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湖說扒道

    作為一個農村出來的孩子,我想說幾句,如果因為孩子參加家務而用錢來當小費鼓勵,會害了孩子的!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孩子現在處於學習階段,無論是知識層面的學習,亦或是獨立生活的學習,都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參加家務,這本身就是應該做的,這不僅僅鍛鍊他們自主生活的獨立能力,更加鍛鍊他們的擔當責任心。如果家長用錢來促使他們參加家務,他們就會形成一種習慣:以後沒錢給,我就不做。久而久之,孩子的獨立性就會退化。

    我是農村出來的人,6歲就可以自己煮飯做菜吃,洗衣服餵豬等等。後來上高中那會,很多城裡小孩衣服都不會洗,我們高中是全封閉式管理,他們都把髒衣服堆起來,拿去洗衣店花錢洗衣服,所以培養一個孩子的自主生活能力是多麼重要!這其實也是一種良好的家教習慣,希望題主不要用金錢來過早的玷汙了孩子純真的心靈。給他們好好鍛鍊,對他們的人生有利而無一害!

  • 2 # 小學語數線上課堂

    關於該不該給孩子獎勵,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的問題,一直都爭論不休。那麼,到底該不該給孩子小費獎勵呢?我認為,給是必須給,但是關鍵在於如何給!

    錢一直都是好東西,對於孩子和成年人來說都是如此。不少家長覺得,用金錢和物質來教育孩子,不太恰當,那就大錯特錯了。我們教育上有一種獎勵叫“代幣獎勵”,其實就是物質獎勵,只是換一種形式。

    家務沒有人願意做,那你怎麼要求孩子一定要做?用父母的權威?還是棍棒?

    其實,給小費是不錯的方法。國外的家長一般對於孩子送報紙,寄信件等小事,會給一定的小費獎勵,讓他們知道,勞動是光榮的,很多家長也知道這種方法。

    但是,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人家給完小費後,還會做收尾工作,告訴孩子,你的小費是用自己的勞動得到的,勞動是光榮的,父母真為你驕傲!同時給一個大大的擁抱!讓孩子知道,勞動的意義和價值,遠遠超過這點錢!

    所以,小費可以給,但要注意引導!孩子就是一塊白板,你怎麼塗,它就是什麼顏色。關注小學語文課堂,為您提供更多免費試題!

  • 3 # 小雙魚在打木箱

    小學長覺得不應該,尤其是直接的金錢獎勵。這本所應該的事情,卻給予了孩子“我做了了不得的事情”這種想法。想必您當年在家裡做家務就沒有什麼要求,因為這是家庭責任,作為這個家的一份子,付出勞動理所應當。

    當然,現在的小孩課業繁重一點,所以不用天天打掃衛生、洗洗碗啊,這樣的勞動稱為“家務輔助勞動”。那麼獎勵也不要每次給小費,給予讚美、誇獎等。且不要因為這樣就“無情壓榨”他,可以把家務分工,各做各的或者輪流做,這樣家長以身作則更能培養孩子的擔當。

    今天上課老師說到了勞動權,作為人權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一直太忽略了,以為無所事事(不用幹活)才是最享受了。其實不然,只有勞動才會提升人的幸福感,是個人價值得以實現的方式。如果一個孩子老是沒事做反而不好,而不是用金錢(功力)的價值去誤導他。

    記得一個故事:有一些小孩天天罵老人,老人很不喜歡,便想了一個辦法。第二天小孩們來的時候,便說:“你們罵我挺辛苦的,這樣吧,你們罵一句我給你們一塊錢”。過幾天,就只給五毛錢,小孩們忍了忍還是要了。再過幾天不給錢了,要小孩們罵,小孩們說:“我才不傻,不給錢為什麼要罵你”。(原文不記得了,內容值得思考)

  • 4 # 鳳兮空靈

    不該

    對這個問題,我先前想都沒想,立即就回答“不該”,覺得這是很理所當然的。沒有想到,後來翻看其他回答後,發現居然許多人是相反的觀點。這個,實在是令我大出意料啊。

    孩子參與家庭輔助勞動,每次都給小費獎勵。這個在我一直的認知中,覺得是天方夜譚的事情。即使生活中聽說有這種情況,但我都認為這是個別的人家才會這樣,而翻看大家的回答後才發現,贊同給小費的人,居然很多。

    看來,這事還真是見仁見智了。呵呵!呵呵!……,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總之,對於孩子參與家務勞動,我是絕不會給小費的……

  • 5 # 微雨潤苗

    個人感覺,對於那些特別富有的家庭而言,孩子參加家務輔導勞動,可以每次都給小費獎勵:畢竟像這樣的土豪家庭,動不動就給孩子錢花,與其隨隨便便給孩子扔錢、砸錢,不如讓好鋼花在刀刃上,讓孩子明白金錢的意義所在。而對於像我這樣的貧下中農而言,這種做法並不可取:一方面,我沒那麼多錢獎勵孩子;另一方面,在窮苦家庭,孩子一做家務就給錢,會讓孩子覺得做家務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情,很可能會導致孩子產生一種不給錢就不幹家務活的那種慵懶散心態。

  • 6 # 軍哥故事匯

    根據心理學分析,適當的獎勵不管是動物還是人都會產生良好的心理和動作上的反應,使其更加積極主動的完成任務,逐漸養成習慣。我認為從以下分析:

    一、做家務事理論上是不用給錢的,因為作為家庭的一份子,勞動是天經地義的事,是家庭成員的應盡義務。而之所以出現獎勵,是因為近些年家庭大量獨生子女的出現特別是421家庭較多,孩子都比較嬌貴,家庭能勞動的成員較多。所以勞動成了他們的奢侈品,變成了調節他們身心的活動,給點獎勵來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某種意義上來說對適當獎勵培養孩子自我獨立意識有一定好處。畢竟三四年級的孩子有能力掌控這種勞動。

    二、適當獎勵,能刺激孩子勞動還要有動力和後續培養。比如孩子零花錢有都是,過年壓歲錢一堆,平時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如果是這樣我想獎勵就會失去效果,孩子勞動也就沒有了動力。所以我們把獎勵給孩子的同時,還要引導孩子兩方面內容,一個是獎勵來的錢如何去花,不要鋪張浪費。另一個是獎勵來的錢如何去理財,培養孩子理財意識。

    最後,獎勵是手段,達到真正的內心教育才是根本。不管獎勵多少,要讓孩子明白,做事都是在培養自己的獨立能力,做家務更是為關心父母體貼父母感受父母辛勤勞動的表現。

  • 7 # ii小小孩

    對於孩子的任何行為都應該慎重,為什麼?因為他們正處於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的形成階段,他們接受的是作為種子的資訊,這些資訊很有可能對他們的一生都有影響。孩子越小,心靈之田越是處於純潔的空白期,家長一定要多多的播撒善良、優越的種子。

    有意識的灌輸是一種看得見的方式,而自身的言行舉止以及社會永珍也是無形中的方式,很多時候苦口婆心的教育孩子可能沒聽進去,但孩子透過眼睛觀察到的卻效果明顯。

    為什麼孩子不願幹家務?如果說幼兒園的孩子幹不了那還是事實,但小學三四年紀了是完全可以勝任一些的,不願乾的原因也許很多,但主要還是原始的教育基礎沒打好,孩子的意識裡認為家務與他們無關,他們從社會以及父母那裡得到的資訊是:他們的童年就是要快樂地學習。

    而幹家務,要擠佔他們玩樂的時間,又要作出體力的付出,所以他們的本能是抗拒的。家長應對的辦法通常是獎勵,而且與社會潮流風氣掛勾採用經濟手段。這麼做的好處是直接有效,因為孩子雖小卻更難抵禦金錢的誘惑,於是看在錢的份上乖乖就範。

    有人說不能給錢,因為會讓孩子成為見錢眼開的人,金錢的銅臭味會玷汙孩子純潔的心靈。這種說法有道理,但孩子對金錢的意識早在無形中播下了,而今天無數見錢眼開、追逐名利者難道小時候都被錢玷汙過?所以關鍵不在於勞動報償,而在於家長自己要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金錢是獲得一切生活物質的基礎,而金錢的獲得靠付出自己的體力或腦力,所以在孩子完成家務之後給予適當的補償沒問題,但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家務是家庭生存的基本內容,家庭成員都有義務參與,參與者既表明了自己的成員身份,又體現了他對其他成員的關愛和支援,是智慧文明的表現;而拒絕幹家務,是對自己責任的逃避。

    家長掌握經濟權利,給明理懂事的孩子一點獎勵,那不是用錢去換他的勞動,而是肯定他積極參與的方式,當然這種方式最好徵求孩子的意見改變,變成達成他的某種願望,這樣孩子勞動的熱情會高漲,甚至由被動變成主動。

    這樣一來,孩子的金錢觀改變了,金錢在他眼裡變成了達成願望的工具,而人是製造和使用工具的根本;人之所以能製造工具創造世界,是因為人有智慧,而不是因為有金錢。有智慧的人才能控制工具,而不被工具控制,不被任何東西控制的人才可能真正活得快樂。

  • 8 # 鯨鯊007

    應該!而且應該列入小學道德教育課程中。小學生在家務輔助勞動,給予小費或物質獎勵,已經是世界教育通識。這個教育有二層意義: 一是讓小孩從小認識勞動是光榮,靠自己勞動所賺取報酬更光榮。二是讓小孩在新時代中國社會中更易生存,讓他懂得生存是靠勞動付出才會換取回報,養活自己的意識!在中國特色社會中,千萬再也不能教小孩從小就進行無償勞動,更不能在小學教育中樹立無償助人。這不是道德教育,是捆綁。

  • 9 # 月芽泉

    誠摯謝約。

    家長喜愛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來自血緣關糸上的骨肉親情,當他、她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踏入學校的大門,成為一名小學生的時候,智力的開發逐步走進了正軌。老師們除了按照國家教育大綱規範的要求之外,還要進行體育、道德、方面的教育。規範要求學生們,學習好、品德優、身體健康,“德、智、體”全面發展。均衡素質教育,學生們團結友愛、維護集體榮譽,愛祖國,愛人民,將來成為社會主義的合格接班人。

    做為家庭的監護人,家長們則每天不辭辛苦的早送晚接學生們的學校生活。而且在家中還要督促學生寫作業,完成老師們在學校佈置的習題、美術、寫生,等內容。現在,人們普遍重視孩子們的學習,期待學生將來能有所建樹,讀完小學、升入初中、高中、以至金榜題名,考上國家的重點大學,有個良好的前景,為國、為家兩全其美。

    出於鼓勵學生的學習出發點之外,家長們則理智的輔導孩子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課外勞動,啟發學生健康向上,重視勞動成果的不易所得與辛苦付出。例如:幫助家長打掃臥室、客廳,冼碗筷、冼毛巾、擦玻璃、安全、不累、有吸引力的輕微勞動,以鍛鍊身體,陶冶情操,熱愛勞動,有責任擔當,將來成為合格的公民,做好奠基作用。有的家長為激勵學生熱愛勞動的心情,每幹一份“工作”則獎給一些錢、物,以資鼓舞。這當然出於家長的不同出發點考量。而那些普通的家庭,則不會有這樣的“小費”行為。他們認為學生就應該力所能及的替家長們分擔一些勞動份額,一為需要,二為教育,三為學生正當理解勞動的辛苦與光榮。以備將來走向社會,自食其力,懂得想收麥必須先種田的人生道理。兩者相比較,各有利弊,說法不一。家長們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家庭的物資條件來決定哪一種方式更適合教育學生,因人施教,量力而行,是必要的方法。

  • 10 # 虹靜的靜生活

    小孩子參加家務勞動,家長該不該給小費獎勵?這個問題我覺得:不該給!孩子做點家務,幫助父母,這是應該做的事,也是懂感恩,孝順父母的行為表現。為什麼還要給他錢呢?

    舉個發生在我同學身上的例子。

    同學家的孩子幫助她做家務,打掃衛生,倒垃圾很不情願,我同學為了鼓勵孩子,也為了孩子有參與勞動的積極性,特別想出了這個辦法:拿錢獎勵,扔一次垃圾給1元,掃地給2元,剝蔥給1元……當同學得意洋洋說起此事時,其實我心底很為她擔心,這麼做會不會給孩子養成一切事情朝錢看,錯誤的金錢觀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生活。

    果然不出所料,同學發牢騷說,孩子越來越過分,不僅不喜歡做家務,還要把原來的工作小費漲價了,倒一次垃圾居然要5元,掃地要10元。同學終於忍不住爆發了,她的孩子居然說,這一切都是同學造成的!同學委屈地說,難道為了鼓勵孩子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給予小費還是錯誤的嗎?

    同學的確做錯了!鼓勵孩子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沒錯,但是不該以金錢作為酬勞刺激孩子。孩子的年紀畢竟還小,對金錢的認識還比較淺顯,在她的思維模式裡只是認為這筆錢很好賺,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完成,為何不再向父母加價,反正這事也是他們先提出來的。因此,事情的最終結果是不但沒有養成好習慣,反而添了壞毛病,哪有什麼應該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懂得感恩,不過是看在錢的份上才做的事。

    以前的小孩,包括我自己這代人,要自己疊被子,整理房間,掃地,拖地,還要給父母做晚飯,幫助照顧弟弟妹妹,沒人給我們錢,這事就是應該做的。因為一是自己的份內事,二是自己的親人,就該主動去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現在的小孩,大人越是心疼,捨不得,越是行為不規範,越加得變成了生活“低能兒”。

    如果不想看著孩子連一根蔥都不會剝,就讓他做做家務吧,彆嘴賤提什麼錢,那是害了孩子!愛孩子就別提錢,該讓他們做的就捨得吩咐吧!

  • 11 # 君言語

    其實這不應該的,這會給孩子造成不一樣的價值觀。凡事都與金錢掛了鉤,那麼互動產生的教育與親情就沒了意義。小學生已經有了基本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會有自己的思考。讓小學生參與家務活之中,可以給予一定的口頭表揚 並獎勵一些小零嘴,或者陪孩子出門玩耍一下。這樣既讓孩子的活動豐富,積極性也不會被打斷,更重要的是讓孩子體會到了勞動。親人的陪伴才是最好的獎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瑞典首先向新冠病毒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