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wys七七

    閒時慢翻《論語》,突然發現很多成語均出自於此。

    大概《論語》中四字短語較多,久而久之,約定成詞。

    比如: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食不厭精,溫故知新,不亦樂乎,巧言令色,一日三省,千乘之國,言而有信……

    不知可有人深入研究並加以總結?

  • 2 # 阿妭一條街

    有很多例如:文質彬彬 後生可畏 見義勇為

    好行小惠 年富力強 循循善誘

    發憤忘食 三復斯言 舉一反三

    內省不疚 犯上作亂 循序漸進

    言不及義 駟不及舌 手足無措

    不恥下問 言必有中 溫故知新

    仁人志士 血氣方剛 理屈詞窮

    殺身成仁 惠而不費 誨人不倦

    家喻戶曉 能近取譬, 等

  • 3 # 宸175863

    《論語》作為中國古典,儒家思想的代表,其對中國的影響其他任何思想難出其右。其中的經典話語,朗朗上口,耳熟能詳。從為政、治學、為人、做事等各方面一直是人們奉行的標準和典範,長期以來好些已經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成語,這些成語數量之大,是任何文獻難以超越。初步統計接近400 百,可見巜論語》影響之大。這些成語有些已經發生了意義上的變化,有些被引申拓展了範圍,有些基本保持了原意,在今天振興傳統文化的時候,我們搞明白這些成語的出處和原意,對繼承傳統文化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巜論語》中的成語和原文按論語排序主要有:

    1 【學而時習之】——《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 【不亦樂乎】——《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3 【犯上作亂】——《論語·學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4 【巧言令色】——巜論語. 學而》“巧言令色,鮮矣仁!”

    5 【一日三省】——《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6 【三省吾身】——《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7 【入孝出悌】《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

    8 【行有餘力】——《論語·學而》“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9 【賢賢易色】——《論語·學而》“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10【言而有信】——《論語. 為學》“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11 【慎終追遠】——《論語·學而》“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12【溫良恭儉讓】——《論語·學而》“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13【小大由之】——《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14【敏於事慎於言】——《論語·學而》“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

    15【貧而樂道】《論語·學而》“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16【精益求精】——《論語.學而》“《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復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17【告往知來】——《論語·學而》“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18 【有則改之 ,無則加勉】—— 巜論語. 學而》“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9【眾星拱北】——《論語·為政》“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20【北辰星拱】——《論語·為政》“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21【一言以蔽之】——《論語·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22【三十而立】——《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3【而立之年】——《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24【不惑之年】——《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25【知命之年】——《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26【耳順之年】——《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27【從心所欲】——《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28【犬馬之養】——《論語·為政》“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29【因材施教】——《論語·為政》“子游問孝”“子夏問孝”朱熹集註引宋程頤曰:“子游能養而或失於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30【溫故知新】——《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1【君子不器】——《論語·為政》“君子不器。”

    32【周而不比】—一《論語·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3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4【異端邪說】——《論語·為政》“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3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一《論語·為政》“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36【多聞闕疑】——《論語·為政》“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

    37【言寡尤,行寡悔】——《論語·為政》“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38【舉直措枉】——《論語·為政》“舉枉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39【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40【見義勇為】——《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

    41【是可忍,孰不可忍】——《論語·八佾》“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42【杞宋無徵】——《論語·八佾》“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

    43【瞭如指掌】【瞭若指掌】【如指諸掌】——《論語·八佾》“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44【告朔餼羊】——《論語·八佾》“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

    45【愛禮存羊】——《論語·八佾》(3“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46【樂而不淫】——《論語·八佾》“《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47【哀而不傷】——《論語·八佾》“《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48【成事不說】——《論語·八佾》“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49【既往不咎】【不咎既往】——《論語·八佾》“成事不說,逐事不諫,既往不咎。”

    50【盡美盡善】——《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51【里仁為美】——《論語·里仁》“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52【造次顛沛】——《論語·里仁》“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53【觀過知仁】——《論語·里仁》“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54【朝聞夕死】——《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

    55【惡衣惡食】——《論語·里仁》“士之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56【無適無莫】——《論語·里仁》“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於比。”

    57【一以貫之】——《論語·里仁》“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58【見賢思齊】——《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59【遊必有方】——《論語·里仁》“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60【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61【訥言敏行】——《論語·里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62【瑚璉之器】——《論語·公冶長》“子貢問日:"賜也何如?’子日:"女器也’。日:"何器也?’日:"瑚瑚也。’”

    63【聞一知二】——《論語·公冶長》“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64【聞一知十】——《論語·公冶長》“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65【朽木不彫】【朽木難雕】【朽木不可雕】——《論語·公冶長》“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

    66【朽木糞土】【朽木糞牆】——《論語·公冶長》“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

    67【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公冶長》“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68【敏而好學】——《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69【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70【善與人交】——《論語·公冶長》“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71【三思而行】【三思而後行】—《論語·公冶長》“季文子三思而後行。”

    72【愚不可及】——《論語·公冶長》“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73【斐然成章】——《論語·公冶長》“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74【不念舊惡】——《論語·公冶長》“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75【安老懷少】——《論語·公冶長》“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76【計過自訟】——《論語·公冶長》“已矣乎,吾未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77【行不貳過】——《論語·雍也》“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78【遷怒於人】——《論語·雍也》“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朱熹注:“怒於甲者,不移於乙。”

    79【肥馬輕裘】【乘肥衣輕】——《論語·雍也》“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

    80【周急繼乏】【周急濟貧】【周貧濟老】——《論語·雍也》“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濟富。”

    81【犁生騂角】——《論語·雍也》“子謂仲弓,曰:"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邢昺疏:“雜文曰犁。騂,純赤色也。角者,角周正也。舍,棄也。諸,之也。仲弓父賤人而行不善,故孔子稱謂仲弓,……言仲弓父雖不善,不害於子之美也。”

    82【一簞一瓢】——《論語·雍也》“一簞食,一飄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擾,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83【簞食瓢飲】——《論語·雍也》“一簞食,一飄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擾,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84【陋巷簞瓢】——《論語·雍也》“一簞食,一飄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擾,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85【不改其樂】——《論語·雍也》“一簞食,一飄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擾,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86【不堪其憂】——《論語·雍也》“一簞食,一飄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擾,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87【行不由徑】——《論語·雍也》“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

    88【祝鮀之佞】——《論語·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

    89【文質彬彬】——《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90【敬而遠之】——《論語·雍也》“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

    91【先難後獲】——《論語·雍也》“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92【樂山樂水】——《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93【從井救人】——《論語·雍也》“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人)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

    94【博文約禮】——《論語·雍也》“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95【中庸之道】——《論語·庸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96【博施濟眾】——《論語·雍也》“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

    97【立人達人】—— 《論語·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98【能近取譬】——《論語·雍也》“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99【述而不作】——《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100【信而好古】——《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101【愛素好古】——《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老子》:“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102【學而不厭】——《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03【誨人不倦】——《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04【不憤不啟】——《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105【不悱不發】——《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106【舉一反三】——《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06【一舉三反】——《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07【一隅三反】——《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08【用行舍藏】——《論語·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109【一虎不河】——《論語·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源自《詩經·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110【暴虎馮河】——《論語·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源自《詩經·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111【死而無悔】——《論語·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112【臨事而懼】——《論語·述而》“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113【執鞭隨蹬】——《論語·述而》“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

    114【不知肉味】【三月不知肉味】—《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115【求仁得仁】——《論語·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16【飲水曲肱】——《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117【飯蔬飲水】——《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118【曲肱而枕】——《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119【樂在其中】——《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120【富貴浮雲】——《論語·述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121【發憤忘食】——《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122【樂以忘憂】——《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123【不知老之將至】——《論語·述而》“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124【生而知之】——《論語·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25【怪力亂神】——《論語·述而》“子不語怪、力、亂、神。”

    126【三人行必有我師】——《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7【擇善而從】——《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8【戰戰兢兢】——《論語·泰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源自《詩經·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129【如臨深淵】——《論語·泰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源自《詩經·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130【如履薄冰】——《論語·泰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源自《詩經·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131【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論語·泰伯》“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132【犯而不校】——《論語·泰伯》“以能問與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

    133【六尺之孤】——《論語·泰伯》“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134【託孤寄命】——《論語·泰伯》“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135【任重道遠】——《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136【死而後已】——《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157【篤信好學】——《論語·泰伯》“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158【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論語·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159【學如不及,猶恐失之】——《論語·秦伯》“子日:"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160【巍巍蕩蕩】——《論語·泰伯》“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161【卑宮菲食】——《論語·泰伯》“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

    162【斯文掃地】——《論語·子罕》“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

    163【空空如也】——《論語·子罕》“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164【仰之彌高】——《論語·子罕》“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誘人。”

    165【循循善誘】——《論語·子罕》“夫子循循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166【欲罷不能】——《論語·子罕》“夫子循循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167【韞櫝而藏】——《論語·子罕》“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

    168【待賈而沽】【待價而沽】——《論語·子罕》“沽(賈)之哉!沽(賈)之哉!我待賈(價)者也。”

    169【善賈而沽】——《論語·子罕》“沽(賈)之哉!沽(賈)之哉!我待賈(價)者也。”

    170【衒(zuì)玉自售】——《論語·子罕》“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奩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何晏集解引包鹹曰:“沽之哉,不衒賣之辭。”

    171【逝者如斯】——《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171【不捨晝夜】——《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172【為山止簣】——《論語·子罕》“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

    173【苗而不秀】——《論語·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174【秀而不實】——《論語·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175【後生可畏】——《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176【年富力強】——《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177【知過必改】——《論語·子罕》“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178【不忮不求】——《論語·子罕》“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源自《詩經·邶風·雄雉》:“百爾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179【松柏後凋】——《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180【歲寒松柏】——《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181【歲寒知松柏】——《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182【勇者不懼】——《論語·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83【侃侃而談】——《論語·鄉黨》“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184【侃侃誾誾(yín)】——《論語·鄉黨》“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

    185【鞠躬屏氣】——《論語·鄉黨》“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186【斂容屏氣】——《論語·鄉黨》“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187【屏氣凝神】——《論語·鄉黨》“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188【屏聲斂息】——《論語·鄉黨》“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189【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論語·鄉黨》“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190【適可而止】——《論語·鄉黨》:“不撒薑末,不多食。”宋·朱熹注:“適可而止,無貪心也。”

    191【三復白圭】——《論語·先進》“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192【三復斯言】——《論語·先進》“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193【不得其死】——《論語·先進》“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94【一仍舊貫】——一《論語·先進》“魯人為長府,閔子騫曰:"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

    195【言必有中】——《論語·先進》“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196【登堂入室】【升堂入室】——《論語·先進》“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197【過猶不及】——《論語·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198【鳴鼓而攻】【鳴鼓而攻之】——《論語. 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199【理屈詞窮】——《論語·先進》“是故惡夫佞者。”宋·朱熹集註:“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詞窮,而取辯於口以御人耳。”

    200【一日之長】——《論語·先進》“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201【有勇知方】——《論語·先進》“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何晏集解:“方,義方。”

    202【春風沂水】——《論語·先進》“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203【沂水絃歌】——《論語·先進》“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204【沂水舞雩(yú)】——《論語·先進》“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205【克己復禮】——《論語·顏淵》“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06【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207【內省不疚】——《論語·顏淵》“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208【司馬牛之嘆】——《論語·顏淵》“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

    209【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論語·顏淵》“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210【恭而有禮】——《論語·顏淵》“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211【四海之內皆兄弟】——《論語·顏淵》“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212【浸潤之譖】——《論語·顏淵》:“浸潤之譖,膚受之訴,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

    213【足食足兵】——《論語·顏淵》“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214【必不得已】——《論語·顏淵》“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215【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論語·顏淵》“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

    216【駟不及舌】——《論語·顏淵》“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

    217【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論語·顏淵》“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218【片言折獄】——《論語·顏淵》“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

    219【成人之美】——《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220【風行草偃】——《論語·顏淵》“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221【化若偃草】——《 論語·顏淵》“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222【察言觀色】——《論語·顏淵》“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223【一朝之忿】——《論語·顏淵》“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224【以文會友】——《論語·顏淵》“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人。”

    225【名正言順】【名不正言不順】——《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226【手足無措】【無所措手足】——措《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227【魯衛之政】——《論語·子路》“魯衛之政,兄弟也。”

    228【勝殘去殺】——《論語·子路》“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

    229【一言興邦】——《論語·子路》“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

    230【一言喪邦】——《論語·子路》“一言而喪邦,有諸?”

    231【近悅遠來】——《論語·子路》“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悅),遠者來。’”

    232【悅近來遠】——《論語·子路》“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悅),遠者來。’”

    233【邇安遠至】——《論語·子路》“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悅),遠者來。’”

    234【欲速不達】【欲速則不達】——《論語·子路》“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235【父為子隱】——《論語·子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236【子為父隱】——《論語·子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237【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

    238【斗筲之人】——《論語·子路》“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239【斗筲之器】——《論語·子路》“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240【和而不同】——《論語·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41【剛毅木訥】——《論語·子路》“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242【危言危行】——《論語·憲問》“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245【沒齒無怨】——《論語·憲問》“奪伯氏駢邑三百,飯疏食,沒齒無怨言。”

    246【見危授命】——《論語·憲問》“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247【譎而不正】——《論語·憲問》“子曰:"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

    248【一匡天下】——《論語·憲問》“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

    249【披髮左衽(rèn)】——《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250【匹夫匹婦】——《論語·憲問》“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知之也。”

    251【匹夫溝瀆】——《論語·憲問》“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知之也。”

    252【匹夫小諒】——《論語·憲問》“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知之也。”

    253【文子同升】——《論語·憲問》“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與文子同升諸公。子聞之,曰:"可以為文矣。’”

    254【大言不慚】——《論語·憲問》“子曰:"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宋·朱熹注:“大言不慚,則無必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也。欲踐其言,其不難哉!”

    255【思不出位】——《論語·憲問》“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256【夫子自道】——《論語·憲問》“子曰:"君子有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257【以德報怨】——《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258【以直報怨】——《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259【以德報德】——《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260【怨天尤人】——《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261【循序漸進】——《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漸進耳。”

    262【下學上達】——《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263【知其不可而為之】——《論語·憲問》“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264【深厲淺揭】——《論語·憲問》“深則厲,淺則揭。”源自《詩經·邶風·匏有苦葉》:“深則厲,淺則揭。”

    265【老而不死】——《論語·憲問》“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266【在陳之厄】——《論語·衛靈公》“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

    267【君子固窮】——《論語·衛靈公》“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268【無為而治】——《論語·衛靈公》“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

    269【參前倚衡】——《論語·衛靈公》“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夫然後行。’子張書諸紳。”

    270【志士仁人】——《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71【求生害仁】——《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72【殺身成仁】——《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73【成仁取義】【取義成仁】——《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7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275【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76【言不及義】——《論語·衛靈公》“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277【好行小慧】——《論語·衛靈公》“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278【群而不黨】——《論語·衛靈公》“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279【以言舉人】——《論語·衛靈公》“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280【以人廢言】【因人廢言】——《論語·衛靈公》“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281【不以人廢言】——《論語·衛靈公》“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282【直道而行】——《論語. 衛靈公》“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283【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衛靈公》“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284【眾好眾惡】——《論語·衛靈公》“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285【當仁不讓】——《論語·衛靈公》“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286【敬事後食】——《論語·衛靈公》“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287【有教無類】——《論語·衛靈公》“子曰:"有教無類。’”

    288【道不相謀】——《論語·衛靈公》“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289【不相為謀】——《論語·衛靈公》“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290【陳力就列】——《論語·季氏》“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291【持危扶顛】——《論語·季氏》“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

    292【開柙出虎】——《論語·季氏》“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293【玉毀櫝中】——《論語·季氏》“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294【龜玉毀櫝】——《論語·季氏》“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295【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296【分崩離析】——《論語·季氏》“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

    297【大動干戈】——《論語·季氏》“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

    298【禍起蕭牆】——《論語·季氏》“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299【事在蕭牆】——《論語·季氏》“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300【直諒多聞】——《論語·季氏》“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也。”

    301【在色之戒】——《論語·季氏》“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

    302【血氣方剛】——《論語·季氏》“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

    303【困而不學】——《論語·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304【隱居求志】——《論語·季氏》“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

    305【求志達道】——《論語·季氏》“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

    306【過庭之訓】——《論語·季氏》“嘗獨立,鯉趨而過庭。”

    307【詩禮之訓】——《論語·季氏》“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

    308【懷寶迷邦】——《論語·陽貨》“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

    309【歲不我與】——《論語·陽貨》“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341【時不我與】——《論語·陽貨》“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342【割雞焉用牛刀】——《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343【磨而不磷】——《論語·陽貨》“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

    344【涅而不緇】——《論語·陽貨》“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

    345【不磷不緇】——《論語·陽貨》“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言至堅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而不黑。君子雖在濁亂,濁亂不能汙。”

    346【磨而不磷,涅而不緇】——《論語·陽貨》“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

    347【色厲內荏】 ——《論語·陽貨》“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248【穿窬之盜】——《論語·陽貨》“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349【匏(páo)瓜空懸】——《論語·陽貨》“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 17-

    350【道聽塗說】——《論語·陽貨》》“子曰:"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351【患得患失】——《論語·陽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352【無所不至】——《論語·陽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353【惡紫奪朱】——《論語·陽貨》“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354【以紫亂朱】【以紫為朱】——《論語·陽貨》“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355【免懷之歲】——《論語. 陽貨》“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

    356【飽食終日】——《論語·陽貨》“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357【無所用心】——《論語·陽貨》“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358【博弈猶賢】——《論語·陽貨》“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359【居下訕上】——語出《論語·陽貨》“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

    360【枉道事人】——《論語·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361【父母之邦】——《論語·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362【季孟之間】——《論語·微子》“齊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則吾不能;以季孟之間待之。’”

    363【來者可追】——《論語·微子》“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364【不敢問津】——《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 唐·宋子問《明河篇》:“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

    365【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論語·微子》“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

    366【降志辱身】——《論語·微子》“柳下惠、少連,降志辱身矣。”

    367【無可無不可】——《論語·微子》“我則異於是,是無可無不可。”

    368【見危致命】——《論語·子張》“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369【文過飾非】——《論語·子張》“小人之過也,必文。”

    370【即溫聽厲】——《論語·子張》“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371【小德出入】——《論語·子張》“大德不逾閒,小德出入可也。”

    372【有始有終】——巜論語. 子張》“君子之道,焉可誣也?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

    373【有始有卒】——《論語·子張》“君子之道,焉可誣也?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

    374【學而優則仕】——《論語·子張》“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375【惡居下流】——《論語·子張》“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376【文武之道】——《論語·子張》“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

    377【學無常師】——《論語·子張》“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378【賜牆及肩】——《論語·子張》“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379【門牆桃李】——《論語·子張》“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七:“夫春樹桃李,夏得陰其下,秋得食其實;春樹蒺藜,夏不可採其葉,秋得其刺焉。”

    380【生榮死哀】——《論語·子張》“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381【興滅繼絕】【存亡繼絕】【繼絕存亡】——《論語·堯曰》 “興滅國,繼絕世。”源出《尚書》。

    392【惠而不費】——《論語·堯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源出《尚書》。

    393【望而生畏】——《論語·堯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394【不教而殺】【不教而誅】——《論語·堯曰》“不教而殺謂之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好多主播做直播賺了錢都能開上跑車,那些送禮的都是些什麼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