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幽默百香果M

    環境問題,還有一些地方的農村思想,讀書時浪費時間,還不如早點來幫我幹活。孩子就是在這長時間的潛移默化中對學習不重視,不喜歡

  • 2 # 大白微笑

    大多數罷了

    首先,

    就是區域性的公共資源分配的公平性,也不能說不公平吧,至少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其次呢,這個問題很現實,也很尖銳;

    說它現實。是因為農村孩子與城市孩子的差距實在是很難彌補的大,這無論是誰都無法非常有力地反駁,無論是社會資源社會環境,家庭資源家庭環境還是教育方式生活方式都有著難以逾越的鴻溝。

    說它尖銳。是因為這個差距的存在本身是相當不合理的社會現象,卻又只能在一片罵聲和龜速中改進,它會對農村孩子的積極向上心態有很大的打擊,對一個孩子對於未來和社會的看法有極為重要的改變。

    然後就是基礎知識的差距

    這是基礎分。

    這個知識並非燒火做飯洗碗等生活基礎技能,說實話,現在很多的城市孩子也會做飯,很多農村孩子也不會做飯。

    我指的是學習的知識。大多數的農村孩子第一次接觸更大的世界都是在大學,這時候我們最能發現顯著的基礎知識的不平衡。

    這的確要怪罪中國的應試教育體制,城市孩子有更多擴充套件知識和提高自己的機會,而農村孩子捧著課本死讀書的人有很多,因為這是他們改變命運的砝碼,能高一分希望就多一分,所以課本會弄得很通。

    更遺憾的是,課本的知識實在是太過有限。

    最後呢,就是最致命的,觀念的差距

    這點尤為致命。也是基礎分。

    農村孩子有著相當多的優點,刻苦勤勞能幹踏實,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99%的汗水,卻很多次敗在1%的靈感上。

    他們的新生事物瞭解得甚少,在21世紀高速發展的社會中很容易迷失,很多事情都沒有太多的經驗和嘗試的勇氣。

    他們需要具備很強的心理素質和學習能力,才能快速獲取資訊趕超已經有了一定經驗的城市孩子。

    農村孩子很少有人具備領導者氣質,他們大多都有工匠精神,卻不想或不敢領導別人,自卑心理嚴重。

    對待未來的看法差距也很大,有個著名的笑話說的是放牛娃的夢想,賺錢娶媳婦生孩子再賺錢娶媳婦生孩子,我過年剛從老家回來,現在的農村人依然很多都是這麼想。他們普遍不會有很強烈要做什麼的願望,只是希望自己能夠多賺錢,當然這無可厚非,我也想多賺錢。

    總結呢就是:

    農村孩子或許有著一些差距,或許對未來有迷茫,或許不適應社會節奏,但一切都會越來越好的。

    進入社會後誰會管你是農村還是城市出來的對不對?

    人家只會看你的能力

    和人脈。

    真是一把辛酸淚。

  • 3 # 石寨農家

    對於這個問題,我以自己的實際感受和身邊看到的來回答吧。本人八零後,農村戶口,目前農村城市兩地生活。

    一:家庭環境的影響,我上學的年代,放學回家第一件事是回家煮豬食,打豬草之類的農活,父母回家後第一關心的是交待的農活幹完沒有,然後再問作業做齊沒有,也只是問問,因為他們根本也不會做。大人們聊天的話題也是誰誰當包工頭了,誰誰在那裡打工,工資多高之類的話題。(潛移默化的已經教育成了一股打工潮)城裡的同學放學後,基本家長也下班了,然後就是輔導同學一起完成作業,茶餘飯後聊天的話題更多的也是關於教育方面的話題。

    二:教育環境的影響,以前農村很多學校都是所有的科目一個老師教育,而且農村的大環境下根本留不住好老師,有能力的老師教幾年後,都透過各種渠道調往交通生活更方便的城鎮去了。

    三:生活環境的影響,農村白天一般都是不關門的,小夥伴也很多,孩子貪玩的天性很不好管理,看見別的小夥伴在掏鳥蛋,捉泥鰍,自然而然的也就跟出去了,哪有心思學習。城市防備心理稍微重一點,回家就關門了。這種受夥伴影響要好很多。

    總之城裡的教育環境是肯定要優越於農村的,不過現在的差距也在慢慢縮小,現在的七零後,八零後很多都已經為人父母了,也看到了問題的所在,很多父母在城裡租房也要把孩子送到好一點城鎮學校學習,也更加加劇了農村的空心化,城鎮的密集化。這也是一種社會弊端,望有關部門能妥善解決。

    以上謹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是農村人,山裡有木頭竹子,河裡有石頭,可以購買什麼加工裝置,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