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彧蔚

    國際空間站專案最早是由美國總統里根提出的,當時主要是基於多國合作共同開發探索天空的初衷出發,但是整個專案直到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重新加入後才基本開始。國際空間站第一個功能艙段曙光艙直到1998年才正式由俄羅斯發射升空,之後經過各成員國的共同努力之下,直到2011年才完成了設計計劃中的所有艙段的發射組裝任務,至此國際空間站的全貌才真正展現出來,共有13個艙段,重量也達到了400餘噸。國際空間站的設計壽命是15--20年時間,但是從第一個曙光艙發射升空至今已經20年時間了,而且從國際空間站這麼多年的運營情況來看,其真實壽命要比計劃中的快得多,主要是因為宇宙中的各種強輻射和太空碎片會對國際空間站的各個艙段造成損害,所以除了最早由蘇聯和美國發射的核心艙段外,其餘的艙段雖然發射時間較晚,但是從國際空間站的運營方美國NASA和波音公司公佈的訊息來看,國際空間站的壽命已經快要到頭了,本來預計在2022年退役,但是在後期的維護升級中也相對應的延長了其服役壽命,不過從國際空間站的現狀來說可能服役不到官方宣稱的2028年時間,應該會在2024年正式退役,並以主動墜毀大氣層的方式結束其服役生涯。國際空間站的發射從人類科學探索角度來說意義是巨大的,因為國際空間站的成功建設為人類研究地球和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提供了一個可以長期在軌觀測的平臺。其次國際空間站也可以在平時為地球上的各個地區的天氣活動、海洋開發等提供一個較為準確的資料引數。同時可以在空間站內部進行一些在地球上不能實現的生命科學試驗等,為人類瞭解宇宙的起源、地球地殼活動、人類在太空中的生命變化等提供一個科學高效平臺數據,比如美國就曾經將同為航天員的雙胞胎兄弟一個送入太空長期生活,另一個則繼續留在地球,觀察太空環境是否會對人體的生理基因結構產生影響等,當然這個結果還是計較喜人的,研究發現處於不同環境下的雙胞胎兄弟在外表上的確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長期生活在太空的弟弟看起來比生活在地球上的哥哥要年輕許多。當然航天員在國際空間站上還進行了綠色植物的栽培等科學實驗,這些生命科學試驗更是為以後人類登陸月球、火星等其他星球提前提供了科學資料。但是太空環境畢竟要比我們預計的危險、複雜的多,比如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艙段---俄羅斯在1998年發射的曙光號功能艙,原本設計主要是用於維持整個國際空間站的正常運營,而且其原始設計壽命只有13年時間,雖然後期曙光艙從功能艙轉變成了整個空間站的核心艙段,也不再負責整個空間站的日程運營任務了(後期國際空間站的軌道高度提升任務主要由定期抵達空間站的飛船負責整個空間站的軌道提升任務)。從運營壽命來說曙光艙早已經超期服役多年,現在基本上是作為整個空間站的框架艙段存在。這幾年國際空間站在軌執行多年,也經歷了很多會嚴重損害空間站存在的事情,比如多次躲避越來越多的太空垃圾、冷卻系統失靈、病毒感染、氣體洩露等嚴重事故。所以留給國際空間站在軌執行的時間已經不多了,畢竟現在其僅僅具備軌道緊急躲避的能力,平時的軌道高度運營維護任務已經全部外包給外掛的航天器了,再加上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問題出現,越來越多的太空垃圾不斷影響著國際空間站的正常在軌執行,國際空間站在未來幾年退役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當然為了在在軌執行的其他衛星保留一個相對乾淨的執行軌道空間,國際空間站的退役方式也會和前蘇聯發射的那7個空間站一樣,以墜毀大氣層燒燬的方式消失。當然在確定退役時間後,平時在軌生活的航天員也會相繼搭載俄羅斯的聯盟飛船返回艙返回地球.而國際空間站在失去補給後,也會因為執行速度的不斷下降而降低執行軌道高度,最終會和稠密的大氣層接觸而燒燬(從現階段國際空間站的執行軌道來說,其必須得經過變軌受控的方式墜毀在大氣層中)。那國際空間站在未來十年內退役後,最有可能接任的從現階段來看也就只有中國計劃在2022年發射升空的空間站了,因為空間站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除了要有強大的太空建設實力外,強大的國力支撐更是整個專案的基礎。而中國在航天建設上目前所需要的發射火箭、核心艙段基本已經完成,比如發射空間站的長征5號火箭早在2年前成功發射,而專為空間站建設研製的長5B也計劃在明年年終擇機發射,空間站的“天和”號核心艙段實際模型也亮相於今年珠海航展,所以從時間節點來說,在國際空間站在2024---2028年退役的這段時間和退役後至少5年以上的時間內,太空中的大型空間站將只有我們中國自己的空間站,當然未來太空中還是會出現更多的大型空間站,而這些未知的空間站不管是中國發射的還是其他國家發射的,都會繼續在太空中為人類的科研貢獻自己的力量。

  • 2 # 遙遠星空23

    壽命到期了不會馬上墜毀,隨著服役期過了之後,航天員不再入駐執行,在地球引為作用下空間站會不斷緩慢降低軌道高度,最終會在一年左右時間裡墜入大氣層燒燬。目前美俄沒有發射新的地球空間站計劃,所以隨著將來中國空間站發射執行,地球附近空間站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就獨中國一份了。

  • 3 # 永珍西風

    目前,在離我們頭頂400公里左右的地方的國際空間站,是以美國和俄羅斯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和歐空局等16個國家和組織參與的太空專案,它是人類目前駐紮在太空中的一座超級實驗室,是供航天員進行科學研究和試驗的太空場所。國際空間站從1998年建造,原於到2020年到期,2015年,美俄雙方就延長國際空間站的使用期限達成一致,同意其工作到2024年。屆時,讓國際空間站離軌燃燒是唯一選擇方案,最後其殘骸將墜入大氣層。

    中國當年本來也想參與到這個國際空間站的建設,卻被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拒絕。那個時候,中國在航天技術方面,跟美國、俄羅斯相比差距太大,缺乏實力人家就不帶咱們玩。尤其美國認為太空空間站技術有軍事用途,堅決反對中國加入。這跟歐美禁止對華軍售的性質是一樣的。

    咱們華人是有志氣的,你不帶我玩,我就自己幹,兩彈一星不就是這樣幹出來的嗎!於是中國咬牙自己造自己的空間站。中國空間站原計劃預計在2022年左右建成,目前看,還有可能提前,到2020年前後就有可能完成。這樣,如果國際空間站按計劃在2024年退役。那麼,到2024太空中就將只有中國的天宮空間站了。那時候,真的就是一家獨大了。

    不過,華人不像美國為首的西方那樣。中國即將建成的天宮空間站將是一個開放、共享的空間站,中國已經提前發出邀請,歡迎各個國家來參與空間站建設,做各種實驗。據說,目前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宇航員正在抓緊學習漢語,並且他們現在許多人的中文水平都非常高了。

    對於華人的以德報怨,老鐵,你怎麼看?

  • 4 # fetion211

    國際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英語: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簡稱ISS),是一個由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日本、巴西以及部分歐空局成員國(11個國家)共計16個國家共同參與研製的大型載人航天器。由於美國的反對,中國沒能加入其中。國際空間站的設想是由美國前總統里根於1983年首先提出,十年後的1993年完成設計並開始實施。從2001年至2006年,國際空間站完成裝配,達到6~7人長期在軌工作的能力。其工作壽命為15~20年。

    2012年的時候,空間站共有俄羅斯、美國、歐盟和日本發射的13個艙,重量達400噸。

    空間站預計將於2024年到期退役,不過各成員國正在努力確保其壽命能夠延長到2028年以後。

    ▲國際空間站

    空間站的執行軌道

    國際空間站執行在軌道傾角51.64°,近地點400.2 km ,遠地點409.5 km的橢圓形軌道上。

    這一軌道高度處於距離地表160公里到2000公里的近地軌道上。而在這個軌道高度範圍內,受地球引力的牽引,航天器既不會飛到太空中,也不會因為沒有動力而立即墜落到地球,航天器無需動力也能維持繞地球的運動。

    空間站的軌道週期為92.65分鐘/圈,也就是說它一個半小時左右就可以繞地球轉一圈,每天可以繞地球轉15.54圈。

    空間站需要定期接受外力加速

    空間站之所以能在太空中一直運轉沒有掉下來,是因為地球對空間站的引力和空間站自身由於繞地球做圓周運動而產生的離心力保持著一種平衡的狀態。

    不過由於受到地球近地空間大氣阻力的影響,空間站的實際軌道是不斷下降的螺旋線。當下降到110~120公里的近圓形軌道時,大氣阻力使空間站迅速進入稠密大氣而燒燬,也會有一些殘骸返回地球表面。

    因此為了防止空間站可能墜落地球,需要每隔一段時間進行軌道加速與糾偏,是透過與它對接的貨運飛船的發動機進行點火加速的方式來完成的。

    ▲飛船與空間站對接在一起

    空間站壽命到期後會受控墜毀

    2028年以後,在國際空間站壽命到期後,由於無法獲得動力進行軌道修正,它最終將會在地球萬有引力的作用下被拉向地球而墜毀,部分殘骸可能會墜落到地面上,給人類帶來災難。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同時也為了防止報廢的空間站成為太空垃圾,對其他航天器的執行安全構成威脅,科學家將會透過地面控制中心傳送制動點火指令的方式啟動空間站的制動發動機進行減速,讓其再入大氣層燒燬,碎片落入大洋的預定海域。

    例如俄羅斯的“和平號”空間站以及中國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就是在人為干預的情況下進行可控墜毀的。

    “和平號”空間站受控墜毀

    2001年3月23日,在太空中運行了15年的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帶著沒有來得及卸走的14噸來自27個國家的科學儀器和裝置從地球軌道上再入大氣層解體並焚燬,其碎片墜落在南太平洋預定海域。

    ▲“和平號”空間站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受控墜毀

    2018年4月2日,在太空中飛行了六年半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燬,結束它的歷史使命。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

    國際空間站的繼任者

    ①中國空間站

    中國載人空間站,簡稱中國空間站,是一個在軌組裝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空間實驗室系統。建造計劃預計於2020年至2025年間進行,預計在2022年前後建成。

    空間站軌道高度為400~450公里,傾角42~43度,設計壽命為10年,長期駐留3人,總重量可達90噸,以進行較大規模的空間應用。

    ▲中國空間站

    空間站工程將繼續使用已有的神舟飛船、長征2F火箭、發射場和著陸場。大型空間站的艙室將由正在開發的長征五號火箭發射,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都是密封加壓艙,核心艙前部的5個對介面平時與一艘神舟飛船對接,最後留有2個對介面備用。

    ▲中國空間站核心艙

    中國載人空間站整體名稱及各艙段和貨運飛船共5個名稱具體如下:

    載人空間站命名為“天宮”,代號“TG”;

    核心艙命名為“天和”,代號“TH”;

    實驗艙Ⅰ命名為“問天”,代號“WT”;

    實驗艙Ⅱ命名為“夢天”,代號“MT”;

    貨運飛船命名為“天舟”,代號“TZ”。

    ②俄羅斯軌道站

    2018年1月23日,俄羅斯載人航天系統總設計師葉甫根尼·米克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了俄羅斯的新空間站計劃:這個空間站叫做“俄羅斯軌道站(ROS)”,它將包括3個太空模組艙,後期可以再新增兩個太空模組。總共由5個艙段組成,總重約60噸,是目前國際空間站總重的七分之一。

    米克林表示,俄羅斯計劃在2019年年底前向國際空間站再發射3個新艙段。在國際空間站退役後,俄羅斯航天部門將以這幾個艙段為基礎建造新的軌道空間站。建好後的新空間站將可容納3名宇航員長期駐站。

    2017年9月27日,美國宇航局(NASA)和俄羅斯航天局簽署了一項被稱為“深空通道(DSG:Deep Space Gateway)”的太空探索專案。這是國際空間站的後續專案,涉及到在月球軌道上建造一座全新的空間站,充當未來人類深入太空探索的“墊腳石”。

    深空通道空間站的命名源自它的位置遠離地球重力勢阱,這意味著該區域僅需最低的能量就能完成發射任務。

    不同於國際空間站,深空通道空間站不會持續有人居住,當前計劃要求4人一組的宇航員團隊每年進行為期42天的值守。當無人值守期間,深空通道空間站的儀器設施能夠繼續收集有用的科學資料,尤其當它接近月球的時候。

    ▲深空通道(DSG)軌道站發展階段二想象圖

    該工程由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主導,除美、俄兩國外,歐洲、日本和加拿大三方也有可能參與其中。

    預計該空間站將於2020年動工,其第一個艙室將在2024年到2026年間完成。深空通道空間站將透過俄羅斯低動力“質子-M”火箭和“安加拉號”運載火箭進行物資補給,而仍處於研發之中的美國宇航局的新型重型運載火箭——“太空發射系統(Space Launch System,簡稱SLS) ”也將有助於構建深空通道太空站。

    ④B330的充氣私人太空艙

    2016年4月14日,在科羅拉多州的第32屆美國太空研討會上,波音公司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合資企業聯合發射聯盟(ULA)與畢格羅航空公司(Bigelow Aerospace)宣佈,2020年將發射首座名為B330的充氣私人太空艙。

    ▲B330太空艙

    B330充氣私人太空艙體積330立方米,是目前國際空間站的內部加壓空間916立方米的三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說,將三艘B330太空艙組裝起來就能擁有和歷經18年建設的國際空間站一樣大小的內部工作空間。

    它的重量為20噸,三艘B330總質量僅約60噸,而國際空間站質量高達420噸,可以節省的發射費用非常驚人。

    與國際空間站上美國最早、最主要的科學試驗艙“命運號實驗艙”(Destiny)相比,B330的“容積質量比”將提升2倍多,與國際空間站對接之後,將把整個國際空間站的內部容積提升30%,能夠為多達6名宇航員提供生命維持保障。

    其將由ULA的Atlas V火箭發射。發射升空後因空氣會膨脹起來,可節省數百萬美元的發射成本。其未來將會與國際空間站對接,供美國宇航局和商業公司使用。

    B330也可以在太空獨立運作。每個B330可以看作一個獨立的小空間站,它們不需要必須與其他太空站對接。B330膨脹模組甚至可以單獨作為私人太空站和太空酒店,為訪客提供觀光、各種科學實驗服務。

    按照計劃,2020年將有兩艘B330艙段製造完畢,並在當年至少發射其中一艘。

    ⑤BA 2100“奧林巴斯”太空艙

    除B330太空艙外,畢格羅太空公司還有一個BA 2100“奧林巴斯”的太空艙專案,是商業空間站的一部分,體積相當於B330的6倍。與B330模組一樣,名稱中的數字是指在空間完全擴充套件時,模組可提供的立方米體積。

    BA 2100太空艙載荷人數16人,重量65-70噸,長度17.8米,直徑12.6米,加壓體積2250立方米。

    ▲BA 2100太空艙

    ⑥俄羅斯月球軌道國家站

    俄載人系統總設計師提出構想

    2018年11月19日,在莫斯科航空航天中心舉行的“宇航學——國際合作與發展的開放空間”會議暨國際空間站成立20週年國際科技會議上,俄羅斯載人系統總設計師葉甫根尼·米克林提出了俄羅斯近月站的構想。

    該月球軌道站將以目前國際空間站上的俄羅斯艙段為基礎建造,包括一個節點艙、一個科學/能源艙和一個推進艙。

    總設計師還透露,2030年至2035年間是建立月球軌道器的時間範圍,並稱第一批登月人員將於2030年之後透過該月球軌道器實現首次登陸月球,預計將停留14天,該空間站計劃在2030-2035年期間建成。

    總師建議2025年實施建設

    同時,俄航天國家集團在與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簽署的備忘錄框架內,正為美國提議的近月站“門戶”研製氣密過渡艙。

    來源:文字資料綜合自IT之家、新浪科技、騰訊太空、騰訊新聞、環球網、TechWeb、DeepTech深科技、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官網、人民網、國際線上、中國國防科技資訊中心、科學網以及百度百科詞條:“國際空間站”貢獻者張明霞,“軌道壽命” 貢獻者瀋海軍

  • 5 # 駱仔的淘金日記

    目前國際空間站是由美國主導建造的,計劃於2022年使用到期,據相關的新聞報道,屆時會人為操控進行銷燬。近些年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採用四年一屆的總統選舉制,這種體制一定程度上淪為了黨派內部之間的政治鬥爭,對國家戰略發展上的計劃、落實執行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影響,所以近些年來,西方國家在外太空的探索、建設上投入的經費、精力及人才隊伍的建設有所欠缺。

    反觀中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透過近四十年的發展,國家組織架構穩定,社會平穩高速發展,一切都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地進行!我們國家是由五年規劃、十年規劃及20年規劃的!我為我生為華人而自豪!

  • 6 # 漂流瓶看世界

    目前,太空實驗室的運作能一直保證到2024年。歐洲航天局認為,成員國可將該專案延長至2028年。然而,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政府試圖削減對國際空間站的資助,並希望推進私有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傳統紙質書刊還有市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