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橙鄉青年

    其實電影這東西,對於華人來說,還是一個性價比比較低的消費品。這在全世界都差不多,在美國看一場電影最少得10美元,如果帶兩個小孩,一桶爆米花11元,估計差不多就有100美元的水平。可能看到美國這麼高的票價,我們是不是很便宜的感覺,其實不然,我們的工資不高,大多是3000-4000的水平,而美國平均也得4300美元以上水平,我們的票價跟美國差不多。中國一張電影票按照35元,佔比3500元工資的1%收入;美國一張電影票按照15美元來算,相當於工資4300美元的0.3%。

    對於價效比比較低的消費品,為什麼會出現熱銷呢?這當然與人的精神面貌有密切關係,尤其在過節的時候,帶著全家去電影院看一部電影是比較有意思的一件事。而最不在乎,消費品價效比的人群,往往是年輕人,因為年輕就需要刺激,需要各種感官享受,來愉悅自己,就不太在乎價錢的問題。

    但是注意,隨著年輕人買單,在長期消費過程中是會逐漸提高觀感的。也就是說越到後期,對電影的品質追求越高,一般的電影很難吸引到年輕人去看,即便價效比再高,他們也不會去電影院觀影。

    當下,中國經濟呈現下行壓力,各行各業的收入都呈現萎縮狀態,能保有一份工作已經相當不容易。在這種情形下,怎麼可能還有閒錢拿來在平時消費電影。總體來說,年輕人的就業機會也在減少,進一步壓縮觀影人數。

    電影票房下滑,不是偶然,而是一個經濟綜合性的因素,不能單一的看待票房市場。在某種程度,票房下滑不僅與電影質量有關,更與經濟有密切關係,畢竟價效比不高的消費品對經濟的敏感度更高。也正悄悄暗示著經濟的疲軟。

  • 2 # 宇宙人賽文

    1由於稅收政策的變動,導致融資不暢、上市公司市值急劇縮水,也給電影企業經營者們帶來巨大壓力。去年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便提出一個觀點:預計在未來一兩年國內會有上千家影視公司面臨倒閉。

    2首先是題材不具有豐富性,國內導演集體吃老本,不敢創新。一段時間內,中中國產電影一直在喜劇片、愛情片和青春片中打轉轉,但真正打破困境的往往是具有創新性的,比如動作片《湄公河行動》、懸疑片《無雙》、現實主義片《我不是藥神》等。另外,跟風性是市場的頑疾。當《無雙》成為票房黑馬後,短短一年,就有近三十部犯罪懸疑片被排上行程,比如《風再起時》、《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刺殺小說家》等。但這種試圖走近路,一味討好觀眾,沒有創新性的套路型創作,很難複製成功。只有做到型別的細分,才能多元發展。

    其次是技術性的提高,電影是一個工業化的產物,依託於科學技術的支撐。美國的技術水平要高於國內,所以同樣一部商業片,觀眾會因為特效好選擇為好萊塢大片買單,而嘲諷中中國產片的粗製濫造。

    3電影票太貴看不起了,在經濟下滑情況下人民收入縮水,某某電影票價漲到75觀眾直呼看不起。同時因為票價太貴了滋生了很多盜版現象出現,例如春節檔流浪地球 瘋狂的外星人等電影。

    4爛片太多 ,上半年好電影中中國產片就一個流浪地球,好萊塢就一個復聯4能打, 什麼阿麗塔,沙贊,皮卡丘 、哥斯拉2、 黑鳳凰 一個個都喊著30億40億50億結果仆街了 。

    5.經濟不景氣 ,節衣縮食,更別說娛樂了 市場不夠熱

    6單身狗太多,沒人看電影。

    7先總結這麼多

    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與其一味強調寒冬期,不如把它看作挑戰,寒冬之後的春意才是業內從業者們真正需要在意的。把寒冬期看作過渡期,對影視行業充滿信心,潛心在內容創作上,才能更加從容的面對機遇。

  • 3 # 安仔老豆

    前天剛回答過類似的問題,對答案再做一些最佳化回答題主的問題。

    票房負增長,觀影人次銳減,意味著影院行業泡沫,目前雖未到泡沫波滅的程度,但也可能會經歷一定程度的行業洗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首先是影院建設速度過快,超過市場需求

    國家鼓勵影院建設的這幾年間,每個城市的商業體瘋狂生長,幾乎每個商業綜合體都要招商一家影院。

    誠然,影院作為商場最能拉動人次的商業形態,商場頂樓做影院的形式已經非常成熟,一家家商業體都想複製萬達的成功,導致所有的商場幾乎都千篇一律,除了為周圍的人提供便利外,不會再有過於主動的消費行為。

    商業體快速建設,帶動影院的發展,影院建設速度超過了市場需求,目前不止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也影院數量過剩,同一個商圈內超過五家影院的情況不勝列舉。

    影院數量的瘋狂增長,伴隨的不是市場越來越大,而是增長緩慢的觀影人次

    目前中國銀幕數已超過北美,世界第一,但看似做大的電影市場,但其實背後沒有相應的觀影人次做基礎。

    同一個城市內,除了排名前十的影院還能是較為盈利的狀態,十名到二十名的影院只能說一般盈利,而二十名以後的影院除了少數能保本經營,很多影院都在虧損線上苦苦掙扎。

    三四線城市,影院市場高下沉、低滲透

    影院建設高速發展,多年前早已開始下沉三四線城市,雖然影院建設是下沉了,但市場滲透卻不夠。

    一方面是三四線人口基數有限,另一方面是沒有培養起三四線城市觀眾的觀影習慣。

    在三四線城市的影院數量,相比一二線城市來說還不太多的情況下,影院的定價權也就更高。

    例如早早佈局三四線城市的橫店院線,三四年前已經下沉到三級市場,甚至有一個三四線城市只有2-3家影院的情況。

    掌握定價權的影院,票價甚至比經常做優惠活動的一二線城市還高,票價高導致三四線城市觀眾觀影習慣難以培養,市場難以做大,錢是賺了,但觀影人次基數少得可憐,只能靠賀歲檔時漲價來提升收入。

    今年賀歲檔很多影院票價上漲,而上漲最嚴重的就是三四線城市,隨著春節大量返鄉人群,很多三四線城市影院迎來一年中最大的營業高峰,賀歲檔漲價大撈一筆之後,可能迎來的是長達十個月的淡季。

    優質電影內容不滿足市場體量

    目前中國銀幕數世界第一,加上華人口大國帶來的人口紅利,市場體量巨大,已成為超過北美的世界第一大票倉。

    但在這個體量面前,面對的是優質電影內容的缺乏,2019年整個1-5月,除了賀歲檔外,只有4月底上映的《復聯4》票房爆發超過40億。

    觀眾觀影審美逐步提高,雖然每週都有眾多影片扎堆上映,但其中8成的爛片,質量堪憂的情況下,觀眾也不買單,80%的觀眾,也只會集中觀看每週新片中20%的電影。

    按目前的是市場體量,真得要每月都有一部票房超20億的爆款電影存在,才能支撐電影市場的穩步上漲。

    流媒體發展壯大,影院未來也不樂觀

    國內優酷、愛奇藝等影片平臺發展壯大,會員付費習慣已經培養的非常好。

    訂閱制的觀影方式,讓觀眾能夠用非常低的價格,看到包括電影、劇集、綜藝在內的豐富的內容。

    除了小部分高票房電影外,大部分院線電影,選擇上映1-3個月後就登陸影片平臺,以便增加影片盈利。

    影片平臺的大量自制內容,將來也會越來越優質,像國外的流媒體平臺netfilx那樣,從做網劇到做電影,反向入侵電影圈的情況也會很快出現在中國。

    雖然目前流媒體平臺在觀影效果上,不能和影院的高規格硬體相比,但普通觀眾對觀影效果的追求不高,且流媒體有觀影時間更自主等優勢。

    隨著未來10-20年技術的進步,如果VR技術得以逐步進化,VR裝置越來越輕量便攜,那麼流媒體平臺透過VR,模擬接近影院的觀影效果,那還有必要去影院觀影嗎?未來的電影院除了面對面的社交屬性,還剩什麼?

  • 4 # 雲邊的魚

    你好 現在的觀眾不在像以前那樣盲目去看一部電影了 很多人在經過一次次的失望以後 已經學乖了 已目前的形勢來看 以後好口碑的電影 還是很多人去觀看 要是口碑不好的 或者純粹就是想圈錢的電影 觀眾不會買賬了 所有形成了 現在電影票房好的特別高 不好看的沒人去看 這樣就導致很多電影都是虧本的 有些拍的特別差的電影 以後再想讓觀眾買票去看他拍的別的電影 基本上很難了 比如大鵬就是一個典型 《煎餅俠》成功不是在電影本身 而是《屌絲男士》的成功 所有到後面《縫紉機樂隊》就沒人相信他了

    那麼你問的問題就很明顯了 差片太多 觀眾不買賬導致今年的電影市場平沒有太火爆

  • 5 # 求簡

    電影票房9年來首現負增長,這是事實,不可迴避的事實。

    是消費能力低嗎?不是,人們的收入在逐年增加,怎麼會是收入的原因。

    我分析原因主要在於影視作品的格局太小,要站在廣大人民群眾的角度上搞創作,要站在民族大義的角度上搞創作。才能出好作品。

    讓廣大人民群眾喜歡的電影作品票房還會那麼低嗎?不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很多用人單位排斥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