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悟空邀請。仲長統於漢獻帝時為尚書郎,後參丞相曹操軍事。他常議論古今治亂和時俗行事,著論《昌言》。該書集中地闡述了仲長統的政治理論和改革的要求及措施。《昌言》原為34篇,10餘萬言,可惜大部分散佚,僅《理亂篇》《損益篇》《法誡篇》3篇儲存在《後漢書》本傳中。另外,《群書治要》《意林》《齊民要術》等書中,儲存了隻言片語,留下來的僅佔原書的十分之一二。
仲長統在思想中雖說有唯心主義的糟粕,但他一生,唯物主義思想和進步主張是他思想的基礎方面。尤其是他以 “人事為本、天道為末”的唯物主義武器,批判了兩漢時期宗教神學的喧鬧,他的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有著特殊的歷史地位.他是一位偉大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和進步的思想家。《昌言》的內容切中時弊,多有卓見,為東漢末年儒家政治思想和社會批判思潮的代表作。
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仲長統的主張觀點。仲長統認為“天”即自然,它沒意志和目的。人應該遵從的“天之道”是星辰執行、四時代序等自然界變化的法則,而不是吉祥災異的神學虛構。他強調自然的變化有一定規律,人們根據其變化規律決定自己的行為,就會得到成功。如在農業上,人們只要順“天時”,如適時播種,辛勤管理,及時收穫,就有好收成。收多少不在於“天命”,而是在於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在政權得失上,仲長統批判了“神的旨意”。他認為創業者奪天下,建立霸業是由“人事”所致。同樣,王朝由盛而衰,毀業亡國,也是由“人事”所為。仲長統還對當時流行的巫祝、祈禳、丹書、厭勝、時日、風水等神學迷信活動做了揭露批判。從根本上否定了宗教“天命”決定社會興衰的說教,從而否定了宗教神學的統治地位。這在兩漢歷史上,是“破天荒的卓見”。 他敢罵有漢一代對信仰宗教的君臣為糊塗蟲、敗家子、下愚無知的迷信者。他認為天之道不是別的,僅是自然的規律,人們要懂得天之道,不是為了別的,僅是為了有利於生產和工業。他指出要想壽孝吉祥,就要從講究衛生、醫治疾病和修正行為等方面努力來求得。舍此而求諸鬼神迷信,是通人所深疾的迷、誤、惑的行為。這些唯物主義的思想很有進步意義。
針對東漢末年的朝政昏亂,他主張“政不分於外戚之家,權不入於宦豎之門”。反對“選士而論族姓閥閱”,主張“核才藝以敘官宜”;“限夫田以斷併兼,急農桑以豐委積,嚴禁令以階僭差,察苛刻以絕煩暴”。
他輕視天下士人的“三俗”“三可賤”“三奸”,說:“天下士有三俗:選士而論族姓閥閱,一俗;交遊趨富貴之門,二俗;畏服不接於貴尊,三俗。天下之士有三可賤:慕名而不知實,一可賤;不敢正是非於富貴,二可賤;向盛背衰,三可賤。天下學士有三奸焉:實不知詳不言,一也;竊他人之記以成己說,二也;受無名者移知者,三也。”這些都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至今仍有啟發價值。
感謝悟空邀請。仲長統於漢獻帝時為尚書郎,後參丞相曹操軍事。他常議論古今治亂和時俗行事,著論《昌言》。該書集中地闡述了仲長統的政治理論和改革的要求及措施。《昌言》原為34篇,10餘萬言,可惜大部分散佚,僅《理亂篇》《損益篇》《法誡篇》3篇儲存在《後漢書》本傳中。另外,《群書治要》《意林》《齊民要術》等書中,儲存了隻言片語,留下來的僅佔原書的十分之一二。
仲長統在思想中雖說有唯心主義的糟粕,但他一生,唯物主義思想和進步主張是他思想的基礎方面。尤其是他以 “人事為本、天道為末”的唯物主義武器,批判了兩漢時期宗教神學的喧鬧,他的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有著特殊的歷史地位.他是一位偉大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和進步的思想家。《昌言》的內容切中時弊,多有卓見,為東漢末年儒家政治思想和社會批判思潮的代表作。
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仲長統的主張觀點。仲長統認為“天”即自然,它沒意志和目的。人應該遵從的“天之道”是星辰執行、四時代序等自然界變化的法則,而不是吉祥災異的神學虛構。他強調自然的變化有一定規律,人們根據其變化規律決定自己的行為,就會得到成功。如在農業上,人們只要順“天時”,如適時播種,辛勤管理,及時收穫,就有好收成。收多少不在於“天命”,而是在於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在政權得失上,仲長統批判了“神的旨意”。他認為創業者奪天下,建立霸業是由“人事”所致。同樣,王朝由盛而衰,毀業亡國,也是由“人事”所為。仲長統還對當時流行的巫祝、祈禳、丹書、厭勝、時日、風水等神學迷信活動做了揭露批判。從根本上否定了宗教“天命”決定社會興衰的說教,從而否定了宗教神學的統治地位。這在兩漢歷史上,是“破天荒的卓見”。 他敢罵有漢一代對信仰宗教的君臣為糊塗蟲、敗家子、下愚無知的迷信者。他認為天之道不是別的,僅是自然的規律,人們要懂得天之道,不是為了別的,僅是為了有利於生產和工業。他指出要想壽孝吉祥,就要從講究衛生、醫治疾病和修正行為等方面努力來求得。舍此而求諸鬼神迷信,是通人所深疾的迷、誤、惑的行為。這些唯物主義的思想很有進步意義。
針對東漢末年的朝政昏亂,他主張“政不分於外戚之家,權不入於宦豎之門”。反對“選士而論族姓閥閱”,主張“核才藝以敘官宜”;“限夫田以斷併兼,急農桑以豐委積,嚴禁令以階僭差,察苛刻以絕煩暴”。
他輕視天下士人的“三俗”“三可賤”“三奸”,說:“天下士有三俗:選士而論族姓閥閱,一俗;交遊趨富貴之門,二俗;畏服不接於貴尊,三俗。天下之士有三可賤:慕名而不知實,一可賤;不敢正是非於富貴,二可賤;向盛背衰,三可賤。天下學士有三奸焉:實不知詳不言,一也;竊他人之記以成己說,二也;受無名者移知者,三也。”這些都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至今仍有啟發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