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椰子麻麻
-
2 # 宮嫦筱樂
小孩子脾氣不小,看來有自我認知了,能感到憤怒,小孩我家剛會走路,也就快一歲了,還不怎麼會說話,當時為好玩,讓寶兒總拿幫簸箕,她煩了,就把簸箕直接扔給我,可能四歲也承受了不該他年紀承受的東西,才會口不擇言表達憤怒!
-
3 # 育兒西遊記
看到這個問題,我在想您的第一反應,生氣?傷心?無助?自責?但我想有一點必須做,找原因。
四周多的孩子應該已經上過幼兒園,經歷了集體生活帶來的各種不適應,我想您的孩子會有如此激烈的情緒,是在表達自己的不滿,也許不滿缺乏父母的陪伴,也許不滿得不到某樣東西原因很多,但怎麼樣讓孩子主動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並不是容易的事。來到您孩子身邊,抱著他或者蹲下來,認同他的生氣,平靜地詢問原因過程不必那麼著急,也許幾次都問不出結果,但他已經能體會到你們對他的重視,態度會慢慢轉變。另外四歲的孩子還是很需要親子閱讀的時候,平時多和孩子閱讀一些情緒繪本,引導正確地表達自己。
父母的陪伴是最重要的,這句話看似廢話,但很多父母做不到,童年只有一次,這時候引導還不晚,希望可以幫到你。
-
4 # 婉秋聊育兒蒙臺梭利說過:“兒童的心理就像是一道深奧難解的謎題。人們之所以感到困惑,是因為他們根據兒童的外在表現而不是內心的精神力量來進行判斷。我們應該努力去理解兒童行為背後隱藏的原因。”
我建議先尋找孩子發脾氣背後的原因。
1、孩子長期見不到父母,孩子渴望愛的心情大人可能並不理解。父母之愛是孩子精神上的食糧,如果孩子缺乏這種愛,就像孩子的身體缺少食物的營養一樣,精神營養缺乏會導致孩子的性格有所改變。孩子
2、孩子有不滿、憤怒的情緒時不會表達,只能透過亂髮脾氣來發洩。
孩子發脾氣肯定是有原因的,不可能無緣無故亂髮脾氣。
父母一定不要這樣做:
1、以暴制暴。以打罵來震懾孩子,威脅孩子不要發脾氣。孩子這次嚇得不敢了,但他沒有學會解決負面情緒的問題。而且,如果孩子是因為尋求關注而發脾氣,父母打罵會更嚴重地傷害到孩子的心靈,讓孩子對父母產生怨恨心理。
2、滿足孩子物質要求或成全孩子不合理要求。如果單純用物質需求解決孩子的問題,也只是治標不治本。
父母應該這樣做:
1、給孩子足夠的關注和愛。如果孩子真的是留守兒童,那要想辦法把孩子帶在身邊,不要把養育孩子的責任推出去。將幼年的孩子推出去對孩子的損害不會立刻顯現,但孩子絕不會白白做出犧牲和讓步,負作用帶給孩子的嚴重影響可能到青春期才會顯現。
2、教孩子學會正確疏導負面情緒。
父母要以身作則不要亂髮脾氣,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身教勝過言傳。
用冷靜、堅決的口氣告訴孩子罵人是不對的,對爸爸媽媽也不行。
教孩子用合適的語言表達情緒:“我很難過!”“我很生氣”。
-
5 # 冬自麻麻
不知道你和孩子的相處方式,孩子平常和誰相處的多,和誰生活在一起。
孩子能說出這樣的話,首先還是要反省自己,如果你的孩子是留守兒童,只能說你們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太少,他是用自己的方式來告訴你們,他需要父母的愛和陪伴。
如果孩子生活在你們身邊,要反思自己和孩子的相處方式,現在有很多父母是人在孩子身邊,但心沒有在孩子身邊,孩子在旁邊玩,自己拿著手機,我們認為是在陪孩子,可和孩子之間沒有互動,這也不是陪伴。
多花點時間,和孩子用心交流,多陪伴,我們用愛去澆灌孩子,長大後就是個懂愛的孩子。
-
6 # 木棉黃黃紅
對於您的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
1. 首先說您兒子微信影片,是不是孩子是留守兒童?如果是,可能是長時間和父母分離,感情不是那麼深厚,另外,可能是孩子跟著別的孩子學壞了,比較皮。又或者是孩子心裡遇到不舒服的事了。對於父母的不滿。所以,您要做的就是要弄清楚孩子最近過的怎麼樣,是不是心裡遇到事然後沒有訴說,誤會爸媽,有怨氣吧。
2. 耐心去對待孩子,正確處理孩子的情緒不滿。不要去責怪孩子,要多關心孩子。讓孩子理解您,讓孩子知道父母在外也是很掛念他的。讓孩子開啟心扉,多溫暖孩子。沒有哪個孩子是不愛自己爸媽的。
3. 如果有條件,可以把孩子待在身邊,相處一段。畢竟現在都是假期。在不易也要為孩子想想。愛是需要付出的。
-
7 # 蔓傑嚴選
小孩只從小就要培養和教育好,從小不能慣,一定要賞罰分明,有些東西可以做,有些動西不能做就是不能做,錯了就是錯了,錯了就要罰,對了就要獎勵,從小慣壞在想扳過來就不簡單了
-
8 # 蟬於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和大寶爸爸在深圳,而大寶和爺爺奶奶在老家,然後我們是會每天和寶寶影片聊天,但是有一段時間兒子完全不配合,不肯出鏡,我們也覺得很傷心和愧疚。說說我的方法!
首先,和家裡父母溝通,讓寶寶理解父母的工作,知道父母在做什麼,為什麼沒能在一起,希望父母可以正面引導寶寶理解你們是短暫的,迫於無奈的選擇,父母會盡快安排回到他身邊,父母非常關心和愛他。同時多電話影片溝通,讓他感受到你們在身邊。
其次,儘可能陪伴。其實我們很多時候忽略孩子的感受,這樣的年紀最是在父母懷裡撒嬌的年紀,我們總覺得賺更多的錢,提供更多的物質條件就是愛的表現,其實不過是滿足我們自己,可是這麼大的孩子,沒有貧富的概念,更多的需要的是陪伴,所以盡所能地陪伴。
第三,如果條件不允許陪伴在身邊,尋找他感興趣的話題,影片裡和他溝通,吸引他的注意力,增加粘性,每天留一些懸念,讓他每天都很期待和你們影片,比如他愛看的動畫片,他喜歡的恐龍,他愛的奧特曼,講他感興趣的事情,讓他不會有陌生感,心靠得更近一些……
第四,佈置一些作業給他,他能做到的他會有成就感,覺得自己被需要,明天還想要,他搞不定的,他需要你們,希望你們可以幫忙解決,彼此之間有互動,才會增進感情。
情感環境很重要,所以考慮一下你們有沒有給他一個滿滿愛的環境,這個需要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共同打造,孩子的事情都不是小事情,一定不能掉以輕心,加油,一起努力,做好父母!
-
9 # 一條路上的花
找原因!!!
孩子吼你,要麼你們做了讓他傷心的事,要麼你們的教育方法出了問題,讓他把吼你們當成正常行為。
每個孩子天性純潔喜善。
找到原因後,思考、尋找解決方案。4歲的孩子,誘導向善還是很容易的。
-
10 # 友愛蘋果W
先心疼你一秒。
從你的陳述來看,你和你老婆都是品行端正、善良有愛的人,一般品行端正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基本都錯不了,對於你來說,也許你的這個孩子就是個例外。
不考慮父母的因素,單單從孩子的型別來分,孩子可以分三個類類別:報恩性、好養性、討債性。
報恩性(孩子懂事,自覺,聰明等等擁有很多好品質和優秀特質,父母基本不用操太多心)
好養性(孩子的個性和特質一般都很好,及時有些行為上的問題,很容易引導和教育。)
討債性(孩子具有很多行為問題,不容易管教,引導,破壞性極強,個性脾性怪,情緒大,行為上有很多問題,不容易引導和管教,令家長比較頭疼)
你家的孩子應該只有4-5歲左右,目前他典型的問題主要是:爆出口、不尊重長輩和父母、在和同伴相處的問題上欺軟怕硬、做錯事情會撒嬌、抵賴求原諒,過後不見改過,屢教不改,故伎重演。
你們的家庭教育方面有幾點值得你們反思,我總結如下:
1、當第一次孩子對外婆說我打死你等粗口、孩子在同伴問題上出現欺下媚上等嚴重行為錯誤是什麼時候?你們採取了什麼樣的教育措施?
第一次教育非常非常的重要,第一次教育一定要達到讓他認知到問題的嚴肅性,承認錯誤,家長在這個時候一定不能妥協,0-6歲的孩子愛他,疼他,但是家庭教育一定要有原則和底線,可以不打罵,但是這個時候一定有嚴格教育和適合兒童懲罰的方式讓他受到懲罰,特別是個性和行為上不太好引導教育的孩子。
2、孩子犯了大一點的錯誤,是不是外婆和媽媽當時都不怎麼管,特別是媽媽在孩子犯錯誤時候是不是沒有威嚴和方法去引導和教育孩子?基本都是她們等你回來告訴你,然後你再來教育,並且多數用“你媽給我說,你外婆給我說你今天怎麼怎麼了”等話題。
3、你小時候曾經受過棍鞭教育,吃過它的苦,所以有了孩子以後教育方法比較溺愛,特別是有了第一個孩子,你和老婆基本上基本上是有求必應,沒有原則,父母雙方或者一方沒有一個威嚴家長,現在導致孩子反過來制約、甚至要挾恐嚇你們。
4、孩子是在你老婆懷低二胎以後出現的這種情況還是在以前這種情況就比較司空見慣,習以為常?如果是你老婆第二胎才出現的這個情況,就要注意孩子的敏感情緒、對他人爭奪父母親的愛的恐慌,嫉妒,怨恨,對父母不再以自己為中心的焦慮等問題,從而製造問題表達對你們的怨恨,不滿,引起你們的重視,這要求提前做好二胎家庭教育,媽媽懷二胎時候是不是提前給他溝通了這個問題或者這方面的相關知識提前教育、引導了孩子。
5、給自己的父母瞭解下自己小時候的真實的個性、性格特徵和行為方式。
我曾經接待過86年的一個漂亮、開朗活潑、積極向上,披肩長髮,善解人意談吐優雅的媽媽,職場女性,各方面素養都非常高,她諮詢的主要問題是她有一個混世魔王的兒子,在幼兒園各種調皮搗蛋,搞破壞、打架,打別的孩子下手還比較重,經常有家長投訴,媽媽為此特別苦惱,後來我也見了爸爸,爸爸也是一表人才,儒雅紳士,企業高管,我左看右看,孩子身上沒有一點父母的影子,但是隨著瞭解的深入,才知道這對年輕的父母小時候都是混世魔王,漂亮可愛的媽媽小時候也是假小子一個,滿天奔跑,到處打架惹事的一個孩子,也是在父母的棍棒下城成長起來的,爸爸也是,我當時就驚訝了,後來也知道了,這對年輕的父母也是有了第一個孩子各種寵愛,孩子犯錯一再再而三地寬容,特別是媽媽,總覺得孩子還小,長大了就懂了,直到了,這是後來她自己說的教育理念,直到孩子是個問題孩子才想起來自己小時候的模樣。
問題的孩子背後有一定有一對問題的父母或者家庭教育,沒有想到,父母小時候也算呢。
你家孩子的問題還是要去認真觀察問題背後形成的原因,深入思考,分析一下,做家庭教育措施(立規矩,特別是目前身上存在的問題,規範孩子的行為),一步一步引導,教育,孩子有進步表揚、再孩子出現重大錯誤當天一定教育好,不要一次一次容忍。
6、問問孩子為什麼說這些話,做這些事情,傾聽孩子的真實的聲音,找出問題的關鍵和出處。
7、四歲的孩子對母親懷有極度強烈的感覺,如果有什麼東西改變了眼中的母親,他就會對這個東西表示出特別強烈的恨意。
8、看下家庭裡面有沒有人有這些口頭語,孩子身邊的人、或者幼兒園的孩子和他玩的比較好的孩子是不是有行為偏差的問題。
他或許討厭母親戴某些首飾,也許不喜歡母親改變髮型,或者,她臉上若有一種特殊的表情告訴他,她不喜歡他,他可能特別討厭這種表情。
0-6歲是孩子發展和教育的最好時期,孩子在2、3、4歲都會有不同的叛逆和敏感期間,家長在這個時候加以重視和引導尤為重要,不要孩子一出現特別的不好的行為就恐慌、誇大、或者以大人的道德評判標準去評判他,給他定義、定型。
給愛、給錢、但是也要有度,有原則和底線
教育是這個世界上最複雜繁瑣的工程,特別當你遇到一個所謂的熊孩子的時候,用對愛,高質量的引導和陪伴是治癒一切問題的核心。
-
11 # ceiwei
這種情況下,建議面對面溝通,很多話遠端溝通說不出想要的效果。
另外,如果怒吼且聽之,不要正面衝突,帶他做點他喜歡的,在平靜的時候再溝通
-
12 # 毛麗麗麗
我覺得寶寶的“怒吼”不一定是真的“吼”,因為幼兒還不能理解真正意義上的“吼”,寶寶可能覺得“好玩”,或引起大人注意。建議跟寶寶聊一聊,看看寶寶到底在想什麼
-
13 # 阿呆的路上
這個是你們的家庭教育有關係,小孩子四歲不懂,作為我們家長,我們要給於他一些想要的東西 和一些正能量東西賦予他,孩子罵人是不對,有可能是他受委屈了,或者是你們經常不在他身邊導致心靈,所以多多陪陪孩子,如果不是那樣,就是慣的,古人云 棍棒下出孝子,
-
14 # 小冉視角看問題
問題三步驟,第一,發現問題;第二,分析問題;第三,解決問題。
第一步,發現孩子存在的問題,“孩子怒吼父母,叫他們滾”。是情緒問題?還是性格問題?是偶然性的問題?還是常態性問題?要根據孩子平時的情況,綜合分析,就是到第二步了。
第二步,分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孩子心情不好?還是孩子脾氣暴躁?是父母激怒孩子了,還是孩子會經常性對父母發脾氣?要找出問題的根源性在哪裡。
最後一步,就是樓主最關心的解決問題。如果樓主不能做好前面兩個步就很難處理好這個問題。
你提出的這個問題如果只是偶然孩子心情不好,不注意言辭,說了平時他會聽到的“你們給我滾”,那麼這個時候很簡單,用常用的共情,說理。先接受他的情緒,再告訴他“我知道你很生氣,不希望爸爸媽媽這樣。可能平時我生氣的時候我也會罵人,讓人滾。今天我才發現聽別人說這個話心裡很難受,特別是被自己的親人叫滾時,真的很傷心。以後我們互相幫助糾正這個不好的習慣好嗎?生氣時也要好好說話好嗎?”然後就要注意往後的言傳身教了。
如果孩子是一個常態性問題,經常對父母發脾氣時就說狠話,那就要不斷的應用偶然性情緒處理的方法,一步步更正他情緒的表達方式,生氣時,傷心時,高興時,各種情緒的表達,在他表現很好時給予表揚,“對了,你生氣時這樣跟我說我就能比較快速的瞭解,真為你的進步感到高興”
孩子真的就像一張白紙,父母的言傳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當然,我們都會有情緒控制不好的時候,畢竟人無完人,我們能做的是儘量做得更好。當我們的情緒控制不好時也可以讓孩子一起跟我們分析解決問題。
我們不可能成為完美的父母,但我們要成為一個讓孩子感受到愛的父母。
回覆列表
透過您說是影片聊天的時候孩子發脾氣說滾,我猜測您和愛人跟孩子是否較長時間沒有一起生活。以下觀點供您參:
1、孩子對父母態度粗暴與缺乏陪伴有關。每個孩子從出生開始都需要父母的愛和陪伴,它們可以給孩子帶來足夠的安全感。相反,如果孩子缺乏陪伴,嬰兒時期就會因為缺乏安全感而變的敏感,而到了三四歲性格形成之時就會出敏感易怒、性格孤僻等表現。
著名心理學家哈洛的“恆河猴母愛剝奪實驗”正說明了這一點。
實驗證明:小猴子出生以後非常需要母親的愛撫與陪伴,從小在母親陪伴下長大的小猴長大後都可以正常生活。而那些從小被剝奪母愛的小猴拒絕接受一切外界事物、膽小,這些小猴成年後出現了明顯的孤僻、自閉和抑鬱。並且他們對於自己的下一代也表現出漠不關心,嚴重的甚至殘害自己的後代。
實驗本身很殘忍,但也充分說明人類就和這些小猴一般,在嬰幼兒時期需要很多的愛與陪伴。多一些陪伴,讓他們成為一個有愛的、溫暖的、內心踏實的孩子。
孩子對父母態度粗暴與過度溺愛有關上文提到缺愛的孩子會形成敏感、孤僻、易怒的性格。那是不是給很多愛就可以了呢?古人說的好,“過猶不及”。
過度的溺愛不僅無法讓孩子學會愛,還會把孩子寵成一個不懂感恩、自私自利的人。
我的姑姑是我爺爺奶奶最小的女兒,家裡的老三又是唯一一個女兒,從小被我爺爺奶奶捧在手心的寵,我姑姑的所有要求都是說一不二。結果如何呢?當年我姑姑十八九歲,動輒就在家對著奶奶破口大罵、全家人看她臉色。直到現在我姑姑已經50出頭,我爺爺奶奶80多了,姑姑卻放話給兩位兩人“你們別指望我照顧你們,我沒時間,我還要照顧女兒和老公”。
可見,被寵壞的孩子並不會因為年齡的增長就忽然懂事體諒父母的。他們永遠覺得父母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永遠沒有一顆感恩的心。
總結:嬰兒時期給予嬰兒足夠的愛,這些愛能讓他們充滿安全感,勇敢面對世界。到了幼兒時期,在愛和陪伴的同時也應該立規矩、教會他們愛與感恩。這才能培養出真正的內心健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