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響水大米

    生活中免不了親戚之間互相交流交往,但是這個交往也要有個度,掌握不好尺度就會傷害了原來親近的感情,所以一些俗語告訴人們,說:“孃家屋住不久,親戚飯吃不老”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孃家屋住不久,以前的社會,人們生育了很多子女,但是對待子女的感情卻不一樣,在當時的風俗下,認為嫁出去的女兒是外姓人,是潑出去的水,所以在這種思想背景下,如果結婚了的女兒常年回孃家住是不行的。一來會遭到家裡兄弟的嫌棄,二來也會遭到其它人的背後指點。畢竟以前的生活和居住環境都不富裕,即使是出嫁離婚的女人也不可以,要是被休的女人就更會被人說道了。

    親戚飯吃不老,這裡的吃飯不是指的簡單吃頓飯,以前人們為生活拼搏都為了滿足肚子的需要,所以討口飯指的是工作,這裡的意思是不要在親戚的公司或廠子裡去工作,大家既然是親戚,本來是自己應該應得的勞動所得,也會被人認為是施捨,自己都會覺得是低人一等,久而久之就會破壞正常的親戚感情關係,再有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雖然自己在親戚的照顧下,有了工作,但是自己卻失去了努力向上、拼搏競爭的勁頭,所以看似安逸的環境,其實是害了自己。所以說親戚飯吃不老。還有和這句比較類似的話“孃家屋住不老,親戚飯吃不飽”其實都是這個意思。

  • 2 # 新三農人小陳

    “孃家屋住不久,親戚飯吃不老”這句話從字面上很好理解,那就是嫁出去的女兒總不能一直住在孃家;親戚家的飯好吃,總不能在人家吃到老吧。那為什麼不能在孃家住時間長,為什麼不能總去親戚家吃飯呢?

    在老一輩的觀念中,一直講究“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既然女兒已經出嫁了,古代講究出嫁從夫,那就要在南方家好好過日子,操持家務,照顧公婆,總不能天天往孃家去吧,那樣會讓人說閒話的,會認為你在男方過的不好,過的不順心,會讓人對婆家有非議的,留言慢慢傳開了,總有一天婆家人會聽到的,那婆家人就會怪孃家人了,因為你經常住孃家,婆家就會認為孃家人在挑唆你們的關係,這樣你住時間長了,婆家肯定不樂意了,另外一方面,你經常住孃家,吃孃家,喝孃家的,時間長了哥嫂或者弟媳也會不待見的,這樣也會讓父母為難,所以對出嫁的女兒來說,孃家再好也不能一直住,不然婆家怪罪,哥嫂弟媳也不樂意。

    農村人都是很好客的,尤其是親戚之間,那要是有客人來了,肯定要準備一桌子好菜,雞鴨魚肉什麼的都的上,讓你吃的高高興興的。偶爾一段時間去個一次,那親戚還是會非常高興的,你要是幾乎天天去人家吃,那再親的人也會不樂意的,天天給你準備好吃好喝的,那不得把別人吃窮了,天天忙著招待你去了,那別人還幹活嗎,還掙錢嗎,所以說在親戚家吃飯終歸不能一直吃到老呀。這句話也是在告訴我們即便是親戚過得再好,也只能偶爾伸手幫你一把,人還是得靠自己才能長久。

  • 3 # 東莞找攤位阿軍

    在農村有很多俗語老話,都是老一輩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值得我們去學習,我們一起來說說“農村俗語:“孃家屋住不久,親戚飯吃不老”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孃家屋住不久”不管以前還是現在,很多人都會說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女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的時候,遇到不錯的人,可以談婚論嫁了,一到結婚了就有自己的家庭了,就要在婆家好好的照顧好老公孩子還有婆婆公公他們。不可能一直都在孃家一直住下去,不然婆家的人就會有意見了,也會讓嫂子或者弟媳有意見,不然讓自己的父母很難做人,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矛盾。要是你想父母了,可以回去看看他們,如果要住,就住一兩天就行了。所以說對嫁出去的女孩來說,孃家再好也不可能一直住下去了,不要讓自己的父母為難,也不要讓哥嫂不高興,最重要還是嫂子或者弟媳有意見。

    “親戚飯吃不老”在農村要是家裡來了親戚都很熱情的招待他們,總會煮好多飯菜給客人吃,殺雞殺鴨的,有什麼好東西都會拿出來吃或者自家種了有蔬菜水果都會給點他們,讓他們帶回家去,他們主要講人情。偶爾去一趟就行了,如果你每天都去,那樣會給人帶來麻煩,那樣會讓人感覺你是為了吃的,為了他家的東西才來做客的,那樣會讓他人不接待你。

    就好像是一個人生活上發生了困難,親戚幫你是應該的,不幫你也是應該的。所以說別人幫你一兩次就可以了,如果你每次不管大事還是小事都找他們幫忙,這樣下來時間久了他們就不想幫你了。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要做的事,不可能一直都幫助你,別人也要為了自己的家庭努力奮鬥,才能讓自己的家人過上好日子。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救急不救窮,如果你遇到一點小事,自己不想辦法去解決,就想著讓別人幫你,最終還是會被人看不起,覺得你這個人做什麼事情都做不成,不靠自己努力去做,不管什麼事都別人想幫你,所以時間久了就不想跟你有任何瓜葛。我們每個人都要有志氣,自強不息,努力奮鬥,不要讓別人瞧不起你。

  • 4 # 樹德漢碩

    孃家屋住不久,親戚飯吃不老。說得很通俗,很現實,也很有道理。告訴人要獨立自主,自信,自立,自強,不要有啃老依賴,凡事總要求人的思想和作風。能不求人就不要求,可自行解決的就自己解決,求人總不如求己,自己有本事,自己強大不求靠人才是最好。

    孃家屋住不久,在農村,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依風俗,男娶回,女嫁出。女大嫁出跟了人,就如潑出的水一般,收不回了,有自己的家了,孃家就驛站旅館一般,回來住一住可以,但是住下久的,最終還是要回自己的家的,不能賴在孃家的,所以有說孃家屋住不久,話內話外都有不能再賴在孃家,求靠孃家之意,自嫁出後,孃家就不屬了你,夫家那邊才是自己的家。做人要學會自信自立自強起來,父母養你小,不會養你老,長大嫁人成家了就要學會自立自強,別什麼事都求人靠人依賴人,那是行不通的,孃家屋不能久住,自家才可以。

    親戚間互相幫助救濟是應該的,但長貧難救,救急可以,幫助永遠是誰都難做到的。一時困難有急幫幫忙是可以,如稀泥扶不起,又要常扶就沒幾個可以做到了,就是最親的父母,兄弟姐妹也一樣,長貧難濟,所以說親戚飯吃不老。最終還要靠自己,才是最好。親生兒不如伴身錢,父母強,兄弟姐好富,不如自己強,自己富,自己富強才是硬道理,最可靠的。

    做人就要少依靠依賴,要學會獨立自主,自立,自信,自強,能不求人就不求人,能不靠人就不靠人,求人靠人總不如自強自靠。

  • 5 # 壟上花開煙雨濃

    在民間諸多的俗語老話之中,很多都是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大實話,也有很多俗語都是話糙理不糙,看似平淡無奇,但作為農村老話,很多時候還是頗具一些道理存在的,即便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的改變,但這些老話俗語依然沒有退出歷史的舞臺,反而在很多地區的農村廣為流傳,這也是這些俗語老話的魅力所在,簡簡單單的三言兩語其實也是人生的一些哲理,一些做人的道理存在,這裡說的“孃家屋住不久,親戚飯吃不老”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孃家屋住不久:聽到這句話不由想起另外一句老話,在過年時候很多老人愛說:“大年三十無外人”,其實也側面的說明大年三十是家人團聚的日子,但這裡面是不包括自己的親生閨女的,閨女按照過去的說法,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閨女不在是自家人,而是婆婆家裡的人,有時候還別說,只要是有兒有女的,不能說百分之百偏兒子,至少也的有百分之九十八會偏向兒子。

    我們鄰居老馬,一個閨女一個兒子,都已經成家各自有了孩子,閨女婆家條件一般,後來老馬在縣城買了房子,和兒子就搬到縣城居住,閨女的兒子現在要去縣城讀書,所以閨女就住在了老馬家,這句老話還真的很應驗,剛剛開始閨女在老馬家裡居住,還是風平浪靜,可是時間久了之後,這樣那樣的事情也就出來了,老馬去公園遛彎時候,也是經常唉聲嘆氣,說家裡現在矛盾挺大,主要矛盾是在兒媳婦和閨女之間,這也是閨女久住孃家最容易發生的矛盾,後來聽說老馬搬出去自己租房子居住,好像關係也就緩和了。

    親戚飯吃不老:親戚是和自己有扯不斷的關係存在,尤其是一些比較近的親戚,不但有很好的親情關係,而且對於一些事情的幫助更是有很大的作用,去親戚家裡吃飯,那是雙方皆大歡喜的事情,也是親戚之間走動必不可少的環節,但再好的親戚,你去一次、去二次、三次都可以,但如果自己是無所事事,長期居住親戚家裡,讓人家供吃供喝,那是擱誰也不會樂意的,也是不可能的,這也是親戚和自己家裡的區別,在自己家裡,即便是你真的一事無成,父母也是不會丟棄你,也是可以供你吃到老的,而作為親戚是沒有這種義務的,民間也有俗語,親戚飯吃的久了就會吃不飽,其實跟這句老話有很多相似之處,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好的親戚也是沒有這種義務長期供給的。

  • 6 # 碧野地理文人

    俗語“孃家住不老,親戚飯吃不飽”告訴我們人要自立更生,依靠別人不是長久之計,只能解決一時,不能滿足你一輩子的。

    在農村,這句老話的含義是,閨女終有出門日,孃家再好也不是久住之家,而親戚再好也不能接濟你一輩子過日子,這也算勸人自強不息,自力更生!其實,老話也有說“再窮不吃親戚飯”,親戚能度一時困難,卻不能度人一生!這也是“久住惹人嫌”的含義!

  • 7 # 心累力乏

    今天要分享的"孃家屋住不久,親戚飯吃不老",是一句農村論家長裡短的俗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我從三個方面回答:

    一是為啥孃家屋住不久。俗話說,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意思是嫁出門的女兒,已成為外姓人,就像潑出門的水一樣無法收回,對於她的事情,孃家人無權過問,也用不著再管。農村還有一句老話,草灰不上牆,姑娘不養娘。古時候的姑娘家一旦出門,對父母已不再有贍養義務。所以,對出門姑娘來講,孃家已不是自己的家,逢年過節,登門拜訪,平日裡想念,前去探望,如果是,父母身體不適,大不了住上三日五日,若是長時間住孃家,街坊四鄰都會認為是在婆子家混不下去了,瞧不起你,再說,嫂子弟媳也不樂意。

    二是為啥親戚飯吃不老。親戚和朋友不同,都是有血緣關係的親人,包括父親的姐妹及子女,母親的兄弟姐妹及子女,逢年過節或紅白喜事大家都會相互來往和走動。農村人都很熱情,親戚來訪,就會拿出好酒好菜,吃一頓豐盛的飯。但是,如果你經常去他們的家裡,給人家添麻煩,蹭吃蹭喝,他們就不會把你當成客人招待,甚至是厭煩。遇到事情也是這樣,有了困難需要幫忙,親戚伸出援手也是應該的,一次兩次還可以,總是伸手也是不行的,人家也是一家,都有自己的生活,救急不救窮就是這個道理,有了困難,還是應該自己想辦法解決,一味地依靠親戚的幫助,最終還是會遭到拒絕。

    三是社會行為都有規則。有人說,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其實,農村的套路更多,常言道,三里不通俗,十里改規矩,例如同是到了鬼節日,縣南不允許出門姑娘上墳燒紙,而縣北的出門姑娘必須給已故父母上墳燒紙;逢年過節,縣南的出門姑娘走孃家,要給每一個哥弟送禮物,縣北只給父母送禮物。父母在誰家,就到誰家去。困此,在農村就要入鄉隨俗,遵循當地的規距,按照當地的習慣辦事兒。同時,這個俗話也在提醒人們,無論是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人的行為都是有規則的,人類也需要一個有規則的社會,就像現在是依法治國,人人都要遵紀守法。

  • 8 # 三農張老師

    農村俗語很多,有的通俗易懂,有的含蓄深奧,有的一語雙關,有的言簡意賅。不管是哪方面的俗語都有其一定的道理,農村俗語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任由你怎樣解釋都行的通。下面我把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給大家暢談一下:

    “孃家屋住不久”本意是指對於外嫁的女孩兒來說,孃家本不是自己的長久居所,這句話用來比喻一個人要找準自己的位置,打下堅實的基礎,華而不實的態度永遠不會成功,每走一步都要腳踏實地。

    “親戚飯吃不老”這句話意思是說人活著不管幹什麼事情維持生活也好,堅決不能在親戚門下打工,因為是親戚關係,有些事情扯不清,不像給別人幹活,什麼事都好意思說。

    綜上,這兩句話都是告誡人們,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靠自己雙手創造的生活才是最牢固的,靠誰都不如靠自己。

  • 9 # 輝輝6669p7F

    這是一種老風俗對女兒來講嫁出的女子撥出的水、女子不能在孃家長住、出了門的女子成了親戚了。吃飯是數的除了過年′過節:父母過壽外能吃、以走親戚名譽外其它時間少在孃家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啥已經離開農村多年的一些中老年人,還要回農村把宅基地重新翻修,但是又不經常去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