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棒奔霸

    夏至過後,不知不覺小暑已經慢慢的臨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也是一年之中最為炎熱的季節,這幾天很多地區氣溫已經爬升到相當高的溫度,夏季的酷熱也已經正式開啟了大門,夏季除了要多飲水之外,還要注意飲食,以及休息規律,儘量別熬夜過久,夏季本身睡眠質量就不好,沒有充足的休息是很難有飽滿的狀態工作。

    農村俗語說的小暑熱得透,大暑涼颼颼,意思很明顯指的是,小暑期間的溫度如果很高,已經達到了全年的最高峰值,那麼在大暑期間的天氣,就會慢慢的變得涼爽,這句俗話老話說的有沒有道理呢?

    冬季有我們非常熟悉的數九歌,也是指九九八十一天的冷天氣,在各個階段期間的展現,其實夏季也是有數九歌的,只不過夏季的數九歌跟冬季正好相反,說的是關於熱的階段描述,冬季的數九歌是從冬至開始,夏季的數九歌自然要從夏至開啟:一九至二九,扇子不離手;三九二十七,冰水如甜蜜;四九三十六,爭向街頭宿;五九四十五,樹梢輕風舞;期間是這段時間最熱,在往後就是涼爽的天氣,按照數九歌計算,最熱的莫過於是四九期間,那麼四九是在什麼時候呢?

    今年的夏季四九是在7月19號至於7月27日,這個時間段是四九天氣,而在四九期間也是處在小暑期間,還橫跨了大暑節氣的頭幾天,在四九期間天氣是最炎熱的說法是很靠譜的,這個期間也正值入伏之後的頭伏天氣,今年7月12號開始頭伏,頭伏是在7月12號至7月21日,入伏之後的天氣也是最熱的天氣,在此期間也正值四九天,這段時間最熱,也是小暑節氣期間,所以按照農村的老話來說,等到大暑節氣過後,天氣就會變得涼快一些,而大暑期間也正值數九歌的五九四十五,樹梢輕風舞,天氣開始變得不是那麼的煩悶,空氣也開始了流通。

    對於炎熱的夏季,跟節氣的變換確實存在著關係,像我們熟知的農村老話:三伏不進秋來到,每年的中伏期間,立秋節氣就會準時的來到,雖然還是處在三伏期間,但這種熱度早已經跟剛開始的火辣,變的溫和了許多,炎熱的天氣,也到了強弓之末,而立秋之後,雖然白天還是那麼的炎熱,但在早晨和晚上,風兒已經開始吹起,一絲絲涼意開始蔓延,也宣告著酷暑已經慢慢的離我們越來越遠。

    農村的關於天氣的俗語老話,都是多年的經驗積累,由於是對於節氣的諺語,很多時候還是很靠譜的,今年最熱的天氣應該也是在小暑和大暑期間,但對於現在的天氣,只有更熱,而且是一年比一年熱,這點是真的讓我們對於夏季,要怎麼熬過苦夏,才是應該去面對的,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

  • 2 # 響水大米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也是夏天的第五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稱:“小暑出現在六月節,暑有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暑的意思就是炎熱,這一點從文字的外形上就可以看出,者在古代文人墨客的文章中一般是用做句末助詞,當然在用於代詞的時候也可以指代人,人腦袋上頂個太陽,當然就表示熱的意思了。

    古人認為在小暑期間,天氣還沒那麼炎熱,不到一年中最熱的日子,所以稱小暑,只有到了三伏天才是最熱的季節,所以稱為大暑。這就是古人總結出的老話:“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的意思。

    小暑熱得透,大暑涼颼颼的說法是本來應該沒有那麼熱的小暑突然溫度很高了,那麼到了大暑也就熱勁過去了,所以就會感覺沒有往年那麼熱了,這裡的所說的涼颼颼也就是相對說的,因為畢竟大暑還是在三伏天裡。

    今年大暑熱嗎?

    民間一直流傳的說法是熱在三伏,而三伏中最熱的時間段是中伏,今年的中伏是20天,也就是從7月22日-8月10日之間,而今年的大暑時間是7月22日,所以大暑正好是中否開始的時間,整個大暑節氣都在中伏時間內,所以今天的大暑很大比例是會比較熱。

    再有從目前的天氣狀況來看,全國各地相對溫度比較低,各地雷雨不斷,導致了溫度較低,所以馬上就要進入小暑了,小暑期間的溫度不會很高,那麼可以推演出最熱的天氣將在大暑時節來臨。

    從近十年的天氣資料來看,中國青海、甘肅、山西、內蒙、安徽等大部分地區,7月份的極高氣溫天氣都出現在大暑,所以按照往年的天氣變化規律來看,今年大暑出現高溫的可能性也比較大。馬上小暑了,農村俗語“小暑熱得透,大暑涼颼颼”,是很麼意思?大家說今年大暑會熱嗎?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 3 # 一品小十六

    再有三天就是小暑了,小暑過後天氣一天比一天熱,而且馬上就要入伏,入伏之後的天更是熱的人直想潑涼水,通常人們會透過小暑來判斷今年的伏天和大暑是否炎熱,好提前有點思想準備,該避暑避暑該洗海澡洗海澡,於是就有了這句“小暑熱得透,大暑涼颼颼”的俗語,意思就是說透過小暑就可以瞭解到大暑的時候是否炎熱,小鼠如果特別熱,那麼大暑的時候就會比較涼快,立秋降溫較早。

    今年的伏天不會太熱,第一是因為馬上到來的小暑會“熱得透”,今天是小暑前的三天,我們這裡白天的時候特別熱,已經報了高溫橙色預警,照這個趨勢來看,小暑的到來會帶來更炎熱的天氣,小暑過後的第五天就入伏了,真正的夏天到來,汗流浹背的日子又來了,通常小暑的時候這麼熱,到大暑的時候就會有一定的緩解,小暑到大暑有半個月的時間,隨著高溫天氣的過去,大暑的時候就會有所緩解。

    今年的大暑不會太熱,還有一個原因是,往年從入伏到立秋的時間一般都很短,可能也就18天左右,因為每年一到入伏,我們家就會去粘知了,總感覺沒幾天就立秋了,知了是最應季的昆蟲了,一立秋知了就沒法吃了,所以往年入伏到立秋總感覺過的很快,雖然說天氣炎熱,忍忍半個月就過去了。但是今年不一樣,今年從入伏到立秋有28天的時間,農村的老人們都知道,這個時間越長代表著大暑的時候越涼爽,所以說今年的大暑不會太熱。

    還有三天就小暑了,大家可以看看小暑的時候是不是很炎熱,如果熱的透透的,那就證明大暑的時候我們可以提前感受到立秋的涼爽,今年應該是個相對比較舒服的夏天。

  • 4 # 指尖三農

    馬上小暑了,農村俗語“小暑熱得透,大暑涼颼颼”,今年大暑熱嗎?

    這幾天,指尖所在地,氣溫簡直爆表,最高已經達到37°C,感覺已經熱到虛脫了。昨天我說起今年的天氣真的是熱,外婆接話說,現在熱不算熱,小暑大暑在後頭,“小暑大暑,熱死老鼠”。同時,外婆還說,要看今年夏天熱不熱,得看小暑晴還是陰,“小暑熱得透,大暑涼颼颼”,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在我的追問之下,外婆說起流傳的俗語,意思就是說,如果小暑這天是個大晴天,並且氣溫很高的話,那麼等到了大暑的時候就沒有那麼熱了,甚至會吹起涼颼颼的風。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實際上,主要來源於農民日常的總結。作為農民而言,沒有什麼比風調雨順來的實在。夏至前後,農村一片繁忙景象,家家戶戶都忙著育秧插秧,現在秧苗基本上已經生根。雖然,眼下大的農忙活動沒有,但是要想多打糧,就得多農忙,曬田、打水、施肥、打藥、拔草一樣都少不了。為了做到靠天吃飯,就要留意歷年的氣候變化,久而久之就總結形成了可以預測氣候的俗語。

    外婆說,根據今年的天氣預報,小暑很大可能會下雨,那麼今年夏季可能會很熱。因為,還有這麼一句俗語,“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小暑溫度高,以後才能熱得慢,到了大暑天氣涼颼颼;小暑天氣涼爽,三伏天會很熱,到了大暑熱到曬開石頭。

  • 5 # 老農民說事

    小暑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除了小暑以外,其實還是有大暑的,小暑指的是氣溫還不是很高,大暑指的是氣溫已經非常高了。在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中命名方式一般有以下幾種:一是以氣溫高低來命名,比如小暑和大暑,小寒和大寒;二是以降水來命名,比如穀雨、小雪和大雪;三是以物候現象來命名,比如小滿和芒種。從二十四節氣的命名規律我們就可以看出來中華民族先祖們的智慧,他們透過自己的實踐經驗以及知識才能總結出來非常具有規律性的知識體系,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創新。在以前的時候,人們大多會把農業生產中的一些經驗總結在俗語中,透過俗語再流傳給後世子孫,有些俗語雖然沒有出現在書籍中,但卻經過人們的口口相傳留了下來。

    小暑和大暑是中國夏天比較重要的節氣,其時間和“三伏”有一定的重合性,所以筆者認為完全可以透過研究其相互關係從而確定出來俗語有無價值。“小暑熱得透,大暑涼颼颼”,這句俗語的意思其實不難理解,小暑這個節氣的時候如果氣溫會非常高的話,那大暑就有可能氣溫會比較低。對於這句俗語筆者認為需要辯證的認識,要有所吸收,也要有所摒棄,在以前古代的時候,人們能夠接受文化知識的人就已經非常少了,更不要提能夠有機會學習關於科學的知識。如今的科學技術都已經這麼成熟了,都很難做出這麼絕對的天氣預測,更不談提在古代社會了。

    今年的小暑是在7月7日,這一天是乙巳日,小暑過了第五天,也就是在7月12日的時候是初伏。大暑是在7月23日,這一天是辛酉日,大暑的前一天是中伏,這也就意味著大暑是在中伏裡面的。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俗語“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三伏天是我們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在三伏天裡中伏的氣溫相對於初伏和末伏又會更高,這也就意味著大暑的氣溫肯定會普遍高於小暑,畢竟大暑是在中伏天,但是小暑連伏天都沒進。最近幾天的氣溫可能很多人都感覺到氣溫比較高了,認為現在的氣溫對其生產生活已經有了一定的影響,但是筆者要說的是今年熱的天氣才剛開始,等到了中伏整個天氣才會徹底熱起來。

    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很多地方都會經常性的出現一些極端天氣,一些省市甚至出現5月下雪的情景,這給農業生產帶來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小暑熱得透,大暑涼颼颼”相對其它俗語可能不是特別嚴謹,不同的地方的氣候狀況是有差別的,中國的氣溫狀況不可能是一樣的。小暑天氣的怎樣,其實和大暑並沒有直接關係,總的來說大暑的氣溫是高於小暑的,馬上就要到小暑和大暑了,希望各位還在一線工作的工作人員能夠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讓自己的能夠有更加強健的身體,如果有養身需求的,也要趕緊抓緊練習節奏了,以免錯過“冬病夏治”的最好時機。

  • 6 # 靈子

    後天就是小暑,這幾天已經開始有些悶熱了,如果下一場雨就好了,雨後氣溫就可以清爽一些,可就是不下雨,這樣氣溫就沉悶。不過所幸的是北方農村有個特點,白天再熱,晚上卻依然有涼風吹過,自然涼風跟空調和風扇吹出來的風不同,不傷害人體,所以儘管白天有些熱,晚上還是可以休息好的,這就是四季分明的北方的特點。不像南方一些地區,白天晚上的持續高溫,熱的人受不了。

    俗語說“小暑熱的透,大暑涼颼颼”的意思是說,只要小暑期間持續高溫,天氣炎熱以後,大暑就可以涼快一些。對於這個常識,往年還真沒有關注過,在我的印象裡,小暑是暑季剛剛開始,也就是說酷暑的天氣才剛剛拉開序幕,等到中暑和大暑的季節會更加炎熱。我以為小暑只是過渡期,真正遭罪的日子是在後期大暑的時候。看來我的理解是錯誤的,按照老話說的,小暑先熱了,大暑就可以涼快一點兒,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先苦後甜啦。反之,是不是說小暑的時候如果涼快了,大暑就會熱的讓人受不了?

    我總以為三伏天和三九天是對應的,小暑大暑跟小寒大寒一樣對應,前者是最熱的季節,後者是最冷的季節。我的理解是,從小暑開始,慢慢過度到大暑,溫度是越來越高,越來越熱,到大暑的時候,就是一年當中溫度最高的時候。同樣,從小寒過渡到大寒,天氣也是越來越冷,到大寒就是溫度最低的三九四九。看到了這句俗語,才知道自己的理解有錯誤。不過我想任何事情都應該辯證的去看待。

    看了一下日曆,二十二號是中伏中伏,第二天就是大暑,中伏應該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日子了,而且今年暑期較往年時間長一些。根據農作物生長的需求,如果暑期氣溫不高的話,對農作物生長就不利,各種農作物的主要生長過程,大部分是在暑期。如果大暑期間氣溫涼爽,很多農作物就會延長成熟時間。特別是玉米,主要就是在暑期抽穗拉棒子。一旦秋風涼了,玉米生長就緩慢了。所以我想,或許俗語有一定道理,但是今年大暑以後是不是真的涼颼颼,我們只能拭目以待。不過為了農作物的生長,農民們還真的不希望大暑的時候就涼颼颼。

  • 7 # 龍百曉生

    今年小暑節氣時間為7月7日,也就是本週末,雖然還沒有到小暑節氣,在北方地區受暖高壓氣流影響,很多地區其實已經突破了當地氣溫最高值,據說北京部分地區最高突破了40℃,而河北東南部和山東魯西北地區則也達到了39~40℃,對於身處這種高溫炎熱天氣中的我們,似乎感覺今年夏季高溫時間來得早太多,若是下半年氣象突變,受到南方雨帶北移和颱風影響,下半年極有可能遇到“旱轉澇”,屆時因雨水增多,或許會帶來“大暑涼颼颼”的感覺吧!

    記得去年我們這邊也是遇到了高溫炎熱天,幾乎到了7月下旬才雨水增多,那時候剛過完大暑節氣不久,是處於三伏天的“中伏”期間,由於我們這邊夏天有晚上去戶外捉金蟬的習慣,一邊雨後才會比較多,因而對於去年天氣記憶深刻,而到了去年8月份,似乎山東又經歷了颱風影響,使得山東部分地區受到洪澇影響,尤其是當地種植蔬菜的區域受災明顯,進而造成當時全國多地蔬菜價格的大幅上漲!所以說,大暑節氣時並不一定當地高溫酷熱,還有可能遇到洪澇、大風天氣影響,往往對於玉米等農作物正常生長影響也比較大!

    事實上,這句俗語只是說的一種情況,其全話應該是分析了不同年份內的不同遭遇,例如“小暑熱得透,大暑涼颼颼”,意思是說:如果小暑節氣高溫酷熱的話,說明今年高溫炎熱天來得早一些,這樣或許預示著到了大暑節氣後會天氣涼爽一些!

    而有些年份裡農戶也會說“小暑涼颼颼,大暑熱熬熬”,意思是說:如果小暑節氣時天氣還不算特別炎熱,並感覺颳風涼颼颼的,那麼說明今年高溫炎熱時間會來的晚一些,因而可能預示著到了大暑節氣時會高溫悶熱,使得人們度過會非常煎熬,可謂是度日如年!

    所以說,如果是依據以上這種判斷方式,那麼至於今年大暑節氣時是否會酷熱難耐,那麼就得看當地小暑節氣時是否“熱得透”還是“涼颼颼”了!而今年又因各地受極端天氣影響嚴重,出現了明顯的“南澇北旱”現象,那麼也需要評判當地是雨季還是旱季。畢竟隨著季風影響偏移,降雨和高溫也會輪番上場!

    因此,根據我們山東這邊目前高溫炎熱天影響來看,小暑節氣前後處於高溫酷熱天已是不爭事實,那麼到了七月下旬至8月份極有可能會遇到雨水到來之時,屆時或許真得會在大暑節氣後體會到“涼颼颼”的感覺,對此,山東農戶也不得不注意下半年“旱轉澇”的風險!(以上僅為個人見解!)

  • 8 # 樹德漢碩

    很快就交小暑了,7月7號,六月初五酉時,17點20就交小暑節。小暑熱得透,大暑涼颼颼,在氣候越來越變暖的今時,那只是個願望而已,想得美。實際到了大暑會更炎熱的。在區域性,一定的地域地形,或許會應驗,許多地方是不會這樣的,特別是人集居城鎮,城鎮水呢高樓多,草木少,就會更感燥熱。

    小暑熱得透,大暑涼颼颼,意而暑天來得早快一點,特別悶熱了,又持繼高溫了,到大暑就可以清涼一點了,我想,這僅是熱怕了之後的美好願望而已。象我生活於北迴歸線之南的人,怎有可能呢?只好盼老天作美,多下幾場雨,用下雨來降溫,也好,離南海東海近,常常有來降溫,小暑無雨是悶熱,但又到了“彭祖忌“的氣候特點,常有雨下,如果無雨,那悶熱燥熱真難受的。

    依照伏的演算法,7月12號才進入初伏,22號入中伏,三伏熱在中伏,今年中伏有二十天之長,一入中伏後就交大暑,大暑怎會不熱?想涼颼颼只是心情寄託好了,實質會很酷熱的,充分做好防暑避暑準備吧!

  • 9 # 小笙常談

    我們廣東這兩天,應節的話一般都會很熱的,民間口頭禪講,大暑小暑有得食都懶得煮。

    你想從前是搵到朝唔得晚的〈有了上頓沒下頓的意思’)。有飯開是多難得的好事,面在大暑小暑這兩天,天氣實在太熱,熱的情度是用有飯都不肯開火去煮來形容,是多麼嚴重呀!

    因南北緯度不問,氣候變化差異很大。北方是講小暑熱得透,大暑涼颼颼,而從前南方一年之中熱的時間相對維持得互長,所以廣東的天氣諺語才會講,大暑涼秋後熱。北方是看小暑,廣東就推後了一個節氣,變成了看大暑。大暑不應節,如大暑這天涼快,秋後一定好熱。

    但隨著全球的氣候反常,今年入夏北方很多地方的氣溫比我們廣州的還高,過往的天氣諺語,就不知再靈不靈。

  • 10 # 嶺南春曉

    出梅入伏盛夏始

    天蒸地煎盼雨歸

    如果,夏至你還未感受夏天的炎熱,那麼,從小暑開始意味著一年之中最炎熱的一段時光,帶著逼人的熱浪走到你面前。

    倏忽溫風至

    因循小暑來

    記憶中的夏天,蟲鳴鳥叫,繁星閃爍,媽媽拿著葵扇為我們扇走蚊蟲;街外小夥伴們跑到附近的馬湧跳落河裡戲水,撲通撲通,一玩就一個下午。

    孩時的記憶,你會記得了幾多嗎?

    青山碧水綠柳居

    心靜自涼不羨仙

    人生漫漫,夏日長長,人,要學會從炎炎夏日,偷得浮生半日涼。

    等一米海浪

    等一抹雨雲

    等一陣淸風

    綠樹成蔭炎夏長,蟬鳴鳥唱動高腔

    風過一池荷香飄,尋處清涼度淸歡

    。。

    (夏雨·荷風·圖片拍攝於廣州·天河·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2019·7·7)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NBA傳奇巨星張伯倫,放到現在還會是超級中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