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3481880919751一家人

    其實說都不用說,養兒女不就是老有所依嗎。

    靠國家,靠養老院,兒女不出錢,這個錢由誰出,如果都嫌養兒女麻煩,多數無兒無女,國家又能怎麼辦,所以聰明人還是靠兒女吧!

  • 2 # 王蘋果魅力

    養兒子防老?說真的對我們80年代的人來說不太可能,我們剛好到了贍養父母的年齡,雙方四位家長衣食住行一年也需要不少錢,孩子讀書也是一筆不小的花費。我家孩子也是獨生子,將來我們也有可能是四位也有可能還要多,我們都是農村的,如果我們自己現在不多攢點,將來孩子的有多大的壓力。國家補貼的一個月一百多能養活我們嗎?不過有就比沒有好。孩子大了不一定就和你住在一個城市,離得那麼遠,怎麼可能照顧過來啊?他不用生活,不用過日子嗎?現在自己多買點保險,老了以後最起碼衣食無憂,生病不怕,孤獨嗎~~~肯定會的,可以經常打個電話開個影片,可以的話孩子忙我們可以過去看看他們,怕給他們添麻煩就自己開車去,來回自己走就行了。說真的我現在哭了,我也怕將來到了那一天自己會不會這麼堅強。我們現在就在農村守著公婆,自己的父母離得也不遠,想回家就回去。不過我對孩子就是一句話~~~天高任鳥飛,海闊任魚遊,走到哪裡記得爸爸媽媽愛你,記得經常和我們聯絡就好。

  • 3 # 響水大米

    很多農村老年人早些年都一直保持著傳宗接代的觀念,並且把這種形式笑稱為“一輩熬一輩”,熬到最後自己不能動了好有人伺候和養老送終,所以以前的人們對養兒防老的觀念特別看重。

    養兒防老的觀念差不多流行了幾千年了,從宋代開始人們就形成了大家族的居住方式,那個年代的家庭所有的孩子只要上邊有老人是不允許分家的,所有的家庭後代子女都要居住在一個院子裡,在這樣的背景下,子女們當然能對長輩盡心的照料,所以就形成了養兒防老的觀念。

    再有中國以前一直是農耕社會,很多老人在上了年紀以後,失去了勞動力,沒有了繼續生活的資本,所以只能將自己的土地、房屋等資產分配給子女其中的一位,分的老人房屋土地的孩子在照顧老人,養老送終方面要盡主要的責任。並且老人和養育的孩子一般是終生生活在一起的,所以感情基礎比較濃厚。

    反觀現在的農村實際情況,所有的農村孩子從上學開始,基本就脫離了農村家庭,長大以後常年在外學習、打工、居住,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短,所以日常根本無法做到照顧老人的病患和起居生活,所以這種常年間隔讓“養兒防老”成為了一句空話。

    以前的土地和房屋是農村的重要生活來源和資產,所以農村的孩子基本很少走出農村,正因為土地和房屋的重要性,所以以前農村分家常常會產生很多矛盾,導致了很多兄弟不和的現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農村生活特別看重這兩樣東西。現在隨著土地種植收益的下降,農村人口大量進入城市打工就業,這些進入城市打工的農村人生活基本都不富裕,身上的責任和生活壓力都比較大,很難再負擔起老人的養老任務。

    所以,現在的很多農村人在談起老年以後的生活時候,只能是抱著走一步,算一步的看法,無法將今後的老年生活完全託付給孩子。養兒防老也不再符合現在農村的實際現狀。現在農村還有“養兒防老”這個說法嗎?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村榨菜籽油時,添加了什麼讓油更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