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申牛春
-
2 # 白永新
我們村扶貧,貪困戶沒有多大變化,就拿2020年來說,3,4月份給了一代白麵,6月份巡視組耒,給了一百元錢的零碎吃的,7月份巡視組耒給了一桶食用油,只是醫院看病不花錢。
-
3 # 食為天老林
實話實說,我們家鄉根本就沒有精準扶貧的內容!何來變化之說。倒是新農村建設的面貌越來越好!
我的農村家鄉屬於膠東半島農村,是平原地區,人均口糧地2.4畝左右,土地肥沃,水利設施齊全。改革開放40年,土地分田到戶以來,家鄉農民主要種植大田經濟作物為主,種植小麥和玉米為副,一直沒有發生“質”的變化!
八十年代初期,我的父輩走鄉入戶,很多人從事販賣生豬的生意。從而也帶動了很多的、小規模的農村養殖戶的產生。九十年代,我們村裡在遠離村莊的河邊,規劃了三十畝地,租給養殖戶,每戶1.5畝,自建小型養豬場。周圍不少村莊也開始了同樣的操作,並很快的、自發的形成一個生豬批發市場,並且規模越來越大!
養豬行業在我的家鄉有傳統,有基礎,買賣豬有條件。就是這樣的養殖專案,隨著國家對環境汙染的治理,也全部停止,現在已經無人養豬,因為他們害怕了……
一村一品,一鎮一主要產業,才能體現農村精準扶貧,精準扶貧路漫漫,任重而道遠!
謝謝邀請,安徽合肥市對農村精準扶貧都發生什麼變化?一,村村通公路,二,建社會主義新農村,搬遷原分散農戶,集中建統一的標準農舍,搞廁所衛生文明化,改變原生活習俗,逐步趨向城鎮化,現代化,機械化的新農村,三,應地制宜,發展光伏產業,現代化農業生產,搞基礎大棚和引進先進現代化農業大棚經驗,點灌,自動溫控,光照,無土培植,嫁接等,發展蔬果生產,包括荒山閒地植樹,發展速成林和養殖技術引進,四,發展鄉鎮企業,利用近郊和市科技力量,搞來料加工和輔助配套產品,以工補農!五,正確執行中央一號檔案,合理支配,轉租,搞農業合作社模式,利用引進人才,資金,確保農業收入,包括用工,方法很多!只要用心去為人民服務,做群眾【農民】的貼心人,踏實拽起袖子,一定會擺脫貧窮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