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哥點路途

    能吃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話到今天已經不實用了,那些送快遞和外賣小哥們,風裡來雨裡去的,夠苦了,好象並沒有實現“人上人”,哪怕幹一輩子也實現不了“人上人”!

  • 2 # W小獅子王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這句話是典型的自我陶醉、高不成低不就。首先,你怎麼知道你能成大事?其次,如果在你眼裡什麼都是“小節”,那你完全可以躺平,等著“大事”砸你頭上。

    這句話出自蘇軾的《晁錯論》,其本身是沒有問題的,只不過現在的人沒有完全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往往變成了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人的“擋口之詞”。

    正確解讀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成大事者,決不是普通的成才那麼簡單。其必然是在某個領域取得傑出成就,並對社會產生較大並持久的積極影響。成大事者應胸懷大志,而不拘於個人的小節。

    不拘泥於小節既是成功之道,也是寬容親和的待人態度。凡欲成大事者,應有大智慧,大眼光,大胸懷,大氣量,不為小害所棄。

    不為小利所誘,善權其厲害,能糊塗,能包容,能屈能伸。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苦身焦思,忍辱負重,終滅強吳。古往今來,凡是成大事,擔大任的人,都經過艱苦的奮鬥。

    磨鍊其心志,勤勞其體魄,堅韌其意志,消減其慾望。使其有堅強的意志,超群的能力,完善的性格,強健的身體。這一切,都只能從現實的生活歷練中獲得。

    生活中有好多人,有人很隨意,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別人,有人很嚴格也不管是自己還是別人,還有對自己隨意,對他人嚴格的。

    然而,最應該成為的是對自己嚴格,最他人隨意的那種人,也就是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但細節決定成敗。

  • 3 # 雜談人物

    惡有惡報,善有善報

    現在的惡人都比善人過的好,許多人惡人死有餘辜,但是人家沒有被套在某個圈子裡,道德層面有些惡人死一百次不為過。反正惡人比好人普遍過的好。

    許多名言就像望梅止渴,或者就像畫餅似的,聽起來悅耳,或者勵志,就像現代傳銷人員,講起來非常勵志,他在騙你,“你想發財嗎?你想一夜暴富嗎?”

    當然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是許多弱勢群體容易引用的一句話,在遇到委屈,被侮辱,無力的一種表現,發洩一下自己簡單的情緒,鼓勵自己做一次阿Q,其實是對自己不愉快的心情解脫。一個單位,誰跳的高,誰獎金多,誰升的快,因為許多領導都是為了息事寧人。我記得我們村子裡有一年收秋上地,甲路過乙的地頭,到自己地裡,乙發現了,來就等到自己的地頭,當甲要回家再路過他地頭時,乙就把甲打了一頓,結果村幹部調解的時候說讓甲再賠給乙一袋子白麵,捱了打還要賠人家,村幹部對他說,調解你贏了,你以後還得受害,還不知深淺,這次受了就對了,你回去吧,對她說“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好多年過去了,惡人依舊橫行,過的日子比善人好的多了。所以有些名言就是自我安慰,發揮一下自己的阿Q精神,或者發洩一下心中的不滿,許多是望梅止渴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著名的米勒實驗證明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