說秦惠王把蒲陽歸還魏國,而且派公子繇到魏國去作人質。張儀又趁機勸說魏王道:“秦國對待魏國如此地寬厚,魏國不可不以禮相報。”魏國因此就把上郡十五縣和少梁獻給秦國,用以答謝秦惠王。於是,秦惠王就任命張儀為相(古代官名),位居百官之首,參與軍政要務及外交活動;
4.張儀戲楚:張儀遊說楚懷王說,大王如果真要聽從我的意見,就和齊國斷絕往來,解除盟約,我請秦王獻出商於一帶六百里的土地,於是,楚國和齊國斷絕了關係,廢除了盟約;
屢屢給張儀送神助攻的楚懷王
5.楚懷王把楚國的相印授給了張儀,還饋贈了大量的財物,派了一位將軍跟著張儀到秦國去接收土地。張儀回到秦國,假裝沒拉住車上的繩索,跌下車來受了傷,一連三個月沒上朝,楚懷王聽到這件事,說:“張儀是因為我與齊國斷交還不徹底吧?”就派勇士到宋國,借了宋國的符節(中國古代朝廷傳達命令等的一種憑證),到北方的齊國辱罵齊宣王,齊宣王憤怒,斬斷符節和秦國結交。
6.秦國、齊國建立了邦交之後,張儀才上朝。張儀對楚國的使者說:“我有秦王賜給的六里封地,願把它獻給楚王。”楚國使者說:“我奉楚王的命令,來接收商於之地六百里,不曾聽說過六里。”
7.楚國的使臣返回楚國,把張儀的話告訴了楚懷王,楚懷王一怒之下,興兵攻打秦國。結果秦、齊兩國共同攻打楚國,奪取了丹陽、漢中的土地。楚國又派出更多的軍隊去襲擊秦國,楚軍大敗,於是楚國又割讓兩座城池和秦國締結和約,結束戰爭狀態。
8.遊說楚王:張儀從囚禁中放出來不久,沒有立即離開楚國,而是又去遊說楚懷王。楚懷王最終答應了張儀的建議,背離了“合縱”與秦國結盟親善。
9.遊說韓王:南韓歸附秦國,韓宣惠王聽從了張儀的主意。張儀回到秦國作了彙報,秦惠王賜給張儀五座城邑,並封他為武信君。
10.張儀後續遊說了齊王、趙王、燕王,均達到預期,成為戰國諸子百家縱橫家的代表人物;
諸葛亮:王朗你確定要和我罵戰?
11.為什麼說諸葛亮口才也很厲害?三國演義中有一點大家一定有印象,就是諸葛亮伐魏時,王朗要與諸葛亮開嘴炮,先是痛罵諸葛亮一回,諸葛亮幾句話就把他說的吐血死了,當然這個也不是很嚴謹,是三國演義上的;
12.還有就是在江東舌戰群儒,故事出自明代羅貫中所著章回小說《三國演義》。故事講述諸葛亮為聯盟孫權抵抗曹操的過程中遭到東吳諸謀士的責難,最後都被諸葛亮一一反駁,啞口無言;
13.歷史上還有名的口才人士有曹劌(曹劌論戰);
蘇秦口才很厲害:可惜結局不大好
14.蘇秦:戰國時縱橫家,他說:強秦崛起,乃“虎狼之國”,只有六國合縱,才能抵抗秦國的東侵,否則則會被強秦各個擊破。
-
7 # 羽白視界
古代有張儀,憑藉三寸不爛之舌連橫六國,對抗大秦,後有諸葛亮聯吳抗曹,舌戰群雄,再後來有周總理大智大善,風華絕代,聯合第三世界人民抗擊帝國主義。當今有外星人馬雲,不卑不亢,利全球揚國威,叱吒國際經濟論壇
-
8 # 徒步小哥韓一凡
非常榮幸能為你解答,我是韓一凡馬途世界,一個徒步的流浪歌手。問題中提到了中國歷史上口才最好的人?這個我只能說是數不勝數,我們耳熟能詳的都是些知名的歷史人物。
翻看古今中外的歷史,現代社會的實際,口才的重要性無與倫比。古人有一句話“一人之辨,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這句話就是來形容那些口才過人的人物。
1,諸葛亮
說到這裡我就來簡單的說一下大家都知道的。那就是有臥龍之稱:諸葛亮。三國演義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對諸葛亮的印象深刻。諸葛亮的功績也功不可沒,最著名的就是“隆中對策”促進了三國鼎立。
2,燭之武
春秋時期的鄭華人,曾經受命出使秦國,他以一己口舌之力,讓秦國秦穆公放棄了和晉國簽約的事情,並非誠爽快的幫助了鄭國,化險為夷的拯救了自己的國家。史書《左傳》上有記載這些典故。
3,燕昭王
蘇秦的第一個伯樂,在蘇秦替燕國要回被齊國佔領的土地過程中,他的忽悠的邏輯能力確實非同一般。循循善誘,步步為營,環環相扣既達到了目的,還不漏半點馬腳,“忽悠”的本事可謂登峰造極了。
4,東方朔
東方先生,是文人中最幽默滑稽的,滑稽人中文采和學問最好的。一代奇人東方朔:漢朝歷史上最成功的大忽悠。東方先生的典故還有很多。瞭解了過會我相信你會和我一樣,喜歡上東方先生的幽默。
5,徐福
說到這個名人,相信大家都會有點陌生,但是提到秦始皇大家都知道了,可是徐福和秦始皇有啥關係?秦始皇一心想求長生不老藥,無從下手,這時候大忽悠徐福就登場了。在秦始皇身邊騙吃騙喝,忽悠的秦始皇團團轉,最後秦始皇病死在了尋找長生不老藥的旅途上,而徐福早已東渡日本。
-
9 # 汽車聯結器
西周 姜子牙
六國相 蘇秦
秦國 張儀
漢初 張良
蜀漢 諸葛亮
唐朝 魏徵 狄仁傑
宋朝 包拯
現代 周總理
-
10 # 馬老師談創業
中國歷史上,若以口才而論,主要應該分為兩類人:縱橫家和名家。按照現在的說法,縱橫家就是外交家,名家就是辯論家。
縱橫家的代表人物:
先秦有:蘇秦,張儀,蘇代、姚賈,公孫衍
楚漢有:酈食其,蒯通
名家的代表人物:
鄧析子、尹文子、惠子、公孫龍。
再就是,戰國時期的莊子,口才也是汪洋恣肆,這應該源於他廣博的學識和超卓的智慧。
再就是董仲舒、東方朔、諸葛亮等等,口才應該也都錯不了。
回覆列表
A.周恩來。口才出色的外交家。
B.諸葛亮。“舌戰群儒”正是經典中的經典。
C.戰國時有蘇秦、張儀等人的所謂“連橫”和“合縱”政策。
D.張良。如果不是張良隨機應變,用妙計加口才使劉邦退險,可能以後的朝代都要改變。
E.魏徵。如果口才不好,唐太宗這個大人物怎麼會事事聽他,成就唐太宗關於納諫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