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寶貝

    我來給你們講一些看完不想結束,無法自拔的電影。

    渾身顫抖:題材要引人入勝,故事高潮迭起,亦或驚心動魄,讓我為之驚奇或驚嚇。影片要一次次擊中觀眾的內心深處,讓其隨之不由得戰慄。

    無法自拔:亦或某種程度上折射出生活的一角,亦或讓人有強烈的共鳴或很深的代入感,似乎墮入影片的某種境界內。

    久久難忘:故事的內裡深刻,讓人深思,難以抽離,亦或精妙無比,讓人久久回味。

    這是我對題目的理解。

    其實一部好電影,大致也能碰觸到一兩條。

    為方便梳理,以此粗糙地總結我認為三項都滿足的電影,方便大家閱讀。

    基本都不是什麼小眾冷門,按我自己的理解寫了。

    《蝙蝠俠:黑暗騎士》 The Dark Knight (2008)

    為什麼第一部就是《黑暗騎士》?因為《黑暗騎士》是我心中的第一部神作,也讓我對諾蘭路人轉粉。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再看一遍。

    我在另一個回答裡闡述了我認為的蝙蝠俠的核心魅力,而這是第一部將蝙蝠俠的核心闡釋得面面俱到的電影。

    DC和漫威兩個巨頭的所有漫畫改編電影我基本全都看過,而這是我看到的第一部、也是目前最好的將商業和藝術完美結合的超級英雄電影。

    這是第一部讓我對“演技”這兩個字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的電影,這部電影裡的希斯萊傑飾演的Joker(小丑)是我第二個有如此強烈的讚賞的反派(第一個是《越獄》裡的T-bag)。

    這是一部從開場的搶劫戲開始,讓我反覆把玩,全程高潮不斷,包含著動作、場面、哲思的電影。

    《黑暗騎士崛起》雖然比不過《黑暗騎士》,但在國內有上映,當時我那個興奮啊,影片放映結束時,我在影院裡傻傻地起立鼓掌,身邊的人都彷彿在看一個傻逼,但我知道我是在被什麼打動。

    《無間道》 無間道 (2002)

    無間地獄這個詞出自佛教經書,音譯即“阿鼻地獄”,梵文“Avicinar Aka”,阿者言無,鼻者名間,“阿鼻”的意思就是無間。八大地獄之第八,也是最苦的一個。

    《無間道》這個片名正是寓意兩個身份都本不該屬於自己的人,生活在一個類似無間地獄的環境裡,做夢都怕別人拆穿自己的身份。進入無間地獄是沒有輪迴的,只有永遠受苦,但片中的兩位主角卻在尋求輪迴。

    2002年,2003年,《無間道》三部曲,對我來說,是曾欣欣向榮的港片最後的絕唱。

    無論怎麼樣,這都是我心中的最好的港片。

    其中,無論是幾位影帝齊聚一堂的演技爆發,還是遊走黑白的劇情走向,都精彩得讓人顫抖。

    港版在我的心中的地位太高,以至於我看完美版,狠狠在豆瓣上只給了兩顆星(多的一顆還是給尼科爾森的)。

    我曾在高中與同學在課堂上演過陳永仁與劉建明的天台對話。

    我永遠都會記得那句“對不起,我是警察”和梁朝偉最後無助和憤怒的眼神。

    還有那段粵語歌詞:

    明明我已晝夜無間踏盡面前路

    夢想中的彼岸為何還未到

    明明我已奮力無間天天上路

    我不死也為活得好

    快到終點 才能知道

    又再 回到起點 從頭上路

    《荒野生存》 Into the Wild (2007)

    我看最近好多人都在說《爆裂鼓手》,那我不得不提這部電影了。

    《荒野生存》表現的,是絕對不輸給爆裂鼓手的熾烈的愛。

    你說《爆裂故事》是可以為了理想祭出自己的一切的故事,那《荒野生存》就是將信念融入在生命裡的故事。

    影志說:

    當你終於厭倦了用懲罰自己來懲罰愛你的人,也許應該明白活著並不需要一種主義,不需要一種世界觀,只需要找到你的方法論。

    每個人生而為人的信念不同,有些人看電影的一個訴求就是在電影中找到與自己契合的人生觀。這注定不是所有人都渴望的自由。

    因此這不是一部所有人都會喜歡的電影,和《爆裂鼓手》一樣,也許還會遭到一些人的嗤之以鼻。

    也許《荒野生存》和《爆裂鼓手》都是生活中的“極端分子”的表現,但正是這種極端才讓它那麼精彩。

    我們這些人,在現實生活中歸於平凡,卻又對這樣的某種“理想”心生嚮往。

    就算這不是生活,也讓我看到,生活到底還有什麼可能性。

    《香水:一個殺人犯的故事》 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er (2006)

    同樣的偏執成魔,還有這部不同角度表達的《香水》。

    十八世紀,讓-馬普蒂斯特•格雷諾耶出生在巴黎最骯髒、最惡臭不堪的地方——魚市場上。格雷諾耶天生對氣味有著驚人的天賦:無論惡臭還芳香,他都一一記住,並能輕易分辨各種氣味。

    機緣巧合,格雷諾耶在香水巴爾蒂尼面前展露了其過人的天賦,進入了香水鋪工作。但格雷諾耶並不僅僅滿足於製作出世界上最芳香的香水,他夢想學得如何儲存萬物氣味的方法...

    這是一部極其壞的電影,但是也是一部無法評價其善惡是非的電影。

    因為這是事關一個人的故事,無他,焦點只應聚焦在男主人公上。

    走火入魔的“走火”是“過頭”的意思,形容對某種事物迷戀到失去理智的地步,而片中的主人公,早已走火入魔。客觀來看,這讓我感到害怕,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甚至走向自我毀滅。主觀來看,我又覺得感同身受,在沒有絕對善惡觀的主人公腦海裡,只有目的,沒有其他,也是某種意義上的單純。

    讓我震驚的,還有片尾那段群X戲,震撼得無以復加。

    《失常》 Anomalisa (2015)

    我想寫一部因為孤獨引起共鳴而讓人顫抖的電影,本來想寫《海上鋼琴師》,但是這兩天剛看了這部《失常》,覺得有必要寫上來。這是一部新片,豆瓣上看過的人還不到1000個,並且目前只有一個目測四級都沒過的傢伙瞎編的字幕。(英語過四級的同學們可以選擇不看字幕,親測)

    雞湯書籍《我該如何幫你去幫助他人》作者邁克爾·斯通(Michael Stone)來到辛辛那提,準備在一場大會上發表勵志演說。這個面臨中年危機的已婚男人邂逅了一位不善言辭的銷售代理麗莎(Lisa),兩人碰出了火花,由此展開了一段婚外情。

    這是一部考夫曼導演的動畫片,還是R級的動畫片。

    片中的人物都是一張臉,聽說這部片子的配音就三個人,除了女主其他都是男聲。

    我們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鐵塔裡,只能靠一些符號同別人傳達自己的思想;而這些符號並沒有共同的價值,因此它們的意義是模糊的、不確定的。我們非常可憐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財富傳送給別人,但是他們卻沒有接受這些財富的能力。因此我們只能孤獨的行走,儘管身體相互依傍卻並不在一起,既不瞭解別的人也不能為別人所瞭解。

    ——毛姆 《月亮和六便士》

    《暖暖內含光》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2004)

    編劇同樣是考夫曼。

    看過最好的愛情電影,並且也是我覺得為數不多能符合這個題目的愛情電影。

    金凱瑞主演,挺讓人意外。

    整部電影帶給我的感覺一定要用一個詞形容就是:妙不可言。

    因為你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會有種“不明覺厲”的感受——似乎好像知道了什麼,又好像沒有思考清楚。

    直到劇情層層推進,到了結尾,你的思路突然間明瞭,一下知道了你一直在思考的是什麼。

    這就是我眼中的這部電影的魔力。

    由此給我帶來了很多思考:

    愛情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一見鍾情的意義是什麼?

    愛情是否有階段性或完整性?如果缺失了一部分的愛情,還是原來的愛情嗎?

    愛情和記憶的關係是什麼?如果失去了一部分愛情的記憶,愛情本身有變化嗎?

    看完這部電影,你會想要知道更多的答案。

    這就是愛情裡的哲學。

    《十二怒漢》 12 Angry Men (1957)“我們會來這裡,不是來吵架的。我們肩負著重責大任。我一直覺得這就是民主社會的優點。我們收到信,被通知要來這裡,決定一個跟我們素昧平生的人到底有沒有罪,不論做出什麼樣的判決,我們都拿不到好處,也沒有損失,那就是我們的國家能這麼強大的原因。”

    將法律帶給人類的進步簡單微縮在了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裡。

    一部電影裡大部分都是十二個人之間的對話,看似簡單,卻處處有矛盾,處處讓人拍案叫絕。

    給人心靈最大的震撼莫過於懷疑帶來的力量了吧。

    激烈的戲劇衝突讓觀眾很難不渾身發顫。

    15年中國據此改編帶來的《十二公民》也許更符合中國的環境,但作為前作,《十二怒漢》裡蘊含的思辨,實在太難以超越。

    《偷拐搶騙》 Snatch (2000)

    我發現我真是太喜歡蓋裡奇的風格了,主要是爽啊,爽得你發顫的那種爽。

    對了15年蓋裡奇還有一部《秘密特工》,也挺好看的。

    酷炫的英倫範、高速的鏡頭剪接,配上一抹黑色喜劇的幽默,最後將影片的所有細節點串成面,讓本身就精彩絕倫的故事飛上了一個更高的層面。

    把多線敘事玩轉得如此美妙,導致後來無數的導演爭相模仿,其中就包括甯浩導演的《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

    並且給我個人的感覺,如果讓我拍一個影片短片,我也極可能會根據蓋裡奇的敘事風格來,由此我在想一定有很多年輕人受到蓋裡奇的風格影響想搞個大新聞。

    說回正題,比起那部震驚四座的處女座《兩杆大煙槍》來說,可能我會更喜歡這部《偷搶拐騙》一些,但兩者總體上保持了高度一致,《偷》只不過是把《槍》的技藝磨礪得更嫻熟了。

    既然要渾身顫抖,那渾身high得顫抖,也算吧?(笑)

    《喜劇之王》 喜劇之王 (1999)

    也許有人會覺得《喜劇之王》放在這裡有點奇怪。

    好多人同我一樣,《喜劇之王》早已看了幾遍,我敢說,跟我差不多年紀的這群人,大部分人看到這部片的歷程都與我一致。第一次看還是少年時,屁都不懂,光被尹天仇那一副有點欠扁又十分真誠的樣子逗得直樂。再過了幾年,笑點早就爛熟於心,再看起,已經笑不出聲了。再過了幾年,看著看著,就哭了。周星馳最大的魅力大家都知道,對市井小人物的內心演繹,符合生活中芸芸眾生的部分loser心態,在那麼多戲裡,他總是那麼丟人,那麼傻逼,那麼loser,但是他又那麼積極,那麼執著,那麼不怕輸、不怕死。周星馳說他的很多電影都是像演成正戲的,不知道為什麼大家會笑。我們笑的,是一種認同,一種支援,對我們自己的支援。

    因此回頭看《喜劇之王》,我會看得那麼激動。

    當我們鬱郁不得志,無法站上我們想要的大舞臺時,也許那個小小的戲臺,也可以讓我們很發光。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最美麗的情話,不過一句“我養你啊”。

    《達拉斯買傢俱樂部》 Dallas Buyers Club (2013)

    2014的奧斯卡,當時我還在微博上盲目跟風地說小李不封帝天理不容。

    直到我看了《達拉斯買傢俱樂部》,我才知道最佳男主角如果不頒給馬修麥康納、最佳男配不給萊託少爺,那才叫真正的天理難容。

    首先這部片聚焦的是最沉重的艾滋題材,講的是患艾滋的男主角開設地下俱樂部非法走私艾滋藥物的故事,並與病魔、與藥管局、與製藥商進行艱苦的鬥爭。

    這部片子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我對艾滋病病人的某種好奇,同時視野放寬到了LGBT群體。

    光看幾位主演的表演已經非常過癮了,同時看似簡單的故事底下是一個維權故事,給了當時的政府醫療制度一記響亮的耳光。

    在艾滋面前,原本討厭的人最後相互依偎。

    在艾滋面前,原本行屍走肉的人找到了自己活下去的方式。

    又好看,又難忘。

    《搏擊俱樂部》 Fight Club (1999)

    同樣是俱樂部,《搏擊俱樂部》可是一部被說爛了的電影。

    同樣型別的電影有那麼那麼多,但《搏擊俱樂部》一直都牛逼閃閃、熠熠生輝。

    對我來說,這部電影的重點在於:你很難分清當中傳遞給你的、牛逼的、看似生活真相的價值觀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

    你對自己過往的人生產生懷疑,畢竟生活裡沒有人會拿著一把手槍指著你的腦門問你你的內心他媽到底想做什麼。沒有人。

    因此你看完電影之後變得無法忘懷,一方面你覺得自己被精神、被物質、被這個操蛋的世界束縛了,但另一方面,你又無能為力、無計可施。

    想象的美好只是變成了現實的煩惱。

    豆瓣@Lan~die:現代人的精神悲劇就是,當他們自我搏鬥、脫離了一種精神上的奴役的時候,不知不覺又進入了另一種奴役。《致命魔術》 The Prestige (2006)

    19世紀末,人們對科學文明還不是認識得太過清楚,於是,兩位魔術師成為了倫敦城內的神奇人物,一位出身貴族,魔術手段華麗豐富,是富人圈子裡的表演常客,一位則即使出身平平,爭強好勝的心智和充滿創造力的魔術技巧,卻也令他有了名氣。

    兩人自小本是要好的夥伴,然而,現在因為各有成為音樂大廳裡的頂級魔術師的野心而分裂和競爭。

    不僅拍的是魔術之爭,其中包含的更是愛迪生和特斯拉的直流電和交流電之爭。

    雙雄對決的電影本來就很精彩,何況魔術本身的魅力,就是讓觀眾無法猜透,如同這部電影要抖的包袱。

    在這裡我突然發現,滿足這個題目的電影有許多都是這四個字:偏執成魔。

    同樣地,這部電影裡的兩位主人公,都願意為魔術事業奉獻一切的偏執狂,他們付出的代價,甚至遠遠不是生命那麼簡單。

    《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 西遊記第壹佰零壹回之月光寶盒 (1995)

    《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 西遊記大結局之仙履奇緣 (1995)

    私心所致,又是一部周星馳。

    在我還能幼稚的時候,曾有一個朋友很認真地對我說,聽懂了《一生所愛》,才算是真正明白了愛情。

    在西遊記這個大IP被中中國產電影大量拿出去拆解的時候,回望這麼多年,還是沒能有一部電影能到達《大話西遊》的高度,這一部當年票房失敗的奇作,經過了時間的考驗,成為無數痴男怨女心中的愛情範本。

    又是一部年齡越大看得越深刻的電影。

    有人心疼紫霞,有人心疼至尊寶,有人心疼白晶晶。

    無論心疼著誰,最後我們都看到了自己。

    愛情從來都是一個在開始只會給人開頭不給人結局的東西,命運與際遇、選擇和勇氣,愛情的宏大命題本想化身在幾個超現實人物之中,但那麼宏大,載不動,只能將多餘的部分散給月光寶盒。

    也許有天,你會成為穿著金盔金甲的蓋世英雄。

    也許有天,你的意中人會踩著七色的雲彩來娶你。

    但也許有天,你只成為了人潮人海中,背影孤獨的那一個,好似條狗,而已。

    《勇士》 Warrior (2011)

    湯米帶著母親痛苦死去的悲傷記憶,以及在伊戰中的慘痛經歷找到父親,要求後者再度擔任自己的教練,以參加MMA的重獎大賽。

    幾乎與此同時,昔日的職業格鬥選手、如今的中學物理教師布蘭登為金錢所困擾,他不能忍受自己無法為妻女提供庇護,決定重返賽場。

    在MMA的賽場上,這對分離多年的兄弟將再度聚首,用血與汗的交融,化釋彼此的心結。在我印象裡的動作片裡,能做到讓人渾身發顫、無法自拔的,除了《諜影重重》系列,當屬這部《勇士》。

    因為真的是太燃太燃了。

    作為一部搏擊電影,毫不拖泥帶水,處理非常男人。

    大量特寫、晃動鏡頭,兄弟之間的矛盾、父子之間的矛盾,現在與過去的矛盾、家庭與事業的矛盾,都化成了拳頭揮出時的血與汗。

    看完之後立刻把我的豆瓣頭像換成了湯姆哈迪的背闊肌,然後滾去健身房了。

    《偶滴神啊》 OMG: Oh My God! (2012)

    我看過的(不多的印度電影中)最好的一部,不是《三傻》,更有可能是《OMG》。

    故事聽上去有點奇怪:

    售賣佛像的古董商人坎傑是個無神論者。某一天在祭祀儀式上開了神的玩笑,被教派的頭目警告會遭到神的報應。當天坎傑的店就莫名其妙地被地震震毀了。一無所有的坎傑一紙狀書把神告上了法庭。而被告人則是那些宗教領袖們。一場看似離奇的官司就這樣展開,而神本人似乎也對此事很感興趣,他隱藏在人群中,來到了坎傑身邊......

    這是一部真正的神作,因為它講的就是”神“。

    印度作為世界上宗教最豐富的國家,拍出了這一部給印度宗教瘋狂打臉的電影,有點黑色幽默的味道。不僅其中的辯論讓人熱血澎湃,內裡關於信仰與無信仰的思考讓人頓悟。

    另外,天神長得有點帥。

    《電鋸驚魂》 Saw (2004)

    在看《電鋸驚魂》以前,我一直把它和《德州電鋸殺人狂》混為一談,在我的想象裡,這部電影裡一定會出現一個拿著電鋸的變態殺人狂到處亂割別人的胳膊和大腿。

    我錯了。

    無疑這是一部讓我戰慄的電影,特別是它的第一部,僅僅在一個小小的密閉空間裡,用極小的影片成本,就完成了一個重大的懸疑故事。特別是7部連著看下來,竟然7部都能做到前後呼應,絲絲入扣,每一部的結尾,都能完成一次令人膽寒的反轉。

    《Saw》系列最大的亮點,就是對”生活即是遊戲“這一概念的丟擲徹底顛覆正常邏輯。它帶來了一個獨屬於《Saw》的生命觀念:只有死亡逼近,人才會珍惜生命。當然,這是架構在電影裡的,也許不符合現實,因為缺乏對生命的尊重甚至有些扭曲,但其中蘊含的哲思依然可以帶給我們深刻的反省。

    "Hello,I want to play a game.Yon don"t know me but i know you..."

    猜火車 Trainspotting (1996)蘇格蘭愛丁堡,雷登、土豆和病仔三個青年過著混沌糜爛的生活,他們吸毒、濫交、詐騙無所不作,而在如此肆無忌憚揮霍青春的過程中,毒品成為一切萬惡之源。雷登對之亦愛亦恨,試圖戒毒卻最終重蹈覆轍。在一次縱情狂歡後,他們三個不知誰和少女愛麗森所生的嬰兒死去。以此為開端,噩夢真正降臨...

    這是一部影響不太好的片子,講述了一個從馬桶走出來的男子的故事。(大霧)

    這部電影講青春、講叛逆、講墮落、講吸毒、講復吸、講混亂,講得讓人渾身發顫、甚至於有些心理不適。但在講一幫混蛋青年的這類電影裡,這可能是講得最好的一部。

    “選擇生命,選擇工作,選擇職業,選擇家庭,選擇可惡的大彩電,選擇洗衣機、汽車、雷射碟機,選擇健康、低膽固醇和牙醫保險,選擇樓宇按揭,選擇你的朋友,選擇套裝、便服和行李,選擇分期付款和三件套西裝,選擇收看無聊的遊戲節目,邊看邊吃零食......選擇你的未來,選擇生命……太多選擇,你選擇什麼,我選擇不選擇。”

    這部電影給我的震撼在於,原來生活真正給出的選擇只有一種,不選擇的結局,我們將不再年輕、不再混蛋、不再傻逼,總歸最後還是要被動選擇,回到繁瑣的日常生活裡,回到生命的本質裡。

    《夢之安魂曲》 Requiem for a Dream (2000)

    原諒我還是寫了《夢之安魂曲》,我覺得這是最最最符合題意的一部電影了。

    哈瑞和瑪麗安彼此相愛,夢想著開個服裝店。

    哈瑞的母親是個徹底的電視迷,最大的夢想是上電視,為此不顧年邁吞食減肥藥。

    哈瑞的朋友狄龍同樣是個癮君子,為了掙大錢加入了黑社會。

    為了夢想,他們努力著,卻全都一步步深陷毒品難以自拔。

    這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但這也是一部讓人不想看第二遍的電影。

    其中詭異的鏡頭、詭異的剪輯、詭異的配樂,加上主人公一步步的毀滅,將觀眾的心靈推向了無盡的深淵。

    當視線變得模糊,夢在遙遠處呼喚,迷失的人該以怎樣的姿態安撫自己的靈魂。這部電影一定會讓你渾身顫抖,很想自拔,並且看完後給你帶來的負面情緒一定能讓你久久不能忘....

    《守望者》 Watchmen (2009)

    和《黑暗騎士》一樣,是漫畫改編電影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甚至核心的深度超過了《黑暗騎士》,施奈德形容《黑暗騎士》“嚴肅得像是對嬰兒進行腦科手術”,正是因為有了諾蘭的《黑暗騎士》的成功,施耐德才獲得了更強的信心。

    漫畫原著本身就獲得了科幻藝術屆的至尊獎項——雨果獎。

    相對於蝙蝠俠電影對現實主義美學的訴求,施奈德認為《守望者》則更加富於幻想。

    影片背景設定在1985年,那時超級英雄們因為受到政府的限制打壓而逐漸銷聲匿跡。直到他們中的一位突然被謀殺,已經處於隱退狀態的超級英雄們重又聚集了起來,對這起謀殺案展開了調查,然而調查顯示這一切僅僅是個開始,這起謀殺案的背後還隱藏著一個更大的陰謀。

    《守望者》本身是嚴格按照漫畫的構圖和分鏡來拍的,因此和漫畫保持了高度一致。

    《守望者》中的世界不僅和我們的世界是兩個完全沒有交集的平行世界,甚至和同是DC公司出品的漫畫中的時空背景也是平行的。

    《守望者》不僅反映出了對冷戰期間美國公眾焦慮的深思,並且對傳統的超級英雄觀念進行了批判,片中所謂超級英雄甚至只是一幫法外之徒,片子裡沒有超級英雄常見的正義戰勝邪惡橋段,反而是通篇隱喻和黑色的暗示。

    《守望者》走在超級英雄電影的前沿,甚至是科幻電影的前沿。

    無論是其陰冷的畫面和黑色的核心,都能讓你為之一顫。

    彩蛋:

    再隨便說幾部比較符合題意的短片吧。

    月球旅行記 Le voyage dans la lune (1902)

    片長:14(15)分鐘

    豆瓣@水仙操:凡爾納科幻小說改編。特技大師梅里愛,電影史上的第一位導演,發明了慢鏡頭、快鏡頭、疊印、二次曝光、場面轉換。完全脫離實際的幻想世界,對戲劇式表演的實錄,永遠中景,攝影機不動於樂隊指揮的位置。假定性。表現美學的源頭。

    調音師 L"accordeur (2010)

    片長:14分鐘

    一個關於偽裝的故事,能讓人心頭一顫。看完之後頓時想去裝瞎子了呢...

    黑洞 The Black Hole (2008)

    片長:3分鐘

    一個關於貪慾的小故事,因為篇幅實在太短,就不介紹了,還是自己看吧...

    蓋章 Validation (2007)

    片長:16分鐘

    一個關於讚美的神奇寓言,一切由讚美而起。

    8號房間 Room 8 (2013)

    片長:7分19秒

    我看過的短片不少,結局反轉的短片一般不會讓我太過驚豔,但是這七分多鐘下來,我不禁為編劇腦洞擔憂。這類短片最忌諱劇透,哪怕我多嘴說個一兩句,也會讓觀影體驗大打折扣。我有時候會想,我們理解中這個世界的自然規律,是否世界上上是比我們更高階的生靈人為控制的?我們為之喜怒的理想與現實,無論從蒼茫的宇宙,還是浩瀚的時間,看起來都虛幻的有些微不足道。偶爾無能為力捶胸頓足的無奈,實際上正印證了我們的渺小。那麼我們在這無邊的世界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想到這裡,我不禁打了個冷顫。

    精神分裂症 Skhizein (2008)

    片長:13分鐘

    某夜隕石墜落的巧合,男主角的感官與世界偏離了91釐米,於是一切都不一樣了。他喋喋不休的解釋,卻沒人理解偏他離了世界91釐米的不便,最心酸莫過於在這諾大的城市,根本沒人在乎他身上發生的這一切。 許多電影都在試圖刻畫都市的喧囂與個人內心世界的落差,而唯獨這部短片,用著西半球的陌生語言,刺中了天下離鄉遊子最柔軟的孤獨。 人本寂寞,借來的都該還掉。

    -----

    祝你有個愉快的夜晚。

    http://

    weixin.qq.com/r/9zksNBD

    Ed00IrVRX92zl

  • 2 # wh_simpson

    《Sunny燦爛的日子》,看完之後,整整一個星期腦海中都盤旋著電影中的情節,電影太貼近生活了,完全就是真實學生的體現。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結尾的強吻感動無數人,表現了青澀的回憶和對女孩的真愛。

    《同桌的你》結尾處婚禮大逃亡,儘管是假的,但我寧願相信是真的,太牛逼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者榮耀》用羋月,有什麼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