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喬豆愛食

    由於當初艋舺環境險惡,瘟疫頻傳。清乾隆三年(1738年)泉州三邑移民,就將福建泉州府晉江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分靈至臺灣,合資興建龍山寺。清仁宗嘉慶年間臺北發生大地震,龍山寺毀損嚴重,曾進行重修。1867年,又遭受暴風雨侵襲,再次大規模修復,此次修復後,龍山寺的建築格局與同年建造的艋舺清水祖師廟相類似。日治時期,龍山寺部分空間被佔用作為學校、軍營以及臨時辦公處所。1919年,龍山寺住持福智法師見到龍山寺老舊破損,空間被充為公用,便與鄉紳進行募款重建,推舉辜顯榮為重建事務的董事長。隔年展開重建,聘請當時頂尖的大木匠師王益順、石匠師辛阿救,為今日龍山寺樣貌的基礎。龍山寺的大殿在昭和二十年(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全毀,戰後才修復。內政部七四臺內民字第三三八O九號公告龍山寺為國家二級古蹟,所屬艋舺地藏庵為三級古蹟。龍山寺也和臺灣政治的民主化發展有過連結。

  • 2 # 臺美大小事

    昔日臺灣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說,可見艋舺的開發極早,是當時北臺灣的經濟中心,艋舺龍山寺建於清中葉幹隆3年(公元1738年),到目前為止有280年的歷史了。「艋舺龍山寺」與「保安宮」、「行天宮」並稱臺北的三大廟宇,目前也是臺北的二級古蹟。

    龍山寺主奉的是觀世音菩薩,原來當初漢人在這裡開墾時,遍地都是水池沼澤,蚊蟲瘟疫橫生,有天來自福建泉州三邑的移民發現住家附近不遠的樹林裡,每晚都會神秘發光,後來湊近大膽一看,原來是一個香火袋,上面還繡有龍山寺,當下認為是家鄉安海龍山寺觀世音菩薩顯化,於是準備在艋舺建廟,迎請菩薩分靈來供奉。

    龍山寺建好後,變成了當地三邑移民的行政與信仰中心,每當要決議重要大事或者糾紛調解,居民們就會前往龍山寺請菩薩做主,最著名的例子就是1884年中法戰爭時,當地居民組織義軍,以龍山寺之印行文官署號召,協助清朝擊退法軍,事後光緒皇帝為了嘉獎義行,特地頒發「慈暉遠蔭」四字匾額給龍山寺。

    龍山寺為回字形四面輔助性建築,坐北朝南,是中國傳統三進四合院的建築,分為前後殿、正殿和左右護龍。前殿三川殿前有全臺唯一的銅鑄蟠龍柱,正面牆上的故事多引自於三國演義和封神榜。正殿屋頂四面走廊由42根柱組成,殿牆外有多幅名家書法石刻,後殿供奉儒、道教諸仙佛。左右護龍皆有鐘鼓樓,早上敲鐘,晚上擊鼓。屋簷及脊帶為龍鳳、麒麟吉祥物的造型,用交趾陶和剪黏裝飾,色彩豐富,是臺灣剪黏藝術之傑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圖蟲和500px上的攝影偏好有明顯差異,這說明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