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隔夜說動漫

    最近兩年時間中,我們看到了許多有關中中國產動漫行業負面的新聞,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前不久鬧得沸沸揚揚的大角蟲平臺欠薪的醜聞,這件事情不僅暴露出了國漫行業這幾年來受制於資本侵入的影響而營造的泡沫的破裂的可能性,

    不過如若我們細究上述這幾幕事件的本質,我們也不難發現其中的影響也都是經由“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導致的---

    何為“劣幣驅逐良幣”?事實上這是一個經濟學領域的詞彙,經由16世紀英國伊麗莎白造鑄局長提出,用於描繪現行市場貨幣流通的過程中,人們會普遍傾向於將殘破,成色不好的貨幣先用於交易,而將品質較好的貨幣收藏起來。久而久之,也就導致了市場上流通了全都是殘破貨幣的這麼一個現象。

    在過去的認知裡頭,這個現象是備受社會各方指責的,原因就在於這個現象的出現加速了貨幣資源的耗損,閒置了本應參與攤分流通消耗的成色靚麗的貨幣的自由。

    類比到動漫產業裡頭,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就表現在“表現形式”“內容”這個維度上---

    前者所描述的則是上方提到的“從黑白漫畫到彩漫再到條漫”的這一轉變,在許多動漫從業者來說,這一演變趨勢就是一個“低幼化”的過程,尤其在過去數十年間許許多多的動漫創作者都是經由黑白款式的日漫饞補長大的前提下,從黑白到條漫的這一條鄙視鏈就更是不可阻遏的形成了。

    對於內容來說,動漫從業者們在過去十多年時間裡最為焦灼的便是“自家苦心經營的動漫內容,竟然還比不上一部隨意輕改的網文漫改創作”,如此,在眾多人看來,這種現象的出現無疑就會導致讀者審美能力降低的可能性,

    尤其是看到今年國漫市場的票房成績,取得最為耀眼成績的當屬《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3:俄羅斯奇遇記》和《熊出沒:變形記》了,這全都是面向於低幼年兒童的創作,後者更是以超過6億的資料趕超了兩年前上映的《大魚海棠》。

    基於這樣的現象也不難明瞭如今國漫行業所謂的“馬太效應”的具體組成了---那堆揣拿著80%營收的前20%的創作者都是經營者低質動漫的,而應當被重視的深耕者則只能在那80%人群之中,拿著卑微的收入,用以愛來發電度日。

    不過問題來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真的會是置國漫產業於死地的元兇,而國漫行業的未來也確實黯淡無光嗎?

    首先,在經濟學領域上確實曾經表以過對“劣幣驅逐良幣”的鄙夷,認為是貨幣市場必須防範出現的問題。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學家們卻又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流通貨幣的形式越來越朝著更低廉成本的維度演進了---開始的時候是黃金,而後變成了硬幣,再後來變成了紙幣,直到現在可以透過電子貨幣來進行支付。

    這種演變的趨勢之所以能夠發生,事實上除了科技發展的推動之外,同樣不可或缺的便是人類根深蒂固的一種“不在乎材質的價值,只看重其背後所代表的象徵價值”的想法之上,而這種想法無疑就與“劣幣驅逐良幣”如出一轍的。甚至可以說,也正因為“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出現,從而也才得以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毛細血管當中,以最為徹底的形象去強化這種傾向。

    可以看到,假若將“劣幣驅逐良幣”僅僅侷限在同一貨幣形式上來看的話,那確實是會帶來不少的資源浪費的,但假若能夠將眼界拓寬到整個貨幣發展歷程來看的話,我們又能夠看到,這使得更廉價高效的等價物的出現成為了可能,對整個社會經濟的影響絕對是利大於弊的。

    按照這一道理,我們再來回顧國漫行業所發生的系列問題之上---

    漫畫創作的形式和內容無疑越來越傾向於娛樂化了,這看似會對平均質量帶來嚴重的影響,但同時不要忘記了,正因為這種“閱讀門檻”的逐漸下探,動漫行業的細分也才成為了可能---市場上的觀眾都沒有審美能力,畫工再差,劇情再狗血,只要能夠產出那就可以收穫不菲了。對於這樣一場求量不求質的競賽,所有事情都可以朝著“工業標準化”去製造,編劇和主筆畫工等工作能夠分派到不同的人手裡,最後使得產出效率大大的提升。

    從而也就使得動漫粉絲的數量能夠呈現出指數級的暴漲,使得整個動漫產業的蛋糕變得日益巨大。

    而且煩請記住一個人類發展的必然趨勢,甭管是哪一種內容媒體,但人們投身進去之後,在習慣的過程中,他們就會養育成對資訊密集度越來越大的一種傾向愛好。理由在於,亙古至今表現形式也就只有那幾十種,觀眾會很快就乏味,也就只能夠往深處去挖掘,挖掘下去之後,就必然會使得在單位時間上的資訊密度暴增。

    時下流行的綜藝節目《奇葩說》是一種很鮮明的代表,對於嚴肅的辯論活動來說這固然是一種矮化的表現,但相較於過去的娛樂綜藝,這種不斷輸入價值觀的辯論節目顯然是具備著更加之多的資訊密集度的。另外,在近幾年來以《得到》為代表的知識付費的興起也算是一種展現吧,我們不可否認他們確實利用人社會人的焦慮情緒,但兩年過去了,泡沫消退之後難道他們該有的價值還看不到嗎---一種作為書本閱讀補充的音訊解讀形式,極大的拓寬了對於知識具有偏好的人群的數量。

    說到底,如今看衰國漫行業發展的朋友們,其歸根結底的病結就在於“沒有給予足夠的時間容忍度”之上。不過看了上述隔夜君的分析之後,你們又是否會萌生出一點樂觀之情了呢?不妨再等等吧,秉承優質創作的動漫者們,你們的前景一定會是光明的。

    在文章的最後,隔夜君也就動漫創作的側重給大夥提一提建議---

    過去幾年中中國產動漫確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中最為顯而易見的當屬“畫面”之上,如今隨便拾拿一部國漫出來,都基本不可能再出現被人詬病‘粗製濫造’的情況了---《雷鋒的故事》之所以能夠成為網友們口口相傳的笑梗,原因就在於後續的動漫已然不再會出現如此般的齷齪情況了,《雷鋒》是第一個,也將會是最後一個。

    曾在20年前出版的經由知名作家羅伯特·麥基創作的《故事》一書中,就提及過這樣一個市場現象---

    從二十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好萊塢每年都要花費超過5億美元去覓尋好劇本,其中3/4付給了作家去選定或者改寫一些永遠不可能投拍的影片。

    但是,能夠從熒幕上看到的能夠帶給人震撼的內容也是零星可數的,但是,即便你認為是垃圾的,但那幾十部電影也已經是脫胎於他們認為是最好的故事創作了。商業機構對於好的劇本的渴求,以及行動上的投入遠遠超越你們想象的---創作形式和拍攝技藝這隻能說是工業化流程體系下的標準品罷了。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國漫創作當屬今年暑期上映的《肆式青春》咯,一部號稱為新海誠《你的名字。》製作團隊負責的動畫,畫面確實很精美,但遺憾的是,最終的票房成績也就僅有200+萬而已,成為了貽笑大方的作品呢。

    相反今年四月上映的《刺客伍六七》,以及去年年中上映的《大護法》。前者的畫面還上算可以吧,但後者的後面就確實有點兒慘不忍睹了,不過勝在這兩部動畫的劇情都甚為精彩(前者每一集都能夠打動人心,而後者則構建出了一個精彩絕倫的異世界,並從中對映嘲諷了許多社會現實),故此也就成就瞭如此之高企的口碑咯。

    所以,不要過分追求畫面上的呈現了,從最基本的故事原理著手,講好一個邏輯自洽的故事先吧。

    這是隔夜君給予國漫從業者的一個建議,也希望未來能夠看到更多優秀的國漫創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國畫有哪些特色和技法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