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風停泊

    中國目前以大乘佛教為主,但云南等地也還有南傳上部座佛教(小乘佛教)的寺院和傳承,不過比較少!根本的不同只處在大乘佛教以發菩提心度一切眾生為主,修習四諦十二因緣法和六度。終點以成佛菩薩為目的!而小乘佛教以四果阿羅漢為頂點,修自身,不發菩提心!除了釋迦牟尼佛以外也不承認有其他佛菩薩的存在!

  • 2 # 自在花開放

    中國內地是大乘佛教,中國藏區是金鋼乘佛教,即密宗。當代生命科學家.國學家潘麟先生講到:小乘佛教的緣起觀,是業感緣起觀和十二因緣緣起觀。都是以小我為中心,來參透周圍的人事物,境況,以達到覺醒。沒有對廣大的宇宙來講述,關注,解釋。

    中國的顯宗大乘佛教的緣起觀是,真心緣起,佛性緣起.如來藏緣起,是立在果上,正面肯定佛性本有。這個緣起觀是建立在本體上的。悟幻覺真,從本體到現象。這個緣起論,更接近真相。缺點是納客入主,否定現象世界肯定主體世界,認為現象世界都是主體世界的幻現,現象世界是夢中花,偏而不正。說有其實無,只承認佛性有,只承認絕對主體。否定客體和絕對客體。

  • 3 # 妖怪博士潘神

    原始佛教與其說是一個宗教,不如說是一個思想流派。我們知道敬仰神靈是宗教的核心要素之一,世界上每個宗教皆有自己的神靈,圍繞著這些神靈形成一大套教義和行為準則。然而最初的佛教是一個無神論宗教。佛祖釋迦牟尼非常厭惡崇拜神靈,他雖然不否認世界上有神,但他認為神和人類一樣,也未能逃出輪迴的束縛,因此神無法為人類提供幫助,人再怎麼祭拜神靈也沒用,想要獲得救贖,只能透過自身的修行。事實上,這種觀念並非佛陀首創。許多宗教大師都抱有這種觀念。

    但是修行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首先要去鑽研一大堆非常深奧的理論,還要遵守一大堆苛刻的行為規範。而且佛教是一個神秘主義宗教,它所追求那種涅槃境界,不是一步一步按照規範流程去操作就能達到的。試想一下,如此高冷的佛教又有多少人願意去信仰呢?而一個宗教要是連信徒都寥寥無幾的話,那麼縱使它有再精闢的教義也沒用。

    所以有一部分佛教徒感到,為了壯大佛教,有必要降低門檻,給受眾提供一種更容易接近佛教的渠道。他們開始將佛教從無神論宗教向有神論宗教改造。首先被神化的就是佛教的創教者佛陀,然後一大堆佛、菩薩相繼被創設,許多印度的其它宗教的神靈也被吸收到佛教中。

    【釋迦牟尼反對崇拜神靈,要是他知道自己後來被當成神靈一樣崇拜,不知道作何感想?】

    比起玄奧的涅槃境界,神靈顯然是一個更直觀的物件。信徒們只要向神靈磕幾個頭、禱告幾句、奉獻貢品,便以為自己可以獲得神靈的庇廕,死後能夠昇天,他們的心靈也就滿足了。這比起艱苦的修行(還不保證能一定達到涅槃境界)豈不是更方便。

    由此佛教分裂成兩個教派,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就是主張將佛教向世俗化方向改造的教派,興起於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后2世紀之間印度西北部地區。而小乘佛教則是主張維持傳統的教派,提倡個人修行。“大乘”“小乘”這個叫法是大乘教派發明的,“乘”指的是交通工具:竹筏、船、車等等,大乘佛教將佛法比喻成運帶領人達到彼岸的船。“大”“小”二字本身就帶有褒貶的色彩。大乘佛教認為他們更貼近世俗,吸收到更多的信徒,帶領更多的人達到彼岸,因此他們這艘船是能普度(渡)眾生的大船。而小乘教派專注於個人的修行,只能渡自己一個人,所以是小船。

    【簡單的說大乘佛教認為自己是一首超級遊輪,載得了世界間蒼生,小乘佛教就是一首小破船,只能載一個人】

    而小乘佛教認為大乘佛教雖然壯大了佛教的隊伍,但這是以淺化佛教思想為代價的,它陷入了形式主義的窠臼當中,學到的都是佛法的皮毛,小乘教派學到的才是佛法的精髓。因此小乘佛教自稱為“上座部”,稱大乘佛教為“大眾部”,意思就是說,我們是高階精英分子,而你們是大多數平庸的凡人。

    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的分歧其實就是質和量的分歧。小乘佛教注重維護佛教的精神,但這樣就把它限制在一個小圈子裡。而大乘佛教注重擴大佛教的規模,而在這個過程中它勢必要向世俗做出一定的讓步。很難說這兩種做法哪一種更好。但今天佛教能成長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大乘教派是最大的功臣。而且也不是說小乘佛教兩千多年來一直都維護著原始佛教的傳統,沒有任何改變。他們也做出了一定程度的世俗化改造,今天的小乘佛教也信神了。所謂“水至清則無魚”,始終維持著一幅清高的形象,是沒辦法在世間生存下來的。

    【西雙版納總佛寺屬於上座部教派】

    從傳播方向來說,大乘佛教主要向北傳播,進入中國、日本等等,小乘佛教主要向南傳播,進入泰國、斯里蘭卡。但是也有一部分小乘教派傳入中國:毗曇宗、成實宗、俱舍宗等,但中國以信仰大乘教派為主。

  • 4 # 使用者73373701073

    大家的討論都是在起分別心,有了分別心,就會起執著心,這是佛陀最反對的!佛說“放下”,就是放下分別心,執著心,妄想心。佛陀說法先說“小乘”後說“大乘”,不是那個高那個低,而是為了人類能夠聽懂,不講“小乘”你們聽不懂“大乘”。學佛,也要先“小乘”後“大乘”。沒有“小乘”的行為規範,就沒有“大乘”的內心修持。不能“自度”豈能“度眾生”!!佛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可舍何況非法。放下吧!放下分別心,執著心,妄想心!!

  • 5 # 北京得明

    其實,中國的佛教就是以小乘為主,夾雜著大乘。也可以說是中國的佛教處於一種小乘為主向大乘過度的階段。有大乘的內容,但是對大乘究竟義和大圓滿義的解讀仍然還是小乘智慧的層次,比方說對“空性”的解讀就遠遠契合不上大乘的究竟義和大圓滿義。比方說對“放下執著”的領悟,還是停留在事相上的解讀:比方說,一次機會失去了,人們會痛苦和煩惱,中國的佛教告訴人們不再痛苦和煩惱的方法是---不要再想這件事了,把這件事放下或忘記了,你就沒有煩惱了,這其實就是典型的小乘的方法,而大乘的方法則不然,大乘並不是採取放下或忘記事相的方法解脫痛苦和煩惱,而是轉換心態,以慈悲情懷,慈悲念想,慈悲作為來面對,所以大乘是不“避世”或積極“入世”的,而小乘則是“避世”的,眼不見心不煩,心不想,事不煩。小乘講“靜”大乘講“淨”,這是小乘和大乘的區別。其實看一下對“執著一詞或空性一次的解讀,尤其是中國的高僧大德的解讀,就很容易看出中國佛教小乘智慧的濃重色彩,如果依據因緣果報之的究竟義和大圓滿義來驗證,這些高僧大德的解讀是有很明顯漏洞的。

    所以,就中國佛教的普遍性狀態而言,也許或多或少會有大乘的影子,但是,並不是真正的大乘佛教。

    真正的大乘佛教是入世的,是以在世間行慈悲和智慧為修行內容的,並不是在寺院裡結成僧團,並不是整天吃齋唸佛,而是普賢行於人世間的。

    回答文章提出的問題:就當下中國佛教而言,禪宗,藏密比較名聲在外,但他們都不是真正的大乘,而是以小乘為主,間或大乘內容的處於小乘向大乘過度階段的佛教狀態。比起東南亞一帶的小乘佛教,中國的佛教是超前的,是進步的,比起真正的大乘佛教而言,又是沒有達到層次的。

  • 6 # 一朵盛開的水蓮花

    地球之上有七十多億人、有兩百多個國家、有各種膚色形態的人、各個國家有很多種民族與不同習慣、每一個國家有自己的語言與信仰、有很多國家、都有好多種各類信仰者……

    中國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國、也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整個國家有上千種不同方言、有千萬種風俗習慣、也有不同膚色的人種、還有千萬種不同信仰……

    世間萬物平等皆有緣、人類信仰自由、每個國家有了不同的人種與信仰、才顯示出這個國家人們的友善、團結和人性!

    人類與一切萬物都來自大自然、時時處處離不開大自然的滋潤和沐浴、大自然是博大無私又慈愛的、賜予了人類的一切所需、大自然仁慈善待幷包容一切、整個原生態各種各樣物質、物體、物類應有盡有……都相互襯托與依賴著大自然、並且呼吸著同樣的氣息、享受著同一個日月光輝的普照!

    大自然有了無數億萬萬計不同個體小分子、而每個各種小分子、都是一個偉大無私的個體、經日結月累而組合成一個博大仁慈無私的地球、地球同樣就是一個偉大的無私生命靈魂體!

    因為所有的一切都在圍繞生態自然在運轉及輪迴……所以每個人的一念、一言、一行、凡是違背自然法則與規律、都會立即產生善惡因果、人類的肉體只是一具架子而已、一切意念與言行、都是自己的靈魂在掌控和左右著、就算肉體粉碎、而靈魂永遠都是完整無缺的、每個人念言行隨時感應並連線著、所有、有色空間與無數無色空間……

    而人類與生俱來帶著善惡之念、也帶著各自前世的業債與福報而來、君子與小人、佛與魔、善與惡……隨時就在一念之間!整個有色無邊空間與各種無邊無色空間、也是一個整體、那就是無量無邊無劫世、早已成就的空間善惡、陰陽兩極原神……

    地球之中的各類生命意識體與所有兩極空間中的靈魂生命意體、都具備著善惡、陰陽氣息!

    世人都應順應自然規律而為、用大自然仁慈無私大愛的氣概看待一切、尊重善待與包容萬事萬物、就像宇宙相互容納著無數個宇宙、宇宙容納著無億數萬計各種星座、地球之上容納著各種無數億萬計的、各種物質、物體、物類……每個小分子都有各自的生存權利與理由及價值、缺一不可、在無數劫世的輪迴之中、每個各種物類的小分子、都有共同平等的機緣、修成人道……

    兩極空間主控原神平等合理公平地善待著一切萬物、空間中所有宇宙、星座、地球、大自然、每個人、每個物類小分子……各自內在的一切眾生、都應相互愛惜、和諧共處、才能永久健康長壽……如果一個人內部器官有某種病毒控制肉體、人就會失去健康與生命、當然地球的大自然也一樣、需要呵護與珍惜!

    整個世界的人們也一樣、萬萬不可以在信仰之間相互攻擊與詆譭、也不能彼此嘲笑諷刺與挖苦、更加不可以挑釁或仇恨、一切都會給地球與空間帶來災難與果報……

    每個人的祖先與無數劫世前、都是其他各種信仰者、每個人的後半生或家人及後代、都有可能出國或遠遷其他信仰國家及種族、成為入鄉隨俗者……

    中國之內的各類小乘佛教、有無數之多、而每一種小乘佛教、都有個人的不同層次的體會與悟性、古往今來、以及地球在歷經無數劫世以來、成就了數億萬萬計各類信仰功德者與靈魂昇華者……

    世間再多的各類信仰同大自然的萬物氣息一樣、都是一個整體、善念無私大愛的信仰、根本與宗旨都是勸人行善!

    其實無論你是修的小乘佛教、還是大乘佛教、都會讓你的善念無私慈悲氣息、時時連線與貫通著整個空間!小乘佛教在於個人的內在自修、而大乘佛教在於、廣度眾生!

    每一個人、如果都象小乘佛教一樣、從自己做起、時時處處用善念無私大愛、踐行好一切、一樣會消災增福、功果無量無邊……

  • 7 # 一江春水146833327

    上座部佛教不是什麼小乘佛教,這是必須要搞明白的,佛法是一味的,之所以有大小乘之說那是因為佛陀般涅槃以後僧團內部發生論爭,互相扣帽子才有大小之分,上座部從來不承認自己是所謂的小乘,人家持戒嚴謹,努力弘揚佛法,使得東南亞人民全民皈佛,你怎麼能說他們是小乘佛教呢?

  • 8 # 和露摘黃花

    在中國,大小乘佛教是同時傳入中國的。中國漢傳佛教的十三大宗派中,也有專門的多個小乘宗派:毗曇宗、成實宗、俱舍宗等宗派。古印度的經量部傳承到中國成為成實宗,有部的一些經典傳承到中國成為俱舍宗等。

    中國最早流行的禪數學以及此後的毗曇學、成實宗、俱舍宗等,均屬小乘類。不過,這些小乘部派在中國很快就衰落了。

    中國的律學和唐代創始的律宗,皆以小乘律本為依據。中國全面保留的古印度大陸各派的小乘經典也非常豐富。

    《五分律》為傳承自古印度(化地部)、《四分律》為(法藏部)、《摩訶僧祗律》為(大眾部)、《十誦律》為(說一切有部)以及屬南方上座部的《善見律毗婆沙》等。可見中國全面繼承儲存古印度經典之狀況。

    除了律宗對小乘有少數戒律流傳之外,其餘宗派均滅盡。佛學的大乘和小乘同時傳入,消失的時間也大體差不多。因為在印度,大小乘都是一體,印度那爛陀寺大乘和小乘共存幾百年,這幾百年都有人證得聖果。為什麼?因為印度大乘修的是大乘的三十七道品,小乘修的是小乘的三十七道品,斷煩惱是有相似處,所以彼此承認對方是聖人。為什麼你認為三十七道品僅僅是小乘才有?是誰遮蔽了你的資訊來源?

    後來南印度有一個叫菩提達摩的人,學《吠陀經》和《奧義書》,突發奇想,將那爛陀寺的三十七道品山寨了,以其中一品為修行方法,號稱這一品能搞定那爛陀寺的三十七道品。這當然違背佛學界對釋迦牟尼的尊敬,於是驅逐了達摩。達摩來到中國,吃一塹,長一智,他開始搞“秘傳”,讓你不知道我葫蘆裡賣的什麼藥。經過幾代禪宗的努力,中國的大乘佛法就消失了,禪宗代替佛教成為中國的主流宗教。梁漱溟先生考證具體消失的時間在公元570左右,因為公元570年之後就再也沒有佛門資料記載誰修三十七道品,誰得大乘阿那含、大乘須陀洹等。而按照大乘經典的一致約定:大乘七覺支滅,正法就滅盡。而七覺支屬於三十七道品中之一部分。所以梁漱溟斷定,印度的大乘佛法滅盡於公元570年左右,大約南朝陳朝太建二年。

    那麼大乘和小乘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1、小乘不證法空,大乘要證,這個法指的四聖諦所攝法和所不攝法。

    2、小乘必須對苦滅上癮,大乘不能上癮。還必須用般若觀來防止上癮,般若觀不夠還要上方便般若。

    3、小乘不必證得大慈大悲人格,大乘在見佛性的時候,因為親證四聖諦平等,苦和苦滅平等,產生大慈大悲人格和大無畏。小乘則必須對苦有巨大的畏懼,否則滅不了苦。

    4、小乘因為對苦滅上癮,所以第一次苦滅之後很快,幾生之內就無餘涅槃,徹底滅盡身心,大乘還要往返三大阿僧祗劫修度眾。

    5、小乘只滅自己的苦,大乘要滅眾生的苦,自己也是眾生的一個。

    6、小乘可以吃三淨肉,大乘認為不能吃肉。

    7、小乘認為念佛無法解脫,大乘認為念佛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從而解脫。

    8、小乘不用證明六道輪迴是真實存在的,因此,小乘對於是否有六道輪迴,有爭議。大乘十信位,要修到六根圓通位,親見人道之外其他的道或者佛國。

  • 9 # 國粹繁榮絢麗日

    “小乘”,乃佛教語。梵語的意譯。大乘佛教流行後,原部派佛教被貶稱為小乘。

    小乘教保持早期佛教的教理,佛奉《阿含經》等教典,重在自我解脫,以求證阿羅漢果為其止境,透過個人修行,入於涅槃,以免輪迴之苦。

    《釋氏要覽》中《三寶小乘》解:“小者,簡非大也。謂如來觀根逗機,方便施設也。”《藝文類聚》七六.引南朝.梁.庾肩吾《和太子重雲殿受戒》詩曰:“小乘開治道,大覺拯蒼民。”

    “大乘”,系佛教名詞。對小乘而言。梵語摩訶衍,“摩訶”義為大,“衍”義為乘,即乘車運載的意思。

    佛教認為,開一切智,盡末來際眾生化益之教為大乘。比喻修行法門為乘大車,故名。

    《法華經》.《譬喻品》釋:“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如來知見,力無所畏;愍念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

    按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曾說過大、小法門。佛教出傳播小乘,後來馬鳴著《大乘起信論》,始發展大乘教議。

    “部派佛教”簡約“自我修行”僧信的“流派”與“存在”,現已無從詳考,但生於公元前約一至二世紀時的北印度人,(梵名)阿溼縛瞿沙(即馬鳴)的著作曾經中國譯出的就有《佛所行讚》、《大莊嚴論經》、《尼乾子問無我義》、《大乘起信論》等,均是有關“大乘”佛法的經典。

    可見,馬鳴早期先奉“婆羅門教”,逢脅尊者,後遂歸依佛教。至迦溼彌羅,受迦膩色迦王保護,與法救、世友等共隆大乘。即,“小”與“大”的昇華。

    可謂:小乘開治道,大乘益度脫。

  • 10 # laixuexi

    中國修的就是大乘佛法,東南亞一些國家是小乘佛法,只有中國可以直接修大乘佛法。中國的幾千年傳統文化就相當於或高於小乘佛法了。

  • 11 # 繽紛鋼筆L

    小乘佛教在中國分部的不是很廣,只在雲南傣族地區比較流行,按語言屬於巴利語佛教,主要是雲南在地理上接近東南亞國家,東南亞國家都已小乘佛教為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刀郎來《中國好聲音》當導師,你會支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