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懊惱自己照片拍得醜不上鏡嗎?
還在用相機工具拼命美顏P圖嗎?
別再自尋煩惱了,“凍臉效應”告訴你:照片就該比真人難看!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心理學家博斯特和他的同事曾進行過一項實驗,他們讓參與者對2秒鐘的影片以及從這些影片裡截下的1200幀靜態圖打分,評價影片或圖片中的20個人有多好看。
結果發現:同樣一張臉在影片中的得分要比在靜態圖中要高。
實驗試圖進一步探索這種效應的深層機制。
當把影片和圖片倒轉過來看時,效應也同樣存在。
人們普遍認為影片中的人比同一個影片的截圖更好看。
博斯特把這種靜態臉相對動態臉沒那麼有吸引力的現象稱為“凍臉效應(the frozen face effect)”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可能跟動態臉的印象形成方式有關。
人們會把在不同位置、不同側面的同一張臉進行平均化。
這與先前研究所發現的“平均臉更有吸引力”是一致的。
另一個可能是“他們(動態臉)更好地激活了我們的面部識別神經機制”。
畢竟,相機是不久之前才發明出來的,我們大腦的臉部識別系統本來就是演化來加工動態臉,而不是靜態臉。
“凍臉效應”可以說明為什麼臉部攝影那麼難掌握,以及為什麼人們往往認為真人漂亮過上鏡。
換句話說,就算你覺得自己在照片裡看上去非常不堪也無須擔心,別人就會覺得你會動的真人要比照片好看得多。
現在的手機自拍,大多自帶一定的美顏功能。判斷照片是否經過處理,可以透過以下幾個方面:
看光線是否自然,美顏大多是透過調節光線的亮度、色彩對比度來襯托效果,如果光線過於明顯,那麼肯定修過;
看人臉的比例是否協調,有些人會對臉部不滿意的地方做細微的調整,手機美顏功能也是如此,但是會導致整體不符合人體比例;
最後,就只能和真人對比了。
還在懊惱自己照片拍得醜不上鏡嗎?
還在用相機工具拼命美顏P圖嗎?
別再自尋煩惱了,“凍臉效應”告訴你:照片就該比真人難看!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心理學家博斯特和他的同事曾進行過一項實驗,他們讓參與者對2秒鐘的影片以及從這些影片裡截下的1200幀靜態圖打分,評價影片或圖片中的20個人有多好看。
結果發現:同樣一張臉在影片中的得分要比在靜態圖中要高。
實驗試圖進一步探索這種效應的深層機制。
當把影片和圖片倒轉過來看時,效應也同樣存在。
人們普遍認為影片中的人比同一個影片的截圖更好看。
博斯特把這種靜態臉相對動態臉沒那麼有吸引力的現象稱為“凍臉效應(the frozen face effect)”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可能跟動態臉的印象形成方式有關。
人們會把在不同位置、不同側面的同一張臉進行平均化。
這與先前研究所發現的“平均臉更有吸引力”是一致的。
另一個可能是“他們(動態臉)更好地激活了我們的面部識別神經機制”。
畢竟,相機是不久之前才發明出來的,我們大腦的臉部識別系統本來就是演化來加工動態臉,而不是靜態臉。
“凍臉效應”可以說明為什麼臉部攝影那麼難掌握,以及為什麼人們往往認為真人漂亮過上鏡。
換句話說,就算你覺得自己在照片裡看上去非常不堪也無須擔心,別人就會覺得你會動的真人要比照片好看得多。
現在的手機自拍,大多自帶一定的美顏功能。判斷照片是否經過處理,可以透過以下幾個方面:
看光線是否自然,美顏大多是透過調節光線的亮度、色彩對比度來襯托效果,如果光線過於明顯,那麼肯定修過;
看人臉的比例是否協調,有些人會對臉部不滿意的地方做細微的調整,手機美顏功能也是如此,但是會導致整體不符合人體比例;
最後,就只能和真人對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