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亦可校園安全管理顧問

    暑假將至,幼兒園中班的學生家長開始猶豫徘徊,是讓孩子上大班呢,還是讓孩子去上小學化的學前班呢?或者,有的幼兒家長雖然讓孩子繼續上大班,但是,開始給孩子做上小學的準備了,比如,有的家長問:珠心算適合幼兒園的孩子學習嗎?數獨適合幼兒園中班的小朋友們?諸如此類的問題表現出兩個方面:第一,家長為孩子上一年級的所謂的起跑線而焦慮,足見父母對孩子學習的重視程度之高;第二,令人欣慰的是家長增強了從孩子的角度對學習內容進行判斷的意識,可見父母變得越來越理性了。

    幼兒園孩子家長的焦慮無獨有偶,也有太多的小學生家長非常困惑:孩子從小聰明伶俐,為何一上學就像變了個孩子,特別費解的是,孩子沒有學習動力,一說玩就來勁,一說上學就反感,甚至一寫作業就哭呢。孩子為何一上學就“厭學”了呢?這裡的“厭學”加引號,是因為,大人眼中的“厭學”大多數情況下是針對聽課或寫作業而言,學習是個大範疇,孩子並非什麼都不愛學。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孩子“厭學”的原因很多,但有一點不容忽視,那就是孩子過往的學習經歷沒有給孩子留下好印象,沒有讓孩子從過往的學習中體會到自信心、價值感、愉悅感、自尊心、自信心等等。大家都看過小蘿莉背乘法口訣的影片嗎?看著孩子卡在三五十五這個坎上總也過不去,我們感覺到的是一種苦澀的幽默,帶淚的笑聲,因為一個四五歲的孩子(相當於幼兒園中、大班),認知發展水平還在前預算階段,不適合學習抽象的、邏輯性的數理知識,父母卻“志同道合”,輪番訓斥孩子背誦抽象的乘法口訣,孩子滿臉淚水,大聲喊著“太難了,太難了,這個三五一點也不簡單”。試想一下,如果孩子發展到具體運算階段大約7-9歲(這是正態分佈),認知發展水平提高了,再學習乘法口訣,孩子可能會輕鬆掌握,會對學習充滿成就感、愉悅感、能力感,而無視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讓孩子提前學習,不但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而且讓孩子感覺“太難了,太難了”,這是孩子對學習的第一印象,充滿了挫敗感,充滿了痛苦,充滿了父母的訓斥、責罵,苛責,也即是說,孩子在學習中體會到的印象深刻的挫敗感、無力感、低自尊、習得性無助感,讓孩子在學習和負向情緒之間產生了一種相對固定的迴路,形成了聯結,所以,孩子一提學習就反感,而父母卻偏偏盯著孩子反感的事情--學習成績,而對孩子自己喜歡的事情嚴加干涉,或者對孩子情緒情感不聞不問,這種對學習成績的高度期待,對孩子行為的高度控制,對孩子情感的高度忽略,讓孩子感覺學習是一件不快樂的事情,而且學習是為父母而學,是無論如何都不能達到父母要求的,久而久之,孩子就對學習產生了厭煩的情緒。

    如此可見,孩子“厭學”,你是始作俑者,你卻渾然不覺。

  • 2 # 教育上那點事

    孩子之所以出現厭學,大部分原因是因為父母的教育問題。

    當父母發現孩子厭學時,只一味的去教育孩子,持續的給孩子施壓,最終會導致孩子厭學情緒的爆發。

    孩子在學習上和父母會產生衝突,最後導致孩子學習狀態越來越不好,情緒越來越不穩定,厭學情緒就會越來越嚴重。

    孩子學習的好與壞,不僅在於孩子還在於家長,所以當孩子學習不好時,不要只怪孩子,家長也需要改進自己的教育方式!

    其實,孩子能否接受家長的教育,關鍵取決於孩子在內心如何看待家長,如果孩子根本就厭煩,根本就不想接受家長的引導,這種情況下越努力教育就越沒用!

  • 3 # 向美好的新一天

    先找找寶貝厭學的原因!是因為環境?還是因為學習基礎?還是因為上課聽不明白?還是......

    每個寶貝都是聰明的。學習只是後天培養學的!

    如果是知識基礎的話,家長可以適當找找資料引導下寶貝,或者多請教寶貝的帶課老師。

  • 4 # 誠信判官

    因為

    1)要守規矩

    2)要上課不能動

    3)下課沒時間上廁所

    4)沒安全感

    5)要評比成績

    6)可能被班霸欺凌

    7)有可能挨老師批評

    8)有做不完的功課

    9)要考試排名次

    10)開家長會

    11)不能玩手機(太悶)

  • 5 # 開拓者奮鬥者

    現在的家長總是擔心,自已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報各種補習班。孩子幾乎沒有多少精力去玩耍,時間長啦,孩子就有啦厭煩的心裡。

  • 6 # 青藜閣

    剛剛上小學暫別了任情任性、恣意玩耍的幼年,乍進入嚴肅規範的小學校園,開始端正的學習,不適應是必然的。

      這時候,需要老師家長的幫助,這是他們的年齡特點決定的,也是他們進入人生新階段所迫切需要的。

      都說萬事開頭難,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如果家長能和老師合力幫助孩子獲得學習的動力、養成學習的習慣、找到學習的方法,那麼孩子以後會越學越輕鬆,爸爸媽媽更是會越管越輕鬆,很快就完全不用管。

    教育孩子永遠是一個長久的話題,那麼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不一樣,家庭的生長環境也是不同的,所以說還是要因人而異的進行教育,但是在從小的時候還是要和孩子多進行溝通,和孩子當成朋友一樣的相處,讓孩子有什麼話都願意和你說,而且對孩子要多一些耐心,不能夠總是透過打罵的方式長久以來孩子會越來越不喜歡家長。

    首先你要了解孩子,瞭解孩子的性格,儘可能多的瞭解孩子的思維方式.瞭解孩子在面對困難,面對挫折的態度和處理方式.最基本的,我們常說,要經常鼓勵孩子,經常予以積極的評價,但是,我覺得在表揚和讚美的同也要注意事件本身和場合,否則表揚可能對於孩子已經是家常便飯,沒有激勵作用,抑或是成為孩子的壓力,反而讓孩子負擔變重.還有孩子很多時候會受家長影響,家長對自身的信心,也會無形影響到孩子.家長對待困難的積極樂觀的態度,也會有利於建立孩子面對困難的決心.我不知道你是老師還是家長,但是我覺得教育心理學方面的書,應該讀一些,應該還是很有幫助.

    建議:你還要明白提高孩子自信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其實家長是孩子最早和最好的老師,你們在處理事情上的自信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自己的孩子,不要照搬別人經驗,要根據自己孩子自身的特點,可以讓孩子多參加如體育鍛煉的活動.

  • 7 # 碼上少年

    幼兒養習慣,學習靠環境,從小要引導孩子的學習習慣,父母要多看一些教育的資料,孩子是自己養出來的,家長不盡心,不能埋怨孩子。

  • 8 # 小麗你好

    原因是多樣的。主要原因是學校學習沒有吸引力。有的老師上課無趣:滿堂灌,沒有互動,打罵侮辱學生,作業量太大,歧視差生……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教學藝術和人格魅力對孩子的學習興趣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 9 # 花蕾005

    雖說幼小銜接一直是幼兒園研究的課題。

    可是,現在社會上的幼兒園貌似分成了兩大派系:一為輕鬆、自由,以各類遊戲和愉快教育為主;另一則為以某些特長和技能培養為主。

    而小學的教育目標和方式方法,也分為了兩大派系:一則為各類社團活動和某些特長培養;另一則為嚴格執行各科教育教學為目標。

    這麼一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各執一詞。家長們開始做出了各種選擇,有的選擇自由和輕鬆,有的選擇了專門的技能培養,還有的則兩者都不願意放棄!

    於是,受傷的總是孩子!

    如果幼兒園一味的愉快輕鬆,而進入了一個要求嚴格,學科為主的小學……

    如果原本只要學習一種技能,而進入了一個五花八門培養興趣的小學……

    如果家長不僅滿足於幼兒園的輕鬆愉快,又給孩子們報了辣麼多的課外輔導班……

    孩子們很累!非常鬱悶!無所適從!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除了天生的才華橫溢,除了愚公移山的後天努力,需要的是成人的瞭解和支援!

    不要太在意別人的孩子怎樣?!

    不要忽視自己的孩子是什麼樣的情況?!

    根據個體差異,選擇適合你孩子的學校、學習內容和方法,從小培養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這才是家長們以及老師們需要做到的事情!

  • 10 # 智慧新教育

    為什麼有的孩子小學就開始厭學

    至於為什麼有的孩子從小學就開始厭學這個問題,是父母錯誤教育的結果。因為小學生的孩子已經有了很好的思維能力和認知事物的能力,雖然比不上中學生,但他們的獨立性和自尊性已經很強烈了,而我們的家長卻看不到這些變化,對他們施教的方式還是同幼兒時期的教育方式方法一樣,仍然對他們說教、嘮叨、指責、批評和打罵他們,讓他們覺得父母在控制自己、不尊重自己、不喜歡自己,感到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所以他們就會牴觸、反抗。於是他們就會用不聽、不學、做作業拖拉、頂撞、逃學、逃課、打架、玩手機,甚至會離家出走等等方式來進行抗爭。

    很多的家長由於孩子的叛逆,往往被氣得六神無主、無所適從。到到頭來也不知道到底孩子為什麼會這樣,面對孩子的問題,很多的價值很少考慮分析問題的結症在哪裡,很少總結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很少認為是自己的錯誤,總是把錯誤歸結於孩子自身。其實這樣認為和作為完全是錯誤的。要知道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三個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個性發展、心理生理發育特點,父母應對的方法也要不同,這才是家長需要明白和掌握的,是解決孩子不良行為與習慣問題的主因。

    孩子在2-3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在他們6-8歲時,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在他們12-18歲時,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大家最常見熟知的“青春叛逆期。而小學生的年齡往往在7——13歲之間階段,他們正好處於兒童叛逆期和青春叛逆期的成長階段,所以說,小學生有厭學的情況和心理是正常的,問題是我們的家長,要明白和掌握他們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有針對性的實施科學有效的家庭教育和策略,幫助他們安全渡過兒童叛逆期和青春叛逆期,就不會出現厭學的問題。可是,我們的家長非常的缺乏專業和科學的育兒與家庭教育技能和策略,不能正確認知孩子的成長規律和特點,這才是問題存在的核心。

    另外,家長對孩子叛逆期發展特徵也非常的缺失,要想幫助孩子改變厭學的不良行為和習慣,就必須掌握孩子叛逆期發展的特徵,提高對問題產生預防性與前瞻性。他們叛逆期發展特徵主要表現為五點:一是感受並學習處理更多的情緒;二是個追求自主的探險家;三是變得更為倚賴;四是公然挑戰父母,愛說不要;五是以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還要掌握和理解孩子叛逆的心理原因。其原因也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我已經長大了,我能行;二是為什麼我不能;三是試探家長的底線;四是想受到關注;五是我在表達自己的觀點。

    要想真正的幫助孩子改正厭學的不良行為習慣,光知道以上這兩點還不夠,更要清楚孩子的種種厭學表現,才能夠有針對性的糾正和解決問題。我們把孩子的厭學行為的不良表現歸納為五點;一是不做作業,學習無興趣,視學習為負擔,被動地應付學習;二是把學習作為一件痛苦的事情,責任心不強、馬虎草率;三是行為散漫,經常曠課、遲到,甚至逃學,嚴重的甚至想輟學;四是學習目的不明確,甚至恨書、恨老師、恨學校;五是嚴重者一提到上學就噁心、頭昏、脾氣暴躁甚至歇斯底里。當我們的家長真正弄明白和懂得了如上我所說的這些專業的知識和策略,並且把這些能夠很好的融入到各自的家庭教育之中,在加上改變自我對待孩子的良好態度,就一定能幫助孩子逐步的解決厭學的問題,促使孩子對學習、對生活有了希望和信心、對父母有了好感和尊重,從此一個喜歡學習、愛學習的孩子就會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乒乓球鍛鍊眼睛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