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董旭貴

    只好回家打工種地,沒有辦法,只靠一佰元的養老金,很難為持生活,雖然社會條件好了,但一佰元的生活費,是遠遠不夠,而種地又掙不了錢,只好活到老幹到老,但是總又一天,養老保障制度會普照全民,為人民服務,保障中華公民生存,生活有新的開展,不管農企事各行各業公民,都有保障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全民保障,為天下為公,民生,民權,所有公民共同保障。

  • 2 # 大江東去7789

    為你的兒孫付出到老?幹不動了?找誰呢?別人為你養老?沒這個義務,找政府,政府需要交養老金,不交不給,那麼只能找你自己的兒孫解決!

  • 3 # 點點螢光

    農村隨子女進城的老人,把孫輩後看大,那要根據情況來說,大概有這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兒子媳婦比較有孝心,而且他們家庭條件也比較寬裕,當然會把你留在城裡享清福。即使你們和他們住一起不習慣,他們也會找一個比較好的老年養老院,你們住進去。這是最好的一種。

    第二種情況,老年人把孫輩也看大了,現在也沒有利用價值了,讓你們回鄉下,過你們自己的生活,當然每個月他們也會給一點錢你,讓你們也能勉強的生活。

    第三種情況,反正他們的兒子也養大了,你現在待在他們身邊,礙眼,就是累贅。總是千方百計想你們回鄉下去生活,你們的贍養費你仙不說,他就裝作不知道。如果你向他要,他就會哭窮。最後你也只能自己靠自己,過著一種窮苦的日子。

  • 4 # 鄉村留守者

    孝順的子女會留他們在城裡一起生活渡過晚年生活,一般都是回老家儘自己的最大可能自給自足,實在無能為力了,就只有看子女們能否盡到自己的義務了。不過,都希望他們能被子女溫柔以待。

  • 5 # 豫南小調

    農村隨子女進城的老人,把孫輩們看大,他們該如何養老?

    我就是隨兒子進城,幫帶孫子的,至今十一年,孫子上初一了。

    孫子上初一還沒有開學前,我就同兒子兒媳婦商量,我身體倍棒,沒有什麼大的毛病,平常什麼是感冒都不知道。老家還有七八畝田地,六百多棵板栗樹,還有三畝多的竹子林。這麼幾年咱也沒人管,不知道咋樣?我想回去照看照看。況且小孩子也大了,不需要陪伴了,你們上班挺忙,我也幫不上忙,盡在這白吃飯,讓你們養活我,我心裡挺不是滋味。

    我兒子兒媳婦說“別說你把你孫子帶這麼大了,就是你一天沒帶過你孫子,我們照樣養活你。咱家現在也沒有別的人了,俺弟兄仨個都在這,平常你看到的,一直都挺忙。就是逢年過節這幾天休息一下,如果你回去了,我們都不放心,畢竟你年齡一年老一年,萬一有個頭疼腦熱的,這麼遠咋辦呢?不要再說回去的話。俺弟兄仨商量一下,每人每月給你拿一仟元生活費,小打小鬧你自己去辦,遇上特殊情況,到時候再說。家裡的東西用電話聯絡聯絡,誰種地誰收栗子,幫忙照看一下別的東西。”

    我的兒子兒媳婦對我好的真的找不到一點錯。到目前為止,我感覺我是世上最開心快樂的人。

  • 6 # 初心老聶

    不管是身在農村的老人,還是進城幫子女看孩子的老人,他們的養老問題都應該由子女負責,這是天經地義的,責無旁貸的。

    就是老人不給子女看孩子,也應該給老人養老,是責任也是義務,不應該推給任何人,也不應該推給社會。

    有自己吃的就有老人吃的,只要你盡心了,問心無愧了就行。

    老人養活了子女,又幫子女看大了孫子,等於養育了倆代人,這是多大的功勞,子女應該為老人養老,子孫們也應該贍養爺爺奶奶,讓老人有一個幸福的晚年。

    農村真有這樣的老人,養大了子女,還要照顧他們的下一代。

    有的老人在城裡替子女看大了孩子,就覺得老人沒用了,就成了累贅,就成了負擔,就想把老人送回農村,這是喪失了做人的良心,早晚受到報應。

    父母有撫養子女的義務,子女也有給父母養老的義務,是我們祖輩傳下來的規矩。

    老人如何養老,最好是留在子女身邊,享受天倫之樂,這是大多數老人都想得到的,同時也尊重老人的意願,以順為孝,你只要感覺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

    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別忘了爺爺奶奶,讓尊老愛幼的傳統傳承下去,一輩傳一輩,祖輩傳留。

    要是老人執意回農村,一定為老人妥善安排,經常回家看看。

  • 7 # 愛思考的種田人

    農村的老人,在生產隊那時,早出晚歸,參加集體勞動,自己吃糠咽菜,心中都有著,寧可苦自己,不可累孩子,省吃儉用,為了不應孩子在受文盲之苦,東拿西借,供孩子上學深造。

    時間如流水,轉眼到了男大當婚,女大隨嫁,緊接著物價猛漲,糧價太低,兒女又不願待在農村種田,還要老人隨他們進城,大多數是婆婆,家中留守著老公耕耘著幾畝薄田,隔三差五的把麵粉,土豆,胡麻油幾經週轉帶去,作為生活用品。

    他們中有的為了早日把襁褓的嬰兒,孫輩們看大,放棄土地,拿上養老金,背井離鄉,家中只留下50一60多歲的老人,即當爹又當娘,種地養牛養豬全包乾。

    可近年來,孫子大了,都陸續回到了破爛不堪的老家了。

    身體硬朗的,在自己的地裡種些,白菜,南瓜,土豆,西紅柿,辣椒等用來食用,種幾株玉米用來餵雞。

    眼看著他們的養老資金太微薄,國家一月發放120幾塊錢,用來邦扶二老的生活,說白了農村的老人只是推日頭下山,心中顯得太空曠了!

  • 8 # 蘇沛歌天

    對於這個問題,三言兩語說不清楚。況農村老人各自情況不同,確實沒有一個標準的養老方案。

    一:農村老人進城去給兒子或女兒看孩子,一般是婆婆居多。老兩口一齊去照管孩子的次之。當然也有兩老口分開照顧兒子或女兒家孩子的。

    不管是哪一種情況,老人照顧子女家的孩子,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特別是老母親照顧嬰兒的。更是艱辛。擦屎揩尿,餵奶",知冷知熱。這真是技術含金的又義不容辭的工作。

    也有的孩子大了,進入幼兒園或是上了小學的。每天接送上下學。距離學校遠的,一般要騎車,有騎腳踏車的,有騎電動車的。

    接送孩子也是每天在穿梭的車流中,來去匆匆。既要遵守交通規則,還要爭分奪秒,以防學生遲到。更重要的是安全不可大意。每次接送都是在擁擠的大馬路上,見縫。

    這些老人,家境普通,請不起保姆,所以才有為兒女,不惜一切,為孫輩甘做牛馬。

    二:當孫輩長大,能自己照顧自之時,一般都住校了。這時的老人也以是七十左右歲了。大多身子骨尚硬朗。少部身體欠佳或病魔纏身的,以沒有了自理能力。

    三:身體硬朗的老人,一般都為回到原籍農村,因為自身能能打能跳,回到農村廣擴天地裡,心情愉悅,種菜種豆,雖然勞累,但精神充沛。有鄰居百舍飯後茶餘的嘮嗑,也有家中雞鴨鳴叫,每天生活愉快而充實。比城市的寂莫和喧嘯而言,農村才是老家。金屋銀尾,比不上自家老屋!這裡是根!

    四,病魔纏身的老人,就沒有上述的自由。不僅每天承受病痛,還要被治病的費用所折磨。

    人老人了,沒用了,自認為是兒女的累墮。這部分老者大部陏兒女在城裡,那裡的醫療條件比農村好得多。這部人享受著兒女及孫輩孝敬,除病痛外,也是安享晚年。

    五:最悲催的是那些經濟條件差,兒女又不孝的老人。(他她.)以不能自理,靠老伴堅持照理日常,那些苦自必不說也罷。

    以我鄰居張哥來說,妻子患病多年,臥床不起。每天都是張哥照料妻子,吃喝拉撒,縫補洗涮,。雖然兒子大學畢業,有份不錯的工作,每月匯錢匯物,但卻遠水解不了近渴。女兒雖嫁的不遠,經常探望。但都不能在床前盡孝。因為她他們一成家立業。有自己的事業,有自己的小家庭!

    六:這些農村看大了孫輩,而自己怎樣養老的問題,或許誰也沒有想過。因為也不用想,想也沒用。

    俗話說:生兒育女防備老。大多還是厚道孝順的。

    葉落歸根!終了還是離不開農村那花開花落的老家…

  • 9 # 靜看大自然耳聽音樂

    這個是令人擔憂的社會問題,就眼前,在農村養老還不算完善的今天,是許多進城老人面臨的問題。

    在農村,大部分青年去城裡務工,安家利業,老人隨子女,照看孫子,當孩子輩大了,不再需要老人照顧了,這時問題就來了,是回鄉繼續務農,還是留在城裡養老享福,這就要看子女的態度了,有孝順的孩子,就會讓父母留在身邊,和自己共分享。

    不孝順自私的孩子,就會把父母支走,這當中,媳婦起著主要作用,因為在中國是女人當家,這也是中國的國情,在社會上,輿論應大力提倡和宣揚做好兒媳,一個好兒媳能影響三代人,上孝敬公婆,侍奉老公,培養孩子成長,是核心力量,家中娶了好媳婦,幸福三代。

    別人家的媳婦,自家的姑娘,多種角色的變換,做好媽的好姑娘同時,也要做好婆婆的好兒媳,婆婆也是媽,是寵愛你丈夫的媽。

    可以說,許多老人的命運掌握在兒媳中,一個好的兒媳,絕不會不通情達理的,當老人在默默地為你,照看孩子,不求回報。孩子大了,老人老了,理應留在身邊多加照顧。

    如果碰到不好兒媳,就命運悲慘了,老人回農村只能靠種地維持生活,活到老,幹到老,這樣的結局讓人擔憂,讓社會好兒媳多起來,讓農村老人都有好的歸宿。

  • 10 # 球友奶爸

    就在子女家養老啊,還能去哪,農民進城就不能是城裡人,在城裡養老嗎,你啥人啊這是,問的這麼奇葩?表面關心農村老人,實則你很看不起農村人啊,揭穿你,又來騙流量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影片去水印,有沒有詳細的步驟,用什麼軟體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