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機使用者56899324441
-
2 # 落羽101550121599
中國的民族辨別,有一半是根據血統,更多的是風俗習慣和文化認同歸屬,語言只是一個輔助而不是標準,如果按語言劃分,那麼單是一個廣西就會分出不止一百個民族,本身漢族語言都分為八大語系,各不相同,如果按語言劃分,那漢族至少要分為八大族。如果更細分更是不知多少個族。
-
3 # 從北方從日出之地飛來
我個人依據血緣(應是血統一類)和飲食、性情個性,語言只是可有可無的。因為我不搞政治,所以不作政治考良,只觀心靈變幻。無論是環境怎樣變化,走到哪裡,傳了多少代,人腸胃的特徵、喜好不會變,其性情不會變,依然如初。觀心靈變幻,也就必然涉及文化現象。其實,這是個複雜問題。1、在人們習慣的認可來說,以父系血緣為劃分標準,以語言為識別標準。所以,一說他是蒙古族,就自然聯想到他的祖先是蒙古族;正因為不考慮母系血緣,也無從考查母系血緣,而自然法則又肯定母系血緣,再加其他因素,所以這個人們習慣的以為然的標準實際不存在;只是一廂情願而已。正因為以語言為識別標準,所以對那些不會說本民族語言的人的判斷是,過幾代就認不出了。2、然而,如果有一個人,比如已經定居在漢族聚居區,後代已經不會本民族語言,本民族的人就認為已經是半個漢族,如果連飲食習慣也改變了便斷定他們和漢族一樣,如果性情待人接物也變了,那絕對是漢族。儘管此人,邊粘醬吃大蔥,邊喝奶茶啃乳酪,心裡認定自己是真正的蒙族,但久住蒙古族聚居區的蒙族人已經在其識別區裡,把他排除在外。對於仍居住在蒙古族聚居區的蒙族而言,那些世代只會漢語而仍認定自己是蒙族的人群,便已經不認可他是蒙族,人家用什麼民族標註自己已經沒有意義;儘管那人以仍用蒙古族填戶口為自己仍是蒙古族的榮光。顯然,這裡用的識別標準,對於仍保留本民族飲食起居語言的人而言是飲食習慣、待人接物中性情,語言表現。對於另一方而言是父系血緣。3.在歷史學考證中,顯然是以文化認同為標準的,不然所言“民族融合”就無從談起,所以是文化概念。4.在民族認可上,劃分民族的標準又是以在一個地盤的人群認同為標準的。所以,解放前,在呼市便出現奇怪現象,同是一個親父親生的兄弟幾個,有的是漢族,有的是蒙族或滿族。這當然同民族壓迫有關,但基礎還是文化認同,所以外蒙教科書雖把清朝對外蒙統治稱作殖民統治,但國旗上還是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咱們國家的國旗黨旗,無論什麼旗還沒有這些元素呢。5、在登記中,當事人意思表達和登記機關的具體工作人員的認可。如果你要填什麼民族,人家填了,你也就成了那個民族。當然,人們內心認同會制約會審判。歷史上的民族融合都是用這種方式改變自己民族成分的。耶和那拉氏曾集體由蒙族改名稱為滿族,現在沒人懷疑她不是滿族。總之,在咱們國家,劃分民族標準並沒有象緬甸那樣複雜嚴格的標準,根本的還是文化認同,民族成分更具有古董的含義。所以一論民族服佈,人們也就很自然地聯想到那些不實用只美觀可展示的服裝,平時無論那個民族都不會穿它。所以,具體表現雖複雜,但可以看到本質的可名為理論的標準,就是文化認同,即不是血緣也不是語言。我持的標準已經超越了文化標準,這是同我關注點有所不同有關。
-
4 # 只愛潘多拉
先說觀點吧,民族的辨別既不是根據血統,也不是依據語言。什麼是民族?世界上有很多理論,但是我們是有很清楚的說法的,2005年釋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的官方檔案中,明確的說:
民族是在一定的歷史發展階段形成的穩定的人們共同體。一般來說,民族在歷史淵源、生產方式、語言、文化、風俗習慣以及心理認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徵。這段話裡,民族的要素至少包括了1歷史淵源2生產方式3語言4文化5風俗習慣6心理認同。六個要素裡,大部分的要素是可以相容的,如不同的民族也可以有著相同或者相似的風俗習慣。語言當然也是一個相容性的要素,所以不是核心指標,也就不是關鍵性的因素。說同一種語言的人群,不一定是同一個民族,同一個民族也不一定都說同樣的語言,這在歷史上和現實上都確實存在著的,比如眾所周知的回族,就沒有自己的專屬語言,都說漢語。六個要素裡面,只有歷史淵源這個要素是不可以相容的。
六要素裡面排在第一位是的歷史淵源,這個歷史淵源不是血統論的,而是歷史認知論的。一個民族的祖先,不是DNA意義上的那種聯絡,而是歷史認知上的聯絡。比如炎黃子孫本來血統複雜,但只要大家相信《史記》寫的一脈相承的歷史是真的,那就行了。你對祖先的記憶和認同,不是DNA測出來的,不是親子鑑定,而是看歷史書看出來的。
一個普通的現代漢族人如果回到古代,將如何讓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認為我們還是漢人?我們的髮型、服飾也完全放棄了傳統的樣式,我們說的現代漢語語音已經和古代漢語的語音發聲巨大音變,我們的書面語言已經從文言文變成了白話文,我們對孔孟之道可謂一知半解或一無所知,但我們為什麼還是漢族?顯然,我們今天已經跟古代的漢族無論是語言、服飾、風俗習慣還是文化心理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我們還是漢族,這一點沒有人懷疑。那麼怎麼理解一個民族在這些要素上的差異並不影響這個民族的認同呢?
實際上一個民族,有大量的外在表現的因素,拿漢族來說,如漢語漢字的語文運用,農耕生產生活方式以及建立在此基礎上的文化(儒、道、釋等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髮型、服飾、婚喪風俗等等)。 但這些因素是有“歷史階段”的,每個時代都會發生變化,所以在今天這個時代,不穿漢服不等於你不是漢人。不懂儒家學說,更不影響你做一個漢人。
那麼怎麼樣才會使一個漢族變成“不是漢族”?
方法很簡單嘛,改變你的歷史認知。你不再自認為是炎黃子孫,不再認同從三皇五帝到夏周商秦漢的歷史是你的歷史,到這時你的身份認同才發生了真正意義上的改變。所以歷史才是民族的核心要素。
-
5 # JACK傑克
第一,以血源來看,是其生物屬性,即自然屬性,包括DNA基因特徵,是天然形成的。第二,以語言來看,是社會屬性,是屬於認同同一文化的根基,是後天形成的。第三,不同血源,不同DNA基因的各個民族和種族,只要認同同一文化,(含語言文字),可以被視為同一大的民族團,比如,在中國有56個不同血源的民族,但都認同偉大祖國為自己的囯家,普通話為官方語言,漢字為官方文字,那麼,這56個民族都被統稱為中華民族了。
-
6 # 魏東雙
斯大林對劃分民族的定義:共同的語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經濟生活、共同的心理。
毛澤東的指示:“在政治上不要去區別哪個是民族,哪個是部族或部落。
民國公認的十個民族:漢族、回族、滿族、蒙古族、藏族、北韓族、苗族、維吾爾族、瑤族、彝族。
中國從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到1964年,從自報的500多個民族,調查、鑑別、合併為53個民族,到1979年調整定為56個。
-
7 # 李忠傑50
一個民族是沒有單一血統的,而一個民族的語言也沒有單一語言,也就是說這兩種說法都不準確。應根據對歷史溯源關係、語言文化、風俗習慣的民族認同與否來辨認是哪個民族。過去在開始登記是哪個民族時,那只有依據語言和民族認同了。實行獨生子女政策時,好多人自己明明是漢族可都說自己是滿族,可以生二胎,那時因為滿族的語言和文字很少有人用,這樣就沒有依據辨別這個人是否是滿族。
-
8 # 華氏451
很簡單,區分民族肯定是以血緣為標準的,文化,語言,聚集地都不能作為分辨民族的唯一標準。
雖然說有的名族是有自己獨立的語言的,比如維吾爾族,藏族。但是反過來並不成立,並不是說同樣的語言就是同一個名族。
比如,回族,他們並沒有一個特定的語言,一個回族人,有可能從小在寧夏長大,說寧夏話,也有可能說北京話,也有可能說廣東話。
那麼,能不能以地區來區分? 顯然也是不行的,滿族有可能是四川人,我有可能是東北人,也有可能是廣州人。
所有,到底是什麼決定一個是哪個名族的,不是很簡單的嗎? 你之所以戶口本上寫的是漢語,完全是因為你爸爸是漢族。 你之所以是滿族,是因為你爸爸,你爺爺都是滿族。
所以,很顯然,血統才是決定民族的唯一標準。
-
9 # 張律明
一、1931年九.一八事件以後,在瀋陽的滿族人薩瑪爾吉一家人逃難北平(今北京),隨著日本侵略中國的腳步加快,薩瑪爾吉逃難到各地。抗戰勝利,薩瑪爾吉一家定居在北京。50年要辦理戶口,薩瑪爾吉改為漢姓“薩",民族改為漢族。他們一家在北京生活、學習、工作,說北京話的京片子,穿著和我們一樣,寫漢字。但是他們的族親都是滿族人住在東北各地,他們崇拜他們的祖先“愛新覺羅"。現在“薩"姓一家想改為滿族,然而政府不允許。
二、有一個李姓的雲南白族人,在90年代帶著他白族老婆(也姓李)投靠在上海的“上山下鄉"好朋友,一住就是幾十年,他們兩個孩子都出生在上海,兩個孩子都已大學畢業,講一口上海話,在上海工作。你如果問兩個孩子是什麼民族,他們說是“漢族",一口否定自己父輩是從雲南到上海的打工仔。這種認同感使人吃驚,正是“數典忘祖"了。
其實,中國最早的族群劃分應該是周武王的祖先“古公亶父",他在今天的陝西岐山(今周原)將中原地區各族分為“東夷、北狄、南蠻、西戎"。到了漢代,將秦留下的七國庶民稱為“漢人",由於“三國時"和“五胡亂華"的殺戮,能夠逃到長江以南的漢人不多了。北魏的漢化,鮮卑人全部漢化成漢人。唐朝建立,又將匈奴、柔然、羌、氐、突厥,許多遊牧民族都漢化了。到了"安史之亂"和“黃巢造反",將中原地區漢化的人不是殺死就是吃掉,一小部分逃到南方,成為了客家人。到了“五代十國"沙陀人又一次開始吃人,軍隊不帶幹梁帶鹽巴,到處都是荒蕪人煙,看到人抓起來當飯吃。
眾所周知:契丹、北宋被金滅,党項、金國、南宋被蒙古所滅,滅亡這個國家的最大特點就是殺戮或同化。元朝建立,留在中原的“沙陀、党項、契丹、女真、回紇、突厥"等民族,被稱為漢人;元朝將中國的族群分為“蒙人、色目人、漢人(中原漢化的人)、南人。到了明朝建立,所有這些人都是漢人。1644年,滿清滅了明朝,要求漢人“剃髮易服"改成滿人。但是,漢字、漢文化、漢姓的強大,到了辛亥革命成功,滿清也漢化了。總體來說,民族和漢族一詞,來源於近代,在古代沒有這樣嚴格意義上的劃分。所以說,漢族不是血統上來劃分,而是更象在文化上的劃分!
回覆列表
說到民族分辨,是很難的事,現主流是中華民族。從古至今,一個民族產生了,而另一個民族消失了,被融入到其他民族中去了。另一種現象也有,就是一個民族中又分裂出幾個民族,如蒙古族。藏族也有不同分支。元代以後,新生了很多民族,如維吾爾、東鄉、撒拉、回族、等等。有些同一信仰,但非一民族。單從血統不能區別是那個民族,只是一個籠統的概念。現今很多原其他民族由於信仰與文化與中原人結合,也隨大流,戶口薄上添上漢族。為什麼漢族那麼多人,原因就在這裡,單一純漢族是沒有那麼大繁衍能力的。此如,我先祖蒙古族,明中後期寫成漢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