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長城始建於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後聯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築。長城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豐碑和智慧結晶,象徵著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和民族精神。
長城位於中國北部,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全長約6700公里,通稱萬里長城。從公元前7世紀楚國築“方城”開始,至明代(1368~1644年)共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持續了兩千多年修築過長城,今天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
長城大都建在山嶺最高處,沿著山脊把蜿蜒無盡的山勢勾畫出清晰的輪廓。在萬里城牆 上,分佈著百座雄關、隘口,成千上萬座敵臺、烽火臺,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顯得雄奇險峻,充滿巨大的藝術魅力。
長城(The 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且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線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長城資源主要分佈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其中河北省境內長度2000多千米,陝西省境內長度1838千米 。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始修於燕王,歷史長達2000多年。今天所指的萬里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它東起鴨綠江,西至內陸地區甘肅省的嘉峪關。
中國的長城始建於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後聯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築。長城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豐碑和智慧結晶,象徵著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和民族精神。
長城位於中國北部,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全長約6700公里,通稱萬里長城。從公元前7世紀楚國築“方城”開始,至明代(1368~1644年)共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持續了兩千多年修築過長城,今天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
長城大都建在山嶺最高處,沿著山脊把蜿蜒無盡的山勢勾畫出清晰的輪廓。在萬里城牆 上,分佈著百座雄關、隘口,成千上萬座敵臺、烽火臺,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顯得雄奇險峻,充滿巨大的藝術魅力。
長城(The 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且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線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長城資源主要分佈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其中河北省境內長度2000多千米,陝西省境內長度1838千米 。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始修於燕王,歷史長達2000多年。今天所指的萬里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它東起鴨綠江,西至內陸地區甘肅省的嘉峪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