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極品全職寶媽

    我們不是生活在農村,但是我們從小孩學說話時就教普通話,跟別人說話卻說方言。

    小孩從小說普通話,看動畫片無障礙,識字早,閱讀理解能力強,2週歲半可以獨立閱讀繪本,3週歲半開始閱讀十萬個為什麼一類的科普讀物。現在上小學閱讀寫作都不成問題。

    至於小孩說方言的問題根本無需擔心,上了幼兒園所有的小朋友一起都說方言,用不了幾天她自然就會說。

    我們現在方言也說得很溜,只是在正經探討問題時還是用普通話,因為總覺得普通話表達會比較精準一些,思路更清晰一些。

  • 2 # 野犛牛22

    老人也應該學習普通話,他們已經說方言習慣了,一時半會改不過來了,要慢慢的來,這不是短時間就能適應的,需要一代人的努力。

  • 3 # 吐絲的紅蜘蛛

    農村父母們都有兩種身份與角度:

    1,他們個人的地方性身份屬性,即農村父母是隸屬於哪個省、市的區域,他們就使用哪個省、市的家鄉方言。一般來說,同一個省的各下級縣市的老百姓都說差不多的方言,並會直接承認自己的家鄉話為第一類生命語言。

    方言是農村父母在狹窄的家鄉使用的一種生活語言,它讓農村父母擁有自身真實的祖輩血脈關係,與親切的家鄉傳統文化情感。

    2,他們個人的國家共通身份屬性。即中國所有的農村父母都是國家公民,他們都屬於同一種語言、文化與風俗共同體的成員,所以,他們有著彼此認同的溝通方式——普通話。普通話是農村父母在社會活動領域中廣泛使用的一種通俗語言,令農村父母直接作為一個國家的百姓,來參予到語言、思想類的活動領域中來。

    由於農村孩子一出生就處於方言環境,直接擁有了祖輩關係的傳統語言,所以,農村父母就不再教育他們去講方言,而僅僅教育他們去說國家推行的普遍話,以從小培養起孩子們的國家意識與共同文化觀念。至於他們自己,因為一般都在家鄉工作和生活,所以,他們與家鄉人見面都直接講方言,這樣更符合他們彼此的地方傳統身份,也更能讓彼此體驗到家鄉人的親切情感。

  • 4 # 坐看雲天風起時

    放心吧,方言失傳不了,生長的大環境影響著,怎麼可能失傳?父母不對孩子說方言,未必親戚鄰居也不說方言,孩子學語言的能力本身就強,上學後怎麼可能學不會?不用操心,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除非在異地生活才會有這種可能。反倒是父母從小就教孩子說普通話是個很好的習慣,起碼孩子學字和拼音會很快,有利於孩子語言的學習,關鍵是父母的普通話說的標準與否到是多提高提高才是!

  • 5 # 烽火金華

    不能千篇一律教孩子講普通話,應保留地方語種,這是地方文化。再說,農村父母親教孩子講普通話不標準,尤其是南方人更加不標準,孩子因為父母親的“普通話“而定型”,就像川普話,雲貴話,湖北話、江浙話一樣。教孩子普通話,應該交給學校普通話達標的老師。

  • 6 # 貳佰沒有伍Y508

    我覺得方言是一種文化,不可丟棄,普通話孩子可以從電視中,手機中,幼兒園時期就開始學習了,所以,普通話是肯定能學會的,個人覺得沒必要一開始就只教孩子學普通話而忽略方言。

  • 7 # 裴十七

    教孩子說普通話最基本的,從小就培養,而自己是從農村出來的,無論到哪,鄉音不改,也改不掉,但孩子也有可能說方言,你不教回老家別人會說,只是一點而已,孩子慢慢會適應的,至於自己,一方水土養一方言,改變不了的

  • 8 # 佰特燈飾

    各個家庭教育出自這個家庭的人文素質,文化高低。

    如今交通方便,基本上除年大老人,未成年人外,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庭都有車,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成年人士都有駕照,總之年齡身體合乎者首要開車。過去連姻十公里外就嫌棄是遠嫁,現在各地婚姻地域涉及天南地北。曾經有個家庭,媳婦從千公里的外省嫁入,進門起夫妻雙方全用普通話交流,公婆文化不高,沒有學過無法講普通話,後面生了孩子,孩子隨母親父親講普通話,慢慢長大公婆發現自家孩子普通話己成形不能講本地話,急了不滿意,因為孩子弄不懂爺爺奶奶的方言了,發誓待媳婦生二胎時要講本地(土話)。

    國家發展,婚姻自由,打工奔流成常態,先讓普通話進入孩子心靈方便上學,方便與全國各地人員交流,成年後土話方言新生人一定容易瞭解。

  • 9 # 悠閒執著的高山

    從小到大我父母也沒刻意教我普通話,上學的時候自然而然學會的,所以我普通話和方言都會說,我們這邊很多年輕人都這樣。在老家打招呼或交流都用方言,因為在村裡大家都會說方言,都能聽懂方言,你還說普通話,人家會覺得你太能裝了!我剛畢業回來的時候,單位有個組長在北京待了幾年,回來還說著一口不倫不類的普通話還拽文,說普通話不像普通話,說方言不算方言,別人聽著理解都費勁,人家都說他裝。我回家跟我爸聊天說起來,我爸說我們村裡有個人也是在外面待了幾年,回村的時候用普通話跟他爹拽文,問他爹那田裡綠油油的是什麼,他爹拿掃帚疙瘩在後面追著他打了半個村子,出去幾年裝模作樣的連麥子都不認識了

  • 10 # 賈老師奇妙育兒

    曾經有一位留學生,他是在美國出生,他的爸爸是美華人,媽媽是華人。

    他出生以後,她的媽媽就只和他說英語,一句漢語也不教給他,因為好不容易移民到了美國,覺得終於提高了檔次,所以著急去中國化,孩子長大後,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漢語一句也不會。

    參加工作後,有一次,公司裡有一個外派來中國的機會,選一名中文說的好的員工來,待遇非常高。於是,他的一位學過中文的同事成功入選了,而他白白失去了這個機會。

    於是他抱怨他的媽媽,他說如果從小他的媽媽和他說漢語的話,他就會成為雙母語的人,就不會白白錯失那次機會。

    很多農村父母正在努力讓孩子擺脫方言,從小教他們說普通話,哪怕自己教的普通話不標準。

    父母讓孩子在家沒有說方言的機會,而在學校本來就要求孩子們說普通話,所以也沒有說方言的機會。

    最後出現的現象就是,新一代的孩子們都說普通話,無論和誰說話都不說方言,因為他們雖然能聽得懂方言卻說不流利,因為雖然生長在農村的大環境下,卻從來沒機會說方言。

    有的地方的農村,大街上聽到的年輕人之間已經都是說普通話,只有老人才說方言。所以某些地方的方言正在漸漸失傳。

    有人說這是國家普及普通話的結果,有人說因為很多農村父母覺得說普通話洋氣,崇洋媚外,還有人說農村父母是想讓孩子擺脫農村標籤,去農村化,從小就像個城市人一樣。

    其實,我個人覺得,農村父母從小隻教孩子普通話,完全不讓孩子說方言,沒有必要。

    農村父母普通話往往說的不太標準,會誤導孩子。

    由於生活在說方言的環境裡,普通話經常摻雜一部分方言。這是通病。如果用這樣的普通話去教孩子,小孩學話又特別快,就很容易導致孩子以後說普通話不標準,帶有強烈的方言味道。

    2.上學之後,所有人都會學會說普通話,不會因為沒有從小學普通話而有什麼影響。

    現實情況是,只要上了學,沒有人不會說普通話。而且學校教的普通話往往比較標準,對孩子說一口標準普通話有好處。

    3.地方方言是當地特色,蘊含著當地的文化底蘊,如果徹底摒棄,一代代去農村化,最後方言失傳,文化也消失。

    所以我覺得,農村父母如果覺得自己普通話比較標準,在教孩子讀書時應該儘量用普通話來讀,但平時沒必要完全用普通話和孩子交流,不給孩子提供任何說方言的機會。方言和普通話並不衝突,不必把方言避之如猛虎,也沒必要著急去農村化,身為農村人並不丟人,從小隻會說普通話也並不是什麼洋氣的事。讓地方方言文化傳承下去,也不會影響孩子未來到大城市就業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朋友們怎麼看?

  • 11 # 火鳳凰xwtx

    這個命題本身就有問題,在農村很多父母天天早出晚歸,辛苦的很,他們哪裡有那麼多時間教孩子們普通話?即使是在學校裡面,大部分老師也是本地人,就是用普通話講課,也是帶著當地方言的普通話。所以說,農村的孩子們還是講當地方言的多麼,何況學習語言是要有個語言環境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農村人,沒有任何資源,怎麼才能改變自己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