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是打扮的小姑娘

    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只有朱元璋看的起老百姓這話就不對,什麼叫看得起?

    如果你是指對老百姓好的話,那這樣的皇帝有很多很多,如李世民、康熙、乾隆。

    如果你是指從老百姓出身當皇帝的,那不光是朱元璋,還有劉邦、劉秀和劉備。

    如果你是指不嫌棄老百姓,能和老百姓平起平坐的。那還真是隻有朱元璋。但是朱元璋這麼接觸老百姓,是有目的的,就是讓老百姓告發貪官。但是後來,老百姓大事小事都亂告,氣得朱元璋也不理會了。

  • 2 # 三日軒主人

    題主這一個問題問的有意思,歷史上的皇帝,對百姓好的比比皆是,但凡是個仁慈一些的皇帝就不會太苛待百姓,比如說唐太宗、宋朝大多數的皇帝、明允文帝、明仁宗等等,清朝沒有,清朝的百姓連奴才都當不上,做了官才能當奴才。但是對百姓好和看得起,的確是兩碼事。

    打心眼裡看的起百姓的,一定是做過百姓的人。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皇帝是白手起家,從民間百姓一路做到皇帝,一個是劉邦,一個是朱元璋。但是兩人還有一些區別導致了兩人在對待別人的態度方面有很大的差異,這個關鍵的區別就是兩個人的老婆真的是天差地別。劉邦娶了一個狠毒的女人,而老朱的馬皇后是整個中國歷史上最賢明的皇后,沒有之一。

    女人對男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馬皇后和朱元璋都是社會底層出生,在對待百姓的問題上,兩人理念相同,所以雖然我們不能夠準確的知道朱元璋的心裡所想,但從他的家庭推測,說他是唯一一個真心看的起百姓的人,也不為過。

  • 3 # 布夫舟

    不止朱元璋呀,其實還有劉邦。漢朝制度也是比較務實的,因為和劉邦打天下的這些人都是底層出身,比如蕭何,曾經是秦朝的小官吏。以前有部電視劇叫做《東周列國傳》,我看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權力的變化。以前周天子的權威是最大的,後來過渡到各個諸侯身上,再後來就是過渡到各個諸侯國計程車大夫身上。秦漢以後,平民開始崛起,到劉邦布衣出身,而終有天下。總體趨勢來看,老百姓的地位其實是逐漸開始變得重要起來的。

    所以,並不只是朱元璋才看的起老百姓。唐太宗李世民不是說過,“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本思想,歷代都是受到統治者重視的。但是,朱元璋應該是對民本思想的貫徹的最為認真。為此朱元璋在政治上制度做了很多設計,比如明朝初年官員不過8000多人,為的就是減輕百姓負擔。當然,最有名的就應該是朱元璋懲治貪腐,簡直前無古人。不過朱元璋的矛盾之處在於,他一方面想法設法的加強皇權,另一方面有極力維護底層老百姓的地位。換句話說,這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矛盾。

    回到題目中的問題,為什麼朱元璋要那麼做,或者用題目的話“只有朱元璋看的起老百姓”:

    1.歷史原因。中國古代其實奴隸制度其實很早就消亡了。中國在封建時期的時間特別長,因此,老百姓的重要性很早就認識清楚了。歷朝歷代的經驗教訓,民本思想深入人心。

    2.元朝的影響。朱元璋雖然建立了明朝,但是他還是在元朝成長起來的。元朝政治制度極為不合理,朝政廢弛,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社會矛盾激化,最後人民反抗導致其滅亡。每個朝代都會以前朝為戒,朱元璋總結前朝教訓,自然會引以為戒。比如宋朝的時候,就針對唐朝末年,軍閥混戰的問題,制定了崇文抑武的國策,武官地位遠不如文官。

    3.朱元璋自身獨特的經歷。現在研究一個人,往往會研究一個人的童年。因為一個人其實幼年的經歷往往會極大的影響其以後的性格。朱元璋苦難的生活經歷,使得他對底層老百姓深深同情。比如朱元璋當皇帝就特別重視老百姓的賦稅,以及災年的時候賑災。他父母和長兄當年就是因為災害而致死。自己沒辦法去當和尚,到處乞討為生。

  • 4 # 老郭雜談

    只要是腦子正常的皇帝都重視老百姓。因為這才是國家根本。只是他們無法將利於老百姓的政策執行下去。中間這幫貴族執行層為了個人利益會扭曲政策。古代皇帝一般都是拉攏老百姓對付貴族的。只不過過程有點難。比如科舉就是為了給老百姓和貴族同樣的選擇權。

  • 5 # 澹臺燭滅

    在中國曆朝歷代的皇帝中,能像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那樣,表面上將百姓的地位凌駕於官員之上,確實絕無僅有。

    朱元璋的身世註定了他與農民有天然的親近性,在做了皇帝后,他依舊保持淳樸的農民本色,崇尚簡約,這一風格毫不打折的貫穿於他三十年的皇帝生涯中。

    也許是從小對飢餓的恐懼感一直在朱元璋的腦海裡揮之不去,所以在他心裡有了將大明建成烏托邦式的理想之國的想法,最起碼百姓“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 基本的物質生活能得以保障,偏執的朱元璋不僅這樣想還向著這樣的目標努力了,這種想法舉動無疑是值得肯定的,但在專制體制的社會中,這種“大同世界”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別指望大字不識的朱元璋有那麼高的境界,他希望百姓吃飽穿暖的初衷無非是不要像他以前一樣,活不下去的時候鋌而走險造反,威脅他的王朝統治。

    在專制體制的社會里談人民地位權利或受尊重程度,是件很搞笑的事,中國的百姓是世界上最能隱忍的動物,說動物絕沒有貶低的意味,歷朝歷代的統治者把治理百姓叫做“牧民”,將百姓當做自己養的家畜,,任意放養宰割,肉體上壓榨,精神上摧殘,只要對他們稍微好一點,不是讓他們到活不下去的地步,這些草民肯定山呼萬歲,感激涕零。

    農民皇帝朱元璋也不例外,他需要所有人順從自己,他害怕變化,以自己農民式的直線思維,用最簡單直接的方式治理國家,對百姓來說不是幸運而是巨大的災難,他希望讓所有人的思想整齊劃一,不能逾矩,把帝國所有人劃分為固定的職業,世世代代承襲,不能改變身份,對服裝進行嚴格劃分,限制百姓出行,實行嚴格的戶籍制度,讓所有人都置身於一所恐怖的大監獄中,戰戰兢兢,朱元璋理想的帝國狀態就是,每個人都像木偶般沒有思想,在他設計好的各種框架裡按部就班的生活,就會保證他的大明王朝千秋百代,如此僵化保守讓中國文明與西方的科技蓬勃發展擦肩而過。

    事實上的朱元璋是個極端自私,無情偏執的殺人狂,有一次微服私訪,在街巷中他聽到一個老婦和人聊天把他稱為“老頭”而不是“皇上”,便認為這些人不滿他的統治,回去後命令五城兵馬司將老婦所在街道居民全部殺光,並說“以前張士誠佔據東南,現在當地人稱他為‘張王’,而我做了他們的皇帝,居然背地裡叫我‘老頭’,真是活活氣煞人了!”這就是朱元璋對百姓的態度,“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老百姓在他的眼裡依舊是卑微的“草民”,“蟻民”罷了,談不上什麼看起看不起,只是一群能供養朱家王朝的寄生體而已!

  • 6 # 蘇子侃歷史

    古往今來,有多少賢明的君王。像唐太宗那樣的“視民如水”、“愛民如子”的皇帝有很多,但是這些君王只是重視百姓而言,打心底而言,他們還是或多或少的看不起老百姓。畢竟中國曆朝歷代的皇帝大多數都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對他們而言,重視老百姓只是為了更好的統治罷了。但是卻有這麼一個皇帝,出身卑微卻打心底裡看得起老百姓,甚至對老百姓比對他的那些臣子更好。這位皇帝就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

    出身卑微,本是布衣何談看輕

    《明史·卷一·本紀第一》:“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鐘離...至正四年,旱蝗,大飢疫。太祖時年十七,父母兄相繼歿,貧不克葬。里人劉繼祖與之地,乃克葬,即鳳陽陵也。太祖孤無所依,乃入皇覺寺為僧。逾月,遊食合肥。道病,二紫衣人與俱,護視甚至。病已,失所在。凡歷光、固、汝、潁諸州三年,復還寺。”

    不難發現,朱元璋出身卑微。他的父親早年為了生存到處遷移,等到朱元璋十七歲的時候,蝗災、饑荒壓垮了朱元璋的家庭。父母兄弟的相繼離世,朱元璋當時窮得連父母都沒辦法厚葬。孤苦伶仃的朱元璋只能到黃覺寺出家為僧,後來寺裡也沒有糧食,朱元璋只能出去乞討。出身貧農、父母離世、為僧為乞,這樣出身的皇帝在中國歷史上簡直是屈指可數。

    正因為朱元璋出身低微,本來就是老百姓,所以他不曾看輕過老百姓。我們再看看他當皇帝后那些惠民政策,本是布衣的朱元璋確實是為老百姓著想啊。

    為惜民命——中國歷史上最嚴厲的反腐

    出身於老百姓的朱元璋,受貪官汙吏的敲詐勒索,深知老百姓受到貪官迫害的痛苦。為此等到他登基之後在全國掀起了“反貪官”運動,矛頭直指中央到地方的各級貪官汙吏。“奉天承運,為惜民命,犯官吏貪贓滿六十兩者,一律處死,決不寬貸。”這是他釋出的一條關於整治貪官的聖旨,凡是貪汙六十兩以上的官吏都要處死。而且為了警示其他官員,針對這些貪官朱元璋還設定了一項“剝皮揎草”的極刑。而這一切的出發點就是那四個字“為惜民命”。

    中國古代社會福利最好的時期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天下百廢待興。除了如同其他的開國皇帝一樣,與民休息、輕徭薄賦、興修水利之外,朱元璋還設立了許多針對老百姓的福利政策。針對那些老人家,朱元璋頒佈詔書和法令,規定每地要善待老人,還命令地方官員定期送米麵衣物慰問老人。洪武六年規定:“民年七十以上者,許令一子侍養,免其差役。”為了讓老人更好的渡過晚年,還減輕贍養的那個兒子的差役。

    在朱元璋統治時期還出現了免費提供給老百姓的養濟院、漏澤園(即養老院、醫院)。世界最早的國家免費福利公房也是出現在這一時期,朱元璋下令在南京試點,於郊外修築公房,並安排無家可歸者居住。朱元璋統治的時期可謂中國古代社會福利最好的時期。

    古往今來,僅此一人

    出身布衣的朱元璋,不但沒有看輕老百姓,還頒佈了多項於民有利的政策。古往今來,如此看得起老百姓的皇帝,可謂僅此一人。即便是同樣出身平民的劉邦、劉裕,也沒辦法真正像朱元璋這樣看得起老百姓。畢竟劉邦、劉裕的出身起點雖低,但是相比較於朱元璋而言還是家底充實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者榮耀裡的不知火舞現在還強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