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琿春徐飛

    正象網友說的那樣,進口糧食情況每年都是公開的,到網上一查就知道了。或許你查起來有困難,現將去年糧食進口情況摘錄如下:

    穀物和穀物粉:1785萬噸

    大豆:8851萬噸

    食用植物油:953.3萬噸

    口糧進口占全國糧食比例2%左右。

    去年還進口豬肉:210.8萬噸,牛肉165.9萬噸。

    中國出口大米:274.7萬噸。

    本人看法:各取所需,調劑生活,進口出口都符合國家和人民利益,保證了國家糧食安全。

  • 2 # 糧小咖

    中國目前由外國進口糧食大概是多少?佔華人需食糧量的百分比是多少,你怎麼看?

    先說明一下結論:雖然這幾年來中國糧食進口量連續達到每年1億噸以上的規模,但結構性比較突出,佔國內糧食的總量特別是口糧的比重比較低,國內糧食市場不會因為部分國家實行出口禁令、海外疫情嚴峻可能導致物流受阻進而影響糧食進口等出現大幅上漲,口糧夠吃,沒必要屯糧。

    看一組資料:從2015年以來,中國糧食進口量明顯增加,並穩定在了年進口億噸以上的規模,其中大豆的佔比較高,基本上8000多萬噸的體量,小麥、稻穀及玉米三大主糧品種的進口量不大,大多年份在200-400萬噸之間。

    再看一組資料:這些年來中國糧食總產量也保持在年產6億噸以上的規模,2019年達到6.6億噸(13277億斤),其中谷物即小麥玉米稻穀等主糧品種的佔比達到92%。基於此,人均糧食佔有量超過470公斤,遠高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

    再看一組對比資料:根據海關統計,2019年中國淨進口穀物的量是1468萬噸,佔全年穀物總消費量的比重只有2%左右,從小麥、大米的進口來看,在國內市場主要發揮的是品種調劑的作用。

    綜上所述,現階段出現的一些居民搶購米麵屯糧的行為,實屬是沒必要的。後期隨著夏季的到來,氣溫升高,糧食保管難度增大,口糧消費需求也進入淡季,在國儲糧食庫存充足,且夏糧即將迎來收穫的情況下,恐慌性的採購及擔憂還可能會增加家庭的負擔。

  • 3 # 三農一姐

    中國目前進口糧食大概在1.3億噸左右,其中大豆佔地補量的主要一部分在9000萬噸左右,麥類進口量在2000萬噸左右,玉米進口量在450萬噸左右,大米的進口量在250萬噸左右。當然,中國還有進口其他的一些農作物,包括食用油的原材料,油菜籽等等還是非常多的。

    中國近兩年每年的糧食總產量在6.6億噸左右,而去年中國節約糧食2.8億噸,這就說明中國的糧食自給率是非常高的,糧食自給率中國佔到了95%以上。進口的一部分糧食只是特殊食品行業所用的糧食。比如進口一些優質的小麥製作油脂麵粉,作為一些水餃或者麵條等原材料使用。

    再比如說大米作為中國的一個主要的糧食之一,去年中國的大米進口量為255萬噸而出口量為274萬噸,這說明了中國出口的大米多於進口的大米。但現在中國的大米儲備量已經超過了1億噸,這個數量還是非常龐大的每個月像市場上拍賣幾百萬噸的大米,但是成交量非常的低。所以現在中國市場上大米供應量是充足的,不要再去道聽途說的搶購大米,畢竟雨季即將到來大米的儲存會導致黴變。

    農業部門已經向社會上宣佈,中國的儲備糧食充足的,目前已經近10億噸。中國的糧食自給率超過了95%,進口糧食只佔中國糧食的3%左右。中國農民手中還是有很多糧食的,特別農民手中存的稻穀以及小麥是非常多的,所以中國是不缺糧食的。更何況現在小妹長勢非常吸人,雨水也是非常的充沛,今年小麥豐收在忙。

    總之,中國的進口糧食相對來說是非常少的,中國的主要糧食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始終保持著18億畝耕地的紅線不能夠跨越的主要原因。尤其現在中國糧食價格低迷,這就充分說明了市場上的糧食供應量是充足的,甚至出現了供過於求的行情。比如10年前的小麥價格1塊5毛8一斤,10年後的今天小麥價格卻僅僅只有1.23元每斤,但是種植小麥的成本至少每畝地增加了300多元。

    儘管目前疫情導致了國際糧價有所上漲,但是並沒有出現大幅度上漲的現象,也沒有出現市場上糧食供應不足的現象,出現饑荒非常嚴重的現象。所以任何人不用去過多的採購大米、麵粉、食用油儲存中國的糧食是充足的,不要信謠,不要傳謠。

  • 4 # 鄉村螢火蟲

    中國目前由外國進口糧食大概是多少?佔華人需食糧量的百分比是多少,你怎麼看?

    從題主的提問上可以明顯感覺到對中國國內糧食安全心存疑問的味道。其實,凡是不放心國內糧食安全問題的都是多慮了。中國國內糧食總庫存線堅固牢靠,天下糧倉讓人放心。

    關於中國目前由外國進口糧食大概是多少?佔華人食糧量的百分比是多少?有一個準確的說法是,2019年全國穀物淨進口1468萬噸,僅佔國內消費量的2%。這一數字是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4月4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釋出會上對外發布的。主要是進口強筋小麥和泰國大米。大米進口量佔國內稻穀當年總產量的1.8%,小麥進口量佔國內當年小麥總產量的2.3%。即使不進口也不影響中國國內14億人口的口糧供應。小麥和大米的進口,主要目的是為了調劑餘缺,改善華人的食用結構。

    截止2018年底,中國國儲倉容中擁有標準倉容6.7億噸、簡易倉容2.4億噸。國儲的小麥和稻穀可以滿足國內14人口1年的消費量。這還不包括各省、區、市人民政府按照“產區保證3個月,銷區保證6個月,產銷平衡區保持4個半月”的地方儲備,以及民間糧油經銷商手中的庫存。不僅如此,國內糧食生產創紀錄的“十六連豐”,連續5年糧食總產6.5億噸以上的糧食生產實際,使2019年全國14人人均糧食佔有量超過472公斤,明顯高於聯合國糧農組織規定的17%——18%的安全水準。

  • 5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中國目前從國外進口的糧食作物主要是以黃豆、玉米和水稻這幾種主要的糧食和油料作物。除了黃豆的進口量較大之外,玉米、水稻的進口量比較低,佔國內的總產相比很微不足道。即便是國外關閉向中國糧食出口的渠道,也不會影響到國內的玉米和水稻的價格。

    1、黃豆。黃豆一直是我們東北人民心裡的痛,曾經的“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現在還有多少黃豆的種植面積呢?如果沒有黃豆種植的高額補貼,可能中國的黃豆產業就會萎縮到極點。準確的說,中國黃豆產業的枯萎,就是因為進口黃豆的衝擊。國外的廉價、高出油量的黃豆低價傾銷到國內,將中國的黃豆產業打的支離破碎,黃豆種植從此也不再是東北人民的驕傲。

    黃豆進口的高峰值在2017年,進口大豆達到9500萬噸。2018年雖說有所下降,也達到了8800萬噸。而2019年,中國的黃豆進口量也達到了8900萬噸。如果仔細的算一下,生產8900萬噸的黃豆需要多少耕地?大概在7-8億畝左右,中國的耕地紅線才18億畝,不可能用這麼大面積的耕地去種植產量最低的黃豆。所以,不要妄想憑中國自己的力量來種植滿足國內需求的黃豆,至少短期內不現實。如果黃豆的進口真的停止的話,中國的食用油就會發生一個大的轉變,從豆油轉移到其他的食用油上面。只不過,不管是哪種食用油,都是依靠進口才能滿足13億人的需求。

    2、水稻。中國也是水稻種植大國,但是每年仍然有少量的進口份額,主要是從越南、泰國以及日本進口大米。其中,泰國和越南進口的大米主要是走中低端消費市場,滿足大眾市場對進口大米的需求;而日本進口的大米,則是走精英路線、上層路線,消費非常之高,不是大眾能夠承受。只不過,中國的大米進口數量較為有限,與中國的水稻總產相比微乎其微,並不會對中國的水稻種植產業有什麼直接的影響。

    中國大米進口的峰值也是在2017年,進口量達到400萬噸。2018-2019年的進口量逐漸的降低,2019年大米進口量不足200萬噸。而中國的水稻種植面積常年保持在4.5億畝左右,總產4000億斤,進口的大米佔中國水稻總產能有多少呢?大概在1%左右。所以,水稻的進口停止的話,並不會影響到中國的水稻價格和糧食安全。中國的水稻總產完全可以滿足自身的需求。

    3、玉米。玉米也是中國種植面積較大的作物,主要用作飼料、化工生產方面。中國的玉米種植面積較大,達到2500萬公頃,摺合3.75億畝左右,年產量大概在1.2億噸左右。但是,中國對玉米的需求量較大,生產酒精、澱粉、飼料、玉米油等都對玉米有一定的需求。只不過,中國對進口玉米的需求量並不大, 2019年的進口玉米份額大概在300萬噸左右,佔中國的玉米總產2.5%左右。也不會對中國的玉米價格有什麼實質性的影響。重要的是,玉米的用途與中國的餐桌聯絡並不大,華人民對玉米的進口也並不感冒,畢竟玉米的主要用途還在於飼料和化工生產方面。

    除此之外,中國對其他的農產品也有一定的進口需求,佔比較大的是水果以及海產品。而對於其他的陸生農產品來說,進口量的確有限,主要集中在幾種需求並不普遍的農產品。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次大地震?